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回肠简介
九回肠的意思
解释:
形容回环往复的忧思。回肠:形容内心焦虑不安。
出处:
梁简文帝《应令》:“望邦畿兮千里旷,悲遥夜兮九回肠。”唐 冯延巳《酒泉子(芳草长川)》:“风微烟澹雨萧然,隔岸马嘶何处。九回肠,双脸泪,夕阳天。”
语法:
九回肠作谓语、状语;指愁苦。
示例:
落霞与孤骛齐飞,风急江天过雁哀,却是一只折脚雁,叫的人九回肠,这是鸿雁来宾。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二回
九回肠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九回肠断
成语造句
- 1.岭树难遮千里目,壮举感人九回肠。
- 2.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 3.“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这是柳宗元诗中的柳江水。
- 4.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在柳州任刺史时,曾用“越绝孤城千万峰”、“江流曲似九回肠”的诗句来描绘这里。
- 5.站在马鞍山巅放眼望去,灯火辉煌的龙城,使唐代诗人柳宗元笔下的“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的柳州在夜色中尽显妩媚、妖娆、华丽。
- 6.啼痕泣血枫叶成丹亲恩未报哀痛不觉九回肠。
九回肠相关词语
- 1 十之八九
- 比喻有极大的可能性。出处:《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今天下之势,归韦温的十之八九。”语法:十之八九作定语;指有极大的可能性。示例:十之八九,这些案件爆发太突然而防不胜防。
- 2 刮肠洗胃
- 比喻痛改前非,重新做人。出处:《南史·荀伯玉传》:“若许某自新,必吞刀刮肠,饮灰洗胃。”语法:刮肠洗胃作谓语、宾语;指重新做人。
- 3 生死轮回
- 轮回:流转。佛教认为众生各依所做的善恶而在生死世界中循环不已,像车轮回旋不停一样出处:明·无名氏《李云卿》第四折:“今日到来日修,每日去频发愿,过今年捱到来年,担阁了修行仙道远,则这生死轮回怎遣!”语法:生死轮回作宾语、定语;用于迷信等。
- 4 羿射九日
- 形容为民除害的英勇行为。出处:汉·刘安《淮南子》语法:羿射九日作宾语、定语;指为民除害。示例:毛泽东《矛盾论》:“神话中的许多变化,例如《山海经》中所说的‘夸父追日’,《淮南子》中所说的‘羿射九日’,……”
- 5 九万欲抟空
- 喻指志向或前程远大出处:《巡省途次上党旧宫赋》
- 6 腐肠之药
- 腐:腐蚀。有害肠胃的药。指肥肉和醇酒出处:汉·枚乘《七发》:“皓步蛾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肥浓,命曰腐肠之药。”语法:腐肠之药作主语、宾语;指有害的东西。示例:晋·张协《七命》:“服腐肠之药,御亡国之器。”
- 7 蛇蝎心肠
- 蝎:一种毒虫。有蛇蝎一样狠毒的心肠。形容人心狠毒。亦作“蛇蝎为心”。出处: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便是蛇蝎心肠,不似恁般毒害。”语法:蛇蝎心肠作宾语、定语;指心肠狠毒。示例:刘斯奋《白门柳·秋露危城》第八章:“他所憎恶的小人们,到底怀着怎样一副蛇蝎心肠。”
- 8 鱼肠尺素
- 指书信。出处:北周·庾信《谢滕王集序启》:“鱼肠尺素,凤足数行,书此谢辞,终知不尽。”语法:鱼肠尺素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9 鱼肠雁足
- 泛指书信。出处:唐·李绅《逾岭峤止荒陬抵高要》诗:“鱼肠雁足望缄封,地远三江岭万重。”语法:鱼肠雁足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0 三等九般
- 同“三等九格”。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35回:“金莲:‘若是这等的也罢了,我说又是没廉耻的货,三等九般使了接去。’”语法:三等九般作宾语、定语;指许多等级和类别。
- 11 回文织锦
- 典出《晋书·列女传·窦滔妻苏氏》:“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凡八百四十字。”后以“回文织锦”比喻有关相思的绝妙诗文。出处:典出《晋书·列女传·窦滔妻苏氏》:“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凡八百四十字。”语法:回文织锦作宾语、定语;指情诗。示例:则为你彩笔题诗,回文织锦;送得人卧枕着床,忘餐废寝。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
- 12 别具心肠
- 指另有打算和企图。出处:周恩来《在延安各界举行的“双十二”纪念会上的讲演》:“全国抗日高潮必然要走向抗战。……唯独蒋介石先生别具心肠,硬要在日寇进攻绥东之际,拒绝东北军请缨抗日,强迫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继续进行内战。”语法:别具心肠作谓语、定语;指另有打算。
- 13 旋复回皇
- 旋复:回旋往复;回皇:盘旋,回转。形容乐声的回旋往复、抑扬髙下出处:汉·马融《长笛赋》:“泛缆溥漠,浩浩洋洋,长远广引,旋复回皇。”语法:旋复回皇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4 百六阳九
- 百六:古代认为4617岁为1元,初入元106岁;阳九:106岁中有灾岁9。指灾难年份或厄运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律历志上》:“《易》九厄曰:初入元,百六阳九。”语法:百六阳九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厄运。示例:章炳麟《变法箴言》:“若夫后王之政,未遭百六阳九,而于今日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