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甲重逢还长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是多少岁?

这是个说一老者年纪的对联上下联都是指141岁.60为花甲,花甲重逢为120,三七21,共141岁.60*2+3*7=141;古稀为70岁,古稀双庆为140,一度春秋为1岁,共141岁.70*2+1=141。这个可以网上搜下,前人回答这个题目多次了。但愿对你有用。
阿啵呲嘚2023-07-12 10:17:432

花甲重开,又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这首对联是说的多少岁!!

这副对联说明老寿星141岁上联:花甲重开又加三七岁月。一花甲=60花甲重开=60×2=120三七岁月=3×7=21所以120+21=141岁下联: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古稀=70(人生七十古来稀少)古稀双庆=70×2=140更多一度春秋=140+1=141岁采纳哦
LuckySXyd2023-07-12 10:17:431

花甲重开又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联是,“花甲重开”就是两个六十岁:花甲重开又加三七岁月;下联是,三七岁月是二十一岁,“古稀双庆”就是两个七十岁: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即60×2+3×7=141(岁),“一度春秋”就是一年;下联中的“古稀”是七十岁。上联中的花甲是指六十岁,即70×2+1=141(岁)
凡尘2023-07-12 10:17:431

求花甲重逢,又增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的谜底

乾隆刘墉赠寿联 传说,有一年刘墉陪同乾隆去安州私访。那时候村与村相隔几十里,街里也没有饭馆。两个人走了一天,又饥又渴。当他们俩来到柳庄子村时,正赶上村里的一个老头过寿日。刘罗锅灵机一动,对乾隆说:“皇上,咱们也上一份礼吧,这样咱们就有饭吃了。”乾隆点头表示同意。 刘罗锅上礼的时候,庆喜的人们都走了,光剩下礼房和帮灶的人。写礼的人问:“你们是哪里的?”刘罗锅说:“京城皇村的。”“写什么名字?”刘罗锅想了想说:“姓乾名刘。”这时房东老头来了,一看他两个就知道不是一般人物,便热情地邀请他们一同就餐。 吃饭的时候,老头说:“今天是我一百四十一岁大寿,活到我这个年龄的不算多。有今年,可能就没有明年了。你们都是文人,给我留个纪念吧!”礼房的人插嘴问:“留个什么呢?”老头说:“给我留副对子吧!”便说便让人准备文房四宝。 乾隆皇帝略略思索了一会儿,提笔写了上联: 花甲重逢,又增三七岁月; 然后把笔交给刘墉说:“你写下联吧!”刘罗锅接过笔,马上写出了下联: 古稀双庆,再添一度春秋。 老头看后非常高兴,连连说:“这对联太好了,这对联太好了!” 乾隆、刘墉走后,人们都很纳闷,这两个人才气这么大,到底是什么人呢?后来一打听,才知道是乾隆皇帝和吏部天官刘墉刘罗锅。
西柚不是西游2023-07-12 10:17:436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141岁。古稀就是70岁,古稀双庆就是140岁,一度春秋等于1年,140加1就等于141岁。花甲是60岁,重逢指120岁,增加三七岁月等于3乘7等于21,120加21就是141岁。
LuckySXyd2023-07-12 10:17:424

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是多少岁?

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是141岁。古稀是70岁,古稀双庆是70x2=140岁,再多一度春秋是1岁。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再多一度春秋”这副对联所隐含的年龄是141岁,花甲是60岁,花甲重逢是60x2=120岁,三七岁月是21岁,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是141岁。中国古人文人雅士说话既阳春白雪,有时又下里巴人。直说显得无趣。增加点难度则显文化素养深厚也。1、花甲是指人到六十岁。这与我国古代干支纪年有关。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按顺序错综搭配成六十个单位,每一干支代表一年,六十年周而复始形成一循环,故称为“六十花甲子”。《西游记》第二十回:“(老者)道: 痴长六十一岁。 行者道: 好!好!好!花甲重逢矣。 ”2、古稀之年是指人到七十岁。语出自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3、耄(mào)是指人八十、九十岁。《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耋(dié)则是指七十、八十岁的意思。《毛传》:“耋老也,八十曰耋。”杜预注:“七十曰耋。”今人顺应双音词的语言习惯,把两个字合在一起,用“耄耋之年”借指七十至九十岁。4、所谓“期颐之年”则是指人一百岁。《礼记·曲礼上》曰:“百岁曰期颐。”朱熹解释说:“周匝之义(即转过一圈的意思)。”“谓百年已周。”所以,期颐即人活得圆满,寿高百岁之意。
Jm-R2023-07-12 10:17:402

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是多少岁?

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岁数如下:这句话包含两个岁数,分别是140岁和141岁。首先是古稀双庆,古稀是70岁。双庆是2次,故140岁。其次是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再多一度春秋,是指1岁,所以年龄是140+1=141岁。解答这种问题是要熟知文学常识。古稀之年的由来:古稀之年指的是七十岁。人们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古稀,八十、九十耄耋”,百岁之人称为“期颐”。“古稀之年”出自唐代杜甫的《曲江二首》,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于是,后来人们将人到七十岁就称之为“古稀”。
LuckySXyd2023-07-12 10:17:401

“花甲重逢又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是什么意思?

“花甲”指六十岁,“花甲重逢”指两个六十岁,再加上“三七”二十一年,恰好一百四十一岁。 “古稀”指七十岁,“古稀双庆”指两个七十岁,再加上“一度春秋”一年,又是一百四十一岁。
kikcik2023-07-12 10:17:4012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是问年龄?141岁
大鱼炖火锅2023-07-12 10:17:3910

"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的上联是什么吖?

不知道,还是不是?
肖振2023-07-12 10:17:398

“花甲重逢又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是什么意思

这是一副祝寿对联,是指寿星一百四十一岁。
小菜G的建站之路2023-07-12 10:17:392

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是多少岁?

141岁
wpBeta2023-07-12 10:17:388

古稀双庆犹欠三十春秋,什么意思?

1、110岁。2、花甲一周说的是60岁,尚余半百说的是100岁的一半,也就是50岁,因此花甲一周尚余半百岁月说的是60岁加上50岁,也就是110岁3、吉稀是指70岁,古稀双庆是指两个古稀,也就是140岁。犹欠三十春秋意思是还差30岁。因此,古稀双庆犹欠三十春秋就是指还差30岁到两个古稀,也就是110岁。扩展资料这句话的出处:宋朝的时候,佛印法师大寿。苏东坡前往金山寺贺寿,并且赠送了一副对联:花甲一周尚余半百岁月;古稀双庆犹欠三十春秋。上联与下联都通过简单的数学加减法,蕴含了110岁。并借此祝贺佛印法师的110岁寿辰可谓别具匠心。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花甲 (60岁雅称)百度百科-耄耋
北境漫步2023-07-12 10:17:381

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是多少岁

  “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是141岁。“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出自一副对联,上联是“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这幅对联对仗工整,构思奇妙,上联出自乾隆皇帝,下联出自纪晓岚,主旨是老者的年纪,上下联都是141岁。   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是多少岁   很多人应该都听过“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这句对联,也听闻过它是描写一位老者年龄的对联。那么这句对联说的是多少岁呢?首先“古稀”是七十岁,两个七十就是一百四十岁,再加上一度春秋,那么就是一百四十岁加一岁,也就是一百四十一岁。   “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还有一个上联,上联为“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这是一幅对仗工整、构思巧妙的祝寿妙联,上联中的“花甲”为60岁,两个60就是120岁,而3乘7是21岁,120加21岁就是141岁。    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的来源   “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来源于一个故事,乾隆五十年,乾隆皇帝在乾清宫来千叟宴,前来赴宴的人就有三千九百多人,其中有一个老叟一百四十一岁。乾隆皇帝便以此为题,与纪晓岚对句,乾隆出上联“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纪晓岚思索片刻便对出下联——“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大鱼炖火锅2023-07-12 10:17:361

急求长春市绿园区政府附近的乒乓球馆,有教练或者打球人多的那种球馆。

6666666666认同66666
meira2023-07-12 10:16:133

春秋时代的名人

勾 践(? ~ 前 465 ) 夫 差(? ~ 公 元 前 473 ) 阖 闾(?~前 496 ) 伍 子 胥(? ~ 前 484 ) 孙 武 白 起(? ~ 公 元 前 257 ) 范 蠡 屈 原(前 339 ? ~ 前 278 ?) 墨 子 管 仲(? ~ 前 645 ) 商 鞅 孟 子(约 前 372 ~ 前 289 ) 孔 子(前 551 ~ 前 479 ) 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或称春秋时代,简称春秋。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春秋时期之后是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现代的学者为了方便起见,一般从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东周立国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为止,称为“春秋时期”。 春秋初年,大小诸侯国见诸经传的有一百七十余个,然其会盟、征伐事迹彰彰可考者,不外齐、晋、楚、秦、鲁、宋、卫、燕、陈、曹、蔡、郑、吴、越等十数国。 平王东迁以后,一些诸侯国经过长期休养生息发展了起来,而王室的力量却逐步衰微,渐渐丧失控制诸侯的能力。强大了的诸侯,不再对周王室唯命是从了,他们有的蚕食周的土地,有的攻伐别的诸侯国。周桓王十二年(前708),周桓王带了军队去讨伐桀骜不驯的郑国,郑伯不仅敢于领兵抗拒,而且打败了王师,一箭射中了周王的肩膀。这说明,这时周王的地位已经严重下降,只是还保存著天下共主的虚名罢了。 春秋时期,见于史书的诸侯国名有一百二十八个,但比较重要的不过十几个,它们主要是位于今天山东的齐、鲁,位于今天河南的卫、宋、郑、陈、蔡,位于今天山西的晋,位于今天北京及其周围地区的燕,位于今天陕西的秦,位于今天河南、安徽南部和两湖的楚,位于今天江苏中南部的吴和位于今天浙江一带的越。这些比较大的诸侯国凭借其实力,用战争来扩充领土,迫使弱小国家听从他的号令,并互相争夺,形成了诸侯争霸的局面。霸,又写作伯,就是诸侯中的老大的意思。 最早称霸的是齐桓公。齐是太公吕尚的封国,其历代君主致力于整顿政治,发挥滨海鱼盐的优势,提倡家庭纺织业,发展商业和手工业,使其国力逐渐发展起来。齐桓公(前685-前643在位)继位后,以管仲为相,整顿国政,废除公田制,按土地的肥瘠,确定赋税,设盐、铁官和铸钱,增加财政收入,寓兵于农,将基层行政组织和军事组织合为一体,增加了兵源和作战能力,迅速成为华夏各国中最富强的国家。然后就打起了“尊王攘夷”的口号,多次大会诸侯,帮助或干涉其他国家,抗击夷狄的侵扰,终于在周僖王三年(前679)成为霸主。周惠王二十一年(前656),齐桓公带领八个诸侯国的联军,以优势兵力迫使楚国服从他,订立了召陵(今河南偃城)之盟,其霸业发展到顶峰。 齐桓公死后,齐国出现争夺君权的内乱,力量削弱。楚国乘机发展势力,先后灭了它北边的几个小国,重新把矛头指向中原。宋襄公(前650-前637在位)以抵制楚人北侵为号召,企图充当中原的霸主。但无论从国力和业绩看,宋襄公都够不上称霸。周襄王十五年(前638),楚宋两国的军队在泓水相遇,宋军大败,连宋襄公都被射伤了腿,不久死去。 正当楚国称雄中原的时候,西部的晋国发展了起来。晋文公重耳(前636-前628在位)曾因“骊姬之乱”,在外流亡十九年,饱尝艰辛。即君位后,他改革政治,发展经济,整军经武,取信于民,安定王室,友好秦国,在诸侯中威信很高。周襄王二十年(前633),楚军包围宋国都城商丘。次年初,晋文公率兵救宋,在城濮大败楚军,成为霸主。 晋文公死后,秦穆公谋求向东方发展,被晋所阻。崤地一战,秦全军覆没,转而向西,吞并了 一些戎狄部族,称霸西戎。 楚国在城濮之战后,向东发展,灭了许多小国,势力南到今云南,北达黄河,经济文化发展。楚庄王(前613-前591在位)改革内政,平息暴乱,兴修水利,国力更为强大,竟向周定王的使者询问周鼎的大小轻重。周定王十年(前597),楚与晋会战于邲(今河南武陟东南),大胜。不 久,又进兵围宋,晋人不敢去救,于是中原各小国纷纷归向于楚,楚人称霸中原。 连续不断的战争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也引起中小国家的厌倦,加以晋楚两大国势均力敌,谁都无法吃掉对方。于是由宋发起,于周简王七年(前579)和周灵王二十六年(前546),举行了两次弭兵会盟,从此,战争大大减少。 当中原诸侯争霸接近尾声时,地处江浙的吴、越开始发展。周敬王十四年(506前) ,吴王阖闾以伍员(伍子胥)为大将,统兵伐楚,攻进楚都郢。周敬王二十四年(496前)又挥师南进伐越。越王勾践率兵迎战,越大夫灵姑浮一戈击中阖闾,阖闾因伤逝世。周敬王二十六年(前494),吴王夫差为父报仇,兴兵败越,越王勾践求和,送给吴王珍宝美女西施,自己亲自为夫差牵马。吴王乘胜向北进击,大败齐军,成为小霸。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生息,终于在周元王三年(前473) 消灭吴国,夫差羞愤自杀。勾践北上与齐晋会盟于徐,成为最后一个霸主。 据史书记载,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有三十六名君主被杀,五十二个诸侯国被灭,有大小战事四百八十多起,诸侯的朝聘和盟会四百五十余次。 春秋时代,先后出现五个霸权,史学家称为"春秋五霸"。 政治制度 春秋时期,诸侯国君称公、称侯,只有楚、吴、越称王,国君之下设诸卿,二卿、三卿或六卿,其中主持政务的称正卿或上卿,楚国称令尹,亦称相,秦又曾称庶长、不更。卿出征时为三军之将佐。卿之官职,有司徒、司马、司空、司寇等,分掌民事.军事、工事、法事。春秋初期,晋、楚等国开始在新兼并的地方设县,或聚若干小邑为县,或将私家之田分置县。而在边境地区则设郡。郡县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其长官由国君百接任命,只有少数作为采邑赏给贵族。 经济文化 春秋时期,铁农具较多地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许多荒地被开垦为良田,耕作技术由粗放转向精耕细作,农业产量大增。私田增加,井田制崩溃,土地关系向私有化发展。诸侯们不得不陆续实行改革,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而向土地所有者征收田税,自耕农的生产积极性高涨。由于战争的需要,马的数量增多。中原地区的畜牧业则基本上变了农业的附庸,专门从事畜牧业生产的人很少。 春秋时期,青铜器上的雕镂纹饰趋向细致工整,造型轻巧灵便,出现了错金铭文。存世的吴、越青铜剑,其冶铸淬炼之精,合金技术之巧,外镀之精良,花纹之铸造,皆世所罕见。煮盐、冶铁、漆器等部门发展起来。铁器主要为手工业工具和农具。齐国的丝织品、楚国的漆器等水平很高。一部分工匠成为个体生产和经营者,聚居于城中的“肆”里,边生产边销售。被称为匠师之祖的公输般“鲁班”,就生活于春秋末年。铸造金属货币产生于春秋时期,晋国是最早铸造和使用铸币的地区之一。春秋后期,越国的谷价,每石最贵时六十钱,最贱时三十钱。 春秋时,产生了新的赋税制度。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实行初税亩,国家根据土地面积向田主征收一定的实物税。这是古代田税的开始。鲁成公元年(前590),作丘甲,按土地面积征收一定量的军赋(甲),从而使税和赋合而为一。春秋战国之际,地税的征收已很普遍。秦国于简公七年(前408)实行“初税禾”的实物地税制度。战国时,各国税制不一。秦国首先实行户口登记制,并据以征收田地租税和接人头征收“头会”(人口税)。 科学发展 形成于春秋战国时的阴阳五行之说,将整个世界包括天文都纳入五行体系。“天”不仅以天象,而且还以各种物象来显示“天命”,因此,人们要以各种符应去体察“天命”,改变了以往用民心去体察天命的方法。这些符应显示于“五德转”。显示于“五行之运”。天象的观察不旦是用于国家政治,特别是异常天象。因为事关“天命”。更是备受重视。春秋战国时期,一些精巧的医疗技术被发明并在临床得到应用。《灵枢.四时汽》记载了中国医学史上最早的腹腔穿刺术。 哲学思想 中华思想文化的源泉是《易》。作为儒家六经之一的《易经》,有很长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被后人称为河图、洛书的东西,是烧灼卜骨的表现,是远古先民在长期生活和占卜的实践中感悟出的理性思维和形象思维互相串连、互相渗透的反映。相传伏义氏将其归纳总结,对蓍草反覆排列,而画为八卦,将天地间万物的现象都包括于其中,这是原始的易。后来,据说经过周文王的悉心钻研,将其规范化、条理化,演绎成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有了卦辞、爻辞,人称《周易》。它以简单的图像和数字,以阴和阳的对立变化,来阐述纷纭繁复的社会现象,显示成千上万直至无穷的数字,具有以少示多,以简示繁,充满变化的特点。其所以称为“易”,郑玄解释有三义:一是简,二是变易,三是不易。就是讲万物之理有变有不变,现象在不断变化,而一些最基本的原则又具不会变的,这就从客观世界的辩证发展中抽象出了理论上十分丰富的朴素的辩证法。旧说到春秋后期,孔子对《周易》进行解释和论说,完成十翼,即《易传》。这样,《周易》就发展成为一部内容博大精深的阐述宇宙变化的哲学著作。中华文明学术的起源很早,但是到了春秋时代才发展起来。这时的学术思想,可以说是中华文明的大黄金时代。中国人把这一时期称为“诸子百家”时期。
可桃可挑2023-07-12 10:13:303

