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乎不拔简介
确乎不拔的意思
解释:
刚强坚决,不可动摇。
出处:
《周易 乾》:“确乎其不可拔。”
语法:
确乎不拔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
示例:
唐·韩愈《颜子不贰过论》:“不以富贵妨其道,不以隐约易其心,确乎不拔,浩然自守。”
确乎不拔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确固不拔
成语造句
- 1.亦各有自立自强之道,故能独立不俱,确乎不拔。
- 2.从古帝王将相,无人不由自立自强做出,即为圣贤者,亦各有自立自强之道,故能独立不惧,确乎不拔。
- 3.从古帝王将相,无人不由自强自立做出;即为圣贤者,亦各有自立自强之道,故能独立不俱,确乎不拔。
- 4.在瞬息万变的期货市场,操作者不仅需要灵活机智的头脑,缜密细致的准备工作,还必须拥有确乎不拔的自信和临场发挥时的镇定。
- 5.铁似石耶,确乎不拔;石似铁耶,谙而弥彰。
英语翻译
- 英语:
firm and unshakable
确乎不拔相关词语
- 1 自不量力
- 自己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指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不亲亲,不征辞,不察有罪。”语法:自不量力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示例:就说我们殿试都是侥幸名列上等,并非真才实学,何敢自不量力,妄自谈文。(《镜花缘》第八十七回)
- 2 取法乎上
- 法:标准,规范。取上等的为标准,也只能得到中等的。指做事要高标准严要求出处:老舍《我怎样写火葬》:“假若文艺作品的目的只是为给人娱乐,那么像《战争与和平》那样的作品便根本不应存在。我们似应当‘取法乎上’吧?”语法:取法乎上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3 目不暇接
- 暇:闲暇;接:接收。可看的东西太多;眼睛都忙得看不过来了。出处:清 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墨之二》:“见其扬翬振彩,倏来倏往,目不暇给。”语法:目不暇接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令人后。示例:一切艺术的道理也是这样,单一必然导致枯燥。而丰富多采、目不暇接则是绝大多数人所欢迎的。(秦牧《菊花与金鱼》)
- 4 落魄不偶
- 古代一种迷信观念,认为偶数好,奇数不好。落魄:倒霉、潦倒;不偶:运气不好。
- 5 坐视不救
- 旁观别人的危难而不加救助。出处:宋 洪迈《夷坚志补 褚大震死》:“凶愎不孝,乡里恶之。母尝堕水中,坐视不救,有他人援之,后加詬骂而殴之。”语法:坐视不救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示例:别人有困难时,我们要热心帮助,决不能坐视不救。
- 6 无往不克
- 无论到哪里,没有不胜利的。出处:《通典·食货》:“以此乘吴,无往而不克矣。”语法:无往不克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等。示例:梁遇春《新发现的拿破仑的小说》:“克利逊素来是勇往直前,无往不克的。”
- 7 不言而喻
- 言:说明;喻:了解;明白。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出处:战国 邹 孟轲《孟子 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晬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语法:不言而喻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很明显。示例:你想他们这朋友之乐,尽可不言而喻了。(清 刘鹗《老残游记续集》第一回)
- 8 落魄不羁
- 落魄:穷困,不得意;羁:束缚。潦倒失意,行为放纵。也指豪迈不受拘束。出处:宋 刘斧《青琐高议 韩湘子》:“文公诸子皆力学,惟湘落魄不羁。”语法:落魄不羁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人无拘无束的性格。
- 9 大节不夺
- 大节:临难不苟的节操;夺:丧失。指面临生死关头,仍不改变其原来志向。出处:《论语·泰伯》:“临大节而不可夺也。”语法:大节不夺作定语;指有气节。
- 10 不正之风
- 不正当的社会风气。出处:晋 葛洪《抱朴子 辩问》:“移不正之风,易流遁之俗。”语法:不正之风作主语、宾语;指社会风气。示例:邓小平《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自觉地遵守有关规定,坚决反对特殊化,纠正一切不正之风。”
- 11 毛发不爽
- 犹毫发不爽。出处:清·刘献廷《广阳杂记》第二卷:“四至八到,方方凑合,求其毛发不爽难矣。”语法:毛发不爽作谓语、宾语;形容一点不差。
- 12 一尘不受
- 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出处:唐·田颖《揽云台记》:“花朝月夕,独自爽怀,一尘不染,万念胥空。”
- 13 忍隽不禁
- 忍俊:含笑;不禁:无法控制自己。指忍不住要发笑。同“忍俊不禁”。
- 14 结不解缘
- 形容男女热恋,不能分开。也指两者有不可分开的缘分。出处:《古诗十九首》:“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语法:结不解缘作谓语;用于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