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光灭迹简介
韬光灭迹的意思
解释:
谓隐藏自己行迹,不使外人得知。
出处:
唐·无名氏《灵应传》:“妾之先宗,羞共戴天。虑其后患,乃率其族,韬光灭迹,易姓变名,避仇于新平真宁县安村。”
语法:
韬光灭迹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韬光灭迹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韬光敛迹
韬光灭迹相关词语
- 1 迅电流光
- 比喻光阴像电光迅速地消逝。出处:胡蕴《过临平》诗:“迅电流光三载间,再游胜地百忧删。”语法:迅电流光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2 自取灭亡
- 自己的所作所为导致自己的覆灭。出处:《阴符经》下卷:“沉水入火,自取灭亡。”语法:自取灭亡主谓式;作谓语;含贬义,指自己找死。示例:倭兵犯顺,自取灭亡。(清 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十五回)
- 3 兴灭继絶
- 谓使灭绝了的重新振兴起来,延续下去。出处:兴灭继绝《论语·尧曰》:"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后用"兴灭继绝"指复兴灭亡的国家,延续断绝的世代。也泛指使衰亡的事物重新兴起。 《汉书·牙戚恩泽侯表序》:"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必兴灭继绝,修废举逸,然后天下归仁,四方之政行焉。" 《东周列国志》二三回:"周室东迁纲纪摧,桓公纠合振倾颓。兴灭继绝存三国,大义堂堂五霸魁。" 《清史稿·睿忠亲王多尔衮传》:"庶不负朝廷伸义讨贼,兴灭继绝之初心。"语法: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4 按迹循踪
- 依循一定的线索和踪迹寻求真相。
- 5 韬晦之计
- 韬:把才华隐藏起来;晦:不让人知道自己的踪迹。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出处:《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语法:韬晦之计作宾语;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示例: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
- 6 春光漏泄
- 柳枝泛绿,透露了春天带来的信息。喻指秘密或男女的私情被泄露出来出处:唐 杜甫《腊日》:“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语法:春光漏泄作宾语;指男女私情。示例:呀,这春光漏泄,怎地开交?(清 洪昇《长生殿 絮阁》)
- 7 发迹变泰
- 发迹:由隐微而得志显达;泰:通畅,得意。指由卑微而得志显达,命运变坏为好出处: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说公案,皆是搏刀赶棒,乃发迹变泰之事。”语法:发迹变泰作定语;用于人的命运。示例: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1卷:“自他未曾‘发迹变泰’的时节,也就是个铁铮铮的好汉。”
- 8 杳无踪迹
- 见“杳无踪迹”。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三回:“李逵叫娘吃水,杳无踪迹,叫了几声不应。”语法:杳无踪迹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事物等。示例:四面搜寻,杳无踪迹。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二十二回
- 9 掠影浮光
- 指浮光掠影,浮于表面不深入出处:《新华日报》1943.8.28:“一个正视现实的人,不会只是去强调这掠影浮光,但亦决不故意去抹煞它。”语法:掠影浮光作宾语、定语;指轻浮不深入。
- 10 长他人威风,灭自己志气
- 长:助长。指助长别人的声势,轻视自己的力量出处:鲁迅《同意和解释》:“这原是国货,何苦违背民族主义,引用外国的学说和事实——长他人威风,灭自己志气呢?”语法:长他人威风,灭自己志气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11 六韬三略
- 《六韬》、《三略》:都是古代的兵书。后泛指兵书、兵法。出处:唐黄滔《祭南海南平王》:“天生大贤,浚六韬三略之才谋。”语法:六韬三略联合式;作宾语;指兵书、兵法。示例:六韬三略,淹贯胸中,唯吾所用,何担孙武子十三篇而已哉。(元 郑德辉《王粲登楼》第二折)
- 12 恭候台光
- 恭:恭敬;台:对人的敬称;光:光临。恭敬地等候阁下光临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敬治薄酒,恭候台光。”语法:恭候台光作谓语;用于请人的客套话。示例:张恨水《啼笑姻缘》第六回:“敬于月之十日正午,在舍下恭候台光,小酌爽叙,勿却是幸。”
- 13 血光之灾
- 迷信指有被杀的灾祸,出处:元 无名氏《盆儿鬼》楔子:“此卦洽谈室一百日内,有血光之灾,只怕躲不过去。”语法:血光之灾作宾语;指杀身的灾祸。示例: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61回:“前者那吴神仙算他三九上有血光之灾,今年却不整二十七岁了。”
- 14 灭门刺史
- 指地方官手中的权力,足以使人破家灭门出处:明·敖英《东谷赘言》上卷:“人有恒言:‘破家县令,灭门刺史。’予谓此言,强宗豪右当常讼之。”语法:灭门刺史作宾语、定语;指横暴的地方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