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诸名山简介
藏诸名山的意思
解释:
见“藏之名山”。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以着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语法:
藏诸名山作谓语、宾语;指作品等。
示例:
一个人做一部书,藏诸名山,是封建时代的事,早已过去了。鲁迅《准风月谈·序的解放》
成语造句
- 1.既不能掘地为墓,也无法将遗体藏诸名山,自然还是要去殡仪馆,还是要有关部门开具证明,才能顺利涅升天。
- 2.那意思,有点像我们中国人的“藏诸名山,留之后世”。
- 3.更多的书籍原本就不打算“藏诸名山,传诸后世”,比如供旅途消遣的,目的地一到,一本书的寿命也随之完结。
- 4.正如司马迁形容《史记》,可藏诸名山五百年,等待后人的发现。
- 5.鲁迅常谓文人写作,固不在藏诸名山,此语甚当。
- 6.难道是因为那些教材真的全都是值得藏诸名山、传诸后世以致人们必得世代诵读的经典吗?显然都不是。
藏诸名山相关词语
- 1 有仙则名
- 山中有了仙人居住,山就成为名山出处:唐·刘禹锡《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语法:有仙则名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2 安若泰山
- 形容极其平安稳固。同“安如泰山”。出处:《南史 梁纪下论》:“自谓安若泰山,算无遗策。”语法:安若泰山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夜宿丈人之馆,安若泰山。宋 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七
- 3 名躁一时
- 指的是一时名声很大。
- 4 福齐南山
- 南山:终南山。比喻福气高如南山出处:《南齐书·豫章文献王疑传》:“常谓福齐南山,庆钟仁寿。”语法:福齐南山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祝福。
- 5 鹤山仙人
- 《南齐书·州郡志下》:“ 夏口 城据 黄鵠磯 ,世传仙人 子安 乘黄鵠过此上也。 ”后因称仙人 子安 为 鹤山仙人 。
- 6 沽名吊誉
- 同“沽名钓誉”。出处:元·宫天挺《范张鸡黍》第三折:“我不为别的,自恨我奔丧来后,又不是沽名吊誉没来由。”语法:沽名吊誉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猎取名誉。示例:不似他每逞英雄,沽名吊誉,试剑咶骢,不思映雪与囊萤,心机枉空用。明·杨柔胜《玉环记·富童谮非》
- 7 名不虚得
- 谓盛名非凭空取得。出处:唐·孟綮《本事诗·高逸》:“杜凝睇良久,曰:‘名不虚得,宜以见惠。’”语法:名不虚得作谓语、定语;指名实相符。示例:明·谢肇淛《五杂俎·人部》:“倩娘端妍绝伦,紫云名不虚得。”
- 8 拄笏看山
- 拄:支撑;笏: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着的手版。旧时比喻在官有高致。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王子猷作桓车骑参军,桓谓王曰:‘卿在府久,比当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视,以手版拄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语法:拄笏看山作谓语、宾语;指悠然自得的样子。示例:输与清闲阳朔令,朝朝拄笏饱看山。(清 黄遵宪《岁暮怀人诗》)
- 9 南山可移,判不可摇
- 南山:终南山;判:裁决;摇:动摇。终南山可以移动,但已定下的案子决不能更改出处:《旧唐书·李元纮传》:“南山可移,判不可摇也。”语法:南山可移,判不可摇作宾语、定语、分句;指已经定案。示例:做法官要有南山可移,判不可摇的精神
- 10 名重一时
- 一时期内名声很大,受到广泛重视。亦作“名震一时”、“名得当时”、“名噪一时”、“名倾一时”。出处: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卷二十七:“师住径山时,名重一时,如侍郎张公子韶,状元汪公圣锡少卿、冯公济川俱问道。”语法:名重一时作谓语、定语;指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示例:这位朱大人,学问经济,名重一时。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三回
- 11 山枯石死
- 极言年代久远。出处:明·刘基《沁园春》词:“任龙蛇歌怨,桑榆烟尽,山枯石死,毕竟何成。”语法:山枯石死作定语、宾语、状语;用于盟誓。
- 12 邈若山河
- 形容遥远得如隔山河。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语法:邈若山河作谓语、定语;指非常遥远。示例:清·谭嗣同《致刘淞芙书》:“相违咫尺,邈若山河。”
- 13 三山二水
- 三山:护国山,位于南京西南,以有三峰得名;二水:白鹭洲,位于长江之中,分江面为二。 泛指南京的山水。出处: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 14 不识泰山
- 不认识泰山。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师父如此高强,必是个教头。小儿有眼不识泰山。”语法:不识泰山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世。示例:请原谅我有眼不识泰山
大家在问
藏 字的笔顺写法
藏 字的笔顺怎么写
1、在汉语字典中“ 藏 ”字共有17画,笔顺写法是:横 竖 竖 横 撇 竖折/竖弯 横 撇 横 竖 横折 横 竖 竖折/竖弯 斜钩 撇 点
2、藏的笔顺写法图解:
3、动画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