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在线查字 /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拼音,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近反义词,月晕而风,础润而雨是什么意思
- yuè月
- yūn晕
- ér而
- fēng风
- chǔ础
- rùn润
- ér而
- yǔ雨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简介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意思
解释:
月晕出现,将要刮风;础石湿润,就要下雨。比喻从某些征兆可以推知将会发生的事情。
出处:
宋 苏洵《辨奸论》:“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
语法: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示例:
燥湿为天地自然之气,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以此测于几先者,固古今一致也。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上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相关词语
- 1 奋袂而起
- 奋袂:挥袖。袖子一挥站起来。形容奋然而起。出处: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5回:“庄王方进午膳,闻申舟见杀,投箸于席,奋袂而起。”语法:奋袂而起偏正式;作谓语;形容愤怒或激动。
- 2 杏花春雨
- 初春杏花遍地、细雨润泽的景象。出处:元·虞集《风入松》词:“为报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语法:杏花春雨作宾语、定语;用于风景描写。示例:杨朔《东风第一枝》小跋:“杏花春雨,固然有诗,铁马金戈的英雄气概,更富有鼓舞人心的诗力。”
- 3 风行革偃
- 风一吹草就倒下。比喻道德文教的感化人。出处:《论语 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 4 风月无涯
- 见“风月无边”。出处:宋·邵雍《世上吟》:“光阴有限同归老,风月无涯可慰颜。”语法:风月无涯作宾语、定语;用于风景等。
- 5 遗风余采
- 前代遗留下来的风度文采。出处: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 时序》:“应对固无方,篇章亦不匮,遗风余采,莫与比盛。”语法:遗风余采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6 不言而喻
- 言:说明;喻:了解;明白。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出处:战国 邹 孟轲《孟子 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晬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语法:不言而喻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很明显。示例:你想他们这朋友之乐,尽可不言而喻了。(清 刘鹗《老残游记续集》第一回)
- 7 烘云托月
- 烘;渲染;托:衬托 。原指作画时渲染云彩来衬托月亮。比喻不从正面描绘;而从侧面点染以烘托突出主要事物。出处: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金圣叹批:“而先写张生者,所谓画家烘云托月之秘法。”语法:烘云托月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文学艺术等方面。示例:这位老画家善于用烘云托月的笔法描画山水。
- 8 不正之风
- 不正当的社会风气。出处:晋 葛洪《抱朴子 辩问》:“移不正之风,易流遁之俗。”语法:不正之风作主语、宾语;指社会风气。示例:邓小平《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自觉地遵守有关规定,坚决反对特殊化,纠正一切不正之风。”
- 9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 要真正明白某一事物的奥妙,在于各人的领会。出处:《易·系辞上》:“纪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语法: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示例: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7回:“‘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诸公随时留心,慢慢的学罢了。”
- 10 望风捕影
- 比喻说话做事以不可靠的传闻或迹象为依据。出处: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110回:“怎幺能够身临其境,将水寨内探访明白,方好行事;似这等望风捕影,实在难以预料。”语法:望风捕影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老舍《四世同堂》:“不论怎幺不近情理,他都信以为真,并且望风捕影的把它们扩大,交给日本人。”
- 11 不得而知
- 得:能够。无从知道。出处:唐 韩愈《争臣论》:“故虽谏且议,使人不得而知焉。”语法:不得而知偏正式;作谓语;用于不知道某事。示例:从未到过广西,所以谁做了广西政府的“高等顾问”等等,我不得而知。(邹韬奋《经历 贫民窟里的报馆》)
- 12 平心而论
- 论:说。指采取冷静客观的态度作公允的评论;不掺杂任何感情因素。出处:元 刘壎《隐居通议 文章六》:“而佳者反弃去,殆不可晓。平心而论,则惟《天地长留集》所取为当。”语法:平心而论偏正式;作分句;表示公正。示例:当前踧落,固是数之不偶,平心而论,文亦未便登峰。(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司文郎》)
- 13 风雨交加
- 大风暴雨一齐袭来。形容天气十分恶劣出处:清 梁章钜《浪迹续谈 除夕元旦两诗》:“冬至前后,则连日阴噎,风雨交加,逾月不止。”语法:风雨交加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天气十分恶劣。示例:难以想象,他是怎样渡过那风雨交加的日子的。
- 14 死而不悔
- 悔:悔恨,懊悔。就是死了也不懊悔。形容态度坚决出处:唐·赵蕤《反经·是非》:“自与杀身成名,若季、路、仇、牧,死而不悔也。”语法:死而不悔作谓语、定语;指态度坚决。示例:宋·李昌龄《乐善录·节娥》:“娥生长倡家,乃能坚白自守,死而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