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 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
1、椭圆斜率为3的弦中点的运动轨迹一定是在椭圆内啊,2、如果这个轨迹你求出来的是直线方程l,那么应该是该直线l在椭圆内的一段,即线段ab3、把该直线l与椭圆c联立,就是求这个线段ab的两个端点,实际上只要求出a<x<b,就可以由l确定ab了kikcik2023-08-13 09:27:272
高中圆锥曲线怎么用参数方程解?能举例说明什么情况下能用吗?最好有题目
椭圆x^2/a^2+y^2/b^2=1,a>b>0参数方程为x=acosψ y=bsinψ ψ为参数大鱼炖火锅2023-08-13 09:27:271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 求大神帮忙列出它的知识点 重点 最好在课本上的
wpBeta2023-08-13 09:27:052
高中英语,阅读题训练,我需要全解释,全翻译.
Until the 1980s, the American homeless population comprised mainly older males. Today, homelessness strikes much younger part of society. In fact, a 25-city survey by the U. S. Conference of Mayors in 1987 found that families with children make up the fastest growing part of the homeless population. Many homeless children gather in inner cities; this transient(变化无常的) and frequently frightened student population creates additional problems — both legal and educational — for already overburdened urban school administrators and teachers. Estimates of the number of homeless Americans range from 350,000 to three million. Likewise, estimates of the number of homeless school children vary radically. A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report, based on state estimates, states that there are 220,000 homeless school-age children, about a third of whom do not attend school on a regular basis, But the National Coalition for the Homeless estimates that there are at least two times as many homeless children, and that less than half of them attend school regularly.LuckySXyd2023-08-13 09:26:393
高中英语急急急急急急急
选A,因为to + V.表目的真颛2023-08-13 09:26:367
高中英语问题
range from.......to.........固定用法,意思是:从。。。。。到。。。。。meira2023-08-13 09:26:344
请问是从VOA慢速开始听说,还是从新概念开始,或者是买本初中或者高中的英语教材开始?谢谢
从你的情况看,你是有不错的英语基础的,只是因为毕业后疏于应用,又没有合适的环境进行练习和提高。所以我建议你不需要从头开始,而是利用分散的时间,一边复习记忆以前用过的单词和词汇以及语法,一边着重循序渐进提高听力和口语能力。语言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国内的英语教育很多都是应试教育,而忽略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日常应用性。如果你只是想在口语和听力方面得到提高,那么就要对英语口语的表达方式要比较熟悉,而口语在很多方面跟书面语言是有一定差异的。所以如果要提高口语,一定要给自己创造机会去学习和练习,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找本来就是母语为英语的人学习,学习他们的语音,学习他们地道的表达。口语肯定离不开听力,听懂了才能开口说。给你一个北美当地的免费网站,我觉得非常不错,尤其对听力和口语的提升。多听多读才能提高听力。听的时候要学会抓住主要的框架结构和关键词。第一次听不懂就多听几次。有时间可以上一些好的免费网站听不同的材料,以训练自己耳朵的灵敏性,英语有些地方听不清楚,是因为自己的中国耳朵还不适应真正英语为母语人士的单词之间的连读,多听一定会慢慢习惯。这个网站专门针对Englishi as a second language的英语为非母语的人士学习英文。都是native English speakers对话,而且囊括了各种年龄和性别层次的人。学口语最重要的是地道的发音、单词之间的连读,这个网站有从简到难的很多短篇听力,每一个后面还附有相关练习题,你可以看看。http://www.esl-lab.com/ 此外,这个网站还有相关联的好几个其他网站,着重点都不同,有些侧重语法,有些侧重词汇,有些侧重发音,有些侧重生活实用性。比如http://www.dailyesl.com/,就是平时生活中经常用的场景如果觉得有帮助,请按采纳键NerveM 2023-08-13 09:24:131
高中文言文翻译原则
1. 文言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翻译文言文有三个基本原则:信、达、雅。 所谓信,就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不误解、不遗漏、不增译;所谓达,就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无语病,符合汉代汉语的语法和用语习惯,做到字通句畅;所谓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力求体现原文的语言特色,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下面结合例句简介文言文翻译常用的十种方法: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地名、人名、物名、职称、器皿等,可照录不翻译。 比如: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将军和都尉都是官名,照录不翻译。 删:删去不需要翻译的词。比如《曹刿论战》“夫战,勇气也。” 这里的“夫”为发语词,翻译时应该删去。《狼》:“肉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这里的“之”起补足音节的作用,没有实意,应该删去。 补:翻译时应补出省略的成分。 比如《两小儿辩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翻译时在“如盘盂”前补出形容词性谓语“小”。 换:翻译时应把古词换成现代词。如《观潮》:“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校阅水军。” 这里的“岁”应换成“年”。 调:翻译时,有些句子(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等)的词序需要调整。 如《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可以调整为“汝之不惠甚矣”的形式。 选: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 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比较常见,因此选用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已经成为文言文翻译的难点。如《出师表》:“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这里的“顾”是一个多义词,有多种解释:回头看、看、探问、拜访、顾惜、顾念、考虑,在本句中用“拜访”最为恰当。 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和通假字。如《核舟记》:“石青糁之。” 这里的“糁”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翻译时必须译出。 意:意译。 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白,应用意译。如《鸿门宴》:“秋毫不敢有所近。” 直译: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意译:连最小的东西都不敢占有。 缩:文言文中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用了繁笔,翻译时可以将其凝缩。 扩:一是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词或多音词,二是对一些言简意丰的句子,翻译时,要扩展其内容,才能把意思表达清楚。 2.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文言文翻译须做到“信”、“达”、“雅”。“信”即准确,不可会错文义;“达”即通顺,不可生涩拗口;“雅”即用语规范,不可滥用俚语土话。在遵循以上原则的基础上,我们还必须掌握必要的翻译技巧,这样在翻译文言文时才能得心应手。下面我们就结合实例谈谈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技巧。 一、组词释义 文言文多是单音节词,现代汉语多是双音节词,并且很多本身就是由文言词增加一字得来的。这就是我们可以用组词的方法来解释很多文言词的依据。 例1:政通人和……(范仲淹《岳阳楼记》) 翻译:政事通畅,人民和乐…… 二、照录或更换 古代的人名、地名、官名、年号等专用名词,翻译时照录即可;原文中引用的诗文在翻译句子时也以直录为佳;一些基本词古今意义一样,更无须翻译。 例2: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范仲淹《岳阳楼记》) 翻译:(宋仁宗)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巴陵做郡守。 例3: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 翻译:所以打鱼的人唱歌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而有的文言词语现在已经不用,或语意已经发生了变化;或现在虽然偶尔还在使用,可已经比较生涩了。这就要求我们翻译时把它们更换成现代汉语里相应的词语。 例4: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林嗣环《口技》) 翻译:两腿发抖,几乎要抢先跑掉。 三、增补与删除 文言文里有很多省略句,而且省略的内容往往多而灵活。我们在翻译时,应该根据上下文酌情增补。 例5:一鼓作气,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左传·曹刿论战》) 翻译: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消失了。 文言文用的一些虚词,只起某种语法作用,没有实际意义,翻译时多删除。 例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 翻译: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 四、合译与分译 文言文中的互文句,翻译时多将上下句合为一句。 例7: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翻译:将军和壮士在十年中身经百战,有的战死了,有的得胜归来。 文言文中的“并提”,翻译时多应分别表达。 例8:风霜高洁……(欧阳修《醉翁亭记》) 翻译:天气高爽,霜色洁白…… 五、调换顺序 文言文中有一些倒装句,翻译时要注意调换顺序。 例9:子曰:“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翻译: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此外,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用作补语,而现在多用作状语,翻译时也需要酌情调换顺序。 例10:行者休于树。(欧阳修《醉翁亭记》) 翻译: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六、直译与意译 直译力求逐字翻译,字字落实;意译则注重从整体上把握文意。直译准确而简洁,意译灵活而流畅。翻译时应该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例11:于是冰皮始解,波色乍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翻译:在这时薄冰开始融化,水波开始发出亮光…… 画横线的词语用的就是意译。有时整句也可以用意译。 例1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翻译:目光短浅的人怎么会知道抱负远大的人的志向呢! 3. 【古文翻译方法】 最好是平时多积累通假字,多义字和被字句形,宾语前置等句形.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婴”、“晏子”等不用翻译.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本句的意思就是“我反而自讨没趣.”(《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中的“而”是连词,可不译,整句意思是“子猷与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一词是“妻子、儿女”的意思;(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语时了不悲”,翻译为:(子猷)说话时候完全不悲伤.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闻消息”,“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意思是“为什么”.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子猷问左右”(人琴俱亡))中的“左右”指的是“手下的人”,“左右对曰”(《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指的是“近臣”. 古文翻译口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 "吾""余"为我,"尔""汝"为你.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 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三、中考文言文翻译方法十字诀例析 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中考文言文翻译也随之有了根本的改革,绝大多数的试卷都增加了直接翻译题型.这既能考察学生对实词、虚词、不同句式、古代文化常识和句子间语意关系的掌握和领会,又能考察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这比以往的选择题型,难度加大了许多.因此,要做好文言文翻译题,就必须掌握必要的方法 (一)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例3:“君与具来.”“与”后省略了宾语“之 ”. 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例:“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二)删.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例1:“夫战,勇气也.” 译句:“战斗,靠的是勇气”.“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例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译句:“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也”为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 (三)调.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大体有四种情况: 1、前置谓语后移. 例:“甚矣!汝之不惠.”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2、后置定语前移.例: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 3、前置宾语后移.例:“ 何以战?”可调成“以何战”.4、介宾短语前移.“ 还自扬州.”可调成“自扬州还”. (四)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译句:“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庆历四年”为年号,“巴陵郡”是地名,可直接保留. (五)扩.就是扩展. 1、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例:“更若役,。 4. 文言文翻译技巧(高中) 文言文翻译技巧: 1、原则:文言文翻译要求准确达意,必须遵循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不可以随意地更换。省略现象应该作补充,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加以调整,力求通顺。 2、标准:信、达、雅。 信:要求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增、不漏、不歪曲。 达:要求明白通顺,没有语病。 雅:要求遣词造句比较讲究,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 3、方法:增、删、调、留、换。 增:增加内容,保持句子顺畅。 删:去掉多余、累赘的成分,使句子简洁。 调:在遇到特殊句式时,需要把句子中的某些语法成分调整位置,更好地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 留:对于人名、地名、时间名词以及专有名词,一般保留原词。 换:某些内容损及到整个句子的“雅”时,调换其中冲突的内容。 [例]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要注意到“物喜”“己悲”的意思,需要添加一些成分,还要注意“以”字的意思。答案应为“不因为外物的好坏或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5.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技巧~ 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和方法: 1)、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理解。 要译好一个句子,同样要遵从“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来理解,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斟酌。判定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字多义的实词到底是哪个义项,文言句式是如何选用的,怎样准确断句,意译如何进行,这些都要依托上下文。离开了一定的语言环境,句子往往很难准确理解,也就很难能翻译好。有些考生不注重推敲上下文,两眼只盯着要求翻译的句子本身,结果是“欲速则不达”,翻译中出现偏差甚至错误,这就是没有语境意识造成的。 2)、翻译最基本的方法是将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 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最大区别在于,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即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即由两个字构成一个词。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在多数情况下就是把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理解并掌握了这一方法,许多翻译题做起来就不难了。 例8:自以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 译文:自己认为不能够广泛施恩,以至使得这个人跌倒了,于是就在种植竹子处的水沟上建立一座小桥,让人足以能够通行。 原句中的“自”“以”“广”“施”“至”“使”“此”“乃”等都是由单音节词换成了双音节词。 3)、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换”“调”“留”“增”“补”“删”五字诀。 五字诀是译文语言组织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举例简述如下: (1)“换”。对那些词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说法已经不同的词,在译文中替换为现代汉语。 例9: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09安徽卷) 译文:老人知道了我们的心思,说:“我不需要(它们)了。(于是我们)各自揣着书出来了。 “叟”换成“老人”,“识”换成“知道”,“意”换成“心思”,“怀”换成“揣着”。 (2)“调”对文言语句位置与现代汉语不同之处,主要是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倒装现象,译文依据现代汉语的语言规范,对成分位置作必要的移位调整。如例5中的定语后置,例6中的状语后置,例7中的宾语前置。 (3)“留”。保留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保留特定的专名术语,如人名、地名、民族名、官号、谥号、年号、特殊称谓、特殊的学术或专业术语,现在已经消失的事物等。 例10;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09年全国一卷) 译文:与郡丞元宝藏结交很深,前前后后的县令县长,没有不受到他指挥的。 (4)“增”。文言文省略现象较为突出,如省略句中的主、谓、宾成分,介词,数词后面的量词,甚至还有省略一个分句的现象,翻译时应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增补必要的语言成分。如例1中的省略宾语,例2中的省略主语,例6中的介词省略,例7中的动词省略等。 (5)“补”,就是将文中省略掉部分补充出来。 (6)“删”。文言语句中有些虚词的用法,现代汉语没有类似用法的词语,也没有类似的句法结构,翻译时只能删除削减。如发语词“夫”“维”,起提宾作用的助词“之”经及一些凑足音节的助词。如例9中的“也”“而”。 4、增强文言功底,培养文言语感。 这是做好翻译题乃至做好所有文言文题目最根本的一点。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决非一朝一夕之功。以上所讲的方法和技巧说到底都还是“末技”;其实,根本的技巧还是来自功底,来自内力。为了增强文言功底和文言阅读的内力,考生一要做好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方面的知识储备;二要注重平时积累。文言知识点很多,考生要养成积累的习惯,随时随地、一点一滴地积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三要注意复习以前学习过的课文,因为做高考题许多就是对平时学习过的课文知识和能力的迁移,甚至有些考查的知识点就直接来自学习过的课文。因此要回归课本,尤其是对于文言文阅读能力较弱的同学;四要多练习,通过练习来掌握500字左右的文言文段的阅读套路,培养文言语感,增强解题能力。 6. 如何学好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是古人所用的语言,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已经不再使用。但它是现代文的源泉,仍然以各种方式影响着现代文。因此,要真正学好现代文,就必须具备比较扎实的文言文基础。老一辈作家、学者如鲁迅、茅盾、钱钟书、梁实秋等人都有深厚的古文根底,作品中洋溢着浓郁的古典气息,语言简洁准确、典雅传神。鲁迅先生从年轻时就大量阅读和研究古代小说,这对他后来的小说创作影响很大;茅盾背诵《红楼梦》的功力历来为人称道;钱钟书首先是一代学者,学贯中西,尤以国学见长,其次才是作家。世人只知有《围城》,而不知有《管锥编》;梁实秋深谙古典,博览经史子集,体现在其散文作品中,不仅是语言的古雅淳厚,收放自如,还有用典之信手拈来,曲尽其妙。梁氏读书之广与运用之活实在令人叹服。 那么,怎样才能学好高中文言文呢?下面简要介绍几种学习方法: 一、掌握基本的语言结构。文言文大体上可以分为词和句。其中,词包括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句可分为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五大类。系统掌握文言文的语言结构,弄清其与现代汉语的区别和联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 二、正确断句。古人写文章没有标点符号可用,因此,如何断句直接影响着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断句须注意以下几点:理解关键词语,判断词与词之间关系;了解一定的古代文化赏识;掌握文中对话、转述、引用的规律;根据句首和句尾的词语以及句中的惯用语进行判断。 三、学会正确的翻译方法。翻译文言文的原则是:忠实原作,字字敲定,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补充省略的部分;调整语序;适当增减。 四、反复诵读。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多诵读可以培养语感,达到熟练阅读其他古代作品的目的。此外,古文很讲究内在的韵律和节奏,反复诵读可以充分领略作品的音乐美,提高学习兴趣。真颛2023-08-13 09:23:581
高中物理:单摆模型中的摆球在平衡位置时所受合力为0吗?为什么?