春秋战国时期名人有哪些

老子,孔子,扁鹊、孟子,伯牙,叔齐 ,屈原,庄子,商鞅,重耳,孙武,曹操等等
tt白2023-07-12 10:13:293

春秋时期有什么特点?

(2)影响: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是中国奴隶制瓦解的反映,大国争霸的结果更促进了奴隶制的衰亡,也为社会的发展、阶级关系的变化和新制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在大国争霸中,各大国兼并小国,开拓了疆土,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在大国争霸过程中,华夏族和周边各部落的联系、交往、融合加强了,形成了以东方的齐国、南方的楚国、西方的秦国.北方的燕国为主的民族融合中心,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对法家思想的认识 战国时期最受统治者推崇的是法家思想,其代表人物是韩非子.法家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当代必然胜过古代;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主张“法治”.法家是先秦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其变法思想和法治主张具有务实和进取精神,推动了当时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改革,为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奠定了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法家这套建立在富国强兵基础上的以法律为根本、以愚民为手段、法术势相结合、实行君主专制主义的治国模式很适合当时新兴地主阶级的口味和需要,因此很快成为秦国的治国路线和统治工具.秦在韩非子法家思想的指导下,一方面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巩固统一,另一方面又采取了一系列重赋税、严苛法、滥用民力的政策,远远超出了农民所能承受的程度,使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从而使那些本来有利于经济、文化发展的措施,在实际上并未起到应的作用.法家的思想导致了秦朝的早亡.x0d☆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动荡,为什么能出现文化繁荣的局面? 春秋战国时期,尽管社会动荡,但文化空前繁荣,这主要是因为: (1)这一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生产的发展,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为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大变革,即阶级关系剧烈变化,奴隶制逐步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社会的大变革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3)社会的动荡使得思想活跃,百家争鸣,这有利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社会的大变革使得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变革发表不同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当时列国纷争,社会剧变,战争动荡,这些不仅有利于“百家争鸣”的存在,而且使得当时不可能有统一的政治力量去钳制思想,因而思想也就空前活跃. (4)社会动荡时期,各国统治者为了在争霸中获胜,纷纷重用有才学之士,一大批文化人被网罗在诸侯、大臣门下,他们为各国的争霸斗争和社会改革出谋划策,这客观上有利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5)大国争霸,社会的动荡,一方面使得民族融合加快.由于战争,于是出现了空前的民族大迁徙、大交流;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加强联系,各族之间的地域界线被打破,这有利于各民族文化交流,丰富了华夏文化,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6)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还有两个突出原因,即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创造和夏商周文化发展的奠基作用.
u投在线2023-07-12 10:13:291

相见难时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闺情】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释: 1.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 无题”作诗的标题。 2.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 会结束。 3.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4.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5.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 6.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赏析: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整首 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东风”句点了时节,但 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 生气。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 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 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
Chen2023-07-12 10:13:251

春秋战国有哪些思想?

一、儒家: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1、孔子的成就哲学思想——创立儒学,思想核心是“仁”、“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政治思想:① 主张为政以德(含民本思想)② 提出“正名”主张;教育上:“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创办私学,总结出一些教育教学方法。典籍上:编订“六经”。2、孟子的主张:人性善,民贵君轻,仁政。政治思想——“仁政”(核心)、“民贵君轻”。哲学思想——“性善说”,人性本善 ——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养浩然之气和重义轻利的精神品格。。道德思想——先义后利,舍生取义。人格精神——要求人们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3、荀子的主张:人性恶,通过学“礼”来改变;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来造福人类。荀子思想的特点:杂取百家哲学思想:①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② “性恶论”(但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政治主张——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礼法并施与王霸兼用治国思想;民水君舟思想。)二、道家:1、老子哲学思想:①“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否定“天命论”②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面及转化)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2、庄子 ①哲学思想——“齐物”(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②人生态度:逍遥(旁观、超然,无所恃) (对事物变化要采取旁观、超然的态度);③天人关系: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从自然。三、法家:1、韩非5个思想要点:①主张法、术、势结合②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③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今必胜古;④主张变法革新;⑤以法为本,主张法治。四、墨家:墨子的8点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尚力、上天、节用、节葬。扩展资料百家争鸣出现的历史条件1、社会条件:春秋战国时期面临剧烈的社会大变革,旧的思想观念受到冲击,带来思想的大解放,2、物质基础:铁器和牛耕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起;3、阶级条件:社会变革导致阶级关系变动,不同阶级的思想家分别对各种社会问题发表见解;4、政治条件,王室衰微,诸侯纷争,没有一统的思想形态,各国基于争霸战争和政治需要,纷纷网络人才,养士成风,宽松的局面为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创造了环境;5、文化条件:私学兴起,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局面,培养出大批知识分子,士人阶层壮大、活跃。6、科技条件:自然科学领域成就突出,人们认识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有所提高,这为古代的唯物论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提供了思想素材。7、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创造和夏商周文化发展的奠基作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儒家思想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家思想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法家思想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墨家思想
bikbok2023-07-12 10:13:231

春风无力百花残,这整首是那几句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可桃可挑2023-07-12 10:13:216

春秋战国时期各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儒家  儒家的 百家争鸣之孔子创始人是孔子。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被后人尊称为“万世师表”。他的理论的核心是“仁”,他认为仁就是要爱人,要求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爱护,融洽相处;实现‘仁"要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体现仁的制度或行为的准则是“克己复礼”。孔子首创私人教学,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不分贫富,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同时也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百姓"足食",国家"足兵",取得"民信".这种思想包含了民本思想,也是他所提倡的道德观和伦理观。重视道德教育,特别是个人修养,强调关爱别人,用社会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   著作:《春秋》   孔子整理的《诗》、《书》、《礼》、《易》、《乐》五种教本,连同《春秋》被后人称为"六经"。   《诗》、《书》、《礼》、《易》、《春秋》被称为“五经”。   儒家学派在孔子以后发生分裂,至战国中期孟子成为代表人物。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是孔子的嫡孙子思(名孔伋)的弟子,有“亚圣”之称。孟子的主张是复古倒退的,当时许多诸侯都认为不合时宜。他主张“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的伦理观是“性本善”。   儒家的代表人物还有荀子。荀子名况,时人尊他为荀卿。 在政治方面,他主张“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亦则覆舟”。也哲学方面坚持“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荀子认为人生来就是有感官上的要求,饿了要吃饭,冷了要穿衣,这就形成了人们"好利"好声色"的本性需求。但是,通过学习礼仪,通过法治,可以使小人变为君子,普通人变为圣人,荀子的这种主张,被称为"性恶论"。荀子改造儒家思想,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的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的完整,儒家的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的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墨家   墨家学派创始人是墨子。墨子名翟,是战国初期鲁国人。   墨子的主张和儒家是针锋相对的。反对世卿世禄制度,主张尚贤,任用官吏要重视才能,打破旧的等级观念,使“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代表墨翟思想的有《墨子》一书,是他的弟子根据受课笔记编撰而成的。   他主张“兼爱”,消除亲属,贵贱的分别,同等的去爱所有的人、   “非攻”,谴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尚同”,“明鬼”、“尚贤”等。   墨家思想代表平民百姓的愿望。   “百家”中,以儒墨两派最有实力,当时有“非儒即墨”之说。墨家创始人墨翟,战国初期鲁国人。他的思想代表了平民的利益,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墨子主张“兼爱”(爱一切人,不分“王公大人”和“万民”的阶级差别)“非攻”(反对战争,在当时主要是发对不正义战争,反映了小生产者渴望安定生活的愿望)“尚贤”(主张任人唯贤,反对王公贵族的任人唯亲)。墨子创立严密的组织,墨者团体的领导者成为巨子,墨者行动必须遵守巨子的指挥。墨家思想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他的思想曾被其他学派广泛吸收征用,战国后期逐步不受重视。道家  道家 百家争鸣之老子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人,约与孔子同时,出身于没落贵族。反映他思想的书为《老子》,又名《道德经》,大约是战国人编纂的。   老子把“道”抽象化,概括未普遍的无所不包的最高哲学概念。在他看来,道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他还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摒除利“天命”的绝对权威。   老子的哲学里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两方可以互相转化,转化的途径是“守静”   政治上提倡“无为而治”。无为是指不妄为,不胡作非为,为所欲为。   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庄周。庄周是宋人,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曾做过宋国漆园吏的小官。后来厌恶官职,“终身不仕”。《庄子》一书,是由他和门人编成的。 又名《逍遥游》是与《道德经》齐名的道家经典。   庄子的思想是以老子为学说为基础而发展的。《庄子》一书更像是以故事的形式对道家学说加以解说。其中的语言形式对中国的古代小说和传奇的文本表达有重大的影响。道家思想讲究一切讲究自然,不可强求,与儒家思想相反。法家  法家学派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早期代表人物有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等人,后期法家韩非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集大成者。   韩非是荀子的大弟子,与李斯同学,出身于韩国的贵族家庭。《韩非子》一书是他总结前期法家思想的成果。韩非注意吸取法家不同学派的长处,提出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   韩非是战国后期的一位思想家,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韩非子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韩非子(12张)当代必然胜过古代,人们应该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政治改革,不必遵循古代的传统。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主张“以法为本”“法不阿贵”(法治的对象是广大臣民,出国军以外,不论贵贱,一律要受法德约束)。主张君主要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法术势)。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国家大权集中在君主一人手里,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兵家   孙武画像(出自明万历《三才图绘》刻本)兵家的鼻祖是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孙武。当时著名的兵书有《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   《孙子兵法》是孙武写的一部军事名著,“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等军事名言就出自这本书。今天此书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很多西方的军事学校都把它列为教材。战国时期,孙武的后代孙膑继承发扬了他的军事思想,写成了《孙膑兵法》。他们当时被称为兵家。名家  该派萌芽于春秋末期,郑国大夫邓析为先驱。作为一个学派,名家并没有共同的主张,仅限于研究对象的相同,而各说差异很大。主要有“合同异”和“离坚白”两派。   所谓“合同异”,即认为万物之“同”与“异”都是相对的,皆可“合”其“同”、“异”而一体视之。该派以宋国人惠施为代表。惠施提出著名的“历物十事”,即“天与地卑,山与泽平”、“泛爱万物,天地一体”等十个命题。   所谓“离坚白”,即认为一块石头,用眼只能感觉其“白”而不觉其“坚”,用手只能感觉其“坚”而不觉其“白”。因此“坚”和“白”是分离的、彼此孤立的。该派以赵国人公孙龙为代表,“白马非马”、“坚白石二”等命题由其提出。   合同异强调事物的统一性,离坚白强调事物的差异性。战国末期,后期墨家对二者的片面性有所纠正,提出了“坚白相盈”的观点,荀子亦强调“制名以指实”。阴阳家  阴阳的概念,最早见于《易经》,"五行"的概念最早见于《尚书》,但两种观念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更久远的年代。   到战国时代,阴阳和五行渐渐合流,形成一种新的观念模式,便是以"阴阳消息,五行转移"为理论基础的宇宙观。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这一学派,当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也称"阴阳五行学派"或"阴阳五行家"。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列"阴阳家"为六大学派之首。   “诸子百家”之一:刘歆《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中著录名家著作有一百多家,将其列为"十家九流"之一。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使“诸子百家”(先秦至汉代出现的学术流派)著作上升到千家。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最为著名的学派不过有十家,有: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农家、杂家、小说家等。纵横家  纵横即合纵连横。   战国时以从事政治外交活动为主的一派,主要人物是:鬼谷子.《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韩非子》说:“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他们朝秦暮楚,事无定主,反复无常,设第划谋多从主观的政治要求出发。合纵派的主要代表是苏秦,连横派的主要代表是张仪。最后苏秦失败了,张仪胜利了。在张仪、苏秦之后,齐国又出了一位著名的纵横家鲁仲连,人称布衣丞相,布衣之士!在后期最后一次操纵和六国抗秦,不过还是以失败告终!杂家  杂家(zájiā)中国战国末至汉初的哲学学派。以博采各家之说见长。以“兼儒墨,合名法”为特点,“于百家之道无不贯通”。《汉书·艺文志》将其列为“九流”之一。杂家的出现是统一的封建国家建立过程中思想文化融合的结果。杂家著作以秦代《吕氏春秋》、西汉《淮南子》为代表,分别为秦相吕不韦和汉淮南王刘安招集门客所集,对诸子百家兼收并蓄,但略嫌庞杂。又因杂家著作含有道家思想,故有人认为杂家实为新道家学派。   杂家,列于诸子中,是很鲜明的一派,因为它是战国末至汉初兼采各家之学的综合学派。《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将其列为九流之一。 后有赵蕤著<反经>综述杂家。   战国末期,经过激烈的社会变革,封建制国家纷纷出现,新兴地主阶级便要求在政治上、思想上的统一。在这种呼声下,学术思想上出现了把各派思想想融合为一的杂家,杂家的产生,大体上反映了战国末学术文化融合的趋势。   杂家的特点是"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杂家虽只是集合众说,兼收并蓄,然而通过采集各家言论,贯彻其政治意图和学术主张,所以也可称为一家。农家  农家,是先秦在经济生活中注重农业生产的学派。吕思勉先生在其《先秦学术概论》中,把农家分为两派:一是言种树之事;二是关涉政治。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将农家列为九流之一,并称:农家者流,盖出于农稷之官。播百谷,劝耕桑,以足衣食,故八政一曰食,二曰货。孔子曰"所重民食",此其所长也。及鄙者为之,以为无所事圣王,欲使君臣并耕,悖上下之序。 "所重民食"也正是农家的特点,尊神农氏。   农家学派主张推行耕战政策,奖励发展农业生产,研究农业生产问题。农家对农业生产技术经验之总结与其朴素辩证法思想,可见于《管子·地员》、《吕氏春秋》、《荀子》。小说家  小说家,是先秦与西汉杂记民间古事的学派。   在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小说家指的是一类记录民间街谈巷语的人,而小说家被归类于古中国诸子百家中的其中一家。《汉书.艺文志》曰:“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意即小说家所做的事以记录民间街谈巷语,并呈报上级等为主,然而小说家虽然自成一家,但被视为不入流者,刘歆列九流十家,惟小说家不在九流之列,影响甚小。然而小说家反映了古代平民思想的侧面,却是其它九流学派都无法所能代替的。故有九流十家之说
拌三丝2023-07-12 10:13:211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时的百家有哪几家?他们各家的思想和主旨各是什么?

