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因恶积简介
祸因恶积的意思
解释:
积:积聚。灾祸产生是因为坏事做多了
出处:
明·汤显祖《还魂记·道觋》:“看修行似福缘善庆,论因果是祸因恶积。”
语法:
祸因恶积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示例:
他怎么就没有祸因恶积的常识?
祸因恶积相关词语
- 1 元奸巨恶
- 谓大奸首恶。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七回:“若果然当此之际,一毫马脚不露,那人便是元奸巨恶,还合他讲甚么性情来!”语法:不是那~,和曹孟德一样的行为;就是个木偶刍灵,和晋惠帝一般的人物。 ★清·张春帆《九尾龟》第七十一回示例:不是那元奸巨恶,和曹孟德一样的行为;就是个木偶刍灵,和晋惠帝一般的人物。清·张春帆《九尾龟》第七十一回
- 2 深仇积恨
- 深:重大,深重;积:积久而成。极深持久的仇恨出处:元·杨显之《酷寒亭》第四折:“从今后深仇积恨都消解。”语法:深仇积恨作主语、宾语;形容双方矛盾很深。
- 3 祸国殃民
- 祸、殃:带来灾难;使受损害。危害国家;残害人民。出处:章炳麟《正学报缘起 例言》:“如去岁兖州之变,西报指斥疆臣,谓其祸国殃民,肉不足以啖狗彘。”语法:祸国殃民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如去岁兖州之变,西报指斥疆臣,谓其祸国殃民,肉不足以啖狗彘。(章炳麟《正学报缘起 例言》)
- 4 疾恶若仇
- 疾:憎恨;恶:坏人坏事。憎恨坏人坏事就像憎恨仇人一样出处:汉·孔融《荐祢衡表》:“忠果正直,志怀霜月,见善若惊,疾恶若仇。”语法:疾恶若仇作谓语、定语;指人的个性。示例:《新唐书·孔纬传》:“纬方雅,疾恶若仇。”
- 5 全身远祸
- 全:保全。保全自身,远离祸害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9回:“把你尊翁的骸骨,遣人送到故乡,你母女自去全身远祸。”语法:全身远祸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 6 殃国祸家
- 殃:造祸为害。使国家家庭受到祸害出处:南朝·梁·萧衍《净业赋》:“前轮折轴,后车覆轨,殃国祸家,亡身绝祀。”语法:殃国祸家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7 好谀恶直
- 谀:奉承,谄媚;恶:厌恶。喜欢阿谀逢迎,厌恶直言劝谏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8回:“日事淫乐,好谀恶直,政事不修,群臣解体。”语法:好谀恶直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示例:《明史·王时柯传》:“今佞人超迁而群贤获罪,恐海内闻之,谓陛下好谀恶直。”
- 8 是亦因彼
- 是:此,这个;彼:那个。这个也是因为那个。即二者互为因果。出处:《庄子·齐物论》:“彼出于此,是亦因彼。”
- 9 直言取祸
- 直:坦率、直爽;取:取得,引申为招致。指说话直率的人会惹祸。出处:《左传 成公十五年》:“子好直言,必及于难。”语法:直言取祸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下官目睹其奸,不容不奏,岂不知直言取祸。明 王士桢《鸣凤记 幼海议本》
- 10 罪恶昭彰
- 昭彰:明显。罪恶非常明显,人所共见。语法:罪恶昭彰作谓语、定语;指人的罪很明显。示例:日本战犯东条英机等人罪恶昭彰,死有余辜。
- 11 怨府祸梯
- 怨府:怨恨集中的处所;祸梯:导致祸害的途径。指人成天沉浸在怨恨之中,成为致祸的根由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赵世家》:“毋为怨府,毋为祸梯。”语法:怨府祸梯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2 积财吝赏
- 积:聚;吝:舍不得。虽然广有钱财,却舍不得赏赐部下。形容十分吝啬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2回:“吾为汝御后,费力劳心,汝今积财吝赏,何以使士卒效命乎?”语法:积财吝赏作谓语、定语;指人很吝啬。
- 13 兵连祸接
- 指战事、灾祸连续不断。出处:孙中山《诰诫东江叛军通令》:“数年以来,闽、粤、湘生民涂炭,曹吴二贼,实为祸首,近复启衅浙奉,兵连祸接,本大元帅已明令诸将出师北伐。”语法:兵连祸接作谓语、定语、分句;用于持久的战争。
- 14 惹祸招殃
- 给自己引来麻烦。同“惹祸招灾”。出处:元 无名氏《蓝采和》第三折:“数遍到此,曾谏李王,李王不听,只恐怕惹祸招殃。”语法:惹祸招殃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