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法之徒简介
不法之徒的意思
解释:
对抗或违反法律的人,歹徒或逃犯,流窜或犯有暴力行为罪行的亡命之徒
出处:
清·无名氏《刘公案》第11回:“而今我国大清,焉有这样不法之徒?”
语法:
不法之徒作主语、宾语、定语;指罪犯。
示例: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42章:“各种后门洞开,许多环节上都有不法之徒大发横财。”
成语造句
- 1.对横行乡里的不法之徒,必须一网打尽。
- 2.光天化日之下,大庭广众之中,怎能容你们这些不法之徒横行霸道呢?
- 3.不法之徒应被及时从严究办。
- 4.我们必须加强防备,不能给不法之徒以可乘之隙。
- 5.我们与那些企图危害祖国利益的不法之徒势不两立。
- 6.一些不法之徒妖言惑众,妄图扰乱社会秩序。
英语翻译
- 英语:
unprincipled fellow <law-breaker; a lawless person>
- 日语:
不法(ふほう)のやから
- 其他:
<法>personne qui ne respecte aucune loi <homme sans loi>
不法之徒相关词语
- 1 寤寐不宁
- 寤:醒时;寐:睡时;寤寐:日夜。日夜都不得安宁。形容十分惊慌与焦虑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9回:“是夜玄宗与杨妃同寝,毕竟因心中有事,寤寐不宁。”语法:寤寐不宁作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 2 木雁之间
- 指处于有用和无用之间。比喻才能或水平中等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山木》:“昨日山中之木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语法:木雁之间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示例:《南史·檀道济传论》:“道济始因录用,故得忘瑕,晚因大名,以至颠覆。韶、祗克传胤嗣,其木雁之间乎。”
- 3 不屈不挠
- 屈、挠:弯曲。不屈服。形容不畏强暴和困难;十分顽强;决不屈服。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叙传下》:“乐昌笃实,不桡(挠)不诎(屈)。”语法:不屈不挠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形容人顽强。示例:一百多年来,我们的先人曾跟国内外反动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 4 百年之业
- 百年的事业。指长远的事业。出处:东汉·班固《西都赋》:“国藉十世之基,家承百年之业。”语法:百年之业作主语、宾语;指事业。示例:汝幸能出崔家妾,我遗汝五百缣,归乡足成百年之业。宋·李昉《太平广记》卷第四百九十四
- 5 自作孽,不可活
- 孽:罪恶,灾祸。指自己招来的罪孽或灾祸是逃不脱的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公孙丑》:“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语法:自作孽,不可活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陈学昭《工作着是美丽的》:“她实在是自作自受,‘自作孽,不可活’,她早就该死了。”
- 6 内称不避亲,外举不避怨
- 举:推荐。举荐身边的人,即使是亲属也不回避;举荐外面的人,即使是仇敌也不躲开。形容办事公正无私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儒行》:“儒有内称不避亲,外举不避怨,程功积事,推贤而进达之,不望其报。”语法:内称不避亲,外举不避怨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事。
- 7 违条舞法
- 见“违条犯法”。出处:宋·苏轼《论纲梢欠折利害状》:“一般点检,即二十九只船皆须住岸伺候,显是违条舞法,析文破敕。”语法:违条舞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 8 手不停挥
- 手不停顿地挥写。形容不停地写作。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九:“李白左手将须一拂,右手举起中山兔颖,向五花笺上,手不停挥,须臾,草就吓蛮书。”语法:手不停挥作谓语;指不停地写作。示例:周立波《山乡巨变》上卷:“李永和伏在厢房南窗下的一张方桌上,手不停挥,在给人们开写各种各样的条子。”
- 9 义不辞难
- 辞:推辞。道义上不容许躲开危难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仁不异远,义不辞难。”语法:义不辞难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明史·西域传》:“国家有事,臣子义不辞难。”
- 10 将在谋不在勇
- 谋:谋略;勇:勇猛。作为将帅,最重要的不是勇猛,而是谋略。出处:明·徐渭《英烈传》第七十一回:“兵在精而不在多,将在谋而不在勇。”
- 11 伐性之斧
- 伐:砍伐;性:性命,生机。砍毁人性的斧头。比喻危害身心的事物。出处: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孟春》:“靡曼皓齿,郑卫之音,务以自乐,命之曰伐性之斧。”语法:伐性之斧偏正式;作宾语;比喻危害身心的事物。示例:旧社会,烟馆赌局到处都是,在这些伐性之斧下丧生的大有人在。
- 12 不忍释手
- 不舍得放开手。
- 13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 焉:怎么。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班超传》:“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语法: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复句式;作主语、分句;指只有经历艰难才能成功。示例:中国人有一句老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对人们的实践是真理,对于认识论也是真理。(毛泽东《实践论》)
- 14 百问不厌
- 怎么询问也不厌烦。形容服务态度好。厌:厌烦。示例:最近,我们商店开展了“让顾客满意”活动,要求每个售货员都要做到微笑服务,百问不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