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目前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但是真正有影响力的只是以下几家:儒家 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其理论的核心是“仁”,而体现仁的制度或行为的准则是“礼”.战国中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孟子,孟子宣扬“仁政”,认为“民贵君轻”,主张“法先王”.儒家的代表人物还有荀子,他赞扬富国强兵的制度或政策,尤其赞扬秦国. 墨家 墨家学派创始人是墨子,他的主张和儒家是针锋相对的.他主张“尚贤”,反对世卿世禄制度,要求打破旧的等级观念;主张“非攻”,要求有一个安定的政治局面,反对互相侵犯;他提出“兼爱”的理论,对卑贱的人也要给予平等的地位,当然这在当时只能是一种幻想. 道家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反映他思想的书为《老子》,又名《道德经》.《老子》一书提出了祸福相依等朴素的辩证法观点.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倡导“小国寡民”的理想境界. 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庄周,他著有《庄子》一书.庄子认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叫做“道”.事物万变无常,没有什么是非标准;他还认为要想社会安定太平,除非把一切都毁灭,还说人生只是一场大梦. 法家 法家学派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早期代表人物有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等人,后期法家韩非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集大成者. 韩非出身于韩国的贵族家庭,《韩非子》一书是他总结前期法家思想的成果.韩非提出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认为“法”是根本,“术”是政治斗争的策略手段,“势”是君王的地位和权力,只有将这三者结合起来,才能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韩非曾为秦所用,他的学说也成为秦代的官学,对秦始皇统一中国、巩固政权起了积极作用.
小菜G的建站之路2023-07-12 10:13:191

东风无力百花残春风又绿江南岸后两句是什么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gitcloud2023-07-12 10:13:182

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主要的思想学派?

1、儒家儒家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2、墨家墨家创始人墨翟,战国初期宋国人。他的思想代表了平民的利益,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墨子主张“兼爱”(爱一切人,不分“王公大人”和“万民”的阶级差别),“非攻”(反对战争,在当时主要是反对不正义战争,反映了小生产者渴望安定生活的愿望)。“尚贤”(主张任人唯贤,反对王公贵族的任人唯亲)。墨子创立严密的组织,墨者团体的领导者成为巨子,墨者行动必须遵守巨子的指挥。墨家思想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他的思想曾被其他学派广泛吸收征用,战国后期逐步不受重视。3、法家韩非是战国后期的一位思想家,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韩非子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当代必然胜过古代,人们应该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政治改革,不必遵循古代的传统。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主张“以法为本”“法不阿贵”(法治的对象是广大臣民,除国君以外,不论贵贱,一律要受法德约束)。主张君主要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法术势)。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国家大权集中在君主一人手里,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4、兵家《孙子兵法》是孙武写的一部军事名著,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等军事名言就出自这本书。今天此书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很多西方的军事学校都把它列为教材。战国时期,孙武的后代孙膑继承发扬了他的军事思想。他反对空谈仁义,提出“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这与的形势相适应。他主张:“事备而后动”,写成了《孙膑兵法》。他们当时被称为兵家。5、道家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无为而治”。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百家争鸣
gitcloud2023-07-12 10:13:181

李商隐无题这首诗突出了最能象征悲剧美的一个字难字,东风无力,春蚕到死,蜡炬

作品原文无题⑴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⑵。春蚕到死丝方尽⑶,蜡炬⑷成灰泪始干⑸。晓镜⑹但愁云鬓⑺改,夜吟应觉⑻月光寒⑼。蓬山⑽此去无多路,青鸟⑾殷勤⑿为探看⒀。[2] [3] [4] 2注释译文字词注释⑴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 无题”作诗的标题。⑵东风无力百花残:这里指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东风,春风。残,凋零。⑶丝方尽:丝,与“思”谐音,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⑷蜡炬:蜡烛。⑸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⑹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镜,用作动词,照镜子的意思。⑺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⑻应觉:设想之词。⑼月光寒:指夜渐深。⑽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指仙境。⑾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⑿殷勤:情谊恳切深厚。⒀探看(kān):探望。[3] [4] 白话译文无题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5] 3创作背景在唐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书法作品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李商隐所写的以《无题》为题的诗篇,大多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诗。此诗即其中一首。[5] [6] 4作品鉴赏文学赏析首联是极度相思而发出的深沉感叹,在聚散两依依中突出别离的苦痛。“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东风”点了时节,但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生气。两个"难"字包含了不同的意义,前一个"难"是写当初两人相聚的不易,有过多少思念追求;后一个“难”字则写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和离别后双方所经受的情感煎熬,可见这对恋人的爱情生活是多么的艰难和辛酸。第二句则写伤别之人偏逢暮春。百花盛开凭借的是春风之力,而春风力竭,则群芳凋逝。花尚如此,人就不能怎样了。诗人在这里用暮春景象进一步表达了人世遭逢的深深感伤。颔联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诗人以象征的手法写出自己的痴情苦意以及九死而不悔的爱情追求。“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可是,虽然前途无望,她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尽管痛苦,也只有忍受。所以,在这两句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这些感情,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意义。南朝乐府西曲歌《作蚕丝》:“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造意与《无题》的“春蚕”句相近。不过,这里的春蚕“何惜微躯尽”,是在料定“缠绵自有时”、前途颇有希望的情况下产生的意念。《无题》“春蚕”句则不然,就其表现追求精神而言,它表现的追求是无望的,却又是不计希望之有无的,感情境界有差异,联想也更为曲折。以蜡烛的燃烧比喻痛苦的煎熬,在李商隐以前的南朝乐府中,也不少见。如“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陈叔达《自君之出矣》)等皆是。“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用蜡烛作比喻,却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还进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以随,联想比前人深微复杂得多,形象的底蕴也因此而丰富得多了。 以上四句着重揭示内心的感情活动,使难以言说的复杂感情具体化,写得很精彩。颈联从诗人体贴关切的角度推测想象出对方的相思之苦。上句是写出了年轻女子"晓妆对镜,抚鬓自伤"的形象,从中暗示出女方的思念和忧愁。“云鬓改”,是说自己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悴,亦即六朝诗人吴均所说“绿鬓愁中改,红颜啼里灭”(《和萧洗马子显古意六首》)的意思。但是,《无题》“晓镜”句说的是清晨照镜时为“云鬓改”而愁苦,并且是“但愁”——只为此而愁。这就生动地描写了纡折婉曲的精神活动,而不再是单纯地叙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这件事了。自己于夜间因痛苦而憔悴,清晨又为憔悴而痛苦。夜间的痛苦,是因为爱情的追求不得实现;次日为憔悴而愁,是为了爱情而希望长葆青春,总之,为爱情而憔悴,而痛苦,而郁悒。这种昼夜廻环、缠绵往复的感情,仍然表现着痛苦而执着的心曲。下句,“应觉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应”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气,表明这一切都是自己对于对方的想象。想象如此生动,体现了她对于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 直接写出年轻女子寒夜相思的悲凉情境,深夜沉吟,孤寂无伴,会感觉月光的刺骨清寒。细腻地描写对方的愁苦,可见诗人对女方的体贴入微,也就更加表现出诗人感情的深挚。尾联想象愈具体,思念愈深切,便愈会燃起会面的渴望,这就是其内容。既然会面无望,于是只好请使者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诗词中常以仙侣比喻情侣,青鸟是一位女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蓬山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座仙山,所以这里即以蓬山用为对方居处的象征,而以青鸟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现。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诗已经结束了,抒情主人公的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下去。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这样的抒情,联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深情。诗中一、三、四、五各句,都可以从李商隐以前的诗歌创作中发现相似的描写。在前人创作的薰陶和启发下,诗人有所继承和借鉴。但是他并没有简单地模仿前人,而是以很高的创造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把原来比较朴素的表现手段改造得更曲折、生动,用以反映更为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实际上已经脱去旧的形迹,成为新的创造了。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丰富的文学修养与他对于意境和表现手段的探索,是这首诗取得成就的重要条件
meira2023-07-12 10:13:171

