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物丑类简介
比物丑类的意思
解释:
指连缀同类事物,进行排比归纳。
出处:
《礼记 学记》:“古之学者,比物丑类。”郑玄注:“以事相况而为之。丑,犹比也。”
语法:
比物丑类作谓语;指进行排比归纳。
示例:
则知三代语言,汉人犹难遍识,愿学者‘比物丑类’以求之。清·王引之《经传释词》卷十
比物丑类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比物连类
比物丑类相关词语
- 1 天涯比邻
- 虽然相隔极远,但近如邻居一样。出处:唐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语法:天涯比邻主谓式;作宾语、定语;指两者关系很好。示例:明·王世贞《与吴明卿书》:“天涯比邻,固古人神旷之说。”
- 2 万物更新
- 一切事物或景象变得焕然一新。
- 3 属词比事
- 见“属辞比事”。出处:《魏书·高祐传》:“至若左氏,属词比事,两致并书,可谓存史意,而非全史体。”语法:属词比事作宾语、定语;指撰文记事。示例:七十子之徒,周末汉初,去圣人则近矣,彼其徒之识道理,与属词比事,或尚不及后之大贤也。清·龚自珍《语录》
- 4 句比字栉
- 见“句栉字比”。出处:清·钱谦益《宋子建序》:“宋子建尽取六代三唐之诗,句比字栉,继声属和,名之曰《遥和集》。”语法:句比字栉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文章等。
- 5 见物不取,失之千里
- 见:遇到,看见;取:取得;失:失去。见到时不拿过来,以后再想要就更难办了。形容不要错失良机出处:明·张凤翼《红拂记·俊杰知时》:“呀,道兄差矣!岂不闻见物不取,失之千里,既遇明主,何必远去?”语法:见物不取,失之千里作宾语、分句;形容不要错失良机。示例: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一回:“正是:见物不取,失之千里。”
- 6 暴殓天物
- 原指残害灭绝天生万物。后指任意糟蹋东西,不知爱惜。
- 7 比比皆是
- 比比:一个挨一个;引申为处处;到处;皆:全部。形容某种东西到处都是;很多。出处: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自后世恶直好佞,以直言贾祸者比比皆是。”语法:比比皆是主谓式;作谓语;用于人与物。示例:上自朝廷,下至草野,比比皆是。(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
- 8 菜果之物
- 比喻没有才能的人。出处:汉·王充《论衡·状留》:“大器晚成,宝货难售,不崇一朝,辄成贾者,菜果之物也。”
- 9 知物由学
- 指要认识事物、获得知识,就必须通过不断地学习出处:汉·王充《论衡·实知》:“知物由学,学之乃知。”语法:知物由学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0 超群拔类
- 超出众人,在同辈中拔尖。出处:宋 苏辙《臣事下三》:“幸而又有超群拔类之才,则公卿大臣又得荐之于天子,而特宠贵之。”语法:超群拔类作谓语、定语;指人杰出。示例:我是把《诗经》上反复咏叹的笔法神而化之的,你想,不是一个超群拔类的美中之后女主角活现在你眼前么!(茅盾《无题》)
- 11 显赫人物
- 名人,有权势的人物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41章:“从此,刘麻子就成了双水村一个显赫人物。”语法:显赫人物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有权势的人物。示例:他在这个小地方属显赫人物了
- 12 托物感怀
- 假借事物抒发胸怀。出处:清·汪琬《说铃》:“故能托物感怀,缠绵凄恻,若使饥寒切肤,亦未暇尔尔。”语法:托物感怀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 13 穷理格物
- 穷究事物的道理出处:明·方孝孺《答郑仲辩》。
- 14 出类拔萃
- 出:超过;类:同类;拔:超出;萃:草丛生的样子;比喻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超出那一类;高出那一群。形容人的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语法:出类拔萃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用于人或事物。示例:而在那海一样的人民当中,到处都有出类拔萃的劳动英雄,这些英雄本身就是人民当中开出的鲜艳花朵。(杨朔《迎春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