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读不厌简介
百读不厌的意思
解释:
厌:厌烦;厌倦。反复阅读也不感到厌倦。形容诗文含义精深;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出处:
宋 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诗:“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语法:
百读不厌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喜爱读的书或文章。
示例:
《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水浒》等,都是令人百读不厌的古典文学名著。
成语造句
- 1.这本书写得真好,让人百读不厌。
- 2.鲁迅的文章真是要言不烦,百读不厌。
- 3.这篇课文形象活泼,耐人寻味,令人百读不厌。
- 4.那真是一本好书,使人百读不厌。
- 5.那本书要言不烦,令人百读不厌。
- 6.我国历史上的四大名著让人百读不厌。
英语翻译
- 英语:
be worth reading a hundred times
百读不厌相关词语
- 1 水波不兴
- 没有涟漪和波纹。形容十分平静出处:宋·苏轼《前赤壁赋》:“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语法:水波不兴作谓语、定语;指十分平静。示例:清·石玉昆《小五义》第42回:“女娟见风恬浪静,水波不兴,因对简子说道。”
- 2 万不得已
- 无可奈何;不得不这样做。万:绝对;万万。出处:明 焦竑《玉堂丛语》:“汝父欲保全身家,万不得已,姑借我以免祸耳。”语法:万不得已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指不得不如此。示例:他不是万不得已,决不会张口求人帮忙。
- 3 国将不国
- 国家将无法维持下去了。指国家的局势很坏,有亡国的危险。出处:清 曾朴《孽海花》第32回:“国将不国,这才是糊涂到底呢!”语法:国将不国作谓语、分句;指动荡局面。示例:庄寿香号称名臣,听说在和议开始时,他主张把台湾赠英……国将不国,这才是糊涂到底了呢!(清 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二回)
- 4 百中百发
- 中:射中目标。发:发射。形容射箭、投掷或射击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从不落空。同“百发百中”。出处: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一:“回陈桐闻脑后鸾铃响处,料是飞虎赶来,挂下画戟,取火龙标掌在手中,此标乃异人秘授,出手烟生,百中百发。”语法:百中百发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射击技术高明。
- 5 百岁之后
- 死的讳称。出处:《诗 唐风 葛生》:“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史记 李不韦列传》:“夫百岁之后,所子者为王,终不失势。”语法:百岁之后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老年人死亡的婉言。示例:西汉·司马迁《史记·吕不韦列传》:“夫在则重尊,夫百岁之后,所子者为王,终不失势,此所谓一言而万世之利也。”
- 6 倡而不和
- 倡:同“唱”。和:响应。领唱无人应和。形容有人领导,但无人响应的冷清局面。出处:汉·刘安《淮南子·缪称训》:“倡而不和,意而不戴。”语法:倡而不和作谓语、定语;用于交往等。
- 7 满而不溢
- 器物已满盈但不溢出。比喻有资财而不浪用,有才能而不自炫,善于节制守度。出处:《孝经·诸侯章》:“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语法:满而不溢作谓语、定语;指人谦虚。示例: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光武帝纪》:“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
- 8 间不容瞚
- 谓眨眼的时间都没有。形容时间的短促。
- 9 不抗不卑
- 抗:高傲;卑:低、自卑。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出处:《红楼梦》第五六回:“他这远愁近虑,不抗不卑,他们奶奶就不是和咱们好,听他这一番话,也必要自愧的变好了。”语法:不抗不卑作谓语、定语;形容为人处事有分寸。
- 10 名不符实
- 名声与实际不符出处:廖仲恺《对黄埔军校第三期入伍生训话》:“所谓盛名难负,名不符实,反为见笑。”语法:名不符实作谓语、宾语;指名声与实际不符。示例:张恨水《夜深沉》第27回:“但不摆下三四口圆桌面的大酒缸,那是名不符实。”
- 11 屡见不鲜
- 屡:多次;鲜:新奇。多次见到就不觉得新奇了。也作“数(shuò;屡次)见不鲜。”出处:鲁迅《而已集 略谈香港》:“第二条是‘搜身’的纠葛,在香港屡见不鲜。”语法:屡见不鲜复句式;作谓语、定语;指多次见到,并不新奇。示例:搜身的纠葛,在香港屡见不鲜。(鲁迅《而已集 略谈香港》)
- 12 不到乌江不尽头
- 乌江:项羽兵败的地方。比喻不达目的绝不罢休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九卷:“政如下棋的较胜争强,眼红喉急,分明似孙庞斗智,赌个你死我活,又如刘项争天下,不到乌江不尽头。”语法:不到乌江不尽头作定语、分句;表示不达目的不罢休。
- 13 竖子不足与谋
- 竖子:小子;谋:计议,商量。这小子不足以商量大事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语法:竖子不足与谋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14 君子忧道不忧贫
- 指君子只忧愁自己的为人,不忧愁是否贫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