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陆无武绛灌无文简介
随陆无武绛灌无文的意思
解释:
人才的片面性
出处:
《晋书·刘元海载记》
随陆无武绛灌无文相关词语
- 1 完美无缺
- 完善美好;没有缺点。完美:完整;完善。出处:清钱泳《履园丛话》:“小楷,微带行笔,共一百廿八行,前者十数行破裂者,而后幅完好无阙(缺)。”语法:完美无缺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示例: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完美无缺的东西。
- 2 福无双降,祸不单行
- 降:降临。福不会接连而来,祸灾却会接踵而至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5回:“这才是福无双降,祸不单行。我才脱了天条死难……又撞着这般恶魔,他来害我!”语法:福无双降,祸不单行作宾语、分句;可分开使用。
- 3 无立锥之地
- 没有立锥子的地方。比喻连极小的地方也没有。后常形容贫穷。出处:《庄子 盗跖》:“尧舜有天下,子孙无置锥之地。”《吕氏春秋 为欲》:“无立锥之地,至贫也。”语法:无立锥之地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没有立足的地方。示例: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郭丹传》:“君有四子,而无立锥之地。”
- 4 遥遥无期
- 遥遥:很远。指日期遥远得很。说不定要到何年何月。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7回:“看看前头存在黄胖姑那里银子渐渐花完,只剩得千把两银子,而放缺又遥遥无期。”语法:遥遥无期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这件事我不能遥遥无期地等下去,希望能尽快给以解决。
- 5 不识之无
- 识:认识。形容人不识字,文化水平很低出处:唐 白居易《与元九书》:“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仆者,仆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语法:不识之无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人不识字。示例:清·魏秀仁《花月痕》第23回:“白面书生心不辨菽麦,目不识之无,依草附木,云蒸龙变。”
- 6 计无复之
- 指再无别的办法可想,不得不这样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季布栾布列传论》:“夫婢妾贱人感慨而自杀者,非能勇也,其计画无复之耳。”语法:计无复之主谓式;作宾语;指再无别的办法可想,不得不这样。示例:从来际逆境者,其情不一,有计无复之。清·沈德潜《与张承夫书》
- 7 分身无术
- 分身:分出精力照顾其他方面。没有一身同时兼顾几个方面的法术。出处:陆天明《省委书记》:“黄群在另一间屋里陪小扬在灯下做功课,同时又惦记着那边的马扬,分身无术,心神不定。”语法:分身无术作谓语;指无法兼顾的事情。示例:可惜他分身无术,否则就让他得逞了
- 8 随波逐浪
- ①随着波浪飘荡。②颠沛貌。③犹言随波逐流,随大流。④谓同行同止。出处:①唐·白居易《浪淘沙》词之六:“随波逐浪到天涯,迁客西还有几家。”②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三折:“详察这生分女作歹为非,更和这忤逆男随波逐浪。”③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四回:“七军乱窜,随波逐浪者,不计其数。”语法:随波逐浪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没个性。示例:这样没主意、随波逐浪的人,不打他便打那个?④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五十三回
- 9 随高就低
- 犹言可高可低,随便怎样。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浮山远禅师法嗣·衡岳奉能禅师》:“苦乐共性,随高就低。”语法:随高就低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我老孙不去!不去!俗语谓‘赊三不敌见二’,只望你随高就低的送一副便了。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回
- 10 鬻文获财
- 鬻:卖。指以写文章来换取财物。出处:《旧唐书·文苑传·李邕》:“时议以为自古鬻文获财,未有如邕者。”
- 11 善文能武
- 既有文才,又通武艺。现常指既能动笔又有实际工作能力。出处: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楔子:“则为那善文能武人千里。”语法:善文能武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2 无事不登三宝殿
- 比喻没事不上门。出处: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白娘子永镇雷锋塔》:“白娘子道:‘无事不登三宝殿,去做什么?’”语法:无事不登三宝殿复句式;作谓语、分句;比喻没事不上门。示例:巴金《猪与鸡》:“他无事不登三宝殿的,来了总没有好事情。”
- 13 举世无比
- 举:全,皆;举世:全世界。整个人世间没有比类的。形容稀有少见或无与伦比出处:宋·钱易《南部新书》庚卷:“萧颖士,开元中,年十九,擢进士第,儒释道三教无不该通,然性偏躁,忽忿戾,举世无比。”语法:举世无比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事物等。
- 14 斯文委地
- 斯文:指文人或儒者。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堕落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少陵》:“由杜子美以来,四百余年,斯文委地,文章之士,随世所能,杰出时辈,未有升子美之堂者。”语法:斯文委地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文人自甘堕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