春秋战国时期各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儒家  儒家的 百家争鸣之孔子创始人是孔子。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被后人尊称为“万世师表”。他的理论的核心是“仁”,他认为仁就是要爱人,要求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爱护,融洽相处;实现‘仁"要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体现仁的制度或行为的准则是“克己复礼”。孔子首创私人教学,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不分贫富,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同时也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百姓"足食",国家"足兵",取得"民信".这种思想包含了民本思想,也是他所提倡的道德观和伦理观。重视道德教育,特别是个人修养,强调关爱别人,用社会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   著作:《春秋》   孔子整理的《诗》、《书》、《礼》、《易》、《乐》五种教本,连同《春秋》被后人称为"六经"。   《诗》、《书》、《礼》、《易》、《春秋》被称为“五经”。   儒家学派在孔子以后发生分裂,至战国中期孟子成为代表人物。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是孔子的嫡孙子思(名孔伋)的弟子,有“亚圣”之称。孟子的主张是复古倒退的,当时许多诸侯都认为不合时宜。他主张“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的伦理观是“性本善”。   儒家的代表人物还有荀子。荀子名况,时人尊他为荀卿。 在政治方面,他主张“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亦则覆舟”。也哲学方面坚持“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荀子认为人生来就是有感官上的要求,饿了要吃饭,冷了要穿衣,这就形成了人们"好利"好声色"的本性需求。但是,通过学习礼仪,通过法治,可以使小人变为君子,普通人变为圣人,荀子的这种主张,被称为"性恶论"。荀子改造儒家思想,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的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的完整,儒家的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的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墨家   墨家学派创始人是墨子。墨子名翟,是战国初期鲁国人。   墨子的主张和儒家是针锋相对的。反对世卿世禄制度,主张尚贤,任用官吏要重视才能,打破旧的等级观念,使“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代表墨翟思想的有《墨子》一书,是他的弟子根据受课笔记编撰而成的。   他主张“兼爱”,消除亲属,贵贱的分别,同等的去爱所有的人、   “非攻”,谴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尚同”,“明鬼”、“尚贤”等。   墨家思想代表平民百姓的愿望。   “百家”中,以儒墨两派最有实力,当时有“非儒即墨”之说。墨家创始人墨翟,战国初期鲁国人。他的思想代表了平民的利益,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墨子主张“兼爱”(爱一切人,不分“王公大人”和“万民”的阶级差别)“非攻”(反对战争,在当时主要是发对不正义战争,反映了小生产者渴望安定生活的愿望)“尚贤”(主张任人唯贤,反对王公贵族的任人唯亲)。墨子创立严密的组织,墨者团体的领导者成为巨子,墨者行动必须遵守巨子的指挥。墨家思想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他的思想曾被其他学派广泛吸收征用,战国后期逐步不受重视。道家  道家 百家争鸣之老子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人,约与孔子同时,出身于没落贵族。反映他思想的书为《老子》,又名《道德经》,大约是战国人编纂的。   老子把“道”抽象化,概括未普遍的无所不包的最高哲学概念。在他看来,道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他还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摒除利“天命”的绝对权威。   老子的哲学里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两方可以互相转化,转化的途径是“守静”   政治上提倡“无为而治”。无为是指不妄为,不胡作非为,为所欲为。   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庄周。庄周是宋人,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曾做过宋国漆园吏的小官。后来厌恶官职,“终身不仕”。《庄子》一书,是由他和门人编成的。 又名《逍遥游》是与《道德经》齐名的道家经典。   庄子的思想是以老子为学说为基础而发展的。《庄子》一书更像是以故事的形式对道家学说加以解说。其中的语言形式对中国的古代小说和传奇的文本表达有重大的影响。道家思想讲究一切讲究自然,不可强求,与儒家思想相反。法家  法家学派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早期代表人物有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等人,后期法家韩非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集大成者。   韩非是荀子的大弟子,与李斯同学,出身于韩国的贵族家庭。《韩非子》一书是他总结前期法家思想的成果。韩非注意吸取法家不同学派的长处,提出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   韩非是战国后期的一位思想家,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韩非子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韩非子(12张)当代必然胜过古代,人们应该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政治改革,不必遵循古代的传统。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主张“以法为本”“法不阿贵”(法治的对象是广大臣民,出国军以外,不论贵贱,一律要受法德约束)。主张君主要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法术势)。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国家大权集中在君主一人手里,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兵家   孙武画像(出自明万历《三才图绘》刻本)兵家的鼻祖是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孙武。当时著名的兵书有《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   《孙子兵法》是孙武写的一部军事名著,“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等军事名言就出自这本书。今天此书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很多西方的军事学校都把它列为教材。战国时期,孙武的后代孙膑继承发扬了他的军事思想,写成了《孙膑兵法》。他们当时被称为兵家。名家  该派萌芽于春秋末期,郑国大夫邓析为先驱。作为一个学派,名家并没有共同的主张,仅限于研究对象的相同,而各说差异很大。主要有“合同异”和“离坚白”两派。   所谓“合同异”,即认为万物之“同”与“异”都是相对的,皆可“合”其“同”、“异”而一体视之。该派以宋国人惠施为代表。惠施提出著名的“历物十事”,即“天与地卑,山与泽平”、“泛爱万物,天地一体”等十个命题。   所谓“离坚白”,即认为一块石头,用眼只能感觉其“白”而不觉其“坚”,用手只能感觉其“坚”而不觉其“白”。因此“坚”和“白”是分离的、彼此孤立的。该派以赵国人公孙龙为代表,“白马非马”、“坚白石二”等命题由其提出。   合同异强调事物的统一性,离坚白强调事物的差异性。战国末期,后期墨家对二者的片面性有所纠正,提出了“坚白相盈”的观点,荀子亦强调“制名以指实”。阴阳家  阴阳的概念,最早见于《易经》,"五行"的概念最早见于《尚书》,但两种观念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更久远的年代。   到战国时代,阴阳和五行渐渐合流,形成一种新的观念模式,便是以"阴阳消息,五行转移"为理论基础的宇宙观。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这一学派,当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也称"阴阳五行学派"或"阴阳五行家"。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列"阴阳家"为六大学派之首。   “诸子百家”之一:刘歆《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中著录名家著作有一百多家,将其列为"十家九流"之一。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使“诸子百家”(先秦至汉代出现的学术流派)著作上升到千家。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最为著名的学派不过有十家,有: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农家、杂家、小说家等。纵横家  纵横即合纵连横。   战国时以从事政治外交活动为主的一派,主要人物是:鬼谷子.《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韩非子》说:“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他们朝秦暮楚,事无定主,反复无常,设第划谋多从主观的政治要求出发。合纵派的主要代表是苏秦,连横派的主要代表是张仪。最后苏秦失败了,张仪胜利了。在张仪、苏秦之后,齐国又出了一位著名的纵横家鲁仲连,人称布衣丞相,布衣之士!在后期最后一次操纵和六国抗秦,不过还是以失败告终!杂家  杂家(zájiā)中国战国末至汉初的哲学学派。以博采各家之说见长。以“兼儒墨,合名法”为特点,“于百家之道无不贯通”。《汉书·艺文志》将其列为“九流”之一。杂家的出现是统一的封建国家建立过程中思想文化融合的结果。杂家著作以秦代《吕氏春秋》、西汉《淮南子》为代表,分别为秦相吕不韦和汉淮南王刘安招集门客所集,对诸子百家兼收并蓄,但略嫌庞杂。又因杂家著作含有道家思想,故有人认为杂家实为新道家学派。   杂家,列于诸子中,是很鲜明的一派,因为它是战国末至汉初兼采各家之学的综合学派。《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将其列为九流之一。 后有赵蕤著<反经>综述杂家。   战国末期,经过激烈的社会变革,封建制国家纷纷出现,新兴地主阶级便要求在政治上、思想上的统一。在这种呼声下,学术思想上出现了把各派思想想融合为一的杂家,杂家的产生,大体上反映了战国末学术文化融合的趋势。   杂家的特点是"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杂家虽只是集合众说,兼收并蓄,然而通过采集各家言论,贯彻其政治意图和学术主张,所以也可称为一家。农家  农家,是先秦在经济生活中注重农业生产的学派。吕思勉先生在其《先秦学术概论》中,把农家分为两派:一是言种树之事;二是关涉政治。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将农家列为九流之一,并称:农家者流,盖出于农稷之官。播百谷,劝耕桑,以足衣食,故八政一曰食,二曰货。孔子曰"所重民食",此其所长也。及鄙者为之,以为无所事圣王,欲使君臣并耕,悖上下之序。 "所重民食"也正是农家的特点,尊神农氏。   农家学派主张推行耕战政策,奖励发展农业生产,研究农业生产问题。农家对农业生产技术经验之总结与其朴素辩证法思想,可见于《管子·地员》、《吕氏春秋》、《荀子》。小说家  小说家,是先秦与西汉杂记民间古事的学派。   在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小说家指的是一类记录民间街谈巷语的人,而小说家被归类于古中国诸子百家中的其中一家。《汉书.艺文志》曰:“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意即小说家所做的事以记录民间街谈巷语,并呈报上级等为主,然而小说家虽然自成一家,但被视为不入流者,刘歆列九流十家,惟小说家不在九流之列,影响甚小。然而小说家反映了古代平民思想的侧面,却是其它九流学派都无法所能代替的。故有九流十家之说
NerveM 2023-07-12 10:13:171

“春风无力百花残”全诗是什么?

应该是“东风无力百花残”《无题》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大鱼炖火锅2023-07-12 10:13:141

春秋战国的社会背景。(政治,经济,文化回答,简洁点。)

  春秋战国的社会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旧制度、旧统治秩序被破坏,新制度、新统治秩序在确立,新的阶级力量在壮大。隐藏在这一过程中并构成这一社会变革的根源则是以铁器为特征的生产力的革命。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导致各国的变革运动和封建制度的确立,也导致思想文化的繁荣。  作为对公元前221年之前的先秦史有意义的认识理解,我们必须从广义上对周代(传统时期为公元前1122—前256年)出现的政治和社会形势进行了解。在那个时代最后两三个世纪的动荡对汉民族许多形形色色的变化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西周时期,周天子保持着天下共主的威权。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  当周王室推翻商朝时(约在公元前1046年,而不是传统的公元前1122年),新统治者将征服的土地分封给王室成员、紧密盟友和原商朝统治者的后裔,以及一些获准保持原来土地的地方豪强。这样,中华世界就被分成大批政治实体;据认为,在周代的春秋时期(公元前722—前481年)已有约170个政治实体。当然,其中绝大部分是非常小的,它们在内部分成采邑,又被分给每个统治家族的亲戚或官员。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战争连绵不断,许多诸侯国被消灭,或者其面积大为缩小,所以当周代的下一个分期战国(公元前403—前221年)来临时,只剩下了七个大国。七国中包括远处华夏大家庭极西端的秦,但不包括周王室本身。当公元前770年一次夷狄的进攻迫使周王室放弃今西安(在陕西)附近的西都,而在今洛阳(河南)附近建立新都,也就是东部的都城重立王室(其疆域及重要性均远不如前)时,它已经丧失了一度行使的大部分政治权力。这些诸侯国到了战国初期已经变成了完全独立的国家。  在周朝创立时的贵族成了世袭的统治家族的创始人,它们随着时间的消逝,日益脱离了周统治者的羁绊。特别在公元前770年周被迫从西往东迁移后,它的统治者们终于被它以前的属国所漠视,甚至实际上被遗忘了。因此,公元前256年秦最后灭周已不再有很大的政治意义。在那个时候以前,原来受周朝领导的诸侯国早已发展成为不同程度地具有共同语言和文化的独立国家了,但它们之间互设军事和关卡的壁垒,随时准备搞纵横捭阖,时而进行战争,时而议和。  同时,在各个国家内部,有几国政权日益集中,损害了臣属于它们的世袭的土地拥有者和官员的利益。其主要方法是把国土组合成名为郡、县的新行政单位。这类单位通常由该国中央政府任命和支付俸禄的郡守和县令分别管理,郡守和县令对中央政府负责;他们的职位一般也不是世袭的。开始时这个制度可能是为管理新殖民的或从别国新夺取的土地而设置。但是逐渐地,它可能终于用于国内封地拥有者的土地,他们的权力和财富因而受到了限制。
苏萦2023-07-12 10:12:333

春秋战国时期推动土地私有制形成的原因包括哪些方面

连年征战,国力空虚,国民苦不堪言,急需发展农业生产应对社会经济生活的需求,一些国家开始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鼓励农业生产。
此后故乡只2023-07-12 10:12:322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有哪些发展成就?

一、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普遍1 .铁农具的普遍使用①我国使用铁器的最早时间:根据考古发现证明我国西周晚期已使用人工冶铁制品。②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的地区已非常广泛普遍。③铁器普遍使用的重要意义:标志我国由青铜时代进步到铁器时代,铁制工具的普及,使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成生产关系的变革。2.牛耕技术的普及①春秋战国时期犁是一种先进农具,用牛代替人来拉犁是一项先进技术。②牛耕技术从春秋到战国时期是逐渐推广的。③认识将拉车的牛用在农业生产上拉犁是一种创造,是农业动力的革命,有助于农业劳动力的解放。3.水利事业的发展①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为增强经济实力,都十分重视兴修水利工程的情况。②中原地区已普遍用桔槔来灌溉农田。二、手工业的发展1.铸铁柔化处理技术的发明教师要特别强调此项技术发明的重要意义:是世界冶铁史上的一大成就,比欧美早两千年以上。2.青铜铸造、加工工艺的发展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商代青铜生产工艺情况归纳其发展状况:①铸造工艺更新;②出现金银错技术;③雕刻艺术有新发展。3.其他手工业部门技术的发展具有代表性主要有髹漆业、纺织业、煮盐业、酿酒业的四种手工业。①髹漆业。战国时已出现采用夹紵(用薄木卷曲为胎,贴以麻布再涂上漆)技术的精巧漆器。②纺织业:长沙楚墓出土的战国麻布残片,纤维相当细密。③煮盐业:山西的池盐、山东的海盐和四川的井盐都已开发。④酿酒业:春秋战国时,人们已能用曲造酒。4.手工业工艺专著《考工记》的出现①《考工记》的主要内容:记述了齐国官营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②《考工记》的重要地位:不但在我国工程技术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三、商业、交通和城市1.商业的发达①注意指导学生分析: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与商业发展的关系。即农业发展了,手工业才能发展,手工业发展了,才可能带来商业的发展,商业发展了才能带来城市的繁荣。②农业、手工业、商业的空前发展,标志着社会经济的进步,经济的大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③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很发达,各地土特产品互相交流。在中原市场上可以买到南方的象牙,北方的马,东方的鱼盐和西方的皮革。2.城市的繁荣①许多城市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如齐国临淄、赵国邯郸、魏国大梁、楚国郢,聚集着许多人口。②中国古代城市一个显著特点,商业中心往往是政治中心。四、由公田到私田1.“公田”和“私田”的界定;奴隶主贵族把井田叫做“公田”,而把自己驱使奴隶开垦出来的荒地叫做“私田”。2.由公田到私田的原因:①根本原因: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②直接原因:私田主人控制私田产品,不缴纳给国君。3.新的生产关系的出现:私田主人改变剥削方式,让劳动者交出大部分产品,保留部分产品,这样,劳动者逐渐转变为封建农民,而私田主人逐渐转化为封建地主,劳动者交出的产品就是地租,这种剥削方式就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4.评价: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导致生产关系的变革,在新的生产关系条件下,劳动者由奴隶转化为农民,使生产力获得一定程度的解放。
豆豆staR2023-07-12 10:12:321

春秋战国的大变革产生影响最大的是?

商鞅变法,其实有很多,最出名就这个
西柚不是西游2023-07-12 10:12:322

春秋战国时期使用的劳动工具是在当时生产力发展方面有什么革命性的意义?

