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怎样推导出来的

2023-07-26 09:40:15
肖振

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长乘宽+长乘高+宽×高)×2

又为

(ab+ah+bh)×2

推导出来:长方体6个面面积相加,其中每个面以及它相对的面相同,所以是它正面面积×2,左面(或右面)面积×2,上面面积×2

正方体表面积公式:棱长×棱长×6

又为

a×a×6

推导:正方形面积为边长乘边长,而正方体表面积是有6个相同的正方形组成的

此后故乡只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推导:

1、把长方体的表面展开,得到六个长方形(特殊情况也有两个相对的面是长方形)

长方体表面积就是长方体六个面的面积总和。

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得六个面的面积总和为:

长×宽×2+长×高×2+宽×高×2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把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得到六个面积相等的正方形。

正方体的表面积,就是正方体六个面的面积总和。(只要求出一个面的面积,再求六个面的面积。)

311

网购就上拼多多,击穿底价!

拼多多限时折扣,全场包邮!品质好物一折起,畅想底价1元抢!一折起,不用9块9,一元也包邮,新颖拼团模式打破价格壁垒!

lp.pinduoduo.com广告

北营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推导:

1、把长方体的表面展开,得到六个长方形(特殊情况也有两个相对的面是长方形)

长方体表面积就是长方体六个面的面积总和。

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得六个面的面积总和为:

长×宽×2+长×高×2+宽×高×2

2、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把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得到六个面积相等的正方形。

正方体的表面积,就是正方体六个面的面积总和。(只要求出一个面的面积,再求六个面的面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怎么算?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原因:因为长方体它有六个面,有12条棱,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就是求长方体每个面的面积,就是把他每个面积加起来,长×宽是求它前面的面积,长×高是求它上面的面积,而宽×高是求它右面的面积(也可以是后面,下面,左面)长方体有六个面,我们只加了三个面,所以还有三个面就要乘二,所以才是这样。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因为正方体跟长方体一样,也有六个面,求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非常好求,因为它每个面的面积相同,所以只用把它六个面的面积加起来就是正方体的表面积。
2023-07-25 09:43:011

立方体面积怎么算

立方体表面积=(底面积+前面积+侧面积)*2=(长×宽+长×高+宽×高)×2
2023-07-25 09:43:141

知道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怎么算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

用棱长总和除以12,得出棱长棱长乘棱长再乘以6,得出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是用上面得出的棱长乘棱长再乘以棱长望采纳
2023-07-25 09:43:231

正方体和长方体叠起来的表面积怎么算

第一步:正方体长方体的面积分别算,相加。第二步(分三种情况):1、正方体的边长比长方体的宽还小,那就总面积减去(正方体一个面的面积乘2)2、正方体的边长比长方体的长还大,那就总面积减去(长方体相交面的面积乘2)3、正方体的边长在长方体的长和宽之间,那就总面积减去(长方体宽乘正方体的边长乘2)
2023-07-25 09:43:482

正方体的表面积怎么求

s=6a的平方
2023-07-25 09:43:593

正方形的表面积怎么求啊?(求正方体的表面积怎么求)

1、正方形的表面积怎么求啊?。 2、求正方体表面积怎么求。 3、面积怎么求正方形的面积怎么求。 4、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求。1.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2.正方体表面积:S=6×边长2。 3.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4.正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四条边都相等。 5.四个角都是90°。 6.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7.有一组邻边相等且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8.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有一个角是90°的菱形叫做正方形。 9.只有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平分90°的直角是分成两个45°的角。
2023-07-25 09:44:431

正方形表面积怎么算?

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是:面积=边长_,用字母表示就是:S=a_(S指正方形面积,a指正方形边长)。正方形的判定定理:1、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2、有一个角为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3、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4、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5、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6、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7、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正方形。8、一组邻边相等,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正方形。9、既是菱形又是矩形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2023-07-25 09:45:072

已知正方体的底面积求正方体的表面积怎样算

底面积乘以6
2023-07-25 09:45:2815

正方形的表面积公式是什么?

方形的表面积公式是: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6
2023-07-25 09:46:304

如何用正方体的表面积求它的棱长

表面积除以6,就是正方体一个面的面积,然后再开平方,就是棱长。 如果是小学生,不会开平方,就用可能的数去试,看哪个数自己与自己相乘等于一个面的两种。 如正方体表面积是864平方厘米 则一个面的面积是864/6=144(平方厘米) 12*12=144 所以棱长为12cm
2023-07-25 09:46:461

正方体组合体的表面积怎么算

正方体共有六面,且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所以正方体的表面积为:边长的平方乘以6.设边长为a,表面积为s,则s=6aa
2023-07-25 09:46:552

已知正方体的底面积求正方体的表面积怎样算

已知正方体的底面积求正方体的表面积,这么求:1.正方体一共有6六个面,且每个面的面积是一样的2.已知正方体的底面积,所以正方体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积X63.总结:正方体的表面积等于6个面的面积之和或其中1个面X6
2023-07-25 09:47:051

