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安高卧简介
袁安高卧的意思
解释:
汉时袁安未达时,洛阳大雪,人多出乞食,安独僵卧不起,洛阳令按行至安门,见而贤之,举为孝廉,除阴平长、任城令。见《后汉书·袁安传》唐李贤注引《汝南先贤传》。后因以“袁安高卧”为典,指身处困穷但仍坚守节操的行为。
出处:
《后汉书·袁安传》唐·李贤注引《汝南先贤传》载:汉时袁安未达时,洛阳大雪,人多出乞食,安独僵卧不起,洛阳令按行至安门,见而贤之,举为孝廉,除阴平长、任城令。
语法:
袁安高卧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示例:
袁安高卧太寒酸,党尉羊膏未书欢。柳亚子《消寒一绝》
成语故事
- 汉朝时期,袁安还没有发达时,那年洛阳下起了鹅毛大雪,很多人外出乞食,唯独袁安僵卧在家里不起,洛阳县令按户巡查至袁安家门,见他十分贤能,就举他为孝廉,后来袁安相继担任阴平长官,任城县令
袁安高卧相关词语
- 1 高才大德
- 高才:有杰出的才能。大德:有极高尚的品德。才能和品德都很好。出处: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贤弟,论你高才大德,博学广文,为何不进取功名。”语法:高才大德作宾语、定语;用于称赞人。示例:明·无名氏《暗度陈仓》第四折:“我有甚高才大德,仰荷着圣主仁威,安邦智量多,报国当劳力,对人前不敢闲题。”
- 2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
- 让:推辞,拒绝。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出处:清·张岱《岱志》:“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未到泰山者,泰山壁立千丈,不藉寸土,栉沐甚净。”语法: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 3 年高德卲
- 年纪大,德行好。邵,亦作“劭”、“韶”,美好。
- 4 名师出高徒
- 高明的师傅一定能教出技艺高的徒弟。比喻学识丰富的人对于培养人才的重要。出处:钱钟书《围城》:“顾先生摇头道:‘唉!名师出高徒,名师出高徒。”语法:名师出高徒作宾语、定语;用于夸奖人。示例:冰心《新春寄语》:“名师出高徒,教师们教出来的学生,个个都能当个人才来使。”
- 5 客走主人安
- 客人走了,主人就可以休息了,安静了,安寝了。
- 6 治乱安危
- 使纷乱的社会得到整治,危急的局势得以安定出处:宋·苏轼《东坡集·司马温公行状》:“其余非天下所以治乱安危者,皆不载。”语法:治乱安危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六回:“治乱安危,虽关劫运;而登录贤才,终是帝王应分之事。”
- 7 高下在手
- 同“高下其手”。出处:宋·叶適《观文殿学士知枢密院事陈公文集序》:“同列或二心二意,高下在手,必正色力争,宁亟去,无苟徇,亦以此见排于俗。”语法:高下在手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 8 山高皇帝远
- 指王法管辖不到。出处: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你们山高皇帝远,干的好事,只当我姓白的不知道?”语法:山高皇帝远作宾语、定语;指偏僻地区。示例:老舍《正红旗下》:“他们住在郊外,山高皇帝远。”
- 9 安之若命
- 指人遭受的不幸看作命中注定,因而甘心承受。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人间世》:“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语法:安之若命作谓语、定语;有宿命观。
- 10 安常处顺
- 安:习惯于;处:居住,居于;顺:适合,如意。习惯于平稳的日子,处于顺利的境遇中。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养生主》:“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语法:安常处顺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过惯了安逸的生活。示例:他长期以来安常处顺,缺乏锻炼,因而经不起挫折。
- 11 各安生理
- 各:各个;生理:职业和日常生活。各自安心从事自己的职业,过自己的生活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82回:“我去高老庄探亲,哥哥去花果山称圣,白龙马归大海成龙……我们都各安生理去也。”语法:各安生理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社会局面。示例:各安生理的日子也就是和平的保证
- 12 高头骏马
- 指体形高大健壮的好马。出处: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刘东山夸技顺城门》:“只见门前来了一伙骑马的客人,共是十一个,个个骑的是自购的高头骏马。”
- 13 飞遁鸣高
- 飞遁:指隐退。远离尘俗,自鸣清高。出处:三国·魏·曹植《七启》:“飞遁离俗。”语法:昨儿听先生鄙薄那肥遁鸣高的人,说道:天地生才有限,不宜妄自菲薄。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六回示例:昨儿听先生鄙薄那肥遁鸣高的人,说道:天地生才有限,不宜妄自菲薄。(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六回)
- 14 才高意广
- 意:意愿;理想;广:广阔;远大。才学很高;志向远大;却难于成就大事业。出处:明 胡震亨《唐音癸签》:“大抵才高意广,如孔北海(孔融)之徒。”语法:才高意广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才能很高,理想远大。示例:妖由人兴,象由心造。才高意广,翻以好异陨生。(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如是我闻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