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律贰端简介
析律贰端的意思
解释:
指曲解法律条文,妄生不实端绪,以加重人罪。
出处:
《汉书 宣帝纪》:“用法或持巧心,析律贰端,深浅不平,增辞释非,以成其罪。”
语法:
析律贰端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析律贰端相关词语
- 1 剖幽析微
- 犹剖玄析微。出处:宋·叶适《序》:“使读者剖幽析微,深刺腧髓,渠不开其智。”语法:剖幽析微作谓语、宾语;用于探索。
- 2 玉律金科
- 律:规章,法则;科:旧指法律条文。原形容法令条文的尽善尽美。现比喻必须遵守、不能变更的信条。出处:汉 扬雄《剧秦美新》:“懿律嘉量,金科玉条。”语法:玉律金科作主语、宾语、定语;同“金科玉律”。示例:老伯大人的议论,真是我们佐班中的玉律金科。(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三回)
- 3 万绪千端
- 绪:丝头。比喻事情的开端,头绪非常多。也形容事情复杂纷乱。出处:三国 魏 曹植《自诫令》:“机等吹毛求疵,千端万绪,然终无可言者。”语法:万绪千端作谓语、宾语;用于事物。示例:如何不寄一行书,有万绪千端别后。宋 刘光祖《鹊桥仙留别》词
- 4 出出律律
- 象声词。
- 5 析肝吐胆
- 见“析肝刿胆”。出处:明·高以俭《〈太师张文公集〉跋》:“受顾命,辅冲圣,秉国十年,乃举其生平,析肝吐胆献之天子。”语法:析肝吐胆作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 6 以荷析薪
- 《左传·昭公七年》:“古人有言曰:‘其父析薪,其子弗克负荷。’”原谓父亲劈柴,儿子不能承受担当。后以“以荷析薪”比喻继承父业。出处:《左传·昭公七年》:“古人有言曰:‘其父析薪,其子弗克负荷。’”语法:以荷析薪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冲故吏青州治中房长瑜谓孜(冲子)曰:‘前使君忠贯昊天,操逾松竹。郎君但当端坐画一,以荷析薪。幅巾待命,以下从使君。’《南齐书·张冲传》
- 7 析骸易子
- 拆尸骨为炊,交换孩子而食。形容粮尽援绝的极端困境。参见“析骸以爨”。出处:《后汉书 来歙传》:“昔宋执楚使,遂有析骸易子之祸。”语法:析骸易子作谓语、定语;用于生活。示例:援救无人,困宁孤城血泪喷。析骸易子民无怨,一志同仁。《胭脂血弹词》第八回
- 8 千状万端
- 形容极为愁苦。出处:宋 王安石《与孙侔书》:“某忧痛愁苦,千状万端,书所以不能具。”语法:千状万端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事物形态。
- 9 五音六律
- 五音:指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六律:定乐器的标准。指古代音律。后也泛指音乐。出处:《尚书·益稷》:“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以出纳五言,汝听。”《孟子·离娄上》:“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语法:五音六律作主语、宾语、定语;指音乐。示例:清·无名氏《说呼全传》第二回:“那些五音六律、南北九宫,箫管丝弦,无一不精。”
- 10 情巧万端
- 情巧:真伪出处:《为曹公作书与孙权》
- 11 析骸以爨
- 指被围日久,粮尽柴绝的困境。亦以形容战乱或灾荒时期百姓的悲惨生活。出处:《左传 宣公十五年》载曰: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语法:析骸以爨作谓语、定语;用于生活。示例:巡握节而死,非亏教也,析骸以爨,非本情也。《新唐书·李翰传》
- 12 言行不贰
- 犹言言行一致。出处:《晋书·孝友传·许孜》:“至性孝友,立节清峻,与物恭让,言行不贰。”语法:言行不贰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3 千篇一律
- 比喻文章、题材、写法等公式化。也泛指事物只有一种形式;毫无变化。出处:明 王世贞《艺苑卮言》:“千篇一律,诗道未成,慎勿轻看,最能易人心手。”语法:千篇一律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贬义。示例:她又开始说起千篇一律的恳求的话语来了。(沙汀《磁力》)
- 14 千绪万端
- 犹千端万绪。出处:《晋书·陶侃传》:“终日敛膝危坐,阃外多事,千绪万端,罔有遗漏。”语法:千绪万端作宾语、定语;形容事情杂,头绪多。示例:为今日中国之民,离今日中国之境,应当有多少感想齐攒心头?不过虱多不痒,债多不愁,千绪万端,何从讲起?林语堂《自传拾遗》第五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