正方体知道体积怎么求表面积

将体积拿去开3次方,得出棱长【比如体积是8,是2x2x2,棱长就是2】然后求出一面的面积,再乘6面,就得出表面积
2023-07-25 09:47:171

已知长方体的长宽高,怎么求正方体的表面积

解:己知长方体的长宽高,只能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为(长X宽+宽ⅹ高+长x高)ⅹ2。如果是求与长方体体积相同的正方体的表面积应是6[(长ⅹ宽x高)^(1/3)]^2=6(长X宽x高)^(2/3)。
2023-07-25 09:47:281

正方体的表面积怎么求?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正方体表面积因为6个面全部相等,所以正方体的表面积=底面积×6=棱长×棱长×6。正方体体积正方体的体积(或叫做正方体的容积)=棱长×棱长×棱长;设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a,则它的体积为:V=a×a×a。拓展内容:用六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正方体。侧面和底面均为正方形的直平行六面体叫正方体,即棱长都相等的六面体,又称“立方体”“正六面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正方体的动态定义:由一个正方形向垂直于正方形所在面的方向平移该正方形的边长而得到的立体图形。
2023-07-25 09:47:511

正方体的表面积怎么求 正方体的表面积求法

1、因为6个面全部相等,所以正方体的表面积=底面积×6=棱长×棱长×6。 2、正方体是由6个正方形面组成的正多面体,故又称正六面体、正立方体。它有12条棱(边)和8个顶(点),是五个柏拉图立体之一。 3、正方体的动态定义:由一个正方形垂直于正方形所在面的方向平移该正方形的边长而得到的立体图形。 4、正方体有8个顶点,每个顶点连接三条棱;正方体有12条棱,每条棱长度相等;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面积相等。
2023-07-25 09:48:081

正方体的表面积怎么求 正方体的表面积求法

1、因为6个面全部相等,所以正方体的表面积=底面积×6=棱长×棱长×6。 2、正方体是由6个正方形面组成的正多面体,故又称正六面体、正立方体。它有12条棱(边)和8个顶(点),是五个柏拉图立体之一。 3、正方体的动态定义:由一个正方形垂直于正方形所在面的方向平移该正方形的边长而得到的立体图形。 4、正方体有8个顶点,每个顶点连接三条棱;正方体有12条棱,每条棱长度相等;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面积相等。
2023-07-25 09:48:151

正方体的面积怎么求

正方体的表面积等于棱长x棱长×6=底面积*6。正方体的表面积就是六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正方形的面积等于棱长x棱长,因为正方体六个面积相等,所以正方体的表面积等于棱长x棱长x6。 正方体的定义:用六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正方体。侧面和底面都是正方形的直平行六面体叫正方体,即棱长都相等的六面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正方体的特征: 一、正方体有8个顶点,每个顶点连接三条棱。 二、正方体有12条棱,每条棱长度相等。 三、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面积相等。 相关图形的计算公式:1、长方形:周长=(长+宽)×2,面积=长×宽。 2、正方形:周长=边长×4,面积=边长×边长。 3、三角形:面积=底×高÷2。 4、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5、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6、圆周长=π×d=π×r×2,面积=π×r×r。 7、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体积 =长×宽×高。 8、圆柱: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体积=底面积×高,圆锥体积=底面积×高÷3。
2023-07-25 09:48:521

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怎么求

正方体的表面积等于边长乘边长乘 6。如果两个正方体的大小一样,就是边长乘边长乘 12。
2023-07-25 09:49:042

正方体给了体积,求表面积怎么求

正方体有6个面,用总面积除以6,再开方,把得到的数再三次方就可以了.公式如下:设正方体的表面积为s,体积为v,则有:v=(根号下s/6)的三次方
2023-07-25 09:49:521

正方体给了体积,求表面积怎么求

正方体有6个面,用总面积除以6,再开方,把得到的数再三次方就可以了.公式如下:设正方体的表面积为s,体积为v,则有:v=(根号下s/6)的三次方
2023-07-25 09:50:181

正方体的底面积怎么求,表面积怎么求

底面积=体积÷棱长表面积=6×底面积=6×棱长×棱长
2023-07-25 09:50:261

表面积怎么求?

把两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求出来,然后减去两个底面就好了
2023-07-25 09:50:362

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怎么计算?

