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定国简介
安邦定国的意思
解释:
邦:古代诸侯的封国;后泛指国家。定:使安定。使国家安定、巩固。
出处:
元 无名氏《衣袄车》第一折:“老将军无阵云收,若题着安邦定国,受赏封侯。”
语法:
安邦定国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使国家安定。
示例:
荐贤举善是吾心,安邦定国访知音。(明 无名氏《伐晋兴齐》第一折)
成语造句
- 1.这人有安邦定国之才。
- 2.说他有安邦定国之志我信,但他却无经天纬地之才。
- 3.他虽然才华横溢,但还不足以安邦定国。
- 4.清朝末年,内忧外患,国无宁日,人民渴望有安邦定国的志士出现,挽救民族的危亡。
- 5.刘备托孤时候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
- 6.贞观之治的出现离不开李世民那安邦定国的雄才大略。
英语翻译
- 英语:
bring peace and stability to the country
安邦定国相关词语
- 1 经邦论道
- 指治理国家,谈论治国之道。比喻位居高层出处:《隋书 李穆传》:“臣日薄桑榆,位高轩冕,经邦论道,自顾缺然。”语法:经邦论道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示例:今朝喜得登廊庙,佐明君经邦论道,这都是辛苦中博来荣耀。《群音类选·》
- 2 袁安高卧
- 汉时袁安未达时,洛阳大雪,人多出乞食,安独僵卧不起,洛阳令按行至安门,见而贤之,举为孝廉,除阴平长、任城令。见《后汉书·袁安传》唐李贤注引《汝南先贤传》。后因以“袁安高卧”为典,指身处困穷但仍坚守节操的行为。出处:《后汉书·袁安传》唐·李贤注引《汝南先贤传》载:汉时袁安未达时,洛阳大雪,人多出乞食,安独僵卧不起,洛阳令按行至安门,见而贤之,举为孝廉,除阴平长、任城令。语法:袁安高卧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袁安高卧太寒酸,党尉羊膏未书欢。柳亚子《消寒一绝》
- 3 客走主人安
- 客人走了,主人就可以休息了,安静了,安寝了。
- 4 治乱安危
- 使纷乱的社会得到整治,危急的局势得以安定出处:宋·苏轼《东坡集·司马温公行状》:“其余非天下所以治乱安危者,皆不载。”语法:治乱安危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六回:“治乱安危,虽关劫运;而登录贤才,终是帝王应分之事。”
- 5 亡国之器
- 指象箸、玉杯之类的器皿,古代作为骄奢亡国的象征。出处: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贵直》:“亡国之器陈于廷,所以为戒。”语法:亡国之器作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文选·张协》:“服腐肠之药,御亡国之器,虽子大夫之所荣,故亦吾人之所畏。”
- 6 国家多难
- 难:灾难。国家多次遭到灾难。形容国家政局不稳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上》:“虽然,吾君老矣,子少,国家多难。”语法:国家多难作宾语、定语;指局势不稳。
- 7 安之若命
- 指人遭受的不幸看作命中注定,因而甘心承受。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人间世》:“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语法:安之若命作谓语、定语;有宿命观。
- 8 安常处顺
- 安:习惯于;处:居住,居于;顺:适合,如意。习惯于平稳的日子,处于顺利的境遇中。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养生主》:“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语法:安常处顺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过惯了安逸的生活。示例:他长期以来安常处顺,缺乏锻炼,因而经不起挫折。
- 9 各安生理
- 各:各个;生理:职业和日常生活。各自安心从事自己的职业,过自己的生活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82回:“我去高老庄探亲,哥哥去花果山称圣,白龙马归大海成龙……我们都各安生理去也。”语法:各安生理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社会局面。示例:各安生理的日子也就是和平的保证
- 10 出榜安民
- 榜:官府告示。张贴告示,安抚百姓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4回:“收军进高唐州城内,先传下将令,休得伤害百姓。一面出榜安民,秋毫无犯。”语法:出榜安民作谓语、定语;用于政府行为。示例:金玉舟《赵匡胤》第40章:“一方面出榜安民,一方面派部下各将,分兵数路,出城打听周保权下落。”
- 11 万乘之国
- 泛指大国出处:《孟子·梁惠王上》
- 12 定乱扶衰
- 定:平定;扶:帮助,扶持。平定祸乱,扶持衰弱。出处:清 刘熙载《艺概 诗概》:“刘越石诗定乱扶衰之志,郭景纯诗余残去秽之情。”语法:定乱扶衰作谓语、定语;指人很有正义。
- 13 安其所习
- 安:习惯于。习惯于自己所熟悉的东西。指习惯对人的制约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艺文志》:“安其所习,毁所不见。”语法:安其所习作谓语;指习惯的作用。
- 14 安心乐业
- 指心绪安定,生活愉快。出处:《红楼梦》第六八回:“那二姐得了这个所在,以见园里姐妹个个相好,倒也安心乐业的,自为得所。”语法:安心乐业作谓语、定语;指人的生活。示例: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35回:“赵朴斋也趾高气扬,安心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