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根问底简介
搜根问底的意思
解释:
搜:寻求。指追问其原因和结果
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八回:“彩云的大姐,正要问那位叫的,只说得半句,被彩云啐了一口道:‘蠢货!谁要你搜根问底?’”
语法:
搜根问底作谓语、定语;比喻追究底细。
搜根问底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刨根问底
英语翻译
- 英语:
come down to bedrock <get to the bottom of>
搜根问底相关词语
- 1 岗头泽底
- 唐代极重视世族,崔、卢、李、郑为甲门四姓,称卢氏为岗头卢,李氏为泽底李。泛称豪门世族出处:唐 元稹《去杭州》:“骏骨凤毛真可贵,岗头泽底何足论。”语法:岗头泽底作宾语;指豪门世族的泛称。
- 2 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 比喻没有根据的事物。出处:语出《左传 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语法: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作宾语;用于比喻句。
- 3 寻消问息
- 寻、问:打听。打听消息。出处:明·冯梦龙《醒世通言》卷十三:“今日慕小妹之才,虽然炫玉求售,又怕损了自己的名誉,不肯随行逐队,寻消问息。”语法:寻消问息作谓语、宾语;指打听消息。示例:明·冯梦龙《醒世通言》第13卷:“今日慕小妹之才,虽然炫玉求售,又怕损了自己的名誉,不肯随行逐队,寻消问息。”
- 4 搜肠刮肚
- 比喻绞尽脑汁;苦思苦想。出处:明 冯惟敏《不伏老》第一折:“一个家搜肠刮肚,不知饥,不知渴,只觉得口内生烟。”语法:搜肠刮肚联合式;作谓语、状语;用于人。示例:清 蒲松龄《逃学传》:“似这作文,搜肠刮肚,可待写上什么?”
- 5 以心问心
- 在心中自问自盘算。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知观]以心问心,忽然道:‘有计了。’”语法:以心问心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示例:[翰林]以心问心,跌足道:‘一二十年的事,三四千里的路,有甚查帐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
- 6 入邦问俗
- 见“入国问俗”。出处:叶圣陶《席间》:“‘入邦问俗,古之道也。’主人唱着古人的调子。”语法:入邦问俗作宾语、定语;指尊重别国的风俗。
- 7 追根查源
- 同“追本溯源”。出处:木青《不许收获的秋天》第二一章:“而眼下,在群众追根查源的时候,或者说对曾番有所怀疑的时候,曾番自然要来个搅浑水。”语法:追根查源作谓语、宾语;指追查根源。
- 8 断根绝种
- 断绝后代,即断子绝孙。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八十一卷:“真人甲乙,上帝已徵,身佩玉符丹文金章,列名元图,三欲已忘,元始符命,斩灭尸形,断根绝种,勿得飞扬。”语法:断根绝种作谓语、定语;指没有后代。示例:防止断根绝种的思想还在左右大多数人
- 9 舍本问末
- 舍:舍弃。指舍弃农耕去从经商。泛指做事不从根本上着手,而在枝节上用功夫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岂舍本而问末者耶?”语法:舍本问末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 10 丙吉问牛
- 看到牛的异常想起天气变化,赞扬官员关心百姓疾苦出处: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四卷:“楚王轼怒蛙,以昆虫之敢死;丙吉问牛,恐阴阳之失时。”语法:丙吉问牛作宾语、定语;用于官员。示例:明·萧良有《龙文鞭影》第四卷:“孙阳识马,丙吉问牛。”
- 11 根据槃互
- 指把持据守,互相勾结。出处:《三国志 魏志 曹爽传》:“殿中宿卫,历世旧人皆复斥出,欲置新人以树私计。根据槃互,纵恣日甚。”语法:根据槃互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2 每事问
- 每件事都要询问。指凡事都要作进一步的调查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八佾》:“子入太庙,每事问。”语法:每事问作谓语、宾语;用于治学或处世等。示例: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任凭你什么才力小也能解决问题。”
- 13 三推六问
- 推:推究;问:审问。旧时指反复审训。出处:元 孙仲章《勘头巾》第三折:“有他娘子将小人告到官中,三推六问,吊拷绷扒,打的小人受不过,只得屈招了。”语法:三推六问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反复审讯。示例:马烽《吕梁英雄传》第24回:“三推六问我也没露一句真情。”
- 14 彻底澄清
- 彻底:水清见底;澄清:明净。形容非常廉洁清白。指彻底清查,毫无保留出处:《北史·宋世良传》:“府君非惟善政,清亦彻底。”语法:彻底澄清作谓语;用于调查等。示例: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四回:“飞龙心中益发彻底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