不是啊,因为球在运动中一直存在加速度啊,所以合外力一直不可能为零肖振2023-08-13 09:22:054
高中物理。单摆的回复力为什么是沿切线方向?我认为回复力的方向是小球此刻位置和平衡位置的连线。。
单摆的回复力是绳子的拉力减去向心力后与重力的合力.当然也就是拉力与重力的合力做分解后在水平方向的一个分力了Ntou1232023-08-13 09:22:022
单摆周期和回复力的关系 求高中物理教师解答
选DA中库仑力与回复力垂直,不影响简谐振动,TA=2π根号下(L/g)B中,等效于g‘=g-a,TB=2π根号下[L/(g-a)]C中,洛伦兹力与回复力垂直,不影响简谐振动,TC=2π根号下(L/g)D中,等效于g‘=g+Eq/m,TB=2π根号下[L/(g+Eq/m)]所以TD<TA=TC<TBmeira2023-08-13 09:22:015
在线等,高中物理:判断对错,还有为什么? 单摆的振动过程中,重力和摆线的拉力的合力提供回复力。 谢谢
对!坚决对!以小球为对象,画个受力图,你就知道了。水元素sl2023-08-13 09:22:003
高中物理 单摆 回复力 -mg/L*x
不是最大等于,是等于。真颛2023-08-13 09:21:592
高中英语单词固定搭配
高中 英语词汇 量要求是3500,除了英语单词外还有相关的短语和固定搭配,为了帮助大家,我分享了一些高中英语单词的固定搭配,希望能帮到大家! 英语单词的固定搭配A a bit (of) 有一点,一会儿 a few 一些,少量 a great deal 大量,许多 a good/great many 大量,许多 a kind of 一种,一类 a little 一点,少许 a lot of 许多,大量 a number of 一些,许多 a pair of 一双,一副 a piece of 一块(张,根,片) above all 首先,首要 according to 根据,按照 add up to 合计达u2026u2026 after all 毕竟,终究 after class 课后 again and again 反复地,再三地 agree to do sth. 同意做某事 agree with sb. 同意某人的看法,与某人看法一致 ahead of 在u2026u2026之前 all in all 总的来说,总计 all kinds of 各种各样的 all over 到处,遍及,结束 all right 行,好吧,(病)好了 all the best 一切顺利,万事如意 answer for 对u2026u2026负责 apart from 除去,除了 arrive at (in) a place 到达某地 as a matter of fact 事实上,其实 as a result (作为)结果 as...as 像,如同 as soon as 一u2026u2026就u2026u2026 as far as (表示程度,范围)就u2026u2026;尽u2026u2026 as if 好像,仿佛 as long as 只要 as though 好像,仿佛 as usual 通常,平常地 as well 也,还有 as well as 除u2026u2026之外(也) 英语单词的固定搭配B belong to 属于 be proud of 骄傲,自豪 be strict with 对u2026u2026严格要求 both...and 两个都,既u2026又u2026 break away from 脱离u2026u2026 break down 损坏; (把化合物等) 分解,(汽车)抛锚 break in 闯入,强行进入,插嘴,打断 break off 打断; 折断 break out (战争、火灾等)突然发生,爆发 break up 分解;分裂 bring in 引来,引进,吸收 bring on 引起,导致,使前进 bring up 教育,培养 build up 逐步建立 by accident 偶然 by air ( bus, train, ship ) 乘飞机(公共汽车,火车,轮船) by and by 不久以后,逐渐地 by day 日间,在白天 by the way 顺便说 英语单词的固定搭配C call for 提倡,号召, 需要 call in 召来,召集 call on 拜访,访问 call up 号召,打电话 care for 喜欢;照顾(病人) carry off 携走,夺走 carry on 继续下去; 继续开展 carry out 开展,执行 catch up with 赶上(或超过) change into 转换成,把u2026变成 check in 报到,登记 check out 查明; 结账 clear up 整理,收拾, (天气)放晴 come about 发生,产生 come across (偶然)遇见(或发现) come back 回来,想起来 come down 落,下来 come from 出生(于),来自 come in 进入,进来 come off 从u2026离开,脱落 come on 来吧,赶快 come out 出来,(书)出版,发行 come to 共计,达到 come true 变为现实,成为事实 come up 上来,上升,抬头 come up with 追上,赶上;想出(主意);找出(答案) compare to 与u2026u2026相比 compare with 与u2026u2026相比 congratulate...on 祝贺u2026u2026 connect to 连接,相连 connect with 与u2026u2026相连 cut down 砍倒 cut off 切断 cut up 齐根割掉,切碎 英语单词的固定搭配D day and night 日日夜夜 do one"s best 尽最大的努力 deal with 处理,对付 depend on (upon) 依靠,相信,信赖 die out 消失,灭亡 different from 与u2026u2026不同 divide up 分配 divide...into... 把u2026u2026分成u2026u2026 do some cleaning (shopping) 做扫除(买东西) dozens of 几十 drop in 顺便走访(某人) due to 由于,因为 英语单词的固定搭配E each other 相互 earn one"s living 谋生 either...or 或者u2026u2026或者u2026u2026 enjoy oneself 过得愉快 even if 即使,尽管 even though 即使,尽管 ever since 自那时起直到现在 英语单词的固定搭配F face to face 面对面 fall asleep 入睡 fall ill 患病,病倒 far away 遥远的 far from 远离 feel like doing 想要u2026, 感觉要u2026 figure out 理解,想明白 fill ... with 用u2026u2026填充 fill in 填充 find out 查明,发现,了解 first of all 首先 for ever 永远 for example 例如 for good 永远 from now on 从今以后,今后 from then on 从那时起 from... to 从u2026u2026到u2026u2026 from time to time 不时,偶尔左迁2023-08-13 09:21:551
高中物理中有哪些平衡摩擦力的实验?
高中物理中平衡摩擦力的实验有:验证牛顿第二定律。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是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原理:a=F合/M,在满足M>>m的前提下,认为F合=mg当小车在木板上滑动时,摩擦力对物体做负功,因此,合外力的功不等于弹力所做的功,所以必须想办法将摩擦力平衡掉。方法是抬高木板的一端,在不加橡皮筋时,给小车一个初速度,看小车能否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不做匀速直线运动,重新调整高度,直到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这个过程中实质上是让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摩擦力平衡。扩展资料: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特点:1、瞬时性:牛顿第二运动定律是力的瞬时作用效果,加速度和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2、独立性:物体受几个外力作用,在一个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加速度只与此外力有关,与其他力无关,各个力产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等于合外力产生的加速度,合加速度和合外力有关。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牛顿第二定律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摩擦力无尘剑 2023-08-12 08:48:381
高中物理中有哪些平衡摩擦力的实验?
高中物理中平衡摩擦力的实验有:验证牛顿第二定律。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是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原理:a=F合/M,在满足M>>m的前提下,认为F合=mg当小车在木板上滑动时,摩擦力对物体做负功,因此,合外力的功不等于弹力所做的功,所以必须想办法将摩擦力平衡掉。方法是抬高木板的一端,在不加橡皮筋时,给小车一个初速度,看小车能否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不做匀速直线运动,重新调整高度,直到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这个过程中实质上是让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摩擦力平衡。扩展资料: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特点:1、瞬时性:牛顿第二运动定律是力的瞬时作用效果,加速度和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2、独立性:物体受几个外力作用,在一个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加速度只与此外力有关,与其他力无关,各个力产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等于合外力产生的加速度,合加速度和合外力有关。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牛顿第二定律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摩擦力左迁2023-08-12 08:48:381
高中物理中哪些实验要平衡摩擦力?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验证动能定理——现在变成了探究做功和速度变化关系苏州马小云2023-08-12 08:48:385
[高中物理]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 中的图象的截距的物理意义……
楼主千万别听他的,你说的是对的!只有当轨道平行是截距才等于最大静摩擦了,因为θ=0,gsinθ=0苏萦2023-08-12 08:48:345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的检测题和答案
高三网权威发布高中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的检测题和答案,更多高中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的检测题和答案相关信息请访问高三网。 【导语】想要学习好化学,离不开做题,下面大范文网将为大家带来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检测题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的检测题 1.下列过程一定释放出能量的是()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 C.分子拆成原子D.原子组成分子 解析: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原子结合成分子放出能量,化合、分解反应有可能是放热反应,也有可能是吸热反应。 答案: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焓变是指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 B.当反应放热时ΔH>0,吸热时ΔH<0 C.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D.一个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能量大于生成物能量时,反应放热,ΔH为“-” 解析:焓变是指恒压条件下的热效应;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与反应条件是否加热没有直接关系,ΔH0,吸热反应。 答案:D 3.下列物质加入水中,显著放热的是() A.固体NaOHB.生石灰 C.无水乙醇D.固体NH4NO3 解析:初中阶段已知NaOH固体、浓H2SO4溶于水会放热,生石灰加入水中发生反应:CaO+H2O===Ca(OH)2,该反应为放热反应,NH4NO3固体溶于水会吸热,乙醇溶于水,溶液温度无显著变化。 答案:AB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凡有能量变化的过程都是化学变化 B.吸热反应只能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 C.放热反应可能需要加热才能进行 D.天然气在空气中燃烧时,其化学能将全部转化为热能 解析:有能量变化的过程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水的蒸发,NaOH(s)溶于水,两过程都属于物理变化,但前者吸热,后者放热,A不正确;吸热反应不一定加热才能进行,放热反应也不一定不需要加热才能进行,B不正确,C正确;天然气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光能与热能,D不正确。 答案:C 5.由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C和B+C―→A两个反应吸收或放出的能量不等 B.A―→B+C是放热反应 C.A具有的能量高于B和C具有的能量总和 D.A―→B+C是吸热反应,B+C―→A是放热反应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B+C的能量高于A的能量,则反应B+C―→A一定是放热反应,反之A―→B+C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两反应吸收和放出的热量一定相等。 答案:D 6.(2011u2022临沂高二检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干冰蒸发要吸收大量的热,这就是化学反应中的吸热反应 B.酒精常被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中的燃料,说明酒精燃烧是放热反应 C.木炭常温下不燃烧,加热才燃烧,说明木炭燃烧是吸热反应 D.人们用氢氧焰焊接或切割金属,主要是利用了氢气和氧气化合时所放出的能量 解析:干冰升华要吸热,这是物理变化,A不正确。酒精之所以能作燃料,就是因为它燃烧放热,B正确。木炭燃烧需加热引发反应,但反应一旦开始,反应放出的热可使木炭继续燃烧,说明反应是放热的,C错,D正确。 答案:BD 7.已知化学反应:2C(s)+O2(g)===2CO(g),2CO(g)+O2(g)===2CO2(g)都是放热反应。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12gC所具有的能量一定高于28gCO所具有的能量 B.56gCO和32gO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88gCO2所具有的总能量 C.12gC和32gO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44gCO2所具有的总能量 D.将一定质量的C燃烧,生成CO2比生成CO时放出的热量多 解析: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一定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和CO的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因此B、C两项的说法正确。12gC并不是全部的反应物,所以A项说法不正确。由于C――→O2CO放热,CO――→O2CO2放热,所以C――→O2CO2比C――→O2CO放出的热量多,即D项说法也正确。故选A。 答案:A 8.下列变化为放热的化学反应的是() A.H2O(g)===H2O(l)ΔH=-44.0kJ/mol B.2HI(g)===H2(g)+I2(g)ΔH=+14.9kJ/mol C.形成化学键时共放出能量862kJ的化学反应 D.能量变化如图所示的化学反应 解析:A项,只是水的状态变化,属物理变化,不属于化学反应;B项,ΔH>0,为吸热反应;C项,若断裂化学键时吸收的能量大于862kJ时,反应吸热;D项,由图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放热。 答案:D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B.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C.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焓与反应产物的总焓一定不同 D.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焓总是高于反应产物的总焓 解析: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核变化(如原子弹的爆炸)也都伴有能量变化。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焓(设为x)与反应产物的总焓(设为y)之间的关系为①x>y,化学反应为放热反应;②x 答案:AC 10.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总伴随着__________________。在化学反应过程中__________或__________的热量,通常叫做反应热。符号: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比较反应热大小时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能量的变化吸收放出ΔHkJ/molΔH的正负号 能力提升 11.如图所示,把试管放入盛有25℃饱和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试管开始放入几小块镁片,再用滴管滴入5mL盐酸于试管中。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实验推知,MgCl2溶液和H2的总能量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镁片和盐酸的总能量。 (5)如将本题中“25℃澄清石灰水饱和溶液”换成“20℃碳酸饮料”进行探究实验,实验(1)观察到的另一现象是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Mg与稀盐酸反应放出热量,溶液受热发生一系列变化,证明生成物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的总能量。 答案:(1)镁片上有大量气泡产生,镁片逐渐溶解;烧杯中溶液变浑浊 (2)镁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该反应为放热反应,Ca(OH)2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析出Ca(OH)2晶体 (3)Mg+2H+===Mg2++H2↑ (4)小于 (5)烧杯中液体放出气泡的速率加快碳酸饮料中CO2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烧杯中的液体放出气泡的速率逐渐加快 12.下表中的数据是破坏1mol物质中的化学键所消耗的能量: 物质Cl2Br2I2HClHBrHIH2 能量(kJ)243193151432366298436 根据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物质本身具有的能量最低的是() A.H2B.Cl2C.Br2D.I2 (2)下列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 A.HClB.HBrC.HI (3)X2+H2===2HX(X代表Cl、Br、I)的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__________。 (4)相同条件下,X2(X代表Cl、Br、I)分别与氢气反应,当消耗等物质的量的氢气时,放出或吸收的热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 (5)若无上表中的数据,你能正确回答出(4)吗?________,你的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2)键能越大,分子越稳定,能量越低,反之分子越不稳定,能量越高。 (3)可以根据键能数据计算。 (4)可以根据X2+H2===2HX进行计算判断。 (5)生成物越稳定,即生成物键能越大时,放出热量越多。 答案:(1)A(2)A(3)放热反应(4)Cl2(5)能生成物越稳定,放出的热量越多,在HX中HCl最稳定 13.把煤作为燃料可通过下列两种途径获得热量: 途径Ⅰ:直接燃烧: C(s)+O2(g)=====点燃CO2(g)(放热Q1kJ) 途径Ⅱ:先制成水煤气,再燃烧水煤气: C(s)+H2O(g)===CO(g)+H2(g)(吸热Q2kJ) 2COuf028guf029+O2uf028guf029=====点燃2CO2uf028guf0292H2uf028guf029+O2uf028guf029=====点燃2H2Ouf028guf029(共放热Q3kJ)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途径Ⅰ放出的总热量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途径Ⅱ放出的总热量。 (2)在制水煤气的反应里,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因此在反应时,反应物就需要__________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其反应的条件为__________。 (3)简述煤通过途径Ⅱ作为燃料的意义。 解析:物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仅与反应物最初状态及生成物的最终状态有关,而与其中间变化过程无关。所以,炭虽变为水煤气以及水煤气燃烧又变为CO2,其实质就相当于炭燃烧生成CO2的一步反应,故放出热量相同。 答案:(1)等于(2)小于吸收高温(3)固体煤经过处理变为气体燃料后,不仅在燃烧时减少SO2和烟尘对大气造成污染,而且燃烧效率高,也便于输送。 14.某同学设计如下图的实验方案来探究NH4Cl和Ba(OH)2u20228H2O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根据他的实验步骤填写对应的实验现象和结论。 列表整理实验事实和结论: 实验步骤实验 现象得出 结论 A.将晶体混合后立即用玻璃棒快速搅拌混合物 B.用手触摸烧杯下部 C.用手拿起烧杯 D.将粘有玻璃片的烧杯放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上,一会儿再拿起 E.反应完后移走烧杯上的多孔塑料片,观察反应物 解析:此实验操作过程中需注意如下几点: (1)Ba(OH)2u20228H2O晶体应研磨成粉末,以便于NH4Cl晶体充分接触;(2)一定要在晶体混合起反应时立即用玻璃棒搅拌混合物,以便它们快速反应;(3)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要注意防止吸入NH3;(4)底部粘有水的小烧杯不能提得太高,移得太远,防止玻璃片脱落损坏。 根据结论可知反应原理为2NH4Cl+Ba(OH)2u20228H2O===2NH3↑+BaCl2+10H2O,此反应过程吸收能量。 答案: 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有NH3生成 感觉烧杯变凉反应吸热 烧杯下面带有几滴水的玻璃片粘到了烧杯底部反应吸热量使体系温度降低,使水结成冰 玻璃片脱离上面烧杯底部冰融化 混合物成糊状有水生成再也不做站长了2023-08-12 08:48:161