一 冶铁技术的进步和铁制生产工具的广泛使用春秋战国之交农业生产有着飞跃的发展,这是由于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有着突出的进步。农业生产工具所以能够突出进步,是由于冶铁技术的两个重大发明,就是铸铁(即生铁)冶炼技术的发明和铸铁柔化技术的发明。正是由于这两个重大发明,使得铁农具很快很广泛使用于农业生产,促使农业生产技术突飞猛进,生产量有很大的提高。铁工具的广泛使用由于冶铁技术的创造和发明、铁矿的开发和冶铁手工业的逐渐发展,到战国中期以后各种农业和手工业的工具已普遍用铁制。《管子》的作者认为必须有铁工具,“然后成为农”,“然后成为车”,“然后成为女”(《轻重乙篇》),“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海王篇》)。在战国中期有个“为神农之言者”许行,主张君民并耕而食,孟子曾为此问他的弟子陈相道:“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孟子·膝文公上篇》)也就是问:许行用釜甑来蒸煮么?用铁制农具来耕田么?可知当时中原地区“铁耕”确已非常普遍,如果有人不用“铁耕”,已成为出乎常情的事了。从近年考古发掘出土的工具来看,春秋晚期和战国初期,南方的吴、楚地区和中原的三晋、两周地区已有铁工具,农具有铲、锛、臿、镢等,手工具有削、凿、斧、锤等,但是还不能排除青铜工具和木石工具的使用;到战国中期,北起辽宁,南到广东,东自山东,西到四川、陕西,都已广泛使用铁器,铁农具已排斥木、石农具而取得主导地位。铁农具有一字形臿、凹字形臿、空首布式锄、凹字形侈刃锄、六角梯形方銎锄、五齿耙、ue84f、镢、V字形铁口犁、镰等,铁工具有銎斧、片斧、刀削、凿等,铁兵器有剑、戟、矛、镞(或铁挺铜镞)等,其他铁器有铁鼎、铁带钩等。铁器的广泛使用,便利了砍伐树林、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和深耕细作,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近年在长江下游地区,如江苏、安徽、浙江等地发现有青铜篦纹镰,时代从春秋未年到战国中期,说明这一带青铜小农具还流行到战国中期。铁器的出现、牛耕的推广、土地制度的改革春秋战国时期,做为中国最后一个青铜器时代,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青铜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同时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我国的封建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尤其北方成就更为突出。生产力的飞跃引起了生产关系的革命。春秋战国时期, 井田制(公田)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并最终通过各国变法确立了下来。
Chen2023-07-12 10:12:321

请问: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有了哪些发展?

一、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普遍1 .铁农具的普遍使用①我国使用铁器的最早时间:根据考古发现证明我国西周晚期已使用人工冶铁制品。②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的地区已非常广泛普遍。③铁器普遍使用的重要意义:标志我国由青铜时代进步到铁器时代,铁制工具的普及,使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成生产关系的变革。2.牛耕技术的普及①春秋战国时期犁是一种先进农具,用牛代替人来拉犁是一项先进技术。②牛耕技术从春秋到战国时期是逐渐推广的。③认识将拉车的牛用在农业生产上拉犁是一种创造,是农业动力的革命,有助于农业劳动力的解放。3.水利事业的发展①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为增强经济实力,都十分重视兴修水利工程的情况。②中原地区已普遍用桔槔来灌溉农田。二、手工业的发展1.铸铁柔化处理技术的发明教师要特别强调此项技术发明的重要意义:是世界冶铁史上的一大成就,比欧美早两千年以上。2.青铜铸造、加工工艺的发展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商代青铜生产工艺情况归纳其发展状况:①铸造工艺更新;②出现金银错技术;③雕刻艺术有新发展。3.其他手工业部门技术的发展具有代表性主要有髹漆业、纺织业、煮盐业、酿酒业的四种手工业。①髹漆业。战国时已出现采用夹紵(用薄木卷曲为胎,贴以麻布再涂上漆)技术的精巧漆器。②纺织业:长沙楚墓出土的战国麻布残片,纤维相当细密。③煮盐业:山西的池盐、山东的海盐和四川的井盐都已开发。④酿酒业:春秋战国时,人们已能用曲造酒。4.手工业工艺专著《考工记》的出现①《考工记》的主要内容:记述了齐国官营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②《考工记》的重要地位:不但在我国工程技术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三、商业、交通和城市1.商业的发达①注意指导学生分析: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与商业发展的关系。即农业发展了,手工业才能发展,手工业发展了,才可能带来商业的发展,商业发展了才能带来城市的繁荣。②农业、手工业、商业的空前发展,标志着社会经济的进步,经济的大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③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很发达,各地土特产品互相交流。在中原市场上可以买到南方的象牙,北方的马,东方的鱼盐和西方的皮革。2.城市的繁荣①许多城市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如齐国临淄、赵国邯郸、魏国大梁、楚国郢,聚集着许多人口。②中国古代城市一个显著特点,商业中心往往是政治中心。四、由公田到私田1.“公田”和“私田”的界定;奴隶主贵族把井田叫做“公田”,而把自己驱使奴隶开垦出来的荒地叫做“私田”。2.由公田到私田的原因:①根本原因: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②直接原因:私田主人控制私田产品,不缴纳给国君。3.新的生产关系的出现:私田主人改变剥削方式,让劳动者交出大部分产品,保留部分产品,这样,劳动者逐渐转变为封建农民,而私田主人逐渐转化为封建地主,劳动者交出的产品就是地租,这种剥削方式就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4.评价: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导致生产关系的变革,在新的生产关系条件下,劳动者由奴隶转化为农民,使生产力获得一定程度的解放。
hi投2023-07-12 10:12:321

春秋战国和魏晋南北朝两个时期的相似点(政治,经济,文化)

春秋战国 政治春秋时期,由于周王室日益衰微,通过分封制形成的诸侯国为争夺土地、人口及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不断进行战争,形成了诸侯争霸的局面。这种局面反映在政治领域中的实质是西周以来分封制的崩溃。战国时,这种局面进一步发展,由支配变成了兼并。通过各诸侯国的变法运动,以君主为中心的专制主义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以军功制取代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世袭制,封建地主阶级的专政建立起来。 经济由于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大片荒地被开垦出来,私田大量出现,土地私有制开始出现和发展,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逐步瓦解,出现了封建制的生产方式。阶级关系随之发生变化,形成了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承认土地私有,从法律上废除了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确立了封建的土地私有制。我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由此建立。文化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百家争鸣。是当时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阶级关系剧烈变化,封建制度代替奴隶制度等因素在思想领域的反应。各家从各自立场出发阐述自己的主张,实质上体现了当时思想领域守旧与革新,进步与保守的斗争。经过实践的过滤,适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法家思想因符合封建统治者建立中央集权的需要,所以被战国后期实力最强的秦国所采用。 魏晋南北朝政治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的影响。其突出表现则是玄学的兴起、佛教的输入、道教的勃兴及波斯、希腊文化的羼入。在从魏至隋的三百六十余年间,以及在三十余个大小王朝交替兴灭过程中,上述诸多新的文化因素互相影响,交相渗透的结果,使这一时期儒学的发展及孔子的形象和历史地位等问题也趋于复杂化。 经济南北经济趋于平衡。江南迅速开发,中原发展相对缓慢。黄河流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心,秦汉时期,南北方经济发展差距很大。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大规模的战乱多发生在北方并且时间持续很长,使得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则相对稳定,使得南方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这样南北经济开始趋于平衡,以北方黄河流域为重心的经济格局开始改变。 文化 (1)科学技术成就突出。如祖冲之的圆周率的计算,郦道元的《水经注》等。   (2)思想界异常活跃。道教系统化,佛教和反佛斗争激烈,佛儒道三教开始出现合流的迹象,文学、绘画、石窟艺术等打上了佛教的烙印。   (3)体现民族融合的特色。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和成就,体现民族特色和不同的民族风格。   (4)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此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下,不同的地域文化,带有不同的特点,具有明显的差别,尤其是南北文化差异很大,南北民歌风格炯异。
水元素sl2023-07-12 10:12:321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副什么样子的画面?跟今天的社会有什么不一样或者相同的地方呢

自然比现在乱,但春秋战国的局势已由2000年前的中国蔓延到了全球,中国算是和平稳定,但有许多西方国家像秦国一样,随时都有称霸的可能!愿世界和平!
黑桃花2023-07-12 10:12:323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经济形式发生了怎样的重大变化?

②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的地区已非常广泛普遍。③铁器普遍使用的重要意义:标志我国由青铜时代进步到铁器时代,铁制工具的普及,使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成生产关系的变革。2.牛耕技术的普及①春秋战国时期犁是一种先进农具,用牛代替人来拉犁是一项先进技术。②牛耕技术从春秋到战国时期是逐渐推广的。③认识将拉车的牛用在农业生产上拉犁是一种创造,是农业动力的革命,有助于农业劳动力的解放。3.水利事业的发展①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为增强经济实力,都十分重视兴修水利工程的情况。②中原地区已普遍用桔槔来灌溉农田。二、手工业的发展1.铸铁柔化处理技术的发明教师要特别强调此项技术发明的重要意义:是世界冶铁史上的一大成就,比欧美早两千年以上。2.青铜铸造、加工工艺的发展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商代青铜生产工艺情况归纳其发展状况:①铸造工艺更新;②出现金银错技术;③雕刻艺术有新发展。3.其他手工业部门技术的发展具有代表性主要有髹漆业、纺织业、煮盐业、酿酒业的四种手工业。①髹漆业。战国时已出现采用夹紵(用薄木卷曲为胎,贴以麻布再涂上漆)技术的精巧漆器。②纺织业:长沙楚墓出土的战国麻布残片,纤维相当细密。③煮盐业:山西的池盐、山东的海盐和四川的井盐都已开发。④酿酒业:春秋战国时,人们已能用曲造酒。4.手工业工艺专著《考工记》的出现①《考工记》的主要内容:记述了齐国官营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②《考工记》的重要地位:不但在我国工程技术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三、商业、交通和城市1.商业的发达①注意指导学生分析: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与商业发展的关系。即农业发展了,手工业才能发展,手工业发展了,才可能带来商业的发展,商业发展了才能带来城市的繁荣。②农业、手工业、商业的空前发展,标志着社会经济的进步,经济的大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③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很发达,各地土特产品互相交流。在中原市场上可以买到南方的象牙,北方的马,东方的鱼盐和西方的皮革。2.城市的繁荣①许多城市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如齐国临淄、赵国邯郸、魏国大梁、楚国郢,聚集着许多人口。②中国古代城市一个显著特点,商业中心往往是政治中心。四、由公田到私田1.“公田”和“私田”的界定;奴隶主贵族把井田叫做“公田”,而把自己驱使奴隶开垦出来的荒地叫做“私田”。2.由公田到私田的原因:①根本原因: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②直接原因:私田主人控制私田产品,不缴纳给国君。3.新的生产关系的出现:私田主人改变剥削方式,让劳动者交出大部分产品,保留部分产品,这样,劳动者逐渐转变为封建农民,而私田主人逐渐转化为封建地主,劳动者交出的产品就是地租,这种剥削方式就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4.评价: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导致生产关系的变革,在新的生产关系条件下,劳动者由奴隶转化为农民,使生产力获得一定程度的解放。
豆豆staR2023-07-12 10:12:301

如何认识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春秋战国是我国奴隶社会崩溃和封建社会逐步形成的时期,我国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这次变革纷繁复杂,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因此,需要多角度的去把握。 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这次社会大变革。 首先,它是经济和阶级关系的变革。 由于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大片荒地被开垦出来,私田大量出现,土地私有制开始出现和发展,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逐步瓦解,出现了封建制的生产方式。阶级关系随之发生变化,形成了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承认土地私有,从法律上废除了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确立了封建的土地私有制。我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由此建立。 其次,它是政治制度的变革。 春秋时期,由于周王室日益衰微,通过分封制形成的诸侯国为争夺土地、人口及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不断进行战争,形成了诸侯争霸的局面。这种局面反映在政治领域中的实质是西周以来分封制的崩溃。战国时,这种局面进一步发展,由支配变成了兼并。通过各诸侯国的变法运动,以君主为中心的专制主义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以军功制取代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世袭制,封建地主阶级的专政建立起来。 再次,它是思想文化的变革。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百家争鸣。是当时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阶级关系剧烈变化,封建制度代替奴隶制度等因素在思想领域的反应。各家从各自立场出发阐述自己的主张,实质上体现了当时思想领域守旧与革新,进步与保守的斗争。经过实践的过滤,适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法家思想因符合封建统治者建立中央集权的需要,所以被战国后期实力最强的秦国所采用。 最后,它也是民族关系的变革。 春秋战国的诸侯争霸战争中,大国兼并小国,实现了区域性统一,客观上使华夏族和其他各族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加快了统一步伐。 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能让我们仿佛置身于一种轰轰烈烈的情境中。能够让我们更好地感受并学习这一段历史满意请采纳
凡尘2023-07-12 10:12:301

春秋战国时期特征和发展趋势 特征一:诸侯割据纷争 特征二: 发展趋势: 请按照格式发,不要随便答,

大国兼并小国,天下分久必合
CarieVinne 2023-07-12 10:12:302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经济形式发生了怎样的重大变化?

一、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普遍1 .铁农具的普遍使用①我国使用铁器的最早时间:根据考古发现证明我国西周晚期已使用人工冶铁制品。②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的地区已非常广泛普遍。③铁器普遍使用的重要意义:标志我国由青铜时代进步到铁器时代,铁制工具的普及,使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成生产关系的变革。2.牛耕技术的普及①春秋战国时期犁是一种先进农具,用牛代替人来拉犁是一项先进技术。②牛耕技术从春秋到战国时期是逐渐推广的。③认识将拉车的牛用在农业生产上拉犁是一种创造,是农业动力的革命,有助于农业劳动力的解放。3.水利事业的发展①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为增强经济实力,都十分重视兴修水利工程的情况。②中原地区已普遍用桔槔来灌溉农田。二、手工业的发展1.铸铁柔化处理技术的发明教师要特别强调此项技术发明的重要意义:是世界冶铁史上的一大成就,比欧美早两千年以上。2.青铜铸造、加工工艺的发展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商代青铜生产工艺情况归纳其发展状况:①铸造工艺更新;②出现金银错技术;③雕刻艺术有新发展。3.其他手工业部门技术的发展具有代表性主要有髹漆业、纺织业、煮盐业、酿酒业的四种手工业。①髹漆业。战国时已出现采用夹紵(用薄木卷曲为胎,贴以麻布再涂上漆)技术的精巧漆器。②纺织业:长沙楚墓出土的战国麻布残片,纤维相当细密。③煮盐业:山西的池盐、山东的海盐和四川的井盐都已开发。④酿酒业:春秋战国时,人们已能用曲造酒。4.手工业工艺专著《考工记》的出现①《考工记》的主要内容:记述了齐国官营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②《考工记》的重要地位:不但在我国工程技术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三、商业、交通和城市1.商业的发达①注意指导学生分析: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与商业发展的关系。即农业发展了,手工业才能发展,手工业发展了,才可能带来商业的发展,商业发展了才能带来城市的繁荣。②农业、手工业、商业的空前发展,标志着社会经济的进步,经济的大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③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很发达,各地土特产品互相交流。在中原市场上可以买到南方的象牙,北方的马,东方的鱼盐和西方的皮革。2.城市的繁荣①许多城市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如齐国临淄、赵国邯郸、魏国大梁、楚国郢,聚集着许多人口。②中国古代城市一个显著特点,商业中心往往是政治中心。四、由公田到私田1.“公田”和“私田”的界定;奴隶主贵族把井田叫做“公田”,而把自己驱使奴隶开垦出来的荒地叫做“私田”。2.由公田到私田的原因:①根本原因: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②直接原因:私田主人控制私田产品,不缴纳给国君。3.新的生产关系的出现:私田主人改变剥削方式,让劳动者交出大部分产品,保留部分产品,这样,劳动者逐渐转变为封建农民,而私田主人逐渐转化为封建地主,劳动者交出的产品就是地租,这种剥削方式就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4.评价: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导致生产关系的变革,在新的生产关系条件下,劳动者由奴隶转化为农民,使生产力获得一定程度的解放。
苏州马小云2023-07-12 10:12:301

