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镝之苦简介
锋镝之苦的意思
解释:
锋:刀尖;镝:箭头;锋镝:刀剑,指战争。比喻饱受战争的苦难
出处: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74章:“目的在于造成一种超然于南北以外的特殊地位,使浙江人民不受锋镝之苦。”
语法:
锋镝之苦作宾语;用于战争等。
锋镝之苦相关词语
- 1 总而言之
- 总括起来说(总:总括;归纳)。出处:《周易 系辞上》:“一阴一阳之谓道。”唐 孔颖达疏:“总而言之,皆虚无之谓也。”语法:总而言之偏正式;作分句;用于文章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示例: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千结束。(《毛泽东选集 论反对帝国主义的策略》)
- 2 不得已而用之
- 用:使用。没有办法,只好采用这个办法出处:《六韬 文韬兵道》:“圣王号兵为凶器,不得已而用之。”语法:不得已而用之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示例:且兵者凶器,不得已而用之。宋·孔平仲《续世说·直谏》
- 3 悔之何及
- 悔:后悔。后悔也来不及了出处:《孔子家语·致思》:“吾有三失,晚而自觉,悔之何及!”语法:悔之何及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劝诫人。示例: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6回:“无端草寇,背逆狂徒,天兵到此,尚不投降,直待骨肉为泥,悔之何及!”
- 4 鸿鹄之志
- 鸿鹄:天鹅。天鹅所有的志向。比喻远大志向。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陈涉世家》:“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语法:鸿鹄之志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示例:大丈夫仗鸿鹄之志,据英杰之才。(元 郑德辉《王粲登楼》第一折)
- 5 环堵之室
- 环堵:四面土墙。形容居室简陋贫寒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儒行》:“儒有一亩之宫,环堵之室。”语法:环堵之室作宾语;指萧条的房子。
- 6 杞国之忧
- 同“杞人忧天”。出处:宋·岳珂《桯史·岁星之祥》:“士大夫皆有杞国之忧。”语法:杞国之忧作主语、宾语;多用于劝诫人。示例:明·范濂《云间据目抄》第五卷:“独以役重赋烦,人民凋蒺,识者不无杞国之忧。”
- 7 扛鼎之作
- 比喻作品意义深远
- 8 一镬之味
-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 9 不及之法
- 指不适用的法规。出处:《庄子·拼拇》:“使天下簧鼓,以奉不及之法,非乎?”示例:某些不合理的特殊待遇,是应当取消的不及之法。
- 10 行之惟艰
- 惟:是。知道它并不难,去做它就难了出处:《尚书·说命中》:“非知之艰,行之惟艰。”语法:行之惟艰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示例:郭沫若《论国内的评坛及我对于创作上的态度》:“想起古人‘知之非艰,行之惟艰’的一句话上来,真不免要汗流浃背了。”
- 11 一得之见
- 一点点肤浅的见解。表示谦虚。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广武君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语法:一得之见偏正式;作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本书所谈的,不过是自己在学习和写作过程中的一得之见,不一定很正确。(秦牧《艺海拾贝 新版前记》)
- 12 乐嗟苦咄
- 高兴时招唤,不高兴时责骂。形容对人态度恶劣。出处:《鹖冠子·博选》:“凭几据杖指麾而使则厮役者至,乐嗟苦咄则徒隶之人至矣。”语法:乐嗟苦咄作谓语、定语;用于对人的态度。
- 13 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 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 14 万夫之勇
- 万人不能抵御的勇气。形容极其勇健出处: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一折:“想关云长但上阵处,凭着他坐下马、手中刀、鞍上将,有万夫不当之勇。”语法:万夫之勇作宾语;比喻非常勇敢。
大家在问
镝 字的笔顺写法
镝 字的笔顺怎么写
1、在汉语字典中“ 镝 ”字共有16画,笔顺写法是:撇 横 横 横 竖提 点 横 点 撇 竖 横折钩 横 竖 竖 横折 横
2、镝的笔顺写法图解:
3、动画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