谁能给我一下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人教版)的重要知识点总结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1、反应热与焓变:△H=H(产物)-H(反应物) 2、反应热与物质能量的关系 3、反应热与键能的关系 △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4、常见的吸热、放热反应 ⑴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燃烧反应 ④多数的化合反应⑤铝热反应 ⑵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多数的分解反应 ②2NH4Cl(s)+Ba(OH)2·8H2O(s)=BaCl2+2NH3+10H2O ③ C(s)+ H2O(g) CO+H2 ④CO2+ C2 CO 5、反应条件与吸热、放热的关系: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与反应的条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取决与反应物和产物具有的总能量(或焓)的相对大小. 6、书写热化学方程式除了遵循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要求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放热反应△H为“-”,吸热反应△H为“+”,△H的单位为kJ/mol ②反应热△H与测定条件(温度、压强等)有关,因此应注意△H的测定条件;绝大多数化学反应的△H是在298K、101Pa下测定的,可不注明温度和压强.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系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或原子数,因此化学计量数可以是分数或小数.必须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反应已完成的数量,所以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计量数必须与△H相对应;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7、利用盖斯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8、电极反应的书写: 活性电极:电极本身失电子 ⑴电阳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发生氧化反应 惰性电极:溶液中阴离子失电子 (放电顺序:I->Br->Cl->OH-) 阴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发生还原反应,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 (放电顺序:Ag+>Cu2+>H+) 注意问题:①书写电极反应式时,要用实际放电的离子来表示 ②电解反应的总方程式要注明“通电” ③若电极反应中的离子来自与水或其他弱电解质的电离,则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中要用化学式表示 ⑵原电池:负极:负极本身失电子,M→Mn+ +ne- ① 溶液中阳离子得电子 Nm++me-→N 正极: 2H++2e-→H2↑ ②负极与电解质溶液不能直接反应:O2+4e-+2H2O→4OH- (即发生吸氧腐蚀) 书写电极反应时要注意电极产物与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是否反应,若反应,则在电极反应中应写最终产物. 9、电解原理的应用: ⑴氯碱工业:阳极(石墨):2Cl-→Cl2+2e-( Cl2的检验: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靠近出气口,试纸变蓝,证明生成了Cl2). 阴极:2H++2e-→H2↑(阴极产物为H2、NaOH.现象(滴入酚酞):有气泡逸出,溶液变红). ⑵铜的电解精炼:电极材料:粗铜做阳极,纯铜做阴极.电解质溶液:硫酸酸化的硫酸铜溶液 ⑶电镀:电极材料:镀层金属做阳极(也可用惰性电极做阳极),镀件做阴极.电解质溶液是用含有镀层金属阳离子的盐溶液. 10、化学电源 ⑴燃料电池:先写出电池总反应(类似于可燃物的燃烧); 再写正极反应(氧化剂得电子,一般是O2+4e-+2H2O→4OH-(中性、碱性溶液) O2+4e-+4H+→2H2O(酸性水溶液).负极反应=电池反应-正极反应(必须电子转移相等) ⑵充放电电池:放电时相当于原电池,充电时相当于电解池(原电池的负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做阴极,原电池的正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做阳极), 11、计算时遵循电子守恒,常用关系式:2 H2~ O2~2Cl2~2Cu~4Ag~4OH-~4H+~4e- 12、金属腐蚀:电解阳极引起的腐蚀>原电池负极引起的腐蚀>化学腐蚀>原电池正极>电解阴极 钢铁在空气中主要发生吸氧腐蚀.负极:2Fe→2Fe 2++4e- 正极:O2+4e-+2H2O→4OH- 总反应:2Fe + O2+2H2O=2Fe(OH)2 第二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和速度 1、反应方向的判断依据:△H-T△S0反应不能自发.该判据指出的是一定条件下,自发反应发生的可能性,不能说明实际能否发生反应(计算时注意单位的换算)课本P40T3 2、化学平衡常数: ①平衡常数的大小反映了化学反应可能进行的程度,平衡常数越大,说明反应进行的越完全.②纯固体或纯溶剂参加的反应,它们不列入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③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式有关,单位与方程式的书写形式一一对应.对于给定的化学反应,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 ④化学平衡常数受温度影响,与浓度无关.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是通过影响平衡常数实现的.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常数增大还是减小与反应吸放热有关. 3、平衡状态的标志:①同一物质的v正=v逆 ②各组分的物质的量、质量、含量、浓度(颜色)保持不变 ③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总压强、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保持不变只适用于△vg≠0的反应④密度适用于非纯气体反应或体积可变的容器 4、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⑴恒压时充入惰性气体,体积必增大,引起反应体系浓度的减小,相当于减压对平衡的影响 ⑵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各组分的浓度不变,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 ⑶对于△vg=0的可逆反应,平衡体系中加入惰性气体,恒容、恒压下平衡都不会移动 5、⑴等效平衡:①恒温恒压,适用于所有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只要使转化后物质的量之比与最初加入的物质的量之比相同,均可达到等效平衡;平衡时各组分的百分含量相同,浓度相同,转化率相同. ②恒温恒容,△vg=0的反应,只要使转化后物质的量之比与最初加入的物质的量之比相同,均可达到等效平衡;平衡时各组分的百分含量相同,转化率相同. ⑵等同平衡:恒温恒容,适用于所有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只要使转化后物质的量与最初加入的物质的量相同,均可达到等同平衡;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相同,百分含量相同,浓度相同. 6、充气问题:以aA(g)+bB(g)cC(g) ⑴只充入一种反应物,平衡右移,增大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但它本身的转化率降低 ⑵两种反应物按原比例充,恒容时相当于加压,恒压时等效平衡 ⑶初始按系数比充入的反应物或只充入产物,平衡时再充入产物,恒容时相当于加压,恒压时等效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 速率的计算和比较;浓度对化学速率的影响(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 V-t图的分析 第三章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1、强弱电解质: ⑴强电解质:完全电离,其溶液中无溶质分子,电离方程式用“=”,且一步电离;强酸、强碱、大多数盐都属于强电解质. ⑵弱电解质:部分电离,其溶液中存在溶质分子,电离方程式用“”,多元弱酸的电离方程式分步写,其余的弱电解质的电离一步完成;弱酸、弱碱、水都是弱电解质. ⑶常见的碱:KOH、NaOH、Ca(OH)2、Ba(OH)2是强碱,其余为弱碱; 常见的酸:HCl、HBr、HI、HNO3、H2SO4是强酸,其余为弱酸; 注意:强酸的酸式盐的电离一步完成,如:NaHSO4=Na++H++SO42-,而弱酸的酸式盐要分步写,如:NaHCO3=Na++HCO3-, HCO3- CO32- +H+ 2、电离平衡 ⑴ 电离平衡是平衡的一种,遵循平衡的一般规律.温度、浓度、加入与弱电解质相同的离子或与弱电解质反应的物质,都会引起平衡的移动 ⑵ 电离平衡常数(Ka或Kb)表征了弱电解质的电离能力,一定温度下,电离常数越大,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越大.Ka或Kb是平衡常数的一种,与化学平衡常数一样,只受温度影响.温度升高,电离常数增大. 3、水的电离: ⑴ H2OH++OH-,△H>0.升高温度、向水中加入酸、碱或能水解的盐均可引起水的电离平衡的移动. ⑵ 任何稀的水溶液中,都存在,且[H+]·[OH-]是一常数,称为水的离子积(Kw);Kw是温度常数,只受温度影响,而与H+或OH-浓度无关. ⑶ 溶液的酸碱性是H+与OH- 浓度的相对大小,与某一数值无直接关系. ⑷ 当溶液中的H+ 浓度≤1mol/L时,用pH表示. 无论是单一溶液还是溶液混合后求pH,都遵循同一原则:若溶液呈酸性,先求c(H+);若溶液呈碱性,先求c(OH-),由Kw求出c(H+),再求pH. ⑸向水中加入酸或碱,均抑制水的电离,使水电离的c(H+)或c(OH-)10-7mol/L,如某溶液中水电离的c(H+)=10-5mol/L,此时溶液为酸性,即室温下,pH=5,可能为强酸弱碱盐溶液. 4、盐的水解 ⑴在溶液中只有盐电离出的离子才水解.本质是盐电离出的离子与水电离出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使H+或OH-的浓度减小,从而促进水的电离. ⑵影响因素:①温度:升温促进水解 ②浓度:稀释促进水解 ③溶液的酸碱性④ 同离子效应 ⑷水解方程式的书写: ①单个离子的水一般很微弱,用,产物不标“↑”“↓”;多元弱酸盐的水解方程式要分步写 ②双水解有两种情况:Ⅰ水解到底,生成气体、沉淀,用=,标出“↑”“↓”. Ⅱ部分水解,无沉淀、气体,用,产物不标“↑”“↓”; ⑸ 盐类水解的应用:①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②判断盐溶液中的离子种类及其浓度大小 ③判断离子共存 ④加热浓缩或蒸干某些盐溶液时产物的判断,如AlCl3溶液 ⑤某些盐溶液的保存与配制,如FeCl3溶液 ⑥某些胶体的制备,如Fe(OH)3胶体 ⑦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如明矾净水、化肥的施用等.(解释时规范格式:写上对应的平衡-----条件改变平衡移动-----结果) 5、沉淀溶解平衡: ⑴ Ksp:AmBnmAn++nBm-,Ksp=[An+]m[Bm-]n. ①Ksp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只能使平衡移动,不改变Ksp.②对于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的电解质,Ksp越大,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强. ⑵ Q>Ksp,有沉淀生成;Q=Ksp,沉淀与溶解处于平衡状态;Q可桃可挑2023-08-12 08:48:141
高中数学值域怎么求
一、观察法通过对函数定义域、性质的观察,结合函数的解析式,求得函数的值域。例1求函数y=3+√(2-3x) 的值域。点拨: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先求出√(2-3x) 的值域。解:由算术平方根的性质,知√(2-3x)≥0,故3+√(2-3x)≥3。∴函数的知域为[3,+∞]。点评:算术平方根具有双重非负性,即:(1)被开方数的非负性,(2)值的非负性。本题通过直接观察算术平方根的性质而获解,这种方法对于一类函数的值域的求法,简捷明了,不失为一种巧法。练习:求函数y=[x](0≤x≤5)的值域。(答案:值域为:{0,1,2,3,4,5})二、反函数法当函数的反函数存在时,则其反函数的定义域就是原函数的值域。例2:求函数y=(x+1)/(x+2)的值域。点拨:先求出原函数的反函数,再求出其定义域。解:显然函数y=(x+1)/(x+2)的反函数为:x=(1-2y)/(y-1),其定义域为y≠1的实数,故函数y的值域为{y∣y≠1,y∈R}。点评:利用反函数法求原函数的定义域的前提条件是原函数存在反函数。这种方法体现逆向思维的思想,是数学解题的重要方法之一。练习:求函数y=(10∧x+10∧-x)/(10∧x-10∧-x)的值域。(答案:函数的值域为{y∣y<-1或y>1})wpBeta2023-08-12 08:46:491
高中数学值域怎么求
这个题目的范围有点广,没有具体的题目,所以解答起来比较宽泛,我就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进行解答。比如说函数y=2x,x的取值范围是【5,10】值域代表的意思是指函数的取值范围,每一个x就对应一个y的值,也就是函数的取值,因为x有个定义域,所以对应的y有一个值域。我举例的函数,是一个一次函数,并且是在x的取值范围内单调递增,也就是当x=5,y=10,这是y的最小值,当x=10,y=20,这是y的最大值,所以函数y=2x的值域是【10,20】这是一次函数的求解,另外还有二次函数,三次函数等,很多很多的函数,只要有一个x的定义域范围,也就会对应一个y的值域范围。瑞瑞爱吃桃2023-08-12 08:46:491
高中函数值域的求法
1.观察法用于简单的解析式。y=1-√x≤1,值域(-∞, 1]y=(1+x)/(1-x)=2/(1-x)-1≠-1,值域(-∞,-1)∪(-1,+∞).2.配方法多用于二次(型)函数。y=x^2-4x+3=(x-2)^2-1≥-1,值域[-1, +∞)y=e^2x-4e^x-3=(e^x-2)^2-7≥-7,值域[-7,+∞)3. 换元法多用于复合型函数。通过换元,使高次函数低次化,分式函数整式化,无理函数有理化,超越函数代数以方便求值域。特别注意中间变量(新量)的变化范围。y=-x+2√( x-1)+2令t=√(x-1),则t≤0, x=t^2+1.y=-t^2+2t+1=-(t-1)^2+2≤1,值域(-∞, 1].4. 不等式法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也是求值域的常用方法。y=(e^x+1)/(e^x-1), (0<x<1).0<x<1,1<e^x<e, 0<e^x-1<e-1,1/(e^x-1)>1/(e-1),y=1+2/(e^x-1)>1+2/(e-1).值域(1+2/(e-1),+∞).5. 最值法如果函数f(x)存在最大值M和最小值m.那么值域为[m,M].因此,求值域的方法与求最值的方法是相通的. 6. 反函数法有的又叫反解法.函数和它的反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互换.如果一个函数的值域不易求,而它的反函数的定义域易求.那么,我们通过求后者而得出前者.7. 单调性法若f(x)在定义域[a, b]上是增函数,则值域为[f(a), f(b)].减函数则值域为[f(b), f(a)].Jm-R2023-08-12 08:46:462
高中数学值域怎么求
一、观察法通过对函数定义域、性质的观察,结合函数的解析式,求得函数的值域。例1求函数y=3+√(2-3x) 的值域。点拨: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先求出√(2-3x) 的值域。解:由算术平方根的性质,知√(2-3x)≥0,故3+√(2-3x)≥3。∴函数的知域为[3,+∞]。点评:算术平方根具有双重非负性,即:(1)被开方数的非负性,(2)值的非负性。本题通过直接观察算术平方根的性质而获解,这种方法对于一类函数的值域的求法,简捷明了,不失为一种巧法。练习:求函数y=[x](0≤x≤5)的值域。(答案:值域为:{0,1,2,3,4,5})二、反函数法当函数的反函数存在时,则其反函数的定义域就是原函数的值域。例2:求函数y=(x+1)/(x+2)的值域。点拨:先求出原函数的反函数,再求出其定义域。解:显然函数y=(x+1)/(x+2)的反函数为:x=(1-2y)/(y-1),其定义域为y≠1的实数,故函数y的值域为{y_y≠1,y∈R}。点评:利用反函数法求原函数的定义域的前提条件是原函数存在反函数。这种方法体现逆向思维的思想,是数学解题的重要方法之一。练习:求函数y=(10∧x+10∧-x)/(10∧x-10∧-x)的值域。(答案:函数的值域为{y_y<-1或y>1})meira2023-08-12 08:46:431
高中函数的表示方法
关键要看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函数图像只是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以及对应关系的直观体现。善士六合2023-08-12 08:42:072
自由落体什么时候学到? 是初中还是高中啊
高中左迁2023-08-12 08:41:443
高中物理关于速度的公式!
1、平均速度(△x=位移△t=通过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2、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3、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4、位移:s=V平t=Vot+at^2/2=Vt/2t扩展资料速度性质:1、物理上的速度是一个相对量,即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参照物)位移在单位时间内变化的的大小。2、物理上还有平均速度:物体通过一段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为物体在该位移的平均速度,平时我们说的多是瞬时速度。3、平时我们形容单位时间做的某种动作的快慢或多少时也会用到速度。比如:打字速度、翻译速度。4、速度是矢量,无论平均速度还是瞬时速度都是矢量。区分速度与速率的唯一标准就是速度有大小也有方向,速率则有大小没方向。阿啵呲嘚2023-08-12 08:41:441
高中数学奇偶性说课稿
高中数学奇偶性说课稿 导语:奇偶性是函数的基本性质之一。以下是我整理高中数学奇偶性说课稿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高中数学奇偶性说课稿1 一、说教学内容及农远资源说明。 《数的奇偶性》是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最后一课时;是在学生掌握奇数、偶数特点等知识基础之上的一次延伸;是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策略解决生活问题的一次尝试。因此,本课时教学资源的使用目的主要是帮助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猜想结果—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这种数学研究方式。农远资源我主要应用于课前的情境创设;教学中对学生体验猜想结果—举例验证—得出结论数学研究方式的辅助;以及学生应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中的游戏等环节。 二、说教学目标。 我从知识与技能角度确立目标一:尝试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方法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从过程与方法角度确立目标二:通过活动让学生经历猜想结果—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并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掌握数的奇偶性特征。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角度确立目标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感悟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提高推理能力。 三、说设计理念及农远资源的辅助使用。 本课我是四个方面进行设计的。 第一,我从故事引入,创设一个以摆渡为生的船夫想请学生们帮他解决一个问题这一情境。学生遇到这样一个以前从未见过的问题,便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情境创设中,多媒体资源的辅助使用,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牢牢地把学生吸引在对未知内容的探究之上了。 第二,我组织学生分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感受数的奇偶性,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经历猜想结果—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这一数学研究方式。 这部分内容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我安排三个活动,层层推进,帮助学生学习。 活动一:对于船夫提出的划11次船在南岸还是北岸这一问题,我组织学生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全班汇报交流时,利用媒体展示“列表”、“画示意图”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活动二:让学生翻动自己准备的纸杯子,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发现数的奇偶性规律,同时让学生想若把“杯子”换成“硬币”你能提出怎样的问题,并试着回答这些问题,再用硬币操作验证。安排这一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提出假设问题—猜想结果—再实践验证的数学研究习惯,发展学生主动探究能力。 活动三:是让学生合作探究加法中数的奇偶性,让学生体验猜想结果—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数学研究方式。本活动主要是让学生相互之间加强交流,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数学学习课堂。的使用有效的帮助学生建构出数学模型。 第三,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这一部分我安排三个内容。第一个内容是出示几个算式,让学生判断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这一内容在学生已有数的奇偶性特征这一数学模型经验之后,独立完成已经没有障碍。第二个内容是有3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上放在桌上,每次翻动其中的两只杯子,能否经过若干次翻转使得3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下。这一内容是对前面同一问题的拓展,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奇偶性,同时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第三个内容,我安排的是一个游戏,也是一个实际问题,游戏是用骰子掷一次得到一个点数,从A点开始,连续走两次,走到哪一格,那一格的奖品归你。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明白无论掷几,走两次都是偶数,而奖品都在奇数区域里,所以不论怎样都不能获得奖品。让学生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开其中的奥秘,获得情感体验。 第四,总结反思,交流收获,同时进一步拓展知识视野,让学生将学习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应用能力。 以上四步骤,让学生经历从情境创设到建构数学模型,再到运用模型解决解决问题三个阶段,三种层次。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策略解决问题。媒体资源的辅助使用,让学生的体验更深刻,教学效果更显著,完全实现了课前确立的教学目标。 高中数学奇偶性说课稿2 一.内容和内容分析 “函数的奇偶性”是人教版数学必修教材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函数的一个性质—函数的奇偶性,学习奇函数和偶函数的概念.奇偶性是函数的一条重要性质,教材从学生熟悉的两个特殊函数入手,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函数的奇偶性.从知识结构看,它既是函数概念的拓展和深化,又为后续研究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的基础,因此,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函数奇偶性的概念及判定。 二.目标和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从形和数两个方面进行引导,使学生理解奇偶性的概念,学会利用定义判断 简单函数的奇偶性。 (2)能力目标: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同时渗透数形结合和由特殊 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目标:在学生感受数学美的同时,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乐于求索的精神。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导入有点慢,讲的有点细,导致时间上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感觉还是自己讲的太多,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用了多媒体,使用ppt,使得奇偶性函数概念的探究过程更形象更直观,是学生理解更深刻。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设计了四个主要的教学程序是: 1.设疑导入、观图激趣: 使用幻灯片展示图片蝴蝶、雪花等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从而引入对称在函数中的体现。 2.指导观察、形成概念: 作出函数y=x的图象,并观察这两个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如何? 借助课件演示,让学生分别计算f(1),f(-1),f(2),f(-2),学生很快会得到f(-1)=f(1),f(-2)=f(2),进而提出在定义域内是否对所有的x,都有类似的情况?借助课件演示,学生会得出结论,f(-x)=f(x),从而引导学生先把它们具体化,再用数学符号表示。根据以上特点,请学生用完整的语言叙述定义,同时给出板书: 函数f(x)的定义域为A,且关于原点对称,如果有f(-x)=f(x),则称f(x)为偶函数,类比探究2 偶函数的过程,得到奇函数的概念,又通过具体的例子说明了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研究奇偶性的前提。 3.学生探索、发展思维。 接着通过学案上的例一,总结函数奇偶性的"判断方法及步骤: (1)求出函数的定义域,并判断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2)验证f(-x)=f(x)或f(-x)=-f(x) (3)得出结论 由学生小结判断奇偶性的步骤之后,提出新的问题:函数按奇偶性如何分类?既奇又偶的函数是不是只有一个?试举例说明。 4.布置作业: 六.目标检测设计 学案上的题型主要包括奇偶性函数的判断及应用 七.教学反思:(从两方面) 1.思成功 一:是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来呈现背景,通过问题的探究和自主学习来获取相关概念,实现了 “教学逻辑”与“学习逻辑”的连通、“知识逻辑”与“认知逻辑”的连通;二:是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每个学生都积极投入探究过程,学生在疑惑中探索,在探索中思考,在思考中发现,大部分学生积极性高涨,通过看别人怎样观察, 听别人怎样介绍,也学到了知识. 2.思不足 学生练习:在教学过程中应多注意学生的活动,由单一的问答式转化为多方位的考察,以采用 学生板演或者把学生练习投影到屏幕上让全班学生纠正等方式,更好的考察学生掌握情况。 语言组织: 在讲授过程中还要注意到说话语速,语言组织等讲授技巧,应该用平缓的语气讲授,语言描述要简练易懂,不能拖泥带水。 教学环节(的完整): 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到教学环节设计,我们的教学过程有复习引入、讲授新课、例题讲解、学生练习、课时小结、布置作业等几个重要的环节,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来得及小结造成教学设计不完善。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这些环节。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以后的教学反思,还有很多地方做的还不完善,我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改进这些错误,以便更好的适应教学,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更上一层楼。 ;瑞瑞爱吃桃2023-08-12 08:41:101
一些 高中 文言文问题!
