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四言三简介
语四言三的意思
解释:
指信口乱说闲话。
出处:
《群音类选 〈分钗记 计诱皮氏〉》:“为何的语四言三,平白地将人讥诮。”
语法:
语四言三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说话。
语四言三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言三语四
语四言三相关词语
- 1 负薪之言
- 负薪:背柴,借指地位低微的人。指地位低微的人说的话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司马贞索隐:“《文子》曰:‘圣人不让负薪之言,以广其名。’”语法:负薪之言作主语、宾语;用于口语。
- 2 一言难磬
- 罄:用尽。 形容事情曲折复杂,不是一句话能说清楚的。出处:元·李直夫《虎头牌》第一折:“我一言难尽,来探望你这歹孩儿索是远路风尘。”
- 3 三韬六略
- 泛指兵书。
- 4 一身三手
- 一个人身上长三只手。比喻虽多无用。出处:汉·焦延寿《易林·睽之节》:“一身三手,无益于辅。两足共节,不能克敏。”
- 5 丢三忘四
- 见“丢三落四”。出处:《红楼梦》第七二回:“我如今竟糊涂了!丢三忘四,惹人抱怨,竟不大像先了。”语法:丢三忘四作宾语、定语;指粗心。示例:她经常丢三忘四,打坏东西,青稞在锅里炒糊了,牛乳挤不干净,甚至割着草会把刀丢了。刘克《央金》
- 6 忠言逆耳
- 诚恳的劝告听起来不舒服。逆:不顺。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留侯世家》:“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语法:忠言逆耳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常与良药苦口连用。示例:烟馆里的人,都看这人来历不明,劝他不要与那人要好,却是忠言逆耳,哪里听得。(清 彭养鸥《黑籍冤魂》第十三回)
- 7 呢喃细语
- 形容小声说话。出处:《北史 隋 房陵王勇传》:“乃向西北奋飞,喃喃细语。”语法:呢喃细语作谓语、宾语;指小声说话。示例:及至兴官醒时哭了,绍闻听南间尚呢喃细语,呼来时,堂楼门已开了。(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三十五回)
- 8 三坟五典
- 相传为我国最早的古籍。出处:《左传·昭公十二年》:“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语法:三坟五典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最早的古籍。示例:林语堂《闲话说东坡》:“也许竹书纪年,或什么三坟五典真有记载。”
- 9 三言五语
- 三两句话。形容言语十分简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7回:“那知一想,才觉长篇累牍,不合体裁,三言五语,包括不住,一时竟大为起难来。”语法:三言五语作主语、宾语、状语;形容说话简明扼要。示例:曲波《林海雪原》:“我三言五语把那伙小子给打发走了。”
- 10 不可言状
- 状:形容。没法用言辞来形容出处:廖仲恺《再论钱币革命》:“其结果遂致钱币之购买力锐减,受契约上一定之月给以为生活者,窘苦不可言状。”语法:不可言状偏正式;作谓语;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示例:当时我真悲哀到不可言状。(蒋光慈《少年飘泊者》八)
- 11 言从计纳
- 讲的话、出的主意,都听从采纳。出处:汉·蔡邕《司空临晋侯杨公碑》:“及其所以匡辅本朝,忠言嘉谋,造膝危辞,当事而行,言从计纳。”语法:言从计纳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12 言高趣远
- 言论高深且含意深远。出处:宋·王安石《与参政王禹玉书》:“过蒙奖引,追赐诗书,言高旨远,足以为学者师法。”
- 13 款言不听
- 款:通“窾”,空。对于不真实的话不要听信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司马迁传》:“其实中其声者谓之端,实不中其声者谓之款;款言不听,奸乃不生。”语法:款言不听作宾语、定语;指不听虚话。
- 14 勿谓言之不预也
- 以后不要说没有跟你事先说过。指把话说在前面。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9回:“一经觉察,白简无情,勿谓言之不预也。”语法:勿谓言之不预也作谓语;指提前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