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山之玉简介
荆山之玉的意思
解释:
荆山:山名,此山产宝玉,据传和氏璧就出自此山。比喻极珍贵的东西。
出处:
三国 魏 曹植《与杨德祖书》:“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
语法:
荆山之玉作宾语;指极珍贵的东西。
荆山之玉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灵蛇之珠
成语造句
- 1.马是天池之龙种,带乃荆山之玉梁。
- 2.南社可谓是“人人握灵蛇之珠,家家抱荆山之玉”,风靡云蒸,阵容整齐,如今,南社后裔精英遍布海内外。
- 3.中部六省潜龙在渊,蓄势而发,家家抱荆山之玉,人人握灵蛇之珠,进入了发展黄金期。
- 4.古有“惟楚有材”、“荆山之玉”、“三顾茅庐”的成语,以示荆楚人杰地灵、江汉育才储贤的自豪。
- 5.九州俊彦,外邦华裔,人人握灵蛇之珠,家家抱荆山之玉,少长咸集于丘成桐麾下,为中华数学的振兴共同努力。
- 6.“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
荆山之玉相关词语
- 1 瞽旷之耳
- 瞽:眼睛瞎;瞽旷:春秋时晋国乐师,天生的盲人,能辨别五音六律。形容听觉十分灵敏。出处:《庄子·胠箧》:“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瞽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也。”
- 2 山简醉酒
- 形容醉酒以及醉后潇洒姿态
- 3 金相玉式
- 同“金相玉质”。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金相玉式,艳谥锱毫。”语法:金相玉式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4 欺人之论
- 欺骗人的话。出处:清·张春帆《九尾龟》第三十回:“列公中有温柔乡里的惯家,脂粉场中的老手,一定也晓得这种情形,须不是在下欺人之论。”
- 5 苦口之药
- 苦口:口味苦。有疗效的药往往味苦难吃。比喻尖锐的批评,听起来觉得不舒服,但对改正错误很有好处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孙奋传》:“夫良药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达者能受之。”语法:苦口之药作主语、宾语、分句;用于规劝。
- 6 苦乐之境
- 境:境地。痛苦与欢乐的境界出处:北魏·温子升《定国寺碑》:“并驰于苦乐之境,皆入于生死之门。”语法:苦乐之境作主语、宾语;用于人的生存环境。
- 7 火海刀山
- 比喻极其危险和困难的地方。出处:京剧《智取威虎山》:“哪怕是火海刀山,也冲上前。”语法:火海刀山作主语、宾语、定语;比喻极其危险和艰难的。示例:火海刀山无所惧,艰难困苦炼英雄。
- 8 邈若河山
- 同“邈若山河”。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鲁公女》:“今近在咫尺,而邈若河山,恨何如也!”语法:邈若河山作谓语、定语;指非常遥远。
- 9 河鱼之患
- 指腹泻的病出处:《左传˙宣十二年》
- 10 浑金白玉
- 见“浑金璞玉”。出处:宋·戴埴《鼠璞·魏相许伯》:“士大夫出处,如浑金白玉,不可玷阙。”语法:浑金白玉作宾语、定语;比喻未加修饰的天然美质。
- 11 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 政体容易更改,本性难于变移,比喻生性风格或既成的事实难以改变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5卷:“常言道得好:‘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语法:江山易改,禀性难移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示例:真是江山易改,禀性难移,他宁死不屈
- 12 冰厚三尺,非一日之寒
- 非:不是;寒:冷。冰冻到三尺厚,不是一天冷造成的。比喻某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酝酿、积累的结果出处:东汉·王充《论衡·壮留》:“故夫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语法:冰厚三尺,非一日之寒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比喻句。示例:明·朱有燉《赛娇容》第四折:“这中原天气十分冷,冰厚三尺,非一日之寒也。”
- 13 一日之长
- 表示判断或处理事情有相当能力。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品藻》:“论王霸之余策,览倚仗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长。”语法:一日之长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表示判断或处理事情有相当能力。示例:这《孩儿塔》的出世并非要和现在一般的诗人争一日之长,是有别一种意义在。(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 白莽作〈孩儿塔序〉》)
- 14 刀山剑林
- 比喻险恶的境地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57回:“慢说是开封府,就是刀山剑林,也是要走走的。”语法:刀山剑林作宾语;比喻险恶的境地。示例:为了得到她的爱,就是刀山剑林,他也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