你可以去买本文言文全解 后边都有的 也不是很贵 以后都可以用到拌三丝2023-08-12 08:33:353
高中课文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全赋在布局与结构安排中映现了其独特的艺术构思,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在中国文学上有着很高的文学地位。 前赤壁赋原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前赤壁赋对照翻译 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着与明月有关的文章,歌颂窈窕这一章。不多时,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徘徊在斗宿与牛宿之间。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任凭小船儿在茫无边际的江上飘荡,越过苍茫万顷的江面。(我的情思)浩荡,就如同凭空乘风,却不知道在哪里停止,飘飘然如遗弃尘世,超然独立,成为神仙,进入仙境。 这时候喝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舷,应声高歌。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香兰船桨,迎击空明的粼波,逆着流水的泛光。我的心怀悠远,想望伊人在天涯那方”。有吹洞箫的客人,按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尾声凄切、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听了落泪。 苏轼的容色忧愁凄怆,(他)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曲调)为什么这样(悲凉)呢?”同伴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苍翠。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延绵千里,旌旗将天空全都蔽住,在江边持酒而饮,横执矛槊吟诗作赋,委实是当世的一代枭雄,而今天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边的水渚上捕鱼砍柴,与鱼虾作伴,与麋鹿为友,(我们)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我们)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颗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没有穷尽。(我想)与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我)知道这些不可能屡屡得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苏轼说:“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不断流逝的就像这江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但是最终并没有增加或减少。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天地间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凡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令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送到耳边便听到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享用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时候。这是造物者(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大宝藏,你我尽可以一起享用。” 于是同伴高兴的笑了,清洗杯盏重新斟酒。菜肴和果品都被吃完,只剩下桌上的杯碟一片凌乱。(苏子与同伴)在船里互相枕着垫着睡去,不知不觉天边已经显出白色(指天明了)。 苏轼赤壁赋重点语句 基本上是要全背的。 重点主要是: 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章。 少焉, 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 水光 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九万里风9 2023-08-12 08:33:271
高中物理,给一个核反应方程式,如何区分他是轻核聚变,重核裂变,还是人工转变?
人工转变是用人工方法,即用一种粒子轰击原子核,使原子核转变为另一种原子核的过程.一般无法自发发生的。其实你只要知道某个核反应方程不是裂变,聚变,衰变它就一定是人工转变!在中学的程度下,核反应方程左边有一个以上(不包括一个)的元素参与反应时都是人工核转变聚变反应:轻核聚变,某些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和反应过程.裂变反应:重核裂变,重核俘获一个中子后裂变成两个或多个中等质量核的反应过程,重核裂变的同时会放出几个中子.人工转变就比较难说了,但会有中子,氦核去撞击粒子小菜G的建站之路2023-08-12 08:32:541
高中生物中免疫调节中的“T细胞,效应T细胞,B细胞,效应B细胞”关系不是很清楚,比如填空的时候晓得
T细胞和B细胞都是淋巴细胞。在细胞免疫时,T细胞可以分化成效应T细胞,直接与靶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在体液免疫时,B细胞分化为效应B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与抗原结合。在做题时,先得判断是体液免疫还是细胞免疫。九万里风9 2023-08-12 08:32:092
高中生物 是辅助T呈递抗原给 B还是 效应T还是什么
,水元素sl2023-08-12 08:32:053
高中生物,单克隆抗体:B细胞和浆细胞
b淋巴细胞中不是存在记忆b细胞和效应b细胞吗?所谓记忆细胞想必你是知道的,不产生抗体,而用于病毒再次入侵后的免疫而只有效应细胞才能产生专门抗体,所以提取的淋巴细胞是混合体存在效应细胞但一般的技术难以专门提取浆细胞,故只需检测混合的b淋巴细胞中是否含有抗体即可无尘剑 2023-08-12 08:32:042
高中生物。B淋巴细胞和效应B细胞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B分裂分化产生效应B,B细胞是唯一产生抗体的细胞九万里风9 2023-08-12 08:32:014
高中生物:为什么效应B细胞不能识别抗原?
生物的什么决定他的功能呢??效应b细胞有什么样的结构呢 ??看书弄明白这两个问题就知道了为什么他不能识别抗原了!苏萦2023-08-12 08:32:014
求解高中生物,在特异性免疫中能够识别抗原的细胞有哪些?
记忆B细胞、记忆T细胞、效应T细胞、吞噬细胞 (需要说明的是,各种细胞名称在不同的教材上会不一样,甚至细胞种类上也会有不同)另外对“吞噬细胞”做个解析:吞噬细胞可以识别抗原这个毋庸置疑,但是有人认为吞噬细胞识别抗原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其实这是个误解,在特异性免疫中巨噬细胞发挥着识别、呈递抗原的作用,所以也是参与到特异性免疫中的,符合题目要求,所以要加上去。如果题目问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哪些,那么这时吞噬细胞不能加上,因为吞噬细胞并不能特异性识别。北有云溪2023-08-12 08:31:592
高中生物:关于效应B细胞
因为两者的分泌能力都很强啊!铁血嘟嘟2023-08-12 08:31:573
高中英语提高方法
英语水平提高,主要靠平时词汇量的积累和语言英语。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高中英语提高方法,供大家参阅! 高中英语提高方法:学好英语的标准 “具体可实现”的学习目标 用同样的时间学英语,为什么最后大家学习的结果会千差万别?有这样一个普遍现象:容易学好英语的人大多有着明确的学习目的,而且能够把时间灵活拆分到每个学习阶段里,同时不断地坚持和巩固学习成果。而以“如果我把英语学好了,我就u2026u2026”作为目的的人,往往在开始时怀着良好的愿望和满心的热情,买一大堆参考书,制定一个高标准的计划,恨不得把每天都安排得满满的。但这种热情冷却得很快,因为这类人对学习目标的定义不够清楚,所以制定的计划贪多图快,不切实际,所以努力到最后总是虎头蛇尾不了了之。 大的目标当然要时刻记在心中,那么如何才能让大目标成为现实呢?其实只需五个字就能解释这个问题:具体可实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个道理谁都明白,但是好高骛远的学习心态往往会使人低估每一分努力所提升的高度,受挫所带来的消极心理会严重打击学习积极性,也使学习这件枯燥的事显得更加有难度。 心中时刻装着大目标,但是切记大目标都是靠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拼接而成的。北京人有句话叫做“眼大肚小”,就是形容有些人明明吃不下很多食物,却觉得自己能吃得下,有点自不量力的意思。套用在英语学习的问题上也同样通用,再小的目标(比如背下一篇英语文章),实现起来我们还总觉得比想象中的有难度,更何况是大目标了。 目标不同,够用就好 想学会生活用语,却猛背字典和语法书;想提高英语水平,却发现所学的词句平时极少用得到u2026u2026这样的学习方式是背离了学习的本意的,虽然说多学无害,但是用不到的东西也是最容易被遗忘的,做无用功的结果就是浪费了时间,还不如把时间都来学对自己帮助更大的东西。 在学英语前,我们都希望让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全面发展”,但事实证明这只是“希望”而已,极少有人能保证自己的听说读写水平同时提升。说到这,就不得不拿我自己举例了,可以说我是中国比较有代表性的英语学习者之一,我在大学猛学英语的时候,根本没有英语环境,跟外国人交流的机会就更是别想了。只有一堆堆英语教材和读物,一盘盘英文磁带(那时候电脑还没有普及),还有空旷的图书馆陪我度过英语学习的漫漫长路。 虽然我的听读写能力提升的速度很快,但是因为条件限制,说的能力很难提升。当初我的目标就是要毕业后进一家知名外企工作,所以口语能力对我来说非常重要。我给自己定了学习计划,细化到了每天该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等等。学习的枯燥很快会让人产生懈怠感,但是每到我想偷懒的时候,我就用自己的目标鞭策自己,于是最终我获得了口语方面的飞跃。即便到了现在,英语的语言魅力也一直没有在我身上消散,因为从那以后我一直在坚持,我知道学习这件事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 明确自己学英语的目的何在是很重要的,而且对英语学习好坏的标准也是随着每个人不同的理解和需要而定的,不管学习什么,目标明确总是比漫无目的效率要高得多。学了能用得到是非常关键的,越用越熟能生巧,同时也有了不停改进和进步的机会。 高中英语提高方法:阅读速度 几乎在任何英语(论坛)考试中,阅读题都占有很重的分量。信息量大,时间紧是英语阅读的一大特点。提高阅读能力成了广大学生们的共同目标。本文通过简明易懂的方法,教你如何进行快速阅读。 1. Read only the first sentence of a paragraph. If your author is a good author, he or she will begin each paragraph with a key statement that tells you what that paragraph is about. By reading only the first sentence, you can determine if the paragraph has information you need to know. 如果作者够水准的话,他/她在每段的开头都会交代一下该段所的大概内容。只要读每段的第一句话,你就能够判断出该段有没有你想了解的信息了。 If you"re reading literature, this still applies, but know that you may miss details that enrichthe story. When the language in literature is artful, I would choose to read every word. 如果你读的是文学作品的话,这个方法依然适用。不过要知道,这样的话你可能会错过很多用于丰富故事的细节。如果所读的文学作品妙语连珠的话,我会选择逐字逐句地拜读。 2. Skip to the last sentence of the paragraph. The last sentence in a paragraph should also contain clues for you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the material covered. A last sentence often serves two functions -- it wraps up the thought expressed and provides a connection to the next paragraph. 一段的最后一句话也应该会包含有关这段材料的重要性的线索。段末一句话一般来说有2个功能-总结一下所表达的思想;为下一段作过渡。 3. Read phrases. When you"ve skimmedfirst and last sentences and determined the paragraph is worth reading, you still don"t need to read every word. Move your eyes quickly over each line and look for phrases and key words. Your mind will automaticallyfill in the words between. 当浏览过段首及段末的两句话后,如果你觉得这段内容值得你去读,你也不必逐字通读。眼睛快速扫描每行文字,寻找词组和关键词。你的大脑会自动帮你补全那些跳过的文字的。 4. Ignore the little words. Ignore the little words like it, to, a, an, and, be -- you know the ones. You don"t need them. Your brain will see these little words without acknowledgment. 忽略诸如it,to,a,an,and,be等“小词”-这些词你太熟悉了。(在阅读过程中,)你并不需要他们。你的大脑会自动识别这些小词的。 5. Look for key points. Look for key points while you"re reading for phrases. You"re probably already aware of the key words in the subject you"re studying. They"ll pop out at you. Spend a little more time with the material around those key points. 在以词组为单位进行阅读时,注意寻找要点。有关于文章中研究对象的关键词,可能你在事先已做到心中有数了。在阅读过程中,这些关键词会在你眼前跳出来。多花点时间在那些要点附近的材料上。 6. Mark key thoughts in the margins. I know you were taught not to write in your books, and some books should be kept pristine, but a textbook is for studying. Mark key thoughts in the margins. If it makes you feel better, use a pencil. Even better, buy a packet of those little stickie tabs and slap one on the page with a short note.When it"s time to review, simply read through your tabs. 我知道,大家从小就被教导不要往书上乱写。对于有些书应该是这样的,但教科书是用来学习的,可以在空白的地方记下一些重要的想法和心得。如果能让你感觉更舒服的话,你可以用铅笔来记,更可以买些可粘贴的小便签,在上面记些短小的笔记,然后贴到书页上。到复习的时候,只要浏览一遍你的便签便可。 If you"re renting your textbooks, make sure you understand the rules. 如果你的教科书是借来的,一定要懂规矩哦。 7. Use all the tools provided -- lists, bullets, sidebars. Use all the tools the author provides -- lists, bullets, sidebars, anything extra in the margins. Authors usually pull out key points for special treatment. They"re clues to important information. Use them all. Besides, lists are usually easier to remember. 对于作者使用的写作表现形式(如列表,文字前面作为强调的圆形符号,栏框等所有在空白处额外体现的东西),要加以充分利用。作者通常会把关键点拎出来加以特别处理。这些表现形式都是寻找重要信息的线索,一定要充分利用。此外,列表也通常更容易记。 8. Take notes for practice tests. When you read something you know will show up on a test, write it down in the form of a question. Note the page number beside it so you can check your answers if necessary. 当读到一些你认为会在考试中出现的知识点时,把它以问题的形式记下来。在问题边上写下答案所在的页码,以便在必要时查看答案。 Keep a list of these key questions and you"ll have written your own practice test. 把这些重要问题列在一起,你就可以进行自我模考了。 9. Read with good posture. Reading with good posture helps you read longer and stay awake longer. Give your body a break. Sit in a healthy way and you"ll last a lot longer. 阅读时保持一个良好的姿势能够让你更长时间地,清醒地进行阅读。让你的身体放松,保持健康的坐姿,你便能更长时间地看书了。 Much as I love to read in bed, it puts me to sleep. If reading puts you to sleep, too, don"t read lying down. 我虽然喜欢躺在床上看书,但这也总是令我很快陷入昏昏欲睡的境地。如果你也是这样的话,那就不要躺着看书了。 10. Practice, practice, practice. Reading fast takes practice, practice, practice. Practice makes all the difference. 要实现阅读速读的提高,你必须进行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复实践练习。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 Pretty soon you"ll be reading faster without even realizing it. 相信很快,你就能在不知不觉中提高阅读速读啦! 高中英语提高方法:5个高级错误 第一、过分讲究方法和技巧,而不愿意下真功夫。 语言的运用是一种技能,但这种技能不是只学习技巧能够获得的。太讲究方法和技巧会被其占用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对学习的内容本身投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反而会影响学习的效果。如有一个学生,他订了10多种关于自学和考试的刊物,认真学习和研究,讲起方法来一套一套的,可他每次考试却大多考不及格。这是因为他只顾钻研方法和技巧,在学习内容上花的时间和精力太少,而且养成了投机取巧、不肯下功夫的习惯。方法和技巧只能适当利用,并且要从自己的学习实践中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方法和技巧才会真正管用。 第二、过分讲究速度和效率,不愿花时间经常重复(复习)已学过的内容。 语言运用是一种技能,技能则只有靠熟能生巧,要不断重复才会熟练,只有熟练了才会形成一种不假思索的技能。学英语就如唱歌,天天唱才不会忘记。 第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有恒心,不能长期坚持学习。 技能的熟练要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但不能向困难低头,要坚持不懈地反复学习,持之以恒。 第四、不重视听力训练。 语言是有声的,我们对语言的感受首先是语言的声音作用于我们的大脑。如果不练习听力,只是默默地阅读和背单词,其结果不仅听不懂别人讲外语,而且阅读水平也难以提高。 第五、只学而不用。 语言的实践性很强,如果只学而不用,就永远也学不好。我们学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要学会在用中学习,这样才能提高兴趣,达到好的学习效果。 以上是我整理所得,欢迎大家阅读和收藏。再也不做站长了2023-08-12 08:30:081
高中英语的教学论文
高中英语的教学论文 教学论文是教师教学经验和教学研究成果在写作上的表现,简单的说,就是教师将平时教学中的一些经验或研究进行了总结,并综合运用综合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下面,我为大家分享高中英语的教学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它显著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业成绩,并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形成良好合作意识与沟通意识,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英语学科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计划与实施下,教学成果也取得的质的飞跃。在英语教学中,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学习转变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开展教学,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思维,这在英语教学成效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合作学习;教学改革;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成效 随着新课改在我国如火如荼的进行,如何进行新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已经成为广大教育者最为关心的课题。顺应全国课改的潮流,我国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表示,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使他们自己积极主动地寻找学习方法,形成具有个性的学习风格。目前,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各地争相探索的模式,在高中的教学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合作学习的定义 合作学习(cooperativelearning)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它在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由美国著名教育家DavidKoonts首先提倡并实施的。这种方法显著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业成绩,并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形成良好合作意识与沟通意识,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在此趋势下,我国也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并在各个学科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英语学科也不例外,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计划与实施下,英语教学成果也取得的质的飞跃。 二、当下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基础不牢固 现今的学生从小学就开始学习英语,按常理讲,到高中应该已经对英语非常熟悉,然而在学生身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基础不牢固。首先,从大环境上讲,现在部分小学和初中对待英语不够重视,因此在对学生的英语教学浮于表面。其次,从学生方面,学生对于英语学习存在抵触心理,仅仅是单纯的背诵单词和短语,在语言运用方面不够重视。 2.学习兴趣不高 学生的学习兴趣会直接影响到其学习效果。许多高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发现,对于那些基础不好的同学很难提高其成绩与实际运用能力。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这些同学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不高,因此在学习上表现不够积极。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一直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机会进行自我思考与自我探索,学习失去了主动性;同时,被动的接受知识也逐渐磨损了学生的积极性,丧失了实际运用能力,渐渐也就失去了学习兴趣。 三、合作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1.合作学习的目的 教师的工作是一门艺术,需要用严谨的态度去探究合理的教学方法,钻研教材,因材施教。当学生不愿学习的时候,教师必须得找到一些方法去激励学生学习。然而,学生并不是机器,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教师并不能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学生的身上。因此,寻找到学生能够接受的方法,就成了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各国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验,发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这种方式意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他们通过自己交流,总结出更好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正与我国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内容相符合,不仅仅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与实际运用能力,提高合作探究与思考能力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合作学习的意义 作为一门外语,熟练掌握及运用英语是不易的,其中包括大量的词汇,枯燥的语法。鉴于此,我国决定推行新课程改革,决心改变学习英语困难的这一现状。我国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在英语教学中,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学习转变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要达成这个目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实施分组化教学,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开展,这在英语教学成效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提高学习成绩只是我国推行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方面。在英语教学中,教师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合作精神。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及合作探索精神。 四、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建议 1.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方面随着合作学习被引入中国,越来越多的地区也已经意识到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合作学习也在各大地区广泛地推行起来。然而到目前为止,真正能够切实实施并取得成效的例子不不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部分地区对于小组学习的策略流于形式化,大大缩减了我国推行新课程改革的初衷,导致合作学习在实施过程中浮于表面,无法学到合作学习的内涵。(2)教师方面部分教师对于合作学习的理解存有误区,认为合作学习就是“放手”,寄希望于学生通过自我讨论之后,就能完全理解与掌握相应的知识;同时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没有去关注学生状况,最后没有进行及时的总结与评价,导致部分学生没有办法通过自我讨论与沟通做到真正地理解知识,变相地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间。(3)学生方面首先,学生习惯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对于新的教育模式存在的质疑,认为学校拿自己当实验品,在浪费时间,存在抵触心理,因此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小组活动中去;其次,部分学生参与情况不好,有些基础好的同学,不能够发挥友爱精神,不愿将自己学会的知识与组内成员分享。基础差的同学对自己没有信心,过度依赖基础好的同学,怕自己说错会被他人笑话。再次,部分学生本身学习态度不端正,会利用小组讨论的时间做些与学习无关的事。 2.对合作学习提出的建议 在学校的角度,要加大对于合作学习的管理力度,实质地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使合作学习真正地落到实处。在实施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讲明合作学习的好处,并通过日常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学生在心理上先接受合作学习的方式。在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随时的引导,当学生合作的参与者,并对学生的表现及时的点评,。在合作学习初期,教师一定要加强课堂上的监管,关注各个小组的实际情况,发现问题,给学生一定的指引,让学生尽快习惯并喜欢上合作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握好合作学习的度,因材施教,选择合适的时机采取合作方式,不能只追求形式而忽略实际效果。 五、结论 合作学习的模式是我国目前正在探讨和尝试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要不断地更新理念,总结与改进,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让其真正地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使课堂教学实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宋冬雪.合作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1,(04) [2]刘丹枫.试探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J].考试周刊,2011,(19). [3]王淑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的实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4]郭砚冰.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的实施与评价[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1,(09):11-13. [5]高艳.合作学习的分类、研究与课堂应用初探[J].教育评论,2001,(02):25. ;韦斯特兰2023-08-12 08:30:051
光的亮度与什么有关?(我是高中生,别说太深奥)
光亮度是表示发光面明亮程度的,指发光表面在指定方向的发光强度与垂直且指定方向的发光面的面积之比,单位是坎德拉/平方米.对于一个漫散射面,尽管各个方向的光强和光通量不同,但各个方向的亮度都是相等的.电视机的荧光屏就是近似于这样的漫散射面,所以从各个方向上观看图像,都有相同的亮度感. 光亮度是指一个表面的明亮程度,以L表示, 即从一个表面反射出来的光通量.不同物体对光有不同的反射系数或吸收系数.光的强度可用照在平面上的光的总量来度量,这叫入射光或照度.若用从平面反射到眼球中的光量来度量光的强度,这种光称为反射光或亮度. 例如,一般白纸大约吸收入射光量的20%,反射光量为80%;黑纸只反射入射光量的3%.所以,白纸和黑纸在亮度上差异很大. 亮度和照度的关系,最常用的照度单位是呎烛光.1呎烛光是在距离标准烛光一英尺远的一平方英尺平面上接受的光通量.如果按公制单位,则以米为标准,照度就用米烛光来表示,即1米烛光是距离标准烛光一米远的一平方米面积上的照度.1米烛光等于0.0929呎烛光.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亮度和照度之间的关系,其关系为: L=R×E [公式] 式中L为亮度,R为反射系数,E为照度. 因此,当我们知道一个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及其表面的照度时,便可推算出它的亮度.kikcik2023-08-11 08:55:481
光的亮度与什么有关?(我是高中生,别说太深奥)?
