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发撄冠简介
被发撄冠的意思
解释:
被:通“披”,披散;撄:萦绕。披发散缨。形容匆忙急迫不及整束
出处:
《暴风雨前》第二部:“大家总必赶快把手上的事丢下,呼朋唤友,一齐跑来,一以表示他们被发撄冠的热忱。”
语法:
被发撄冠作定语、状语;形容人的装束不整洁。
被发撄冠相关词语
- 1 神采焕发
- 精神焕发,风采动人。出处:《宋史·赵孟頫传》:“孟頫才气英迈,神采焕发,如神仙中人。”语法:神采焕发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的精神面貌。示例:清·叶矫然《龙性堂诗话》:“茂秦今体,节制精严中,神采焕发,词坛之李临淮也。”
- 2 不絶如发
- 形容局势危急,象差点儿就要断掉的发丝一样。出处:《汉书·燕刺王刘旦传》:“先日诸吕阴谋大逆,刘氏不绝如发。”语法:作谓语、定语;指时局示例:匈奴乱十馀年,~,赖蒙汉力,故得复安。
- 3 矢在弦上,不得不发
- 矢:箭;弦:弓上用以法箭的牛筋绳子。箭已搭在弦上。比喻为形势所迫,不得不采取某种行动出处:晋·王沈《魏书》:“琳谢曰:‘矢在弦上,不得不发。’太祖爱其才,不咎。”语法:矢在弦上,不得不发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4 遁迹黄冠
- 谓避开尘世而做道士。出处:刘复《奉答王敬先生》:“原来先生是个留学日本速成法政的学生,又是个‘遁迹黄冠’的遗老,失敬失敬。”语法:遁迹黄冠作谓语、宾语;指隐居。
- 5 含齿戴发
- 口中有齿,头上长发。指人类。出处:《魏书·韩子熙传》:“遂乃擅废太后,离隔二宫,拷掠胡定,诬王行毒,含齿戴发,莫不悲惋。”语法:含齿戴发作谓语、定语;指人类。示例:固宜含齿戴发之伦,生死沐浴于覆焘之下,未有能喧者也。清·王夫之《绎思》
- 6 大发议论
- 发:表达,传达。尽情地发表各种意见和评论。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6回:“文琴便扯天扯地的大谈起来,一会儿大发议论,一会儿又竭力恭维。”语法:大发议论作谓语、宾语;指评论。示例:他总喜欢在别人面前大发议论。
- 7 发上指冠
- 毛发竖起貌。形容极度愤怒。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盗跖》:“盗跖闻之,目如明星,发上指冠。”语法:发上指冠作谓语、状语、定语;形容极端愤怒。示例:清·刘大櫆《序》:“湘灵命酒连举十余觞,大醉欢呼,发上指冠,已复悲歌出涕。”
- 8 赌咒发誓
- 庄严地说出表示决心的话或对某事提出保证出处:温靖邦《将星在狼烟中升起》:“陈书农他们赌咒发誓,声明自己决无二心。”语法:赌咒发誓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指发誓。示例:王朔《浮出海面》:“我赌咒发誓说下星期一定交上,才把他们打发走。”
- 9 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
- 沐:洗头;捉:用手攥住;哺:口中含的食物。洗一次头与吃一顿饭要停顿三次。形容渴求贤才,谦恭下士。形容为延揽贤才而忙碌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鲁周公世家》:“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语法: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作宾语、定语;可分开使用。示例:康有为《大同书》戊部第一章:“握发吐哺以求才。”
- 10 发蒙振落
- 蒙:遮盖,指物品上的罩物;振:摇动。把蒙在物体上的东西揭掉,把将要落的树叶摘下来。比喻事情很容易做到。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汲郑列传》:“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至如说丞相弘,如发蒙振落耳。”语法:发蒙振落联合式;作谓语;比喻事情很容易做到。示例:若一切许其登录,锐意奖进,则去此如发蒙振落,如是而王道荡平,大圜停水之中,无少有坎窞矣。(章炳麟《代议然否论》)
- 11 身体发肤
- 本指身躯、四肢、须发、皮肤,后亦泛指自己身体的全部,自身。出处:《孝经 开宗明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语法:身体发肤联合式;作主语、宾语;指自身。示例:清·侯方域《万孝子割股议》:“夫身体发肤,不敢毁伤,圣人之训也。”
- 12 艾发衰容
- 艾:苍白色。灰白色的头发,衰老的面容出处:唐 元稹《郡斋感怀见寄》:“艾发衰容惜寸辉。”语法:艾发衰容作主语、宾语;用于老年人。
- 13 愤忘餐发
- 发愤:下决心,立志
- 14 衣冠扫地
- 扫地:比喻破坏无余。指人不重名节,丧尽廉耻出处:宋·文天祥《留远亭》诗序:“诸酋又族妇抱刘以为戏。衣冠扫地,殊不可忍!”语法:衣冠扫地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清·侯方域《拟思宗改元廷臣谢表》:“家国无人,衣冠扫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