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二水简介
三山二水的意思
解释:
三山:护国山,位于南京西南,以有三峰得名;二水:白鹭洲,位于长江之中,分江面为二。 泛指南京的山水。
出处:
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三山二水相关词语
- 1 无事不登三寳殿
- 比喻没事不上门。三宝殿,泛指佛殿。《金瓶梅词话》第九一回:“那 陶媽媽 便道:‘小媳婦無事不登三寳殿,奉本縣正宅衙内分付,敬來説咱宅上有一位奶奶要嫁人,講説親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六回:“你一進門,我就知道你是有爲而來的了。這才是無事不登三寳殿啊。” 巴金 《猪与鸡》:“他无事不登三宝殿的,来了总没有好事情。”
- 2 藏诸名山
- 见“藏之名山”。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以着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语法:藏诸名山作谓语、宾语;指作品等。示例:一个人做一部书,藏诸名山,是封建时代的事,早已过去了。鲁迅《准风月谈·序的解放》
- 3 三贞五烈
- 见“三贞九烈”。出处:夏衍《上海屋檐下》第一幕:“你要他三贞五烈,这不是太……”语法:三贞五烈作宾语、定语;指封建社会赞誉妇女的贞烈。
- 4 安若泰山
- 形容极其平安稳固。同“安如泰山”。出处:《南史 梁纪下论》:“自谓安若泰山,算无遗策。”语法:安若泰山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夜宿丈人之馆,安若泰山。宋 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七
- 5 一般无二
- 完全一样,没有一点儿不同。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五回:“纵是一根藤上结的,也有个大小不同,偏正不一,却怎么一般无二?”语法:一般无二作谓语、定语;指完全一样。示例:跷蹊!跷蹊!他的铃儿怎么与我的铃儿就一般无二!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十一回
- 6 识二五而不知十
- 只知道一个方面,而不懂得全面地观察问题。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且王之所求者,斗晋楚也;晋楚不斗,越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语法:识二五而不知十复句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贬义。示例:唐·刘知幾《史通·品藻》:“夫回瑗可弃,而杨董获升,可谓识二五而不知十者也。”
- 7 三鼓气竭
- 竭:尽。指力量一再消耗,已经衰减耗尽。出处:《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8 芙蓉出水
- 芙蓉:荷花。刚开放的荷花。比喻诗文清新不俗。也形容天然艳丽的女子。出处:南朝 梁 钟嵘《诗品》卷中:“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彩镂金。”语法:芙蓉出水作宾语;用于女性。示例: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3回:“细端详,芙蓉出水,不及美人妆。”
- 9 福齐南山
- 南山:终南山。比喻福气高如南山出处:《南齐书·豫章文献王疑传》:“常谓福齐南山,庆钟仁寿。”语法:福齐南山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祝福。
- 10 鹤山仙人
- 《南齐书·州郡志下》:“ 夏口 城据 黄鵠磯 ,世传仙人 子安 乘黄鵠过此上也。 ”后因称仙人 子安 为 鹤山仙人 。
- 11 三毛七孔
- 《史记 扁鹊仓公列传》唐张守节正义:“心重十二两,中有七孔,三毛,盛精汁三合,主藏神。”因以“三毛七孔”指心思,心机。出处:《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唐张守节正义:“心重十二两,中有七孔,三毛,盛精汁三合,主藏神。”语法:三毛七孔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及至第二日见着十三妹,费尽三毛七孔,万语千言,更不是容易,一桩桩,一件件,都把他说答应了。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三回
- 12 水到渠成
- 渠:水道。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道。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出处:宋 苏轼《答秦太虚书》:“至时别作经画,水到渠成,不须预虑。”语法:水到渠成复句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邹韬奋《杂感 能与为》:“昔人所谓'水到渠成',所以'左右逢源',都是有了充分准备以后的亲切写真。”
- 13 不识泰山
- 不认识泰山。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师父如此高强,必是个教头。小儿有眼不识泰山。”语法:不识泰山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世。示例:请原谅我有眼不识泰山
- 14 水土不伏
- 水土:指地方,引申为自然环境。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8卷:“大抵此症,起于饮食失调,兼之水土不伏,食积于小腹之中,凝滞不消,遂至生热,升至胸中,便觉饥饿。”语法:水土不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不适应异地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