风行革偃简介
风行革偃的意思
解释:
风一吹草就倒下。比喻道德文教的感化人。
出处:
《论语 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风行革偃相关词语
- 1 风月无涯
- 见“风月无边”。出处:宋·邵雍《世上吟》:“光阴有限同归老,风月无涯可慰颜。”语法:风月无涯作宾语、定语;用于风景等。
- 2 遗风余采
- 前代遗留下来的风度文采。出处: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 时序》:“应对固无方,篇章亦不匮,遗风余采,莫与比盛。”语法:遗风余采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3 草行露宿
- 走在野草里,睡在露天下。形容走远路的人艰苦和匆忙的情形。出处:《晋书 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十七八。”语法:草行露宿联合式;作谓语;形容旅途的艰辛。示例: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 4 不正之风
- 不正当的社会风气。出处:晋 葛洪《抱朴子 辩问》:“移不正之风,易流遁之俗。”语法:不正之风作主语、宾语;指社会风气。示例:邓小平《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自觉地遵守有关规定,坚决反对特殊化,纠正一切不正之风。”
- 5 横行直撞
- 任意奔走,毫无顾忌。出处:《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当先顾全武一骑马,一把刀,横行直撞,逢人便杀。”语法:横行直撞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肆意行动。
- 6 望风捕影
- 比喻说话做事以不可靠的传闻或迹象为依据。出处: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110回:“怎幺能够身临其境,将水寨内探访明白,方好行事;似这等望风捕影,实在难以预料。”语法:望风捕影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老舍《四世同堂》:“不论怎幺不近情理,他都信以为真,并且望风捕影的把它们扩大,交给日本人。”
- 7 青衣行酒
- 指 晋怀帝 被俘受辱事。
- 8 革旧图新
- 抛弃旧的事物,谋求新的途径。出处:宋·刘克庄《宝学颜尚书神道碑》:“国势岌岌如此,乞下哀痛之诏,风厉有位,革旧图新,以回天意。”语法:革旧图新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9 风流警拔
- 警:敏悟;拔:突出。风雅且文思很敏捷。出处:《北齐书·裴让之传》:“为太原公开府记室,与杨愔友善,相遇则清淡竟日,愔每曰:‘此人风流警拔,裴文季为不亡矣。’”
- 10 风鬟雨鬓
- 形容妇女在外奔波劳碌,头发散乱。出处:唐 李朝威《柳毅》:“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风鬟雨鬓,所不忍视。”语法:风鬟雨鬓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女子头发美丽。示例:清·纳兰性德《清平乐·忆梁汾》:“风鬟雨鬓,偏是来无准。倦倚玉栏看月晕,容易语低香近。”
- 11 文人无行
- 喜欢玩弄文字的人,品行常常不端正。出处: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文人无行,信乎?”语法:文人无行主谓式;作谓语;含贬义。示例:决不能让文人无行的现象继续存在。
- 12 并行不悖
- 悖:违背;抵触。两种事物同时进行;没有什么冲突。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语法:并行不悖紧缩式;作谓语、定语;用于物。示例:发展火力发电和水力发电,这是并行不悖。
- 13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 月晕出现,将要刮风;础石湿润,就要下雨。比喻从某些征兆可以推知将会发生的事情。出处:宋 苏洵《辨奸论》:“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语法: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燥湿为天地自然之气,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以此测于几先者,固古今一致也。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上
- 14 风雨交加
- 大风暴雨一齐袭来。形容天气十分恶劣出处:清 梁章钜《浪迹续谈 除夕元旦两诗》:“冬至前后,则连日阴噎,风雨交加,逾月不止。”语法:风雨交加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天气十分恶劣。示例:难以想象,他是怎样渡过那风雨交加的日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