春秋战国时期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哪些重大成

在经济方面,首先春秋战国时期的生产力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1、生产力提高: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牛耕的运用,是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铁器 、牛耕→荒地大量开垦→私田出现→新的剥削方式即封建土地所有制产生;齐“相地而衰征”、鲁“初税亩”等新税制促使耕地由国有转向私有;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2、生产关系变革:私田出现,新的封建生产关系取代奴隶制生产关系;各国变法用新的国家赋税制度和法律条文,使奴隶制土地国有制逐步向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转变,井田制崩溃.伴随着奴隶制土地国有制逐步向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转变,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和政治势力增大,与奴隶主贵族阶级矛盾尖锐.
tt白2023-07-12 10:12:301

为什么说春秋战国时期是大变革的时期

因为那给时代百家争鸣,有很多先进的思想,比如孔子的儒家思想,老子的道家思想等等,是文化的冲击。也是建立中国第一个皇帝哦!
人类地板流精华2023-07-12 10:12:303

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在农业生产上: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推行,开垦荒地增多。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这些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产生,封建地主私有土地制度确立。2、在社会制度上:社会制度开始由奴隶制经济开始向封建经济的飞跃,极大的释放了生产力。3、在商业上: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很发达,各地土特产品互相交流。在中原市场上可以买到南方的工艺品,北方的马,东方的鱼盐和西方的皮革。城市商业中心的概念也油然而生。
此后故乡只2023-07-12 10:12:291

春秋战国时为什么新的赋税制度促使土地所有制由国有向私有转变?

因为井田制瓦解 奴隶主阶级衰落 地主阶级崛起 地主阶级就是需要土地私有
wpBeta2023-07-12 10:12:295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为什么能较快推广?我国的农业生产获得了怎样的发展?

两句话因为铁农具更好用提高了效率 推动了生产力
人类地板流精华2023-07-12 10:12:295

综合以上材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文化发展的特点

①特征:这一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逐步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②反映:政治上,国家处于分裂时期,长期战争不断,出现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人民厌恶战争,渴望统一。整个社会出现统一趋势。随着新兴地主阶级的成长,各国掀起变法运动,逐步确立封建制度。经济上,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推行,开垦荒地增多。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这些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产生,封建地主私有土地制度确立。农业、手工业发展,商业兴盛,在此基础上出现了新兴的封建城市。文化上,社会大变革促进了科学文化的繁荣。科技走在世界前列,文化成果丰富,思想活跃,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小白2023-07-12 10:12:291

为什么说春秋战国时期是大变革的时期

春秋战国,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时期,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诸侯争霸斗争频繁,民族融合不断;井田制日益瓦解,封建生产关系逐渐产生;分封制趋于崩溃,大国兼并小国,奴隶社会日益瓦解,封建社会的逐渐确立,中国历史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如何去向学生讲述这一历史大变革时期呢?学生又应该从哪些方面去理解和把握春秋战国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呢?众所周知,社会制度的变革最重要的体现就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变化,那我们就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经济基础的变化:这主要是指奴隶制土地所有制的瓦解和封建土地私有制的逐步确立.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使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社会经济也得到进一步发展.人们有可能通过开垦荒地获得新的生产资料,扩大生产规模.这样,新开垦的耕地---“私田”就不断增加,生产资料的占有情况和劳动产品的分配方式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冲击着原有的井田制(公田).私田主人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改变了对耕田者的剥削方式,让劳动者交出大部分产品,保留一部分产品,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客观上起到了改变双方身份的作用,从而形成了封建的生产方式和阶级关系(封建地主和封建农民).可以看出,由于生产力的飞跃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作为奴隶社会统治基础的井田制就逐渐被封建的土地私有制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次,上层建筑的变化:经济基础的变化又导致上层建筑的变革,这主要又体现在政治和思想文化两方面.政治上:公元前770年,我国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代,各诸侯国为了扩大统治范围,掠夺更多的土地、人口、财富和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进行了长期的争霸和兼并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与灾难,但战争在客观上又加快了统一的进程,促进了民族融合,也加快了社会变革的步伐.随着封建经济的不断发展,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日益取代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新兴地主阶级的经济和政治势力越来越大,已成为一支强大的阶级力量,他们纷纷要求在政治上进行变革,一些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顺应时代的潮流,先后在各诸侯国国内开展一系列的变法运动(如秦国的商鞅变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而这实质上又是一场封建化运动,并最终建立了地主阶级统治,使得封建制度得以确立,从而标志着封建社会的形成.思想文化上: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作为上层建筑的思想文化,则是一定时期内政治、经济的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提高,经济的发展,从而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同时,整个社会此时正经历着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划时代的大变革,各阶级从维护本阶级利益出发,纷纷寻找自己的代理人,为其高唱赞歌,发表自己的政治主张,抨击、批评对方,以确立本阶级的学说,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空前活跃和文学艺术的繁荣.这又从观念形态上反映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变革.生产力的提高,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制度的变革和进步,也促进了科学文化事业的繁荣.新的社会制度解放了生产力,反过来又促进了生产力、社会经济和科学文化的繁荣.因此,春秋战国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希望能帮助到你,欢迎后续追问!
黑桃花2023-07-12 10:12:281

为什么说春秋战国时期是大变革的时期

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
康康map2023-07-12 10:12:283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经济形式发生了怎样的重大变化?

②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的地区已非常广泛普遍。③铁器普遍使用的重要意义:标志我国由青铜时代进步到铁器时代,铁制工具的普及,使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成生产关系的变革。2.牛耕技术的普及①春秋战国时期犁是一种先进农具,用牛代替人来拉犁是一项先进技术。②牛耕技术从春秋到战国时期是逐渐推广的。③认识将拉车的牛用在农业生产上拉犁是一种创造,是农业动力的革命,有助于农业劳动力的解放。3.水利事业的发展①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为增强经济实力,都十分重视兴修水利工程的情况。②中原地区已普遍用桔槔来灌溉农田。二、手工业的发展1.铸铁柔化处理技术的发明教师要特别强调此项技术发明的重要意义:是世界冶铁史上的一大成就,比欧美早两千年以上。2.青铜铸造、加工工艺的发展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商代青铜生产工艺情况归纳其发展状况:①铸造工艺更新;②出现金银错技术;③雕刻艺术有新发展。3.其他手工业部门技术的发展具有代表性主要有髹漆业、纺织业、煮盐业、酿酒业的四种手工业。①髹漆业。战国时已出现采用夹紵(用薄木卷曲为胎,贴以麻布再涂上漆)技术的精巧漆器。②纺织业:长沙楚墓出土的战国麻布残片,纤维相当细密。③煮盐业:山西的池盐、山东的海盐和四川的井盐都已开发。④酿酒业:春秋战国时,人们已能用曲造酒。4.手工业工艺专著《考工记》的出现①《考工记》的主要内容:记述了齐国官营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②《考工记》的重要地位:不但在我国工程技术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三、商业、交通和城市1.商业的发达①注意指导学生分析: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与商业发展的关系。即农业发展了,手工业才能发展,手工业发展了,才可能带来商业的发展,商业发展了才能带来城市的繁荣。②农业、手工业、商业的空前发展,标志着社会经济的进步,经济的大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③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很发达,各地土特产品互相交流。在中原市场上可以买到南方的象牙,北方的马,东方的鱼盐和西方的皮革。2.城市的繁荣①许多城市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如齐国临淄、赵国邯郸、魏国大梁、楚国郢,聚集着许多人口。②中国古代城市一个显著特点,商业中心往往是政治中心。四、由公田到私田1.“公田”和“私田”的界定;奴隶主贵族把井田叫做“公田”,而把自己驱使奴隶开垦出来的荒地叫做“私田”。2.由公田到私田的原因:①根本原因: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②直接原因:私田主人控制私田产品,不缴纳给国君。3.新的生产关系的出现:私田主人改变剥削方式,让劳动者交出大部分产品,保留部分产品,这样,劳动者逐渐转变为封建农民,而私田主人逐渐转化为封建地主,劳动者交出的产品就是地租,这种剥削方式就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4.评价: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导致生产关系的变革,在新的生产关系条件下,劳动者由奴隶转化为农民,使生产力获得一定程度的解放。
LuckySXyd2023-07-12 10:12:281

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普遍1 .铁农具的普遍使用①我国使用铁器的最早时间:根据考古发现证明我国西周晚期已使用人工冶铁制品。②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的地区已非常广泛普遍。③铁器普遍使用的重要意义:标志我国由青铜时代进步到铁器时代,铁制工具的普及,使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成生产关系的变革。2.牛耕技术的普及①春秋战国时期犁是一种先进农具,用牛代替人来拉犁是一项先进技术。②牛耕技术从春秋到战国时期是逐渐推广的。③认识将拉车的牛用在农业生产上拉犁是一种创造,是农业动力的革命,有助于农业劳动力的解放。3.水利事业的发展①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为增强经济实力,都十分重视兴修水利工程的情况。②中原地区已普遍用桔槔来灌溉农田。二、手工业的发展1.铸铁柔化处理技术的发明教师要特别强调此项技术发明的重要意义:是世界冶铁史上的一大成就,比欧美早两千年以上。2.青铜铸造、加工工艺的发展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商代青铜生产工艺情况归纳其发展状况:①铸造工艺更新;②出现金银错技术;③雕刻艺术有新发展。3.其他手工业部门技术的发展具有代表性主要有髹漆业、纺织业、煮盐业、酿酒业的四种手工业。①髹漆业。战国时已出现采用夹紵(用薄木卷曲为胎,贴以麻布再涂上漆)技术的精巧漆器。②纺织业:长沙楚墓出土的战国麻布残片,纤维相当细密。③煮盐业:山西的池盐、山东的海盐和四川的井盐都已开发。④酿酒业:春秋战国时,人们已能用曲造酒。4.手工业工艺专著《考工记》的出现①《考工记》的主要内容:记述了齐国官营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②《考工记》的重要地位:不但在我国工程技术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三、商业、交通和城市1.商业的发达①注意指导学生分析: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与商业发展的关系。即农业发展了,手工业才能发展,手工业发展了,才可能带来商业的发展,商业发展了才能带来城市的繁荣。②农业、手工业、商业的空前发展,标志着社会经济的进步,经济的大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③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很发达,各地土特产品互相交流。在中原市场上可以买到南方的象牙,北方的马,东方的鱼盐和西方的皮革。2.城市的繁荣①许多城市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如齐国临淄、赵国邯郸、魏国大梁、楚国郢,聚集着许多人口。②中国古代城市一个显著特点,商业中心往往是政治中心。四、由公田到私田1.“公田”和“私田”的界定;奴隶主贵族把井田叫做“公田”,而把自己驱使奴隶开垦出来的荒地叫做“私田”。2.由公田到私田的原因:①根本原因: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②直接原因:私田主人控制私田产品,不缴纳给国君。3.新的生产关系的出现:私田主人改变剥削方式,让劳动者交出大部分产品,保留部分产品,这样,劳动者逐渐转变为封建农民,而私田主人逐渐转化为封建地主,劳动者交出的产品就是地租,这种剥削方式就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4.评价: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导致生产关系的变革,在新的生产关系条件下,劳动者由奴隶转化为农民,使生产力获得一定程度的解放。
西柚不是西游2023-07-12 10:12:281

如何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在农业生产上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推行,开垦荒地增多。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这些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产生,封建地主私有土地制度确立。2、在社会制度上社会制度开始由奴隶制经济开始向封建经济的飞跃,极大的释放了生产力。3、在商业上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很发达,各地土特产品互相交流。在中原市场上可以买到南方的象牙,北方的马,东方的鱼盐和西方的皮革。城市商业中心的概念也油然而生。扩展资料春秋战国时期,做为中国最后一个青铜器时代,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青铜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同时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中国的封建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尤其北方成就更为突出。生产力的飞跃引起了生产关系的革命。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公田)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并最终通过各国变法确立了下来。一个重大的发展是种种计量方法的采用,诸如保持人口和税赋的簿册、庄稼收成的统计,等等。春秋战国时期,旧制度、旧统治秩序被破坏,新制度、新统治秩序在确立,新的阶级力量在壮大。隐藏在这一过程中并构成这一社会变革的根源则是以铁器为特征的生产力的革命。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导致各国的变革运动和封建制度的确立,也导致思想文化的繁荣。由于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带来了各诸侯国礼制观念的更新。与统治阶级密切相关的礼玉、饰玉也随之发生变化,饰玉种类增多。春秋战国时代的玉器种类主要有:璧、琮、管、珠、佩、琀、串饰、勒、瑗、环、玦、圭、璋、柄形器、戈、带钩、镜架、匕等,多数为礼器,少部分为生活用具。
Jm-R2023-07-12 10:12:281

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经济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在农业生产上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推行,开垦荒地增多。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这些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产生,封建地主私有土地制度确立。2、在社会制度上社会制度开始由奴隶制经济开始向封建经济的飞跃,极大的释放了生产力。3、在商业上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很发达,各地土特产品互相交流。在中原市场上可以买到南方的象牙,北方的马,东方的鱼盐和西方的皮革。城市商业中心的概念也油然而生。扩展资料春秋战国时期,做为中国最后一个青铜器时代,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青铜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同时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中国的封建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尤其北方成就更为突出。生产力的飞跃引起了生产关系的革命。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公田)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并最终通过各国变法确立了下来。一个重大的发展是种种计量方法的采用,诸如保持人口和税赋的簿册、庄稼收成的统计,等等。春秋战国时期,旧制度、旧统治秩序被破坏,新制度、新统治秩序在确立,新的阶级力量在壮大。隐藏在这一过程中并构成这一社会变革的根源则是以铁器为特征的生产力的革命。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导致各国的变革运动和封建制度的确立,也导致思想文化的繁荣。由于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带来了各诸侯国礼制观念的更新。与统治阶级密切相关的礼玉、饰玉也随之发生变化,饰玉种类增多。春秋战国时代的玉器种类主要有:璧、琮、管、珠、佩、琀、串饰、勒、瑗、环、玦、圭、璋、柄形器、戈、带钩、镜架、匕等,多数为礼器,少部分为生活用具。
ardim2023-07-12 10:12:281

