拄笏看山简介
拄笏看山的意思
解释:
拄:支撑;笏: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着的手版。旧时比喻在官有高致。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王子猷作桓车骑参军,桓谓王曰:‘卿在府久,比当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视,以手版拄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
语法:
拄笏看山作谓语、宾语;指悠然自得的样子。
示例:
输与清闲阳朔令,朝朝拄笏饱看山。(清 黄遵宪《岁暮怀人诗》)
拄笏看山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拄笏西山
拄笏看山相关词语
- 1 南山可移,判不可摇
- 南山:终南山;判:裁决;摇:动摇。终南山可以移动,但已定下的案子决不能更改出处:《旧唐书·李元纮传》:“南山可移,判不可摇也。”语法:南山可移,判不可摇作宾语、定语、分句;指已经定案。示例:做法官要有南山可移,判不可摇的精神
- 2 山枯石死
- 极言年代久远。出处:明·刘基《沁园春》词:“任龙蛇歌怨,桑榆烟尽,山枯石死,毕竟何成。”语法:山枯石死作定语、宾语、状语;用于盟誓。
- 3 邈若山河
- 形容遥远得如隔山河。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语法:邈若山河作谓语、定语;指非常遥远。示例:清·谭嗣同《致刘淞芙书》:“相违咫尺,邈若山河。”
- 4 有眼不识泰山
- 泰山:我国的名山;在山东省境内。有眼睛;却不认得地位很高或本领很大的著名人物。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师父如此高强,必是个教头,小儿'有眼不识泰山'。”语法:有眼不识泰山复句式;作谓语;用于自谦的客套话。示例: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5回:“到如今你拿他当古董铺老板看待,真正'有眼不识泰山'了!”
- 5 游山翫水
- 游览、玩赏山水景物。同“遊山玩水”。
- 6 山不厌高
- 山不嫌其高。 比喻品行越高尚越好
- 7 看人下菜
- 比喻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对待出处:李云德《沸腾的群山》:“因为你们不了解情况,有限的材料不能按轻重缓急去分配,而是感情用事,看人下菜。”语法:看人下菜作谓语、定语;指因人而异。示例:王朔《给我顶住》:“我说你们这饭馆真该好好整顿整顿了,不像话,看人下菜碟,不就是没要你们的大虾么?”
- 8 撼山拔树
- 撼:摇动。摇动山岳,拔起树木。形容威势极大出处:明·李唐宾《梧桐叶》第二折:“风呵,兀的不傒幸杀人也,方才撼山拔树,飞沙走石般起,投至央及你,可倒定息了。”语法:撼山拔树作谓语、定语;用于势力等。
- 9 水尽山穷
- 同“水穷山尽”。出处:北周·庾信《宇文常神道碑》:“山穷水断,马束桥飞。”语法:水尽山穷作谓语、定语、宾语;指绝境。示例:论做官的道理呢,原该追究个水尽山穷;然既已如此,先让他把这个供画了。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六回
- 10 山中无好汉,猢狲称霸王
- 俗语,比喻没有能人,普通人物亦充当主要角色。同“山上無老虎,猴子稱大王”。
- 11 一朝权入手,看取令行时
- 一朝:一旦。一旦掌了权,就发号施令,指手画脚,作威作福出处:唐·高武仲《中兴间气集》:“一朝权入手,看取令行时。”语法:一朝权入手,看取令行时作宾语、定语、分句;指人掌权后。
- 12 泰山鸿毛
- 比喻轻重相差极大。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语法:泰山鸿毛作宾语、定语;用于比较。示例:因为这对她是无比重要的荣辱关头,错过这一刻,也许就死不成;就是死成了,泰山鸿毛之间,评价大不相同。(高阳《清官册》第二章)
- 13 鹤山仙人
- 《南齐书·州郡志下》:“ 夏口 城据 黄鵠磯 ,世传仙人 子安 乘黄鵠过此上也。 ”后因称仙人 子安 为 鹤山仙人 。
- 14 福齐南山
- 南山:终南山。比喻福气高如南山出处:《南齐书·豫章文献王疑传》:“常谓福齐南山,庆钟仁寿。”语法:福齐南山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