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从计纳简介
言从计纳的意思
解释:
讲的话、出的主意,都听从采纳。
出处:
汉·蔡邕《司空临晋侯杨公碑》:“及其所以匡辅本朝,忠言嘉谋,造膝危辞,当事而行,言从计纳。”
语法:
言从计纳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言从计纳相关词语
- 1 言高趣远
- 言论高深且含意深远。出处:宋·王安石《与参政王禹玉书》:“过蒙奖引,追赐诗书,言高旨远,足以为学者师法。”
- 2 讹言惑众
- 讹言:诈伪的话。用谣言欺骗迷惑群众。出处:《元史·世祖五》:“癸丑,初建东宫,甲寅,诛西京讹言惑众者。”语法:讹言惑众作谓语、宾语、定语;指造谣生事。示例:他故意在讹言惑众,制造事端
- 3 深谋远计
- 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出处:《史记·范睢蔡泽列传》:“大夫种为越王深谋远计,免会稽之危,以亡为存,因辱为荣,垦草入邑,辟地殖谷,率四方之士,专上下之力,辅句践之贤,报夫差之仇,卒擒劲吴。”
- 4 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
- 比喻愤怒到极点就会胆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也泛指恼怒到极点。出处:《五代史平话》:“朱温未听得万事俱休,才听得后,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语法: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作谓语、分句;指恼怒到极点。示例:张爱玲《连环套》:“不觉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兜脸一拳头,崔玉铭从半楼梯上直滚下去。”
- 5 计深虑远
- 计:计谋。虑:考虑。计谋想得很深远。出处: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计深虑远,急国家之难,而乐尽人臣之首也。”语法:计深虑远作谓语、宾语;指计谋周密。示例:然而计深虑远,非见王师则未肯轻发。(宋 辛弃疾《美芹十论 详战》)
- 6 信口胡言
- 随口乱说。指毫无根据、不负责任地瞎说。出处:清 吴璿《飞龙全传》第一回:“这里什么去处,你敢信口胡言!”语法:信口胡言作谓语、宾语、状语;指随口乱说。示例:请不要相信他的信口胡言
- 7 要而言之
- 概括地说,简单地说。出处:晋 陆机《五等诸侯论》:“且要而言之,五等之君,为己思治。”语法:要而言之偏正式;作分句;同总而言之。示例:鲁迅《三闲集·“醉眼”中的朦胧》:“要而言之,就因为先前可以不动笔,现在却只好来动笔。”
- 8 黾勉从事
- 黾勉:努力。努力工作出处:《诗经·小雅·十月之交》:“黾勉从事,不敢告劳》”语法:黾勉从事作谓语;指努力工作。示例:梁实秋《勤》:“无论劳心劳力,竭尽所能黾勉从事,就叫做勤。”
- 9 从头至尾
- 由开头到末尾。指事情发展的全过程。也作“从头到底”、“从头到尾”。出处:宋 朱熹《答吕伯恭(其三三)》:“不免索性说了,从头彻尾,只是此一个病根也。”语法:从头至尾联合式;作状语;用于写文章、说话等。示例:象一个人受了一辈子的冤屈,如今遇到一个亲人,他得从头至尾倾吐出来。巴金《火》第二部第十节
- 10 言而不信
- 见“言而无信”。出处:《淮南子·泰族训》:“施而不仁,言而不信,怒而不威,是以外貌为之者也。”语法:言而不信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清·石玉昆《续小五义》第120回:“言而不信,如畜类一般。”
- 11 祸从口生
- 指言语不慎招致灾祸示例:常言道:“病从口入,祸从口生”,因此不论在什么场合,都应谨慎自己的言行。
- 12 称臣纳贡
- 旧时指小国向大国臣服而年年进贡。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七回:“凡汉东小国,无不称臣纳贡。”语法:称臣纳贡作谓语、定语;指臣服。示例: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73回:“使那十个团脐个个称臣纳贡,稽首投降。”
- 13 不可言状
- 状:形容。没法用言辞来形容出处:廖仲恺《再论钱币革命》:“其结果遂致钱币之购买力锐减,受契约上一定之月给以为生活者,窘苦不可言状。”语法:不可言状偏正式;作谓语;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示例:当时我真悲哀到不可言状。(蒋光慈《少年飘泊者》八)
- 14 三言五语
- 三两句话。形容言语十分简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7回:“那知一想,才觉长篇累牍,不合体裁,三言五语,包括不住,一时竟大为起难来。”语法:三言五语作主语、宾语、状语;形容说话简明扼要。示例:曲波《林海雪原》:“我三言五语把那伙小子给打发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