请问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有什么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在农业生产上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推行,开垦荒地增多。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这些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产生,封建地主私有土地制度确立。2、在社会制度上社会制度开始由奴隶制经济开始向封建经济的飞跃,极大地释放了生产力。3、在商业上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很发达,各地土特产品互相交流。在中原市场上可以买到南方的象牙,北方的马,东方的鱼盐和西方的皮革。城市商业中心的概念也油然而生。扩展资料春秋战国时期,做为中国最后一个青铜器时代,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青铜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同时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中国的封建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尤其北方成就更为突出。生产力的飞跃引起了生产关系的革命。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公田)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并最终通过各国变法确立了下来。一个重大的发展是种种计量方法的采用,诸如保持人口和税赋的簿册、庄稼收成的统计,等等。春秋战国时期,旧制度、旧统治秩序被破坏,新制度、新统治秩序在确立,新的阶级力量在壮大。隐藏在这一过程中并构成这一社会变革的根源则是以铁器为特征的生产力的革命。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导致各国的变革运动和封建制度的确立,也导致思想文化的繁荣。由于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带来了各诸侯国礼制观念的更新。与统治阶级密切相关的礼玉、饰玉也随之发生变化,饰玉种类增多。春秋战国时代的玉器种类主要有:璧、琮、管、珠、佩、琀、串饰、勒、瑗、环、玦、圭、璋、柄形器、戈、带钩、镜架、匕等,多数为礼器,少部分为生活用具。
善士六合2023-07-12 10:12:281

春秋战国时期推动土地私有制形成的原因包括哪些方面

春秋时期,周天子对土地的控制力已几乎完全丧失.诸侯们对他们封国内的土地理所当然地认为是属于他们的.对于人民的占有权也是这样.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士;率士之滨,莫非王臣”这一原则已经过时了,取而代之的新的原则是“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这一原则的改变,是土地国有制破坏的标志.从此,天子不能控制“天下”的土地,诸侯也不能控封国内的土地,贵族们也无力经营管理他们所分到的井田.有权有势的人,强占田地为己有,不少农奴逃跑,到边远地区开荒耕种.《诗·齐风·甫田》曰:“无田(同”佃“)甫田,维莠骄骄”.“无田甫田,维莠桀桀”.“甫田”就是大田、公田,“骄骄”、“桀桀”是野草茂盛之象.《汉书·食货志》(上)曰:“周室既衰,暴君污吏慢其经界,徭役横作,政令不信,上下相诈,公田不治.”至此,井田制在迅速破坏.   土地私有制的萌芽和产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井田制尚未瓦解的情况下,私有土地的来源有如下四条主要途径:   赐田转向私有枣周天子或诸侯赐田,不一定赐给封君.也就是不一定是“授民授疆土”,由于土地所有可以和政治统治分开,就出现了纯经济利益性的赏赐.如赵简子赐给名医扁鹊“田四万亩”,赵烈侯赐给两位歌唱家田“人万亩”,这些赐田都转向私人手中,成为私有财产.2.贵族之间通过转让关系,将部分土地转向私有.枣这种情况在西周时已经出现,春秋时期更有发展.   贵族之间互相劫夺土地,据为已有枣春秋时期,贵族之间劫夺土地的情况是严重的.   开荒地据为已有枣当时由于已有了铁器,青铜工具也很锐利,所以开垦荒地者很多,其中有中小贵族领主,也有逃亡的农奴和平民.开荒地一般不向国家登记,隐瞒在私人手中,成为私有财产.   通过各种途径转化而来的私有土地急剧增加.至春秋后期,终于出现了土地的买卖关系.土地买卖是土地的抵押、典当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土地私有权确立的标志.当时,私有土地的经营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农民自种,这样的农民就是自耕农;二是地主出租土地给佃农耕种,以收取实物地租,这是一种新的租佃关系,是封建地主经济的萌芽.
西柚不是西游2023-07-12 10:12:261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在发展趋势上有什么特征

①特征:这一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逐步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②反映:政治上,国家处于分裂时期,长期战争不断,出现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人民厌恶战争,渴望统一。整个社会出现统一趋势。随着新兴地主阶级的成长,各国掀起变法运动,逐步确立封建制度。经济上,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推行,开垦荒地增多。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这些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产生,封建地主私有土地制度确立。农业、手工业发展,商业兴盛,在此基础上出现了新兴的封建城市。文化上,社会大变革促进了科学文化的繁荣。科技走在世界前列,文化成果丰富,思想活跃,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小白2023-07-12 10:12:261

请简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在农业生产上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推行,开垦荒地增多。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这些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产生,封建地主私有土地制度确立。2、在社会制度上社会制度开始由奴隶制经济开始向封建经济的飞跃,极大的释放了生产力。3、在商业上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很发达,各地土特产品互相交流。在中原市场上可以买到南方的象牙,北方的马,东方的鱼盐和西方的皮革。城市商业中心的概念也油然而生。扩展资料春秋战国时期,做为中国最后一个青铜器时代,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青铜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同时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中国的封建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尤其北方成就更为突出。生产力的飞跃引起了生产关系的革命。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公田)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并最终通过各国变法确立了下来。一个重大的发展是种种计量方法的采用,诸如保持人口和税赋的簿册、庄稼收成的统计,等等。春秋战国时期,旧制度、旧统治秩序被破坏,新制度、新统治秩序在确立,新的阶级力量在壮大。隐藏在这一过程中并构成这一社会变革的根源则是以铁器为特征的生产力的革命。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导致各国的变革运动和封建制度的确立,也导致思想文化的繁荣。由于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带来了各诸侯国礼制观念的更新。与统治阶级密切相关的礼玉、饰玉也随之发生变化,饰玉种类增多。春秋战国时代的玉器种类主要有:璧、琮、管、珠、佩、琀、串饰、勒、瑗、环、玦、圭、璋、柄形器、戈、带钩、镜架、匕等,多数为礼器,少部分为生活用具。
北营2023-07-12 10:12:261

春秋战国是中国史上第一个剧变时代,究竟什么样

①特征:这一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逐步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②反映:政治上,国家处于分裂时期,长期战争不断,出现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人民厌恶战争,渴望统一。整个社会出现统一趋势。随着新兴地主阶级的成长,各国掀起变法运动,逐步确立封建制度。经济上,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推行,开垦荒地增多。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这些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产生,封建地主私有土地制度确立。农业、手工业发展,商业兴盛,在此基础上出现了新兴的封建城市。文化上,社会大变革促进了科学文化的繁荣。科技走在世界前列,文化成果丰富,思想活跃,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可桃可挑2023-07-12 10:12:261

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在农业生产上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推行,开垦荒地增多。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这些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产生,封建地主私有土地制度确立。2、在社会制度上社会制度开始由奴隶制经济开始向封建经济的飞跃,极大地释放了生产力。3、在商业上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很发达,各地土特产品互相交流。在中原市场上可以买到南方的象牙,北方的马,东方的鱼盐和西方的皮革。城市商业中心的概念也油然而生。扩展资料春秋战国时期,做为中国最后一个青铜器时代,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青铜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同时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中国的封建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尤其北方成就更为突出。生产力的飞跃引起了生产关系的革命。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公田)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并最终通过各国变法确立了下来。一个重大的发展是种种计量方法的采用,诸如保持人口和税赋的簿册、庄稼收成的统计,等等。春秋战国时期,旧制度、旧统治秩序被破坏,新制度、新统治秩序在确立,新的阶级力量在壮大。隐藏在这一过程中并构成这一社会变革的根源则是以铁器为特征的生产力的革命。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导致各国的变革运动和封建制度的确立,也导致思想文化的繁荣。由于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带来了各诸侯国礼制观念的更新。与统治阶级密切相关的礼玉、饰玉也随之发生变化,饰玉种类增多。春秋战国时代的玉器种类主要有:璧、琮、管、珠、佩、琀、串饰、勒、瑗、环、玦、圭、璋、柄形器、戈、带钩、镜架、匕等,多数为礼器,少部分为生活用具。
FinCloud2023-07-12 10:12:261

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在农业生产上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推行,开垦荒地增多。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这些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产生,封建地主私有土地制度确立。2、在社会制度上社会制度开始由奴隶制经济开始向封建经济的飞跃,极大的释放了生产力。3、在商业上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很发达,各地土特产品互相交流。在中原市场上可以买到南方的象牙,北方的马,东方的鱼盐和西方的皮革。城市商业中心的概念也油然而生。扩展资料春秋战国时期,做为中国最后一个青铜器时代,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青铜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同时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中国的封建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尤其北方成就更为突出。生产力的飞跃引起了生产关系的革命。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公田)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并最终通过各国变法确立了下来。一个重大的发展是种种计量方法的采用,诸如保持人口和税赋的簿册、庄稼收成的统计,等等。春秋战国时期,旧制度、旧统治秩序被破坏,新制度、新统治秩序在确立,新的阶级力量在壮大。隐藏在这一过程中并构成这一社会变革的根源则是以铁器为特征的生产力的革命。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导致各国的变革运动和封建制度的确立,也导致思想文化的繁荣。由于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带来了各诸侯国礼制观念的更新。与统治阶级密切相关的礼玉、饰玉也随之发生变化,饰玉种类增多。春秋战国时代的玉器种类主要有:璧、琮、管、珠、佩、琀、串饰、勒、瑗、环、玦、圭、璋、柄形器、戈、带钩、镜架、匕等,多数为礼器,少部分为生活用具。
人类地板流精华2023-07-12 10:12:261

春秋战国时期有什么变化?

政治: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周天子逐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诸侯争霸,兼并战争使得众多分散的小国逐渐被大国吞并。春秋时期的改革:主要是针对经济基础。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这些改革实际上都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战国时期的改革: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进行的全面改革。经济:私营商业的兴起:有强大经济实力的自由商人。重农抑商政策:盐铁官营。私营手工业兴起:由私人经营,主要用于民间消费,进入市场流通。家庭手工业:产品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也有很少一部分进入市场。官营、私营和家庭三种手工业生产形态并存:官营为主导、民营和家庭为主体。 文化: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百家”泛指数量多,“争鸣”指争论和诘难(jié nàn)、批驳。文化上更是比较开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诸子百家都是出在这个时期。产生了无数影响后世的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扩展资料:春秋战国时期的特征及其反映①特征:这一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逐步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的社会大变革时期。②反映:政治上,国家处于分裂时期,长期战争不断,出现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人民厌恶战争,渴望统一。整个社会出现统一趋势。随着新兴地主阶级的成长,各国掀起变法运动,逐步确立封建制度。经济上,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推行,开垦荒地增多。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这些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产生,封建地主私有土地制度确立。农业、手工业发展,商业兴盛,在此基础上出现了新兴的封建城市。文化上,社会大变革促进了科学文化的繁荣。科技走在世界前列,文化成果丰富,思想活跃,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春秋战国
LuckySXyd2023-07-12 10:12:251

为什么说春秋战国时期是大变革的时期

应该是由“青铜时代”转变为“铁器时代”的缘故吧…………
mlhxueli 2023-07-12 10:12:258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

小农经济 农民
tt白2023-07-12 10:12:258

春秋战国出现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垦荒高潮,其根本原因是( ) A.大量

b
余辉2023-07-12 10:12:241

春秋战国时期发生了什么变革呢?

政治: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周天子逐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诸侯争霸,兼并战争使得众多分散的小国逐渐被大国吞并。春秋时期的改革:主要是针对经济基础。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这些改革实际上都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战国时期的改革: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进行的全面改革。经济:私营商业的兴起:有强大经济实力的自由商人。重农抑商政策:盐铁官营。私营手工业兴起:由私人经营,主要用于民间消费,进入市场流通。家庭手工业:产品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也有很少一部分进入市场。官营、私营和家庭三种手工业生产形态并存:官营为主导、民营和家庭为主体。 文化: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百家”泛指数量多,“争鸣”指争论和诘难(jié nàn)、批驳。文化上更是比较开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诸子百家都是出在这个时期。产生了无数影响后世的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扩展资料:春秋战国时期的特征及其反映①特征:这一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逐步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的社会大变革时期。②反映:政治上,国家处于分裂时期,长期战争不断,出现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人民厌恶战争,渴望统一。整个社会出现统一趋势。随着新兴地主阶级的成长,各国掀起变法运动,逐步确立封建制度。经济上,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推行,开垦荒地增多。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这些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产生,封建地主私有土地制度确立。农业、手工业发展,商业兴盛,在此基础上出现了新兴的封建城市。文化上,社会大变革促进了科学文化的繁荣。科技走在世界前列,文化成果丰富,思想活跃,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春秋战国
Jm-R2023-07-12 10:12:241

春秋战国时期,哪些方面有了突出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在农业生产上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推行,开垦荒地增多。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这些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产生,封建地主私有土地制度确立。2、在社会制度上社会制度开始由奴隶制经济开始向封建经济的飞跃,极大的释放了生产力。3、在商业上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很发达,各地土特产品互相交流。在中原市场上可以买到南方的象牙,北方的马,东方的鱼盐和西方的皮革。城市商业中心的概念也油然而生。扩展资料春秋战国时期,做为中国最后一个青铜器时代,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青铜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同时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中国的封建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尤其北方成就更为突出。生产力的飞跃引起了生产关系的革命。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公田)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并最终通过各国变法确立了下来。一个重大的发展是种种计量方法的采用,诸如保持人口和税赋的簿册、庄稼收成的统计,等等。春秋战国时期,旧制度、旧统治秩序被破坏,新制度、新统治秩序在确立,新的阶级力量在壮大。隐藏在这一过程中并构成这一社会变革的根源则是以铁器为特征的生产力的革命。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导致各国的变革运动和封建制度的确立,也导致思想文化的繁荣。由于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带来了各诸侯国礼制观念的更新。与统治阶级密切相关的礼玉、饰玉也随之发生变化,饰玉种类增多。春秋战国时代的玉器种类主要有:璧、琮、管、珠、佩、琀、串饰、勒、瑗、环、玦、圭、璋、柄形器、戈、带钩、镜架、匕等,多数为礼器,少部分为生活用具。
Chen2023-07-12 10:12:241

为什么说春秋战国时期是大变革的时期

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三次社会大转型在经济上,出现了铁制农具和犁耕技术为代表的新生产力,生产效率迅速提升,形成新兴地主和手工者在政治上,各国以富国强滨为目的,对国家进行内政改革。例如:商鞅变法在思想文化上,出现百家争鸣,主要是儒法道三家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善士六合2023-07-12 10:12:249

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在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情况?