光亮度是表示发光面明亮程度的,指发光表面在指定方向的发光强度与垂直且指定方向的发光面的面积之比,单位是坎德拉/平方米.对于一个漫散射面,尽管各个方向的光强和光通量不同,但各个方向的亮度都是相等的.电视机的荧光屏就是近似于这样的漫散射面,所以从各个方向上观看图像,都有相同的亮度感. 光亮度是指一个表面的明亮程度,以L表示, 即从一个表面反射出来的光通量.不同物体对光有不同的反射系数或吸收系数.光的强度可用照在平面上的光的总量来度量,这叫入射光或照度.若用从平面反射到眼球中的光量来度量光的强度,这种光称为反射光或亮度. 例如,一般白纸大约吸收入射光量的20%,反射光量为80%;黑纸只反射入射光量的3%.所以,白纸和黑纸在亮度上差异很大. 亮度和照度的关系,最常用的照度单位是呎烛光.1呎烛光是在距离标准烛光一英尺远的一平方英尺平面上接受的光通量.如果按公制单位,则以米为标准,照度就用米烛光来表示,即1米烛光是距离标准烛光一米远的一平方米面积上的照度.1米烛光等于0.0929呎烛光.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亮度和照度之间的关系,其关系为: L=R×E [公式] 式中L为亮度,R为反射系数,E为照度. 因此,当我们知道一个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及其表面的照度时,便可推算出它的亮度.,1,再也不做站长了2023-08-11 08:55:471
高中化学问题 求助
1,Na2CO3 的水溶液是碱性,与苯酚发生酸碱中和反应。不能体现出苯酚的酸性比碳酸钠的强2,氯3,不用润洗 ,润洗后会使物质损失, 容量瓶洗涤后就可以盛装溶液了4,甲苯在冰水中 液化成了液体 而乙烯,丙烯的凝固点远低于零摄氏度,所以他们不会凝固,只有甲苯,锥心瓶时 他的导管在液面以下 乙烯和丙烯就会和溴水先接触 然后发生反应。小白2023-08-11 08:54:441
高中化学--容量瓶
1.首先用量筒是错误的~!应使用移液管2。未摇匀体积会相对较大,定容以后,摇匀以后体积会变小,浓度变大3.不冷却和2一样,体积相对较大,冷却后体积变小,浓度变大韦斯特兰2023-08-11 08:54:443
在高中阶段 我想了解化学里面哪些仪器在使用前必须洗涤 和润洗
高中阶段常见的需要洗涤的仪器有:试管、玻璃棒、量筒、烧杯、长颈(分液)漏斗、圆底(平底)烧瓶、胶头滴管(不是与试剂瓶配套使用的)、瓷蒸发皿、研钵、瓷坩埚、移液管、滴定管、锥形瓶、容量瓶、表面皿等。需要润洗的有移液管、滴定管、量筒(用在配制一定量溶液浓度时)等需要精确值的仪器。北有云溪2023-08-11 08:54:412
高中化学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中哪些是不用润洗,哪些不用计算误差的。
量筒九万里风9 2023-08-11 08:54:416
在高中阶段 我想了解化学里面哪些仪器在使用前必须洗涤 和润洗
容量瓶,酸(碱)式滴定管,试管等。总之,仪器在用之前得检验是否干净,若不,就要进行洗涤;至于润洗,就得看它在未润洗之后装了溶液是否影响溶液的浓度,若影响就要润洗。化学的实验要进行一步一步的分析,分析到位了,操作就简单了。重在方法!可桃可挑2023-08-11 08:54:392
高中常见的化学仪器哪些需要润洗
滴定管和移液管Chen2023-08-11 08:54:387
高中化学哪些仪器需要润洗?
滴定管和移液管西柚不是西游2023-08-11 08:54:353
在高中阶段 我想了解化学里面哪些仪器在使用前必须洗涤 和润洗
高中阶段常见的需要洗涤的仪器有:试管、玻璃棒、量筒、烧杯、长颈(分液)漏斗、圆底(平底)烧瓶、胶头滴管(不是与试剂瓶配套使用的)、瓷蒸发皿、研钵、瓷坩埚、移液管、滴定管、锥形瓶、容量瓶、表面皿等。需要润洗的有移液管、滴定管、量筒(用在配制一定量溶液浓度时)等需要精确值的仪器。陶小凡2023-08-11 08:54:351
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高中
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阶级斗争理论等。历史发展有特定规律,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唯物史观简介 唯物史观一般指历史唯物主义。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其与历史唯心主义相对。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名词来表述这一解释历史事件发生的观点:“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它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它由此产生的社会被划分为不同的阶级,也是这些阶级互相博弈的结果。” 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 一.生产是历史一切社会进步的尺度,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人类社会的进程。 二.与生产力一定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构成一定的社会形态和经济结构的现实基础,它规定着社会形态的主要特征。 三.一定的社会形态是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一定的上层建筑的统一,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变更。上层建筑又服务和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四.一切社会制度,社会形态都是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无穷的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暂时阶段,没有永恒的社会制度和形态,社会制度的发迹是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社会关系要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从旧社会的基础中成熟,在它们的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社会形态是不会灭亡的。 五.现实存在的具体社会形态都是复杂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既有占支配地位的社会形态,又存在着其他社会形态的残余和萌芽。拌三丝2023-08-11 08:54:141
高中政治历史唯物主义有哪些观点?详细点的!
历史唯物主义是 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又称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他们称它为唯物主义历史理论或唯物主义历史观。列宁称历史唯物主义为科学的社会学,唯一的科学的历史观和社会科学的唯一科学方法即唯物主义的方法。E.伯恩斯坦等则把它歪曲为经济唯物论。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科学的历史理论,它既是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又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必然结果。自从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创立了这一崭新的历史观以后,它不断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内容上不断充实,形式上日臻完善,正在并且还将在新的实践中继续发展。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科学思想中的伟大成果,为人类认识开辟了一个新的广阔的科学领域。实现了整个社会历史观的变革,实现了哲学的变革,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哲学奠定了历史理论基础。基本观点: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4、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阿啵呲嘚2023-08-11 08:54:091
在古代称高中为什么?
登科FinCloud2023-08-11 08:52:078
以的用法文言文高中
1. 高中文言文“以”和“而”的用法有哪些 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却,但是)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连词,表递进,而且,并且) 则智明而行无过矣(连词,表因果,因而) 吾尝终日而思矣(连词,表修饰)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连词,表假设,如果,假如) 蟹六跪而二螯(连词,表并列,和,与) 以:以有尺寸之地(连词,才) 不赂者以赂者丧(介词,因为) 以地事秦,有抱薪救火(介词,用,拿) 秦以攻取之外(介词,凭借) 表修饰:修饰前面的词, 表递进:前后成递进关系 (例句“而”上有) 2. 文言文中以的用法 以身殉职(为忠于本职工作而贡献出生命).又如:以彰其慢(公开过失),绝难行:以膺大统(继承帝位);以天自诿(听天由命),上以天子,下至庶人:以下(下等?必有以也。 ——《诗·邶风》2.无固定职业的人 以闲民。——《拾雅》候疆候以,自,黄雀因是以。 ——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以中有足乐者。——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以其智力为也。 ——《说文》以:以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了下文的结果);以人废言(由于人不好,按,以有尺寸之地。——宋· 苏洵《六国论》以至于寸,安徽是简缺。 ——《史记》 7.又如.表目的或结果等智叟无以应。——《列子·汤问》助词1.加在能愿动词后;以疏间亲(关系疏远的人离间关系亲密的人);以耳为目(把听到的当作亲眼目睹的);以指测河(用手指测量河水的深浅。 比喻达不到目的) 4。——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金文字形,象人;以辞害意(因拘泥于辞义而误会或曲解作者的原意) 4。——柳宗元《断刑论》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以私害公(谓因私情而损害公道或公德);以理去官(旧指官员因正常原因卸任);以噎废食(由于吃饭打噎,便不敢再进食。 —— 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以乡人子谒余、迫害人少势弱的一方) 9.做,从事 教育事业最有意义,情愿终身以之的。——叶绍钧《倪焕之》名词.认为,以为 我以日始出。 犹言凭,对其言论也加以否定);以利累形(因追求利禄而危害身体)。——《聊斋志异·促织》汝以一念之贞、县缺,有繁有简,思厥先祖父。 ——《列子·汤问》 8.在。——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余以乾隆。 —— 清· 姚鼐《登泰山记》 6。——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4.又如;以郄视文(从缝隙里看杂色文采。 比喻见识浅陋狭隘)连词1,水道多、斩荆棘,由于——表示行为产生的原因以贪勤民,表示肯定语气夫晴蛉其小者也。——《论语》以残年余力,分为最要、要、中、简四等。 如山东是繁缺.为.才,用也。——《小尔雅》凡师能左右之曰以。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封疆社稷是以。——《左传·定公十年》纯以形式。 ——蔡元培《图画》如或知尔,则何以哉,由——表示行动或变化的起点自古于今。——《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吾以捕蛇独存;以下之人(下等人;奴婢);以繁调简(清代府。 ——《战国策》 6。如;以为后圆(为以后作打算) 2.因为:1,而——表示并列关系夷以近。 ——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载以来,类似词的后缀。如:可以,表示时间、方位.原因,缘故何其久也:以手代足(爬行;下层)?——《论语》 3.又如。 ——清· 周容《芋老人传》一鸡瞥来。——《韩非子》 7。 本义:用) 2.用在单纯方位词或时间词之前。就停止应做的事情),凭——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或前提。 ——宋· 欧阳修《归田录》以大中丞抚 吴者。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以,用也。 ——《列子·汤问》以我酌油知之。(才达到一寸。) ——《后汉书·列女传》 7.使,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3.又如,表示语气的舒缓或调整节奏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表示甘愿认错受罚),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清· 袁枚《祭妹文》以数谏故。 ——《诗·邶风》 3.加在句尾.同本义.又如:以众暴寡(以人多势众的一帮去欺凌,蔑有好利而不仁者。——《潜夫论》今以长沙, 豫章往。 ——《战国策》 4、州;以介眉寿(祝寿之词);以夷攻夷(使夷人自相攻伐) 6.凭借.从,令 向欲以齐事王攻 宋也。——《战国策》5,于——表示行动的时间、处所或范围赏以春夏而刑以秋冬,以亡随其后.和.以色列的简称。 如:阿以战争介词1.把,拿——表示对事物的处置俱以情告。——《世说新语·自新》以刀劈狼。 ——《聊斋志异·狼三则》 2,暴霜露.依;仗恃富国以农,距敌恃卒动词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依时) 5,径进以啄。 ——《聊斋志异·促织》 5.则,那么——表示条件关系战而不胜。——《史记·陈涉世家》不以物喜、数量、质量,从山东到安徽,是以繁调简).又如:以力服人(用强制的手段使人服从) 3。 比喻因偶然受到挫折、根据何以谓之文。——《诗·周颂》3、范围之类的界限日观以西峰。 ——清· 姚鼐《登泰山记》 2.加在句中;以时(按时,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成以其小,劣之。 3. 高中语文文言文中“而”和“以”字的用法求解 “席地而睡”中的而表修饰。 【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 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7.表示因果关系,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 8.表示目的关系,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三)通“如”:好像,如同。 ①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①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 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③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 【而后】才,方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②三月而后成。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 【既而】不久,一会儿。 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②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 ③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柳毅传》) 【以】 (一)介词 1.表示工具。译为:拿,用,凭着。 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石钟山记》) 2.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③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屈原列传》) 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 ①操当以肃还付乡党。(《赤壁之战》) 4.表示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 ①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②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③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5.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①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五人墓碑记》) ③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4. 文言文中以的用法 以 yǐ 〈动〉(1) (象形。 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 本义:用)(2)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use] 以,用也。 ——《说文》以,用也。——《小尔雅》凡师能左右之曰以。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封疆社稷是以。——《左传·定公十年》纯以形式。 ——蔡元培《图画》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论语》(3) 又如:以手代足(爬行。表示甘愿认错受罚);以疏间亲(关系疏远的人离间关系亲密的人);以耳为目(把听到的当作亲眼目睹的);以指测河(用手指测量河水的深浅。 比喻达不到目的)(4) 使,令 [take] 向欲以齐事王攻 宋也。——《战国策》(5) 又如:以彰其慢(公开过失);以介眉寿(祝寿之词);以夷攻夷(使夷人自相攻伐)(6) 凭借;仗恃 [depend on] 富国以农,距敌恃卒。 ——《韩非子》(7) 认为,以为 [consider as ] 我以日始出。——《列子·汤问》(8) 又如:以众暴寡(以人多势众的一帮去欺凌、迫害人少势弱的一方)(9) 做,从事 [do] 教育事业最有意义,情愿终身以之的。 ——叶绍钧《倪焕之》词性变化-------------------------------------------------------------------------------- ◎ 以 yǐ 〈名〉(1) 原因,缘故 [reason] 何其久也?必有以也。——《诗·邶风》(2) 无固定职业的人 [unoccupied person] 以闲民。 ——《拾雅》候疆候以。——《诗·周颂》(3) 以色列的简称 [Israel]。 如:阿以战争 ◎ 以 yǐ 〈介〉(1) 把,拿 [using;taking;by means of ]——表示对事物的处置 俱以情告。——《世说新语·自新》以刀劈狼。 ——《聊斋志异·狼三则》(2) 又如:以力服人(用强制的手段使人服从)(3) 依,按,凭 [in accordance with;by]——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或前提。犹言凭、根据 何以谓之文。 ——《论语》以残年余力。——《列子·汤问》以我酌油知之。 ——宋· 欧阳修《归田录》以大中丞抚 吴者。—— 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以乡人子谒余。 ——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以其智力为也。——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4) 又如:以膺大统(继承帝位);以天自诿(听天由命);以时(按时;依时)(5) 在,于 [in]——表示行动的时间、处所或范围 赏以春夏而刑以秋冬。 ——柳宗元《断刑论》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余以乾隆。 —— 清· 姚鼐《登泰山记》(6) 从,自,由 [from]——表示行动或变化的起点 自古于今,上以天子,下至庶人,蔑有好利而不仁者。——《潜夫论》今以长沙, 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 ——《史记》(7) 又如:以下(下等;下层);以下之人(下等人;奴婢);以繁调简(清代府、州、县缺,有繁有简,分为最要、要、中、简四等。如山东是繁缺,安徽是简缺,从山东到安徽,是以繁调简);以郄视文(从缝隙里看杂色文采。 比喻见识浅陋狭隘) ◎ 以 yǐ(1) 为 [in order to;so as to;for]。如:以身殉职(为忠于本职工作而贡献出生命);以为后圆(为以后作打算)(2) 因为,由于 [because of]——表示行为产生的原因 以贪勤民。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吾以捕蛇独存。——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成以其小,劣之。 ——《聊斋志异·促织》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清· 袁枚《祭妹文》以数谏故。 ——《史记·陈涉世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3) 又如:以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了下文的结果);以人废言(由于人不好,对其言论也加以否定);以利累形(因追求利禄而危害身体);以私害公(谓因私情而损害公道或公德);以理去官(旧指官员因正常原因卸任);以噎废食(由于吃饭打噎,便不敢再进食。 比喻因偶然受到挫折。就停止应做的事情);以辞害意(因拘泥于辞义而误会或曲解作者的原意)(4) 和,而 [and;as well as ]——表示并列关系 夷以近。 ——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载以来。——清· 周容《芋老人传》一鸡瞥来,径进以啄。 ——《聊斋志异·促织》(5) 则,那么 [then]——表示条件关系 战而不胜,以亡随其后。——《战国策》(6) 才 [only]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宋· 苏洵《六国论》以至于寸。(才达到一寸。) ——《后汉书·列女传》(7) 表目的或结果等 [aim;target] 智叟无以应。——《列子·汤问》◎ 以 yǐ 〈助〉(1) 用在单纯方位词或时间词之前,表示时间、方位、数量、质量、范围之类的界限 日观以西峰。 ——清· 姚鼐《登泰山记》(2) 加在句中,表示语气的舒缓或调整节奏 微我无酒,以敖以游。——《诗·邶风》(3) 加在句尾,不示肯定语气 夫晴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 ——《战国策》(4) 加在能愿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如:可以;得以; 能以。 5. 文言文中以的用法 动词1.(象形。 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 本义:用) 2.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以,用也。 ——《说文》以,用也。——《小尔雅》凡师能左右之曰以。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封疆社稷是以。——《左传·定公十年》纯以形式。 ——蔡元培《图画》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论语》 3.又如:以手代足(爬行。表示甘愿认错受罚);以疏间亲(关系疏远的人离间关系亲密的人);以耳为目(把听到的当作亲眼目睹的);以指测河(用手指测量河水的深浅。 比喻达不到目的) 4.使,令 向欲以齐事王攻 宋也。——《战国策》5.又如:以彰其慢(公开过失);以介眉寿(祝寿之词);以夷攻夷(使夷人自相攻伐) 6.凭借;仗恃富国以农,距敌恃卒。 ——《韩非子》 7.认为,以为 我以日始出。——《列子·汤问》 8.又如:以众暴寡(以人多势众的一帮去欺凌、迫害人少势弱的一方) 9.做,从事 教育事业最有意义,情愿终身以之的。 ——叶绍钧《倪焕之》名词:1.原因,缘故何其久也?必有以也。——《诗·邶风》2.无固定职业的人 以闲民。 ——《拾雅》候疆候以。——《诗·周颂》3.以色列的简称。 如:阿以战争介词1.把,拿——表示对事物的处置俱以情告。——《世说新语·自新》以刀劈狼。 ——《聊斋志异·狼三则》 2.又如:以力服人(用强制的手段使人服从) 3.依,按,凭——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或前提。犹言凭、根据何以谓之文。 ——《论语》以残年余力。——《列子·汤问》以我酌油知之。 ——宋· 欧阳修《归田录》以大中丞抚 吴者。—— 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以乡人子谒余。 ——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以其智力为也。——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4.又如:以膺大统(继承帝位);以天自诿(听天由命);以时(按时;依时) 5.在,于——表示行动的时间、处所或范围赏以春夏而刑以秋冬。 ——柳宗元《断刑论》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余以乾隆。 —— 清· 姚鼐《登泰山记》 6.从,自,由——表示行动或变化的起点自古于今,上以天子,下至庶人,蔑有好利而不仁者。——《潜夫论》今以长沙, 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 ——《史记》 7.又如:以下(下等;下层);以下之人(下等人;奴婢);以繁调简(清代府、州、县缺,有繁有简,分为最要、要、中、简四等。如山东是繁缺,安徽是简缺,从山东到安徽,是以繁调简);以郄视文(从缝隙里看杂色文采。 比喻见识浅陋狭隘)连词1.为。如:以身殉职(为忠于本职工作而贡献出生命);以为后圆(为以后作打算) 2.因为,由于——表示行为产生的原因以贪勤民。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吾以捕蛇独存。——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成以其小,劣之。 ——《聊斋志异·促织》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清· 袁枚《祭妹文》以数谏故。 ——《史记·陈涉世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3.又如:以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了下文的结果);以人废言(由于人不好,对其言论也加以否定);以利累形(因追求利禄而危害身体);以私害公(谓因私情而损害公道或公德);以理去官(旧指官员因正常原因卸任);以噎废食(由于吃饭打噎,便不敢再进食。 比喻因偶然受到挫折。就停止应做的事情);以辞害意(因拘泥于辞义而误会或曲解作者的原意) 4.和,而——表示并列关系夷以近。 ——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载以来。——清· 周容《芋老人传》一鸡瞥来,径进以啄。 ——《聊斋志异·促织》 5.则,那么——表示条件关系战而不胜,以亡随其后。——《战国策》 6.才,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宋· 苏洵《六国论》以至于寸。(才达到一寸。) ——《后汉书·列女传》 7.表目的或结果等智叟无以应。——《列子·汤问》助词1.用在单纯方位词或时间词之前,表示时间、方位、数量、质量、范围之类的界限日观以西峰。 ——清· 姚鼐《登泰山记》 2.加在句中,表示语气的舒缓或调整节奏微我无酒,以敖以游。——《诗·邶风》 3.加在句尾,表示肯定语气夫晴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 ——《战国策》 4.加在能愿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如:可以;得以; 能以。 6.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必修一、必修二中以和之字的用法~人教版高中 以:1、敢以烦执事 介词,拿2、以乱易整 介词,用3、越国以鄙远 介词,把4、焉用亡郑以陪邻 相当于连词“而”5、以其无礼于晋 连词,因为6、具告以事 介词,把7、不然,籍何以至此 介词,凭8、军中无以为乐 连词,用来9、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连词,表目的,来.10、引以为流觞曲水 介词,把11、亦足以畅叙幽情 介词,用来1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介词,因13、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介词,因为14、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相当于连词“而”15、可以无悔矣 介词,凭16、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连词,相当于“来”之:1、唯君图之 代词,指阙秦以利晋这件事2、子犯请击之 代词,指秦军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助词,的4、臣之壮也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辍耕之垄上 动词,到、往 6、所之既倦 动词,往、到达7、以之兴怀 代词,指“向之所兴,……,已为陈迹”8、夫人之相与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9、极视听之娱 结构助词,的.。 7. 文言文中 以 的用法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落落贤人 “以”的用法一.动词。 认为。1、认为。 皆以美于徐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2、率领、带领。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二.介词1.因为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不赂者以赂者丧。 以 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连词,因为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介词,介词,因为2.根据语境可译为“把、用、拿、凭借、按照”等,一般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前。 以乱易整封之以膏腴之地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然秦以区区之地为国以礼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斧斤以斧斤以时入山林《孟子》常以身翼蔽沛公。介词,用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介词,用3.引进动作行为发 的时间、处所,译为“在” 。 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祭十二郎文》)4.何以:即“以何”,凭什么。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可见,“何以”常用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何”作介词“ 以 ” 的宾语前置。 不然,籍何以至此?“何以”即“以何”,“以”是介词,凭借。5.是以:即“以是”,因为这,因此。 余是以记之。(《石钟山记》)是以后世无传焉。 (《齐桓晋文之事》)是以君子远疱厨也。因此6.以故:因为这个缘,因此,所以。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介词,因为三.连词,相当于“而”,表示目的、修饰、承接(顺承)等关系。1.表目的 “。 8. 以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1.用作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以”字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例如: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察今》)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 (二)“以”字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例如: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以”字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例如: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 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赤壁之战》) (四)“以”字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例如: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汉书u2022西南夷传》) (五)“以”字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例如: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u2022周策》)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 2.“以”字用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一)“以”字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例如: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二)“以”字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 (三)“以”字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例如: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剑赀财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记》) 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四)“以”字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例如: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 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五)“以”字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 3.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例如: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庖丁解牛》)。凡尘2023-08-11 08:51:131
求高中课文《鸿门宴》原文及原文下的注释!!!!!!!!!!!
原文: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译文:刘邦驻军霸上,还没有能和项羽相见,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刘邦想要在关中称王,让子婴(ying)做丞相,珍宝全都被刘邦占有。”项羽大怒,说:“明天犒(kao)劳士兵,给我打败刘邦的军队!”这时候,项羽的军队40万,驻扎在新丰鸿门;刘邦的军队10万,驻在霸上。范增劝告项羽说:“沛公在崤山的东边的时候,对钱财货物贪恋,喜爱美女。现在进了关,不掠取财物,不迷恋女色,这说明他的志向不在小处。我叫人观望他那里的气运,都是龙虎的形状,呈现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气运呀!赶快攻打,不要失去机会。”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同留侯张良交好。张良这时正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了他,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说:“不要和(刘邦)他们一起死了。”张良说:“我是韩王派给沛公的人,现在沛公遇到危急的事,逃走是不守信义的,不能不告诉他。”于是张良进去,详细地告诉了刘邦。刘邦大惊,说:“这件事怎么办?”张良说:“是谁给大王出这条计策的?”刘邦说:“一个见识短浅的小子劝我说:‘守住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秦国的土地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所以就听了他的话。”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足够用来抵挡项王吗?”刘邦沉默了一会儿,说:“当然不如啊。这又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请您亲自告诉项伯,说刘邦不敢背叛项王。”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张良说:“秦朝时,他和我交往,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了下来;现在事情危急,幸亏他来告诉我。”刘邦说:“他和你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比我大。”刘邦说:“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就进去见刘邦。刘邦捧上一杯酒向项伯祝酒,和项伯约定结为儿女亲家,说:“我进入关中,一点东西都不敢据为己有,登记了官吏、百姓,封闭了仓库,等待将军到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我日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您全部告诉项王我不敢背叛项王的恩德。”项伯答应了,告诉刘邦说:“明天早晨不能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刘邦说:“好。”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去,回到军营里,把刘邦的话报告了项羽,趁机说:“沛公不先攻破关中,你怎么敢进关来呢?现在人家有了大功,却要攻打他,这是不讲信义。不如趁此好好对待他。”项王答应了。刘邦第二天早晨带着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王,到了鸿门,向项王解释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但是我自己没有料到能先进入关中,灭掉秦朝,能够在这里又见到将军。现在有小人的谣言,使您和我发生误会。”项王说:“这是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如果不是这样,我怎么会这么生气?”项王当天就留下刘邦,和他饮酒。项王、项伯朝东坐,亚父朝南坐。亚父就是范增。刘邦朝北坐,张良朝西陪侍。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再三举起他佩戴的玉玦暗示项王,项王沉默着没有反应。范增起身,出去召来项庄,说:“君王为人心地不狠。你进去上前为他敬酒,敬酒完毕,请求舞剑,趁机把沛公杀死在座位上。否则,你们都将被他俘虏!”项庄就进去敬酒。敬完酒,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作为娱乐的,请让我舞剑。”项王说:“好。”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也拔剑起舞,常常张开双臂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用身体掩护刘邦,项庄无法刺杀。于是张良到军营门口找樊哙。樊哙问:“今天的事情怎么样?”张良说:“很危急!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意图常在沛公身上啊!”樊哙说:“这太危急了,请让我进去,跟他同生死。”于是樊哙拿着剑,持着盾牌,冲入军门。持戟交叉守卫军门的卫士想阻止他进去,樊哙侧着盾牌撞去,卫士跌倒在地上,樊哙就进去了,掀开帷帐朝西站着,瞪着眼睛看着项王,头发直竖起来,眼角都裂开了。项王握着剑挺起身问:“客人是干什么的?”张良说:“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王说:“壮士!赏他一杯酒。”左右就递给他一大杯酒,樊哙拜谢后,起身,站着把酒喝了。项王又说:“赏他一条猪的前腿。”左右就给了他一条未煮熟的猪的前腿。樊哙把他的盾牌扣在地上,把猪腿放(在盾)上,拔出剑来切着吃。项王说:“壮士!还能喝酒吗?”樊哙说:“我死都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辞的?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怀王曾和诸将约定:‘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人封作王。"现在沛公先打败秦军进了咸阳,一点儿东西都不敢动用,封闭了宫室,军队退回到霸上,等待大王到来。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想杀有功的人,这只是灭亡了的秦朝的继续罢了。我以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种做法。”项王没有话回答,说:“坐。”樊哙挨着张良坐下。坐了一会儿,刘邦起身上厕所,趁机把樊哙叫了出来。刘邦出去后,项王派都尉陈平去叫刘邦。刘邦说:“现在出来,还没有告辞,这该怎么办?”樊哙说:“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和肉,告辞干什么呢?”于是就决定离去。刘邦就让张良留下来道歉。张良问:“大王来时带了什么东西?”刘邦说:“我带了一对玉璧,想献给项王;一双玉斗,想送给亚父。正碰上他们发怒,不敢奉献。你替我把它们献上吧。”张良说:“好。”这时候,项王的军队驻在鸿门,刘邦的军队驻在霸上,相距四十里。刘邦就留下车辆和随从人马,独自骑马脱身,和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四人拿着剑和盾牌徒步逃跑,从郦山脚下,取道芷阳,抄小路走。刘邦对张良说:“从这条路到我们军营,不过二十里罢了,估计我回到军营里,你才进去。”刘邦离去后,从小路回到军营里。张良进去道歉,说:“刘邦禁受不起酒力,不能当面告辞。让我奉上白璧一双,拜两拜敬献给大王;玉斗一双,拜两拜献给大将军。”项王说:“沛公在哪里?”张良说:“听说大王有意要责备他,脱身独自离开,已经回到军营了。”项王就接受了玉璧,把它放在座位上。亚父接过玉斗,放在地上,拔出剑来敲碎了它,说:“唉!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事!夺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刘邦。我们都要被他俘虏了!”刘邦回到军中,立刻杀掉了曹无伤。小菜G的建站之路2023-08-11 08:51:091
高中化学各类化学方程式书写规则
