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舌杜口简介
结舌杜口的意思
解释:
结舌:舌头像打了结子,动弹不得。杜:堵塞。保持缄默,闭口不言。形容因恐惧而不敢说话。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杜周传》:“天下莫不望风而靡,自尚书近臣皆结舌杜口,骨肉亲属莫不股栗。”
语法:
结舌杜口作谓语、宾语;指无言以对。
示例:
《宋书·彭城王义康传》:“故爱身之士,自为己计,莫不结舌杜口,孰肯冒忌干主哉!”
英语翻译
- 英语:
seal one's lips and say nothing
结舌杜口相关词语
- 1 鹗心鹂舌
- 鹗:鱼鹰;鹂:黄莺。比喻嘴甜心狠,阴险狡诈出处: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72回:“这绍闻当不住鹗心鹂舌的话。”语法:鹗心鹂舌作定语;指人很阴险。
- 2 缄口结舌
- 闭口不说话。形容理屈词穷说不出话来。也指慑于淫威不敢讲话。出处:明 张煌言《上延平王书》:“而所为若是,则其将何所依倚,故不敢缄口结舌,坐观胜败。”语法:缄口结舌联合式;作谓语;形容沉默不语。示例:思想之自由几绝,聪明英特之士,虽摘发新理,怀抱所见,而束于教令,胥缄口结舌而不敢言。(鲁迅《坟 文化偏至论》)
- 3 万口一谈
- 千千万万人说同样的话。比喻意见一致。出处:《宋史·胡铨传》:“今内而百官,外而军民,万口一谈,皆欲食伦之肉。”语法:万口一谈作谓语、定语;比喻意见一致。
- 4 苦口婆心
- 苦口:不厌其烦地反复劝说与开导;婆心:老婆婆的心肠;指好意、善意。好心好意;不厌其烦地劝说或开导。形容耐心恳切地再三规劝。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泉州道匡禅师》:“问:‘学人根思迟回,乞师曲运慈悲,开一线道。’师曰:‘遮个是老婆心。’”语法:苦口婆心含褒义。常用于善意地规劝。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示例:你不要把父母对你苦口婆心的劝说当成耳旁风,继续走下坡路。
- 5 缄口无言
- 缄口:闭着嘴。闭着嘴,不说话。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二:“师云:'汝若不会,老僧即缄口无言。'”语法:缄口无言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 6 狮子大开口
- 比喻要价或所提条件很高。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12回:“狮子大开口,做一个门户势子,等候来人,上中下三路,皆不能出其匡郭。”语法:狮子大开口作谓语、宾语;指漫天要价。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跟别人说了,只以为狮子大开口,说出来反而伤感情,不如不说。”
- 7 舌战群儒
- 舌战:激烈辩论。儒:儒生,旧指读书人。原指与众多的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泛指与许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语法:舌战群儒作谓语、定语;指口才好。示例:诸葛亮舌战群儒,薛综谓刘玄德乃织席败履之徒。冯玉祥《我的生活》第32章
- 8 讷口少言
- 讷口:不善于说话。不善言谈,说话不多。出处:《史记·李将军列传》:“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语法:讷口少言作谓语、定语;指不善言谈。
- 9 磨破口舌
- 比喻说了很多的话语法:磨破口舌作谓语;指费尽口舌。示例:我磨破口舌才说服她
- 10 深根蟠结
- 犹盘根错节。比喻恶势力根基深厚,勾结紧密。出处:清·夏燮《中西纪事·管蠡一得》:“若其著名之窗口,则地方官之门印胥吏,无非其深根蟠结之党羽。”语法:深根蟠结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11 喜结金兰
- 朋友交情深厚
- 12 众口之辩
- 比喻各学派间的辩论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秋水》:“公孙龙问于魏牟曰:‘龙少学先王之道,长而明仁义之行,合同异,杂坚白,然不然,可不可,因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吾自以为至达已。’”语法:众口之辩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 13 调嘴调舌
- 见“调嘴弄舌”。出处:《金瓶梅词话》第四八回:“打的经济鲫鱼般跳。骂道:‘怪短命!谁和你那等调嘴调舌的!”语法:调嘴调舌作谓语、宾语;指搬弄是非。示例:你们调嘴调舌的搞什么鬼呀?王镇《枪》第四幕
- 14 尖嘴薄舌
- 形容说话尖酸刻薄。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你既要骗我酒吃,又斗我围棋,偏有这些尖嘴薄舌的话说!”语法:尖嘴薄舌联合式;作定语;含贬义。示例:你既要骗我酒吃,又斗我围棋,偏有这些尖嘴薄舌的话说。(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