邈若河山简介
邈若河山的意思
解释:
同“邈若山河”。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鲁公女》:“今近在咫尺,而邈若河山,恨何如也!”
语法:
邈若河山作谓语、定语;指非常遥远。
邈若河山相关词语
- 1 河鱼之患
- 指腹泻的病出处:《左传˙宣十二年》
- 2 河东狮子
- 旧指妒悍的妇女。出处:明·梅鼎祚《玉合记·砥节》:“吼动河东狮子,惊回海底鸥儿。”语法:河东狮子作宾语、状语;借以讥讽惧内的人。示例:倘入侯门,河东狮子,虽不逞威;三五小星,也须生妒。《西湖佳话·西泠韵迹》
- 3 被宠若惊
- 指受到意外的恩遇而顿觉吃惊不安。出处:宋苏轼《谢中书舍人启》:“未及期年,擢置周行,遽参法从,省躬无有,被宠若惊。”语法:被宠若惊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惊讶。
- 4 倒峡泻河
- 比喻文笔酣畅,气势磅礴。出处:《平山冷燕》第九回:“只那一枝笔,拈在手中,便如龙飞凤舞,落在纸上,便如倒峡泻河,真有扫千军万马之势。”语法:倒峡泻河作宾语、定语;用于写作等。
- 5 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 政体容易更改,本性难于变移,比喻生性风格或既成的事实难以改变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5卷:“常言道得好:‘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语法:江山易改,禀性难移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示例:真是江山易改,禀性难移,他宁死不屈
- 6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 要想人家不知道,除非自己不去做。指干了坏事终究要暴露。出处: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语法: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作宾语、分句;指干了坏事终究要暴露。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中册:“是不是‘鬼不觉’,我不晓得,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 7 三山五岳
- 泛指名山;也指各地。出处:清 曹寅《舟中望惠山举酒调培山》:“三山五岳渺何许?云烟汗漫空竛竮。”语法:三山五岳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形容范围大。示例:茅盾《我们这文坛》:“三山五岳的好汉们各引着同宗同派,摆开了阵势,拚一个你死我活。”
- 8 口壅若川
- 《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后因以“口壅若川”喻禁舆论之害。出处:《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语法:口壅若川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示例:夫心险如山,口壅若川,怨怒之情不一,欢谑之言无方。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谐隐》
- 9 拔山杠鼎
- 形容力气大。
- 10 恒河一沙
- 比喻极其渺小。出处:清·各邦额《夜谭随录·宋秀才》:“宋阴念一身蜩寄世间,真如恒河一沙,沧海一粟。”语法:恒河一沙作宾语;用于比喻句。
- 11 巧不若拙
- 拙:笨拙。有时巧捷不如笨拙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事有所至,而巧不若拙。”语法:巧不若拙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12 求知若渴
- 知:知识。探求知识像口渴想喝水一样迫切。形容求知愿望十分迫切。
- 13 火海刀山
- 比喻极其危险和困难的地方。出处:京剧《智取威虎山》:“哪怕是火海刀山,也冲上前。”语法:火海刀山作主语、宾语、定语;比喻极其危险和艰难的。示例:火海刀山无所惧,艰难困苦炼英雄。
- 14 山简醉酒
- 形容醉酒以及醉后潇洒姿态
大家在问
邈 字的笔顺写法
邈 字的笔顺怎么写
1、在汉语字典中“ 邈 ”字共有17画,笔顺写法是:撇 点 点 撇 弯钩 撇 撇 撇 竖 横折 横 横 撇 竖弯钩 点 横折折撇 捺
2、邈的笔顺写法图解:
3、动画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