一、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板书)讲解:符号表达式只完成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第一步,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两个原则:1。以客观(实验)事实为依据2。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所以书写化学方程式有两个原则:一是以(客观(实验)事实为依据)为依据;二是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在有机方面,感觉重要的是注重领回一下各个基团的变化,比如说:在甲基苯中,烃基(甲基)和苯基之间可以互相影响。知道甲烷可以在光照条件下和卤素单质反应吧。所以甲基苯可以在光照的条件下,生成一氯甲苯。(被取代上的氯原子在甲基上)同理,知道苯可以与液溴反应生成溴化苯吧!所以,氯原子在甲基苯上也可以取代苯环上的氢。总结一下无论多么复杂的有机物,一定要运用其中的各个基团。才能找到其中的巧计方法。还有“碳碳键”“碳氧键”。“碳碳键”:碳氢单键易发生取代,与之相比,和羟基相连的碳键不易断裂。但一定条件下也可以断裂。双键易发生加成,加聚。(具体怎么加成,任何老师都会说的,任何关于选修五的书,也会讲的很详细。我只说些技巧吧!)双键跟所有的物质反应(高中学的),条件永远是加热、催化剂。只有和卤素单质(氯气、溴水等)才不用催化剂。三键和双键差不多。只适合任何物质反应,条件都是加热、催化剂.“碳氧键”:因为碳、氧得失电子能力差不多(氧略强于碳),所以,与碳氢单键相比,和羟基相连的碳键不易断裂。用此规律,再推理出如-COOH-COOR`(酯基)-CO(羰基) -COC(醚键)以及醇、酚之间的转化就不难了,当然方程式也就小意思了。无机方面其实很简单(我们学的高中无机),我举个例子吧!注意其间方程式左右的变化!钠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没有氧的钠生成了一个氧的钠)氧化钠和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一个氧的钠生成了两个氧的钠)过氧化钠和氧气反应生成超氧化钠。(这个高考不考)但是,两个氧的钠生成了三个氧的钠。如果将条件改为高温、高压、催化剂。则钠可直接变为氧化钠、过氧化钠、超氧化钠。明白了???这样可以记一组方程式。在举一个例子吧,假装你没明白。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气。氧化钠(比钠多了个氧)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本来是和2倍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1倍的水,因为前后都有水所以消了。但是,因为钠变氧化钠,所以生成物中氢气变水。)接下来我也不用说了。同理,过氧化钠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氧气。(这回连氢都没了~)Chen2023-08-11 08:50:061
高中化学方程式书写规律
不是,只要方程的左右两边的价位相等苏州马小云2023-08-11 08:50:0215
物理高中选修光的临界C=arcsin1/n中arc什么意思
只是一个求角C大小的式子,一般不会用到,这个公式可以写成sinC=1/n西柚不是西游2023-08-11 08:49:261
高中文言文张中翻译
1. 高中文言文翻译 汉十年秋天,陈豨在代地造反,汉高帝亲自率领部队前去讨伐,到达邯郸,向梁王征兵。梁王说有病,派出将领带着军队到邯郸。高帝很生气,派人去责备梁王。梁王很害怕,打算亲自前往谢罪。他的部将扈辄说:“大王当初不去,被他责备了才去,去了就会被捕。不如就此出兵造反。”梁王不听从他的意见,仍然说有病。梁王对他的太仆很生气,打算杀掉他。太仆慌忙逃到汉高帝那儿,控告梁王和扈辄阴谋反叛。于是皇上派使臣出其不意地袭击梁王,梁王不曾察觉,逮捕了梁王,把他囚禁在洛阳。经主管官吏审理,认为他谋反的罪证具备,请求皇上依法判处。皇上赦免了他,废为平民百姓,流放到蜀地青衣县。向西走到郑县,正赶上吕后从长安来,打算前往洛阳,路上遇见彭王,彭王对着吕后哭泣,亲自分辩没有罪行,希望回到故乡昌邑。吕后答应下来,和他一块向东去洛阳。吕后向皇上陈述说:“彭王是豪壮而勇敢的人,如今把他流放蜀地,这是给自己留下祸患,不如杀掉他。所以,我带着他一起回来了。”于是,吕后就让彭越的门客告他再次阴谋造反。廷尉王恬开呈报请诛灭彭越家族,皇上就批准,于是诛杀了彭越,灭其家族,封国被废除。 2. 高中文言文翻译 孔子说:“人性本来都相接近,习染不同才渐渐区别。” 说的是人的好恶本来相同,只是变化的途径不同罢了。约束意念行为就不放纵,玩物成癖志向就会丧失。 因此圣人引导人修养性情,控制约束人的放纵,谨慎选择他结交的人物,节制他的偏爱。虽然人情事物有种种区别,内容形成也不相同,但是说到陶冶性情匡正风俗,其中的道理是一样的。 春秋末年世风轻浮多诈,仁义道德衰败,但还藉着仁德名义来扩充自己实力,靠着忠义的旗号来建立自己的功业。行为符合义理,强大的敌手也会心虚气短;一句话不合正义,卑贱的奴仆也能说出道理。 大概是前辈圣贤遗留下风范,能够让人们效法追求吧。战国时期仁德忠义已经衰败,奸邪诈伪盛行成风。 强大的凭着武力获胜而称雄,弱小的因为奸诈不够而被欺辱。以至有人谋划半个计策就获万金酬劳,提出一种主张就被赏给珠宝。 有的徒步走来就当官掌了权,脱掉了草衣升任了卿相。士人花言巧语极力诡辩,因为根本的一点是能获得私利,所以大家没有约定却像影子紧随物体一样都跟着这麽做。 从此人们的爱好崇尚相互取代,随着时代来回变化,那种风气不能保留,那种弊病不能恢复。 到汉高祖凭藉武力平定天下,勇武将士大量出现,国家法令宽松随便,礼制条文简单松弛,大家继承战国四君子的遗风,人人怀有僭越君主的心思,轻视生死看重义气,怨仇恩惠必定回报,法令在个人家中制定实施,权力落到卑贱平民手中,豪侠仗义的行为,形成当时的风气。 从武帝以后,崇尚儒家学说,怀揣经书身携经典的人,到处都能大批碰见,以至出现石渠阁的纷争论辩,流派之间的袒护攻击,舞文弄墨的人,盛行一时。到王莽刻意伪装,最终篡夺了政权,忠正仁义的人,把被任命做官当成耻辱,於是就把流浪隐居深山看作荣华,把清贫穷困生活当成富贵。 即使国运注定重新振兴,刘汉再次执掌政权,人们却还是保持洁身自好的行为,相互仰慕学习愈演愈烈,拒官不做的节操,被当时的人们看重。到桓帝、灵帝年间,君主放纵贪逸社会政治混乱,国家大事交给宦官阉人,正直人士把跟宦官一同任职看成耻辱,因而平民百姓愤怒违命,隐居人士批评朝政,於是这些人名声四处传扬,相互标榜评论,对公卿品头论足,对朝廷随意褒贬,刚愎自是的风气,从此流行开来。 在上位的人喜好的东西在下面就会过分地流行,矫正弯曲就一定要比直还更过一点,事情的道理是这样的。像范滂、张俭这些人,清心寡欲嫉恶如仇,最后还是被看作乱党,不正是这样吗? 当初,桓帝做蠡吾侯的时候,跟随甘陵人周福学习,到他登上皇位,就提拔周福担任尚书。 这时他的同郡人河南尹房植在当时朝廷很有声望,甘陵老乡就给他们编了歌谣说:“天下的楷模是房伯武,当老师而做官的是周仲进。”两家的宾客相互讥讽攻击,於是各自结成朋党,渐渐生出矛盾,从此甘陵出现南北两派,党人之说,从此发端。 后来汝南太守宗资任用功曹范滂,南阳太守成瑨也把大权交给功曹岑晊,两郡的人又给他们编了歌谣说:“汝南的太守是范孟博,南阳人宗资只管画圈打钩。南阳太守是岑公孝,弘农人成瑨只坐在那里叫。” 因为这些歌谣传进太学,各位儒生三万多人,以郭林宗、贾伟节为首,一起跟李膺、陈蕃、王畅等人相互褒奖推崇。太学中称他们说:“天下楷模是李元礼,不畏 *** 有陈仲举,天下的高才是王叔茂。” 另外渤海人公族进阶、扶风人魏齐卿,都敢直言评论,不避豪强。从公卿以下,没有人不害怕他们的批评议论,都匆匆忙忙赶着跟他们结交。 当时河内人张成善於看风水算命,他推算预测会天下大赦,就让儿子去杀人。李膺担任河南尹,督促拘捕了他,不久遇上大赦被免罪,李膺更加愤怒痛恨,到底审判诛杀了他。 当初,张成利用占卜预测的技能结交宦官,皇帝也常向他询问占卦。张成的学生牢修於是上书诬告李膺等人豢养太学儒生游子,结交各郡学生门徒,相互频繁往来,一起结成私党,诽谤攻击朝廷,扰乱败坏风俗。 於是天子震怒,颁发诏令到各郡国,逮捕私党人士,通告天下,让大家一起痛斥声讨,於是逮捕李膺等人。他们供辞牵连到陈寔等二百多人,有的逃跑没被抓获,全都悬赏通缉。 使者四处奔走,在路上相互都能碰见。第二年,尚书霍諝、城门校尉窦武一起上表替他们求情,皇帝怒气稍稍减退,才全部赦免他们回归乡里,终身禁锢不准做官。 私党人士姓名,仍然记录在王府。 从此正直人士被贬斥流放,奸邪恶人势力兴旺,天下仰慕风气的人,於是相互标榜,提出天下知名人士,为他们取了特别称号。 最上等的叫“三君”,次一等的叫“八俊”,再次一等的叫“八顾”,再次一等的叫“八及”,再次一等的叫“八厨”,就像古代的“八元”、“八凯”一样。窦武、刘淑、陈蕃是“三君”,所谓君,是说他们被一世的人尊崇。 李膺、荀翌、杜密、王畅、刘佑、魏朗、赵典、朱u3762是“八俊”,所谓俊,是说他们是人类的精英。郭林宗、宗慈、巴肃、夏馥、范滂、尹勋、蔡衍、羊陟是“八顾”,所谓顾,是说他们能用道德行为引导人们。 张俭、岑晊、刘表、陈翔、孔昱、苑康、檀敷、翟超是“八及”,所谓及,是说他们能够引导人们跟随。 3. 高中考试文言文梁焘传翻译 梁焘字况之,郓州须城人。 父亲梁..,兵部员外郎、直史馆。梁焘因梁..在任,为太庙斋郎。 考中进士中等等次,编校秘阁书籍,升集贤校理、通判明州,检详枢密五房文字。 元丰年间久旱,梁焘上书议论时政说: “陛下往日怜念下雨,为了安定政事的过失,惧戒自省。 丁卯日发下诏书,癸酉日下雨,这是上天眷念陛下的德言,而喜其有利于百姓的意思。正当全国各地祈求下雨有十个月之久,百姓被新法所刻剥,像火烧般哀鸣,而京城尤其严重,街市小民,没有不疏于职责的,聪明的、愚蠢的互相对望,好像天有大灾变的忧虑。 陛下才下诏书示以恩惠,又着手实行,计及废除刻薄的条文,免除减损钱数,一天之间,欢呼声四起。距离陛下生日三天而滋润土壤的雨水降下,这是上天以雨水来祝陛下享寿万年,为圣心大觉大悟而感动,有用来归还仁政的意思。 “然而法令不合,对百姓有害的,所改变的只有万分之一。因为人心的不理解,所以天意也没有解开,而不再降雨。 陛下也因此为戒,而日夜担心它吗?现在陛下所知道的,只是市易法这件事而已。法令的危害,难道只是此吗?青苗钱、助役钱、方田、保甲、淤田都是。 兼有这几事,而天下百姓遭受它的危害。青苗钱没有来得及偿还,而责以免役;免役钱没有来得及交纳,而重以淤田;淤田刚刚下达,而又有方田;方田没有平息,而迫以保甲。 这是白白地骚扰百姓,使他们不得在皇帝的恩泽下稍加休息。其为害百姓的实际情况,即使一旦有人说出,必定以之传达给主管官吏,主管官吏以没有这回事妄报,就听从而且相信他,安然不再过问,而且反而治罪说话的人。 虽然间或派使者巡行,但苟且于宠爱俸禄,巧为妄语荒诞,成就其事,至于请求全部实行这些法令,上下互相隐瞒,习以成风。 “我认为天下的祸患,不担心祸乱不能除去,却担心朋党蒙蔽的习俗形成,使上下不能闻见所应闻见的事,因此政治日益败坏,而祸乱终于到来。 陛下能不深思它的原因吗?” 奏疏入内,朝廷不为醒悟。 内侍王中正率领军队出边疆,不按法制求取赏赐。 梁焘争辩不能,请求外任,出知宣州。入朝辞谢,神宗说“:宰辅大臣说你不肯安于职守,为什么呢?”梁焘应对说:“我居官五年,不是敢不安于职守,只是担心不能胜任使命,因此离开罢了。” 神宗说:“王中正功赏文书,你为什么独独认为不可以?”回答说“:王中正欺罔假冒侥幸希图,我不敢委曲法制以辜负陛下。”不久,梁焘为京西提点刑狱。 哲宗即位,召用为工部郎中,升太常少卿、右谏议大夫。有人请宣仁太后临幸文德殿穿礼服礼帽接受册封,梁焘率领同事进谏,引用薛奎劝谏章献明肃皇后不应穿帝王服装见太庙事,宣仁太后欣然采纳。 梁焘又论市易法已废除,请求免除中户下户的欠债;又请求欠青苗钱的下户所欠钱款,不得令担保的人全部偿还。 文彦博建议派刘奉世出使夏国,御史张舜民论不应派人出使,降为虢州通判。 梁焘说:“御史是坚持法制的官员,能够犯颜正论,何况臣下有过失,怎能害怕忌讳而不直言进谏呢?现在御史敢于说大臣的,这是天下的公议;大臣不满意御史的,这是一人的私心。怪罪天下敢于说话的公议,便宜一人不快乐的私心,这不是公正朝代盛事。” 当时同时议论的傅尧俞、王岩叟、朱光庭、王觌、孙升、韩川,共七人,都被召到尚书省都堂,以“事情应权衡轻重,因此不惜一个刚进用的御史,来安慰老臣”敕谕他们。梁焘又说“:如果论年龄爵位俸禄,那么老臣为重;如果论法度法制,那么老臣为轻。 御史,是天子的法官,不能因为大臣郁郁不乐而贬斥去职。希望召回张舜民,以端正国体。” 奏章十次上呈,没有被采纳。 梁焘又当面责斥给事中张问不能驳还贬降张舜民的制命,认为是失职。 由于诟骂同事,梁焘出任集贤殿修撰、知潞州,辞谢不受君命,说“:我本来论张舜民不应罢免,如果认为不对,就应该因此受贬斥。现在只得以微小的罪过冒充好的官职,守重郡,这样则朝廷命令,不能明辨曲直是非,以好恶告示天下了。” 没有得到答复。到潞州,正值饥年,没有等待命令分发常平粟赈济百姓。 流亡在外的人听说此事,来者不绝,梁焘处理此事有条理,人们不再报告困乏。 第二年,梁焘被召为左谏议大夫。 刚刚上路,百姓攀住车辕,车不能行走,越过太行山,抵达河内才平息。不久应对,上书说:“皇帝年壮,没有专权独断。 太皇太后保佑圣明的君主,垂帘听政,奸恶的人易于欺骗蒙蔽。希望端正法制,申明法度,采用忠言,讲求仁政之术。” 哲宗、太皇太后表示嘉许采纳。 前宰相蔡确作诗怨恨毁谤,梁焘与刘安世交相攻击他。 梁焘说“:现在忠心于蔡确的人,多于忠心朝廷的士人;敢于为奸言的人,多于敢于正论的人。由此可见蔡确的气焰汹汹显赫,盘根错节,贼人化变危害政治,为患越来越大。” 蔡确终于被贬窜新州。梁焘升任御史中丞。 邓润甫被任命为吏部尚书,梁焘论邓润甫怯懦邪佞没有建树,巧为提升。没有得到采纳。 改任权户部尚书,不受命,以龙图阁直学士的身份任郑州知州。十天后,入朝任权礼部尚书,为翰林学士。 元..七年(1092),被授任尚书右丞,转任左丞。蔡京为蜀州帅臣,梁焘说:。 4. 高中文言文翻译 1.众人皆 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酉离?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大家都醉了,(你)为何不跟着他们喝一些剩酒残羹呢?为什么要(如此)深刻地思虑,高高标举自己高尚的人格,而让自己被流放呢?2.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我听说,刚洗完头的人一定要弹弹自己帽子上的灰尘,刚洗完澡的人一定要抖动一下自己的衣服。怎能让我高洁的身体,沾染世俗的尘垢呢?3.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所以,鹏高飞九万里,那风就在它的下面,然后才乘着风力,背负青天而无阻碍地飞往南海。4.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我们一下子飞起来,不过碰到榆树、枋树就停落在上边;有时力气不够、飞不到,落到地上就是了。 何必要高飞九万里而到那遥远的南海呢?5.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那些才智可以胜任一官之职,行为可以联合一乡群众,德行合于一君的要求而能取得一国信任的人,他们看待自己,也和蝉、斑鸠、鴳雀一个样。 6.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若能顺着自然的规律,而把握六气的变化,以遨游于无穷的宇宙,他还有什么依持的呢!7.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抬头仰望宇宙空间之广大,低首俯察万物种类之繁多,因而放眼纵览,舒展胸怀,也足以尽情享受所见所闻的乐趣,确实是很快活的啊。 8.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我稍微给它加以修补,使上面不再漏雨、落灰。 室前新开四扇窗户,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边射来的阳光,经日光反照,屋子里才明亮起来。9.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一天,祖母来看我,她说:“我的孩子,好长时间没看到你的影子。 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在这里,真像个女孩子了?”10.既无叔伯, 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既没有叔叔伯伯,又很少兄弟,门庭衰微福气少,直到很晚才有了儿子。 11.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而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历任郎中和尚书郎,本来图的就是仕途通达,不顾惜名声贞操。 12.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实在卑微到不值一提,被过分提拔,恩宠优厚,怎敢犹豫不决另有所图呢?13.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亲眼目睹、内心明白,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 14.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情意、态度十分恳切诚挚,但抱怨我没有遵从您的意见去推荐贤才,而去附和俗人的见解。 15.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所以,士子看见画地为牢而决不进入,面对削木而成的假狱吏也决不同他对答,这是由于早有主意,事先就态度鲜明。 16.且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至于鞭棰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况且人不能早早地自杀以逃脱于法网之外,而到了被摧残和被杖打受刑的时候,才想到保全节操,这种愿望和现实不是相距太远了吗?古人之所以慎重地对大夫用刑,就是因为这个缘故。 17.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我之所以忍受着屈辱苟且活下来,陷于粪土般的污浊环境中而不肯死的原因,是自恨我内心的志愿有所未尽,如果在屈辱中离开人世,那我的文章就不能公诸于后世罢了。 18.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古时候身虽富贵而名字磨灭不传的人,多得数不清,只有那些卓异而不平常的人才著称于世。 19.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我私下里也自不量力,近来用我那不高明的文辞,收集天下散失的历史传闻,粗略地考订其事实,综述其事实的本末,推究其成败盛衰的道理。 20.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如今少卿竟教导我要推贤进士,这不是与我个人的旨趣相违背吗?现在我虽然想自我雕饰一番,用美好的言辞来为自己开脱,这也没有好处,因为世俗之人是不会相信的,只会使我自讨侮辱啊。 5. 高中文言文翻译 【得复见将军于此】 能够在这里再次见到将军 【别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其他的国家土地资源很充裕,百姓却不多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只求在乱世中苟全性命,不想在诸侯中显身扬名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请(让我)奉(您的)命令去向孙将军求救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孙权起身去接手(就是上厕所啦),鲁肃在屋檐下追上了他 【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左公)说在监狱里史可法讲的话,是(他)亲耳从史可法那里听到的 【故燕王欲结于君】 所以燕王想和您结盟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而)自己呢,却以向求学老师为耻 【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 以前先皇把僧保所买来的西洋珠赏赐给左右近臣 可以了吗? 6.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 1、讽诵之声,朗然闻于远近,其笃学如此。 ——背诵的声音琅琅,远近都能听见,他(欧阳修)的好学就像这样。 2、再适常山朱氏。 ——(范仲淹的母亲)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3、慨然有志于天下。 ——(后来范仲淹)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4、而涉猎书传。 ——而且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5、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6、纠合骁健。 ——(祖逖就)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 7、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 ——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 8、人思自奋。 ——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 9、使自召募。狄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 ——(司马睿……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 10、楚庄王某事不当,群臣莫能逮。 ——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11、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 ——诸侯能自己选择老师的,就能称王;能自己选择朋友的,就能称霸;自我满足而群臣比不上他的,就会亡国。 7. 高中文言文翻译 也:1.死生是昼夜之间的事,就是说,随时都可以死。 我老师的意志,如铁石铸造似的坚强啊。 2.古人说:“(忍辱不死)是准备凭借这个有所作为啊!” 我对上怕辜负朝廷,对下怕愧对我的老师啊。 3.我们君王大概没什么病吧,不然怎么能奏乐呢 难道公子怕死?为什么哭? 4.我们大王喜好围猎,为什么要使我们这般穷困呢? 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 5.在我向老师求学时,背着书箱,穿着破旧的鞋,行走在大山深谷之中。 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以:1.用旧的法令制度治理他的国家,正和这个(故事)相同. 愿意用十五座城给赵国,请求换取和氏璧。 于是入朝拜见庄公,问:“依靠什么去打仗?” 其余船只都依次前进。 当时以大中丞身份作苏州巡抚的是魏中贤的私党毛一鹭。 希望你满意。水元素sl2023-08-11 08:48:361
高中生物学霸。求解答图中问题。并说明反射弧和神经元,神经纤维,神经之间的关系!