铁农具和牛耕逐渐推广使用。大片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讲将新开垦出来的土地变为私产别出租。
ardim2023-07-12 10:12:232

简述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有哪些

这一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逐步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政治上,国家处于分裂时期,长期战争不断,出现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人民厌恶战争,渴望统一。整个社会出现统一趋势。随着新兴地主阶级的成长,各国掀起变法运动,逐步确立封建制度。经济上,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推行,开垦荒地增多。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这些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产生,封建地主私有土地制度确立。农业、手工业发展,商业兴盛,在此基础上出现了新兴的封建城市。文化上,社会大变革促进了科学文化的繁荣。科技走在世界前列,文化成果丰富,思想活跃,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kikcik2023-07-12 10:12:232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迁:政治

  春秋战国是长达五百年的一个变局,这一场变局使得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管理方式、官制等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下面我们再谈一下政治上的变化。   如果我们要看一看《史记》,里面有一种体例称作「世家」,《史记》是用十二「本纪」记述皇帝或者一个大朝代的历史的,比如夏本纪、商本纪。那么「世家」是记述诸侯的历史;「列传」记述普通人的;还有「书」记录跟文化有关的;还有「表」就是时间,什么时间发生什么事。《史记》有这么五种体例。其中「世家」在「二十四史」的后面二十三本中几乎就没有再出现过了,只有《新五代史》是一个例外,这就和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是有关系的了。   周朝实行「分封制」,我们在第二集中曾经谈到过,天子分封诸侯;诸侯分封大夫;大夫也把封地分成不同的小区域,然后分封给士。那么在分封制度中得到封地的这些人,他们的封地是世袭的、他们的身分也是世袭的。我们讲过周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诸侯的嫡长子继位之后还是诸侯;国君的长子还做国君;那么他手下的大夫死了之后,他的嫡长子接替他的位子,还做大夫。   所以说他的爵位和封邑是世世代代传下去的,这个呢叫做「世卿世禄」,就是世世代代你的爵位和封邑全都是往下传的。那么「世卿世禄」就带来了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说它是有一个家族往下传封爵和封邑的世系,所以《史记》中就用「世家」来记述这一个家族的兴衰史。   到了春秋末年、战国时期,「世卿世禄」制度就开始瓦解,由于频繁的进行战争,所以国君需要选择有才能的人来领导军队,同时也需要有才能的人来治理国家,因为才能是不能世袭的嘛,所以说谁有才能就用谁。比如在春秋时候,齐桓公用管仲,管仲的出生非常的卑微。   所以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整个中国的官制从「世卿世禄」度转变为「官僚制度」,也就是作为一个有才能的人,可以有你的封地和爵位,但是你的封地和爵位是不能够往下传的,一旦你要告老致仕、要回家了,那么你的封爵和封邑全部都要交回来。   那么到了秦国时期,它不再实行「分封制」,「世卿世禄」这样的制度就彻底的被瓦解了,由于「世卿世禄」的瓦解带来一个比较大的变化,也就是国家从「分封制」变成了「中央集权制」的国家。我们知道秦朝是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因为当时秦始皇在统一天下的时候,曾经下诏,问手下的大臣这个国家应该如何的管理?那么其中有一个丞相叫做王绾,他说:像燕国、齐国、楚国、赵国这样的地方,离我们中央 *** 非常远,那要怎么去控制那个地方呢?所以建议秦恢复周朝当年的「分封制」,把秦始皇自己家里亲贵子弟封到那个地方去做王。   当时廷尉李斯坚决反对王绾提出的分封建议,他说当时周武王在分封的时候,各个国家本来都是兄弟关系,非常的要好,但是传了几代之后,关系就越来越疏远,到了战国时期互相之间兵戎相见,过去的亲属关系也不算数了。如果说再恢复「分封制」的话,就会重启战国时期的大乱局面。所以他建议把国家的政体,从「分封制」改为「郡县制」。   「分封制」是一个诸侯统治这个国家,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国家,他有自己的兵源,有自己的财政,有自己的人事任免权,所以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邦国。但是改为「郡县制」之后,所有郡县里的郡守,或者县令,他不再是这个郡或者县的主人,而只是在这个地方负责地方的治理。就像一个公司里,他不再是公司的董事长,而是这个公司的CEO。「郡县制」就等于是国家派遣官吏到一个郡或者到一个县去治理那个地方,那么他也不是从郡或县中收来的税收养活自己,他靠的是中央 *** 发给他的俸禄,所以这样也就实现了秦国对整个国家的控制。秦始皇认为李斯的建议非常好,采纳了这个建议之后,就把秦国分成了三十六个郡,郡下再设县。   「郡县制」其实在东周列国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实施了,当时一些诸侯国在通过战争抢夺来土地,或者通过开垦荒地得到的土地,不再分给底下的大夫,所以诸侯就把这种地方置为郡,或者置为县,在东周的时候郡和县是平级的,边远的地方地广人稀的,土地比较大人口比较少,这种地方置郡;那么土地比较小人口比较稠密的地方置县,后来随着生产的扩张、生产的发展,很多过去是比较荒凉的郡,逐渐的人口开始多起来,那么就把这个郡又划分成不同的县,这样的话郡和县就变成了郡在县的上一级。   东周列国时期,「世卿世禄」的制度开始瓦解,「官僚制度」逐渐形成。国家的政治制度也从周代的「分封制」演变为秦朝开始的「中央集权制度」。我们看到,秦以后凡是试图恢复或者部分恢复「分封制」,最后都酿成了战乱,如汉景帝时的「吴楚七国之乱」;西晋的「八王之乱」;唐朝的「安史之乱」;清朝的「三藩之乱」等等。秦以后的两千多年,中国的政治制度基本上为郡县制。   ——节录自《笑谈风云》第一季《东周列国》第二十四集《历史变局》
u投在线2023-07-12 10:12:221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冶铁技术的发展对各类分工的影响与结果。

春秋时期我国在冶铁技术方面有2个发明:1.铸铁(即生铁)冶炼技术的发明2.铸铁柔化技术的发明。战国中期以后各种农业和手工业的工具已普遍用铁制。铁器的广泛使用,便利了砍伐树林、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和深耕细作,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社会分工、城乡分工、商品流通进一步扩大,货币经济发展,同时出现了以工商业发达而闻名的城市。结果是加速井田制的瓦解和封建制的产生。
小菜G的建站之路2023-07-12 10:12:221

春秋之前井田制奴隶没有人身自由怎么开垦私田?

春秋时不仅有奴隶,还有大量的自由民,私田主要由自由民开垦。井田制下的奴隶并非完全没有自由,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出现许多井田以外的私田。私田主人控制私田产品,不缴纳给国君,而且改变了原有的剥削方式,这样耕种的人就转化为封建农民,私田主人就转化为封建地主,农民向封建地主缴纳地租,这就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
铁血嘟嘟2023-07-12 10:12:221

春秋战国为何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时期?

为什么说春秋战国才是中国历史上最精彩的时代呢?中国的文化,把儒家思想定为正统,那是从汉朝才开始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那是从汉武帝时代才开始推行的,而儒家文化的起源正是春秋战国时代,那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儒家、墨家、法家、道家以及阴阳家名家纵横家都起源于这个时代,孔子、墨子、老子、韩非子、鬼谷子这种空前绝后的大师都诞生于这个时代,那个时代有培育大师的土壤,春秋战国时代,正处于社会的大变革时期,这样的局面催生出了一批灿烂的文明,大争之世的国家需要大量人才,没有人限制你的想象力,只要你有别人没有的奇思妙想,你都有机会在不同的诸侯王面前去展示你的才华。
bikbok2023-07-12 10:12:212

春秋战国时期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简要说说经济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meira2023-07-12 10:12:211

春秋战国时为什么新的赋税制度促使土地所有制由国有向私有转变?

因为井田制瓦解 奴隶主阶级衰落 地主阶级崛起 地主阶级就是需要土地私有
NerveM 2023-07-12 10:12:215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

政治: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经济: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带来先进生产力,天下归于一统,方便商业交流军事:大量军事思想家,中国军事思想最顶尖的时代民族关系:民族大融合,真正的汉民族形成时期(文字、语言、衣着等统一)还需要啥?
豆豆staR2023-07-12 10:12:214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谁才能堪称变法第一人?

我想历史书上已经给我们答案了,那就是商鞅,他的变法是效果最大最好的,使秦国吞并六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 
ardim2023-07-12 10:12:214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农业生产有了哪些变化?

一、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普遍1 .铁农具的普遍使用①我国使用铁器的最早时间:根据考古发现证明我国西周晚期已使用人工冶铁制品。②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的地区已非常广泛普遍。③铁器普遍使用的重要意义:标志我国由青铜时代进步到铁器时代,铁制工具的普及,使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成生产关系的变革。2.牛耕技术的普及①春秋战国时期犁是一种先进农具,用牛代替人来拉犁是一项先进技术。②牛耕技术从春秋到战国时期是逐渐推广的。③认识将拉车的牛用在农业生产上拉犁是一种创造,是农业动力的革命,有助于农业劳动力的解放。3.水利事业的发展①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为增强经济实力,都十分重视兴修水利工程的情况。②中原地区已普遍用桔槔来灌溉农田。二、手工业的发展1.铸铁柔化处理技术的发明教师要特别强调此项技术发明的重要意义:是世界冶铁史上的一大成就,比欧美早两千年以上。2.青铜铸造、加工工艺的发展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商代青铜生产工艺情况归纳其发展状况:①铸造工艺更新;②出现金银错技术;③雕刻艺术有新发展。3.其他手工业部门技术的发展具有代表性主要有髹漆业、纺织业、煮盐业、酿酒业的四种手工业。①髹漆业。战国时已出现采用夹紵(用薄木卷曲为胎,贴以麻布再涂上漆)技术的精巧漆器。②纺织业:长沙楚墓出土的战国麻布残片,纤维相当细密。③煮盐业:山西的池盐、山东的海盐和四川的井盐都已开发。④酿酒业:春秋战国时,人们已能用曲造酒。4.手工业工艺专著《考工记》的出现①《考工记》的主要内容:记述了齐国官营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②《考工记》的重要地位:不但在我国工程技术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三、商业、交通和城市1.商业的发达①注意指导学生分析: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与商业发展的关系。即农业发展了,手工业才能发展,手工业发展了,才可能带来商业的发展,商业发展了才能带来城市的繁荣。②农业、手工业、商业的空前发展,标志着社会经济的进步,经济的大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③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很发达,各地土特产品互相交流。在中原市场上可以买到南方的象牙,北方的马,东方的鱼盐和西方的皮革。2.城市的繁荣①许多城市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如齐国临淄、赵国邯郸、魏国大梁、楚国郢,聚集着许多人口。②中国古代城市一个显著特点,商业中心往往是政治中心。四、由公田到私田1.“公田”和“私田”的界定;奴隶主贵族把井田叫做“公田”,而把自己驱使奴隶开垦出来的荒地叫做“私田”。2.由公田到私田的原因:①根本原因: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②直接原因:私田主人控制私田产品,不缴纳给国君。3.新的生产关系的出现:私田主人改变剥削方式,让劳动者交出大部分产品,保留部分产品,这样,劳动者逐渐转变为封建农民,而私田主人逐渐转化为封建地主,劳动者交出的产品就是地租,这种剥削方式就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4.评价: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导致生产关系的变革,在新的生产关系条件下,劳动者由奴隶转化为农民,使生产力获得一定程度的解放。
人类地板流精华2023-07-12 10:12:201

为什么自耕农和私商都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

因为奴隶制度解体了,封建制度开始产生
余辉2023-07-12 10:12:202

春秋战国的社会特征

是从奴隶制到封建社会的过度时期
大鱼炖火锅2023-07-12 10:12:204

春秋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

春秋时,产生了新的赋税制度。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实行初税亩,国家根据土地面积向田主征收一定的实物税。这是古代田税的开始。鲁成公元年(前590年)秦国于简公七年(前408年)实行”初租禾”的实物地税制度。战国时,各国税制不一。秦国首先实行户口登记制,并据以征收田地租税和接人头征收“头会‘(人口税)。春秋后期,我国已经发明生铁自炼技术。这些比欧洲早1900年,对于铁工具的推广有决定意义。铁工具在农业、手工业生产上的使用,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科技冶铁技术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开始使用,但未普及(战国时期开始普及推广),春秋时期除使用块炼铁外,还掌握了冶炼生铁的先进技术。铁器的使用使大规模开垦荒地成为可能,促进了私田的发展,同时也为手工业提供了锐利的工具,牛耕渐趋普遍起来,牛耕技术的发展,只有与铁器的使用相配合,方可发挥出它的功能。在青铜冶铸方面发明了错金、错银、嵌红铜等新工艺。侯马大批铸造陶范的出土,显示出这一时期青铜冶铸业和采矿业的规模很大、水平很高。春秋中期以后,各诸侯国已经大量使用货币。金属货币的流通,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的表现主要有四个方面:1、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铁和刚的冶炼技术成熟,铁制农具得到广泛应用。2、牛耕技术的推广。3、精耕细作的传统开始形成。许多农业技术已经与近代很接近。4、大型水利工程开始兴建,如都江堰、郑国渠等,农田水利灌溉水准大幅提高。这些生产技术进步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是:1、这些新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出现大大的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2、这些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出现,加速了人们对土地的开发和利用,尤其是对中原地区以南的地方土地的开发利用。3、这些新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出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提高了粮食产量,促进了非农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春秋时期思想和文化的发展4、这些新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出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进程,推动了春秋时期各国向封建制度国家的发展。
Ntou1232023-07-12 10:12:202
 首页 上一页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