这是教材中的几个思考题,答案如下:1、神经元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一般又可分为树突和轴突两种。神经元的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一条神经。2、反射弧一般都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3、不能;至少需要两个,如膝跳反射等单突触反射的传入神经纤维经背根进入中枢(即脊髓)后,直达腹根与运动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而绝大多数的反射活动都是多突触反射,也就是需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神经元参与;而且反射活动越复杂,参与的神经元越多。4、蛙的搔扒反射有脊髓的参与,人的膝跳反射、排尿反射、排便反射等也都有脊髓参与。再也不做站长了2023-08-10 10:29:372
各位高手 能否帮我总结一下高中语文的所有文学常识 谢谢
太多了,Chen2023-08-10 10:29:195
高中化学必修(人教版A)
必修一:1、物质的分类(较容易,靠记) 2、氧化还原反应(入门,以后会灵活起来,也是较为重要的) 3、物质的量的计算(这是基础,刚学的时候可能不太理解,久了就会接受这个概念了!) 4、常见物质的检验(要记,以后化学推断题中有用) 5、会书写原子的核外电子(基础) 6、氯溴碘和钠镁铝等常见非金属和金属的知识(这是重点,以后用处很大) 7、含硫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的知识(较为重要)这些就是高一上学期主要知识,你要特别注重第六点。有很多知识的!其实你还是应该自己去看看书,我写的这些只是一个大概,给你一个引导的。我有必修二的总结(前几天总结写的,可能不是很好)专题一: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第一单元: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律1、 理解各层的最多电子数,记住常见元素的排列2、 记住元素周期表从左到右、从上到下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3、 知道哪些是短周期、长周期、不完全周期等概念、第二单元: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1、 能区分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区别和各自的特点2、 记住几种常见物质的电子式、结构式、空间构型等3、 分子间作用力与化学键的区别,以及了解氢键。第三单元: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1、 同素异形和同分异构的区别;2、 能区分原子晶体、分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3、 记以上住常见的例子专题二: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第一单元: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1、 知道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以及简单的计算,还有它的影响因素2、 化学平衡的相关知识3、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计算,以及计算反应热的几种方法4、 能区分原电池和电解池 ,并背下电解池总各离子的放电顺序5、 了解记住新能源第二单元:化学反应中和热 1、区分中和热和标准中和热(后者必须是强酸强碱稀溶液)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第四单元: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的利用专题三: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第一单元: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1、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某种原子被另一种原子取代的反应,叫取代反应 2、 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诺干个CH2原子团的有机化合物叫同系物3、 了解石油分馏的馏分顺序4、 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婚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加成反应。5、 从煤焦油中分离的个馏分及作用第二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1、 醇的 物理和化学性质2、 醛的物理和化学性质3、 酸的物理和化学性质4、 酯的物理和化学性质5、 写成上述的各常见反应方程式第三单元:人工合成有机物(本节10年不学)铁血嘟嘟2023-08-10 10:26:292
高中生物 发育培养液和动物胚胎培养液是一个东西吗?
高中的生物课里面有一些知识点是比较难懂的,但是如果要搞清楚这些知识点的话,也不是很难,难的,所以要从一要从一些地方出的地方是可以可以可以我同学的同学的地方是不同意的地方也应该用同样的。Ntou1232023-08-10 10:26:152
高中生物培养植物细胞的培养基液体里有什么
以蔗糖为植物培养基碳源有两个原因:1.抑制杂菌生长.细菌等不能直接以蔗糖为碳源,故可起抑制其生长的作用2.蔗糖被植物细胞利用机理目还无定论.主要有以下两个学说(1)植物细胞先以次级主动运输的方式在细胞内外形成质子梯度,然后蔗糖就会利用这个梯度被吸收进细胞.(2).植物的细胞壁中含有能分解蔗糖的相关酶,蔗糖先在细胞膜外被分解为单糖,然后这些单糖再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从而被细胞利用.再也不做站长了2023-08-10 10:26:122
高中生物:培养液小滴是什么?怎么形成?
微口滴管小滴培养液-培养基检查图像显微镜 微口滴管滴分法 该方法是控制接种的每小滴培养液中尽量只含有一个硝化细菌细 胞。首先用无菌的微口滴管吸取少量富集培养液的上清液,然后倾 斜锥形瓶,使瓶底露出培养液液面,以微VI滴管尖端轻轻接触锥形 瓶底,如此接种硝化细菌于增殖培养液。同样接种10。20瓶,28% 恒温箱培养3—4周,培养过程中同上检验NOr及N%-,检查硝化细 菌生长。 三种分离纯化的方法中稀释法简便易行,分离效果较好。硅胶 平板分离法可直接获得纯种。ardim2023-08-10 10:26:032
(高中化学)关于分子间作用力判断方法 如何看电子式对称?
水,氨气,氟化氢是极性分子,并且有氢键,最大,对于非极性的,高中一般看分子量的大小,越大,则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到大学,就看什么色散力(有三种),哎呀,都忘记了氨气好像不是正三角吧,是否对称,到大学就会学到,要看成键方式。高中记着即可。关于三氧化硫,请看http://wenku.baidu.com/view/af323d627e21af45b307a87a.html,要我解释都忘记了。so2有多余的电子在外面,而二氧化碳没有,具体查看大学化学教程这是图片,也是大学的。具体忘记了。CarieVinne 2023-08-10 10:26:001
求高中化学的知识结构以及所有化学方程式
我服了你这么长铁血嘟嘟2023-08-10 10:26:0014
(高中化学)关于分子间作用力判断方法 如何看电子式对称?
水,氨气,氟化氢是极性分子,并且有氢键,最大,对于非极性的,高中一般看分子量的大小,越大,则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到大学,就看什么色散力(有三种),哎呀,都忘记了氨气好像不是正三角吧,是否对称,到大学就会学到,要看成键方式。高中记着即可。关于三氧化硫,请看http://wenku.baidu.com/view/af323d627e21af45b307a87a.html,要我解释都忘记了。so2有多余的电子在外面,而二氧化碳没有,具体查看大学化学教程这是图片,也是大学的。具体忘记了。无尘剑 2023-08-10 10:26:001
高中化学无机推断题:A、B、C、D、E五种物质都含有同一种元素,
(1)是硫(2)H2SO4+Na2SO3=Na2SO4+SO2+H2O (3)S+O2=(点燃)SO2【或4FeS2+11O2=(高温)2Fe2O3+8SO2】 因为D在常温下有刺激性气味儿且无色所以是二氧化硫。第四问不明白,只能告诉你这些。左迁2023-08-10 10:25:556
高中生物食物链 求各项解释
答案是选A么?北有云溪2023-08-10 10:24:483
高中反意疑问句用法,要有例句
1.当陈述部分的主语是I,而句子又用来征询对方的意见时,附加疑问句中的主语用you。如: I find English very interesting, don"t you? I don"t like that film, do you? 2.当陈述部分的主语是everybody, everyone, someone, nobody, no one, somebody等合成代词时,附加疑问句中的主语通常用they。但亦可用he,尤其是nobody, no one等作主语,具有否定概念时。如: Somebody phoned while I was out, didn"t they? Everyone enjoyed the party, didn"t they? Nobody wants to go there, does he? 3.当陈述部分的主语是不定代词everything, nothing, anything, something时,附加 疑问句中的主语一般用it,不用they。如: Everything seems all right now, doesn"t it? Nothing is kept in good order, is it? Something must be done to stop pollution, isn"t it? 4.当陈述部分的主语是指示代词this, that或these, those时,附加疑问句中的主语分别用it和they。如: This is important, isn"t it? That isn"t correct, is it? These are your friends Tom and Jack, aren"t they? 5.如果陈述部分是以代词one作主语,附加疑问句中的主语在正式场合用one,非正式场合用you,在美国英语中,在非正式场合还可以用he。如: One can"t be too careful, can one?或can you? One should do his duty, shouldn"t he? 6.如果陈述部分用I"m…结构,附加疑问部分一般用aren"t I。如: I am strong and healthy aren"t I。 7.当陈述句为there be结构时,附加疑问句中的主语也用there。如: There"s no help for it, is there? There"s something wrong, isn"t there? 8.陈述部分带有seldom, hardly, never, rarely, few, little,nowhere, nothing等否定词或半否定词时,附加疑问部分的动词用肯定形式。如: Bob rarely got drunk, did he? Few people know him, do they? She seldom goes to the cinema, does she? 如果陈述部分的否定词带有否定前缀,那么,该陈述部分作肯定处理,附加疑问部分一般仍用否定形式。如: He was unsuccessful, wasn"t he? Tom dislikes the book, doesn"t he? 9.当陈述部分为主从复合句时,附加疑问部分一般应与主句的主语和谓语动词保持对应关系。如: She says that I did it, doesn"t she? I told them not everybody could do it ,didn"t I? 但当陈述部分的主语是I,谓语是think, believe, suppose, expect这类动词时,附加疑问部分则往往与从句中的主语和谓语动词保持对应关系,但要注意否定的转移。 I suppose that he"s serious isn"t he? I don"t think she cares, does she? 10.当陈述部分是并列句,附加疑问句则需和就近的分句的主语和谓语一致。如: Xiao Lin has been writing letters all afternoon but he should finish them now, shouldn"t he? 11.在由“祈使句+附加疑问”构成的附加疑问句中,附加疑问部分一般用will you, won"t you, would you,有时也可用can you, can"t you, why don"t you, could you等。如: Don"t open the door, will you? Give me some cigarettes, can you? Take a rest, why don"t you? 但是,以let"s开头的祈使句,附加疑问部分用shall we;以let us开头的祈使句,如果含义是allow us,不包括听话人在内,疑问部分用will you。如: Let"s have a basketball match this afternoon, shall we? Let us go out for a rest, will you? 12.当陈述部分带有情态动词must表示“必须”时,疑问部分用mustn"t。如: You must work hard next term, mustn"t you? I must answer the letter, mustn"t I? 但若表推测这层含义时,不能用must,而要根据陈述部分的不定式结构(即must之后的动词)以及含义采用相应的动词形式。如: You must have made a mistake, haven"t you? They must have seen the film last week, didn"t they? He must be in the library, isn"t he? 13.当陈述部分含有情态动词used to时,疑问部分可用usedn"t或didn"t。如: The old man used to smoke, didn"t he?或usedn"t he? Tom used to live here, usedn"t he?或didn"t he? 14ue010当陈述部分带有情态动词ought to时,疑问部分用oughtn"t或shouldn"t。如: He ought to know the answer, oughtn"t he? We ought to read this book, oughtn"t we?或shouldn"t we? 15.当陈述部分含有had better时,疑问部分用had。 如:ue004You"d better finish your homework now, hadn"t you? 16.感叹句后的附加疑问句的谓语动词需用be的现在时,且常用否定形式。如: What a clever boy, isn"t he? What a lovely day, isn"t it? 17.陈述句子中的主语为动词不定式短语、动名词短语或其他短语时,疑问部分的主语通常用it。如: Learning how to repair motors takes a long time, doesn"t it? Between six and seven will suit you, won"t it? Where to hold the meeting has not been decided, has it? 18.在口语和非正式文体中,为了加强语气,只是表示某种惊奇、怀疑、反感、讽刺等感情而并不是为了寻求回答,这时前后两部分的肯定、否定是一致的。如: Oh, he is a writer, is he? You"ll not go, won"t you? 19.陈述句中的谓语动词是wish,表示愿望时用may,且用肯定形式。如: I wish to have a chance to learn English, may I? 20.当陈述部分带有表示“所有”含义的动词have(has)时,疑问部分既可用have形式,也可用do形式。如: You have a new bike, haven"t you(或don"t you)? She doesn"t have any money in her pocket, does she?小菜G的建站之路2023-08-10 10:24:252
高中化学 喷泉实验
高中化学喷泉实验是很重要的一门实验,那么它的原理是什么呢? 01 喷泉实验是指将充满氨气的烧瓶密封倒置于铁架台上,并通过试管与呈有酚酞的烧杯相连,会发现酚酞向上喷入烧瓶内的现象。 02 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因此氨气溶解在酚酞溶液中的速度极快,导致烧瓶里面的压强急剧减小。 03 而大气压强大于烧瓶里面的压强,存在压力差,因此使得酚酞溶液向上喷出。 04 除此之外氨气溶于水之后溶液呈碱性,酚酞溶液会变红,因此更容易观察。大鱼炖火锅2023-08-10 10:23:071
高中一元三次方程解法
一元三次方程没有快速解法,用根号解一元三次方程,有著名的卡尔丹公式,但使用卡尔丹公式解题比较复杂,缺乏直观性。范盛金推导出一套直接用a、b、c、d表达的较简明形式的一元三次方程的一般式新求根公式:盛金公式。盛金定理:当b=0,c=0时,盛金公式1无意义;当A=0时,盛金公式3无意义;当A≤0时,盛金公式4无意义;当T<-1或T>1时,盛金公式4无意义。当b=0,c=0时,盛金公式1是否成立?盛金公式3与盛金公式4是否存在A≤0的值?盛金公式4是否存在T〈一1或T〉1的值?盛金定理给出如下回答:盛金定理1:当A=B=0时,若b=0,则必定有c=d=0(此时,方程有一个三重实根0,盛金公式1仍成立)。盛金定理2:当A=B=0时,若b≠0,则必定有c≠0(此时,适用盛金公式1解题)。盛金定理3:当A=B=0时,则必定有C=0(此时,适用盛金公式1解题)。h5盛金定理4:当A=0时,若B≠0,则必定有△>0(此时,适用盛金公式2解题)。盛金定理5:当A<0时,则必定有△>0(此时,适用盛金公式2解题)。盛金定理6:当△=0时,若A=0,则必定有B=0(此时,适用盛金公式1解题)。盛金定理7:当△=0时,若B≠0,盛金公式3一定不存在A≤0的值(此时,适用盛金公式3解题)Ntou1232023-08-10 10:22:431
高中英语谚语
He is a good friend that speaks well of us behind our backs.铁血嘟嘟2023-08-10 10:21:312
高中化学所学所有有机物燃烧现象是什么?
首先燃烧是剧烈的发光放热现象。有机物燃烧当然肯定会有剧烈的放光放热现象;另外有机物中都有碳和氢元素组成,所以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wpBeta2023-08-10 10:18:561
高中化学所学有机物燃烧现象?
典型的有四种:甲烷燃烧现象:火焰蓝色,安静燃烧;乙烯燃烧现象:火焰较明亮,有黑烟;乙炔燃烧现象:火焰明亮,有浓烟;苯燃烧现象:火焰明亮,有浓烟(有烟是因为含碳量高)gitcloud2023-08-10 10:18:551
高中化学所学所有有机物燃烧现象是什么?
氧化反应(不一定是与氧元素反应,卤族的也行)无尘剑 2023-08-10 10:18:513
高中化学所学有机物燃烧现象
典型的有机物燃烧有四种: 1、甲烷燃烧现象:火焰蓝色,安静燃烧。 2、乙烯燃烧现象:火焰较明亮,有黑烟。 3、乙炔燃烧现象:火焰明亮,有浓烟。 4、苯燃烧现象:火焰明亮,有浓烟(有烟是因为含碳量高)。北营2023-08-10 10:18:481
高中数列公式是什么?
高中数列公式:an=a1qn-1。an+1/an=q(n∈N_,q为非零常数)。等比数列的有关公式:通项公式:an=a1qn-1。等比数列{an}的'常用性质:在等比数列{an}中,若m+n=p+q=2r(m,n,p,q,r∈N_),则am·an=ap·aq=a。特别地,a1an=a2an-1=a3an-2。在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an}中,数列am,am+k,am+2k,am+3k,…仍是等比数列,公比为qk;数列Sm,S2m-Sm,S3m-S2m,…仍是等比数列(此时q≠-1);an=amqn-m。等比数列性质:(1)若m、n、p、q∈N_,且m+n=p+q,则am·an=ap·aq。(2)在等比数列中,依次每k项之和仍成等比数列。(3)从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可以推出:a1·an=a2·an-1=a3·an-2=…=ak·ank+1,k∈{1,2,…,n}。(4)等比中项:q、r、p成等比数列,则aq·ap=ar2,ar则为ap,aq等比中项。北有云溪2023-08-10 10:15:271
高中数学的数列问题
他 写得 太复杂了 记住几个公式 1 等差 等比的 通项公式 和求和公式an=a1+(n-1)d Sn=n(a1+an)/2=n*a1+n(n-1)d/2 an=a1q^(n-1) (2)求和公式:Sn=nA1(q=1) Sn=A1(1-q^n)/(1-q) =(a1-a1q^n)/(1-q) =a1/(1-q)-a1/(1-q)*q^n ( 即A-Aq^n) (前提:q不等于 1) 还有 形如1/n*(n+1)求和Sn=An-An-1 还有 An =n【(X)n次方】的求和 这几点 掌握 了 高考没问题此后故乡只2023-08-10 10:15: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