正方体表面积:棱长x棱长x棱长正方体体积:棱长x棱长x3
2023-07-25 09:51:024

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怎样求

(n/n)6
2023-07-25 09:51:272

知道了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怎么求表面积和体积

用棱长总和×6就可以得出表面积再用能成再用。棱长乘棱长乘棱长就可以得出体积
2023-07-25 09:51:453

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怎么算

1.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求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就是求6个面的面积的和。(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十长×高十宽×高)×2。(2)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3.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应用求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如:(1)计算装修房屋、粉刷墙壁、蓄水池铺瓷砖等的面积。(2)计算制作长方体、正方体的铁桶、包装盒、金鱼缸、通风管等所需要的原材料的面积。
2023-07-25 09:52:081

怎么求正方体的棱长总和与表面积、体积?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正方体表面积因为6个面全部相等,所以正方体的表面积=底面积×6=棱长×棱长×6。正方体体积正方体的体积(或叫做正方体的容积)=棱长×棱长×棱长;设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a,则它的体积为:V=a×a×a。拓展内容:用六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正方体。侧面和底面均为正方形的直平行六面体叫正方体,即棱长都相等的六面体,又称“立方体”“正六面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正方体的动态定义:由一个正方形向垂直于正方形所在面的方向平移该正方形的边长而得到的立体图形。
2023-07-25 09:52:191

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没有底面) 他的公式?五分之内 长方体没有底面怎么求?

(没有底面) 正方体(只有5个面):设棱长为a 5(a×a) (没有底面) 长方体(只有5个面):设长为a,宽为b,高为c. 1(a×b)+2(b×c)+2(a×c)
2023-07-25 09:52:401

正方体知道体积怎么求底面积? 又怎么求表面积?重赏100了

z三尽。。凡
2023-07-25 09:52:542

正方体给边长给了求表面积

边长的立方米。
2023-07-25 09:53:127

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表面积怎么算?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原因:因为长方体它有六个面,有12条棱,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就是求长方体每个面的面积,就是把他每个面积加起来,长×宽是求它前面的面积,长×高是求它上面的面积,而宽×高是求它右面的面积(也可以是后面,下面,左面)长方体有六个面,我们只加了三个面,所以还有三个面就要乘二,所以才是这样。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因为正方体跟长方体一样,也有六个面,求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非常好求,因为它每个面的面积相同,所以只用把它六个面的面积加起来就是正方体的表面积。
2023-07-25 09:53:391

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怎样推导出来的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推导:1、把长方体的表面展开,得到六个长方形(特殊情况也有两个相对的面是长方形)长方体表面积就是长方体六个面的面积总和。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得六个面的面积总和为:长×宽×2+长×高×2+宽×高×22、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把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得到六个面积相等的正方形。正方体的表面积,就是正方体六个面的面积总和。(只要求出一个面的面积,再求六个面的面积。
2023-07-25 09:53:514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怎么算?

正方体的表面积=c×c×6;长方体表面积公式:S=2*(ab+bc+ca)。因为相对的2个面面积相等,所以先算上下两个面,再算前后两个面,最后算左右两个面。设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b、c,则它的表面积为S = (ab+bc+ca)×2,也等于2ab+2bc+2ca,还等于2(ab+bc+ca);公式: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宽×高×2+长×高×2,或: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宽×高+长×高)×2。扩展资料:长方体特征1、长方体有6个面。每组相对的面完全相同。2、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四条棱长度相等。按长度可分为三组,每一组有4条棱。3、长方体有8个顶点。每个顶点连接三条棱。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4、长方体相邻的两条棱互相垂直。
2023-07-25 09:54:341

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是什么

边长的平方乘以6
2023-07-25 09:54:502

正方体的表面积怎么求正方体的体积怎么求

S=6r2
2023-07-25 09:54:571

长方体、正方体的底面积、表面积、体积怎么求?要求给出公式

底面积=长×宽表面积=长×宽×2+长×高×2+宽×高×2体积=长×宽×高
2023-07-25 09:55:081

长方体表面积怎么求

1、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宽×高×2+长×高×2,或: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宽×高+长×高)×2。2、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设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b、c,则它的体积:V=abc=Sh。3、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因为6个面全部相等,所以正方体的表面积=底面积×6=棱长×棱长×6。4、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正方体的体积(或叫做正方体的容积)=棱长×棱长×棱长;设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a,体积为:V=a×a×a。扩展资料:正方体的特征:1、有8个顶点,每个顶点连接三条棱。2、正方体有12条棱,每条棱长度相等。3、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面积相等。长方体的特征:1、有6个面。每组相对的面完全相同。2、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四条棱长度相等。按长度可分为三组,每一组有4条棱。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方体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正方体
2023-07-25 09:55:181

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

不知道拒订盒饭IWGIa我故意给我发个IWEFWF
2023-07-25 09:55:428

正方体的表面积和长方体的体积怎么求,再用字母表示。

设正方体边长为a,则体积V=a^3,其表面积S表=6a^2;设长方体长宽高分别为a、b、c,则体积V=abc,其表面积S表=2(ab+bc+ca)
2023-07-25 09:56:162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怎么求

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长方体的体积 =长×宽×高 V =abh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 =6a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2023-07-25 09:56:401

怎么求长方体和正方体及圆柱的表面积?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u0405=πr 1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12、长方体的体积 =长×宽×高 V =abh 13、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 =6a 14、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a 15、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 S=ch 16、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 S=2πr +2πrh=2π(d÷2) +2π(d÷2)h=2π(C÷2÷π) +Ch 17、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V=πr h=π(d÷2) h=π(C÷2÷π) h 18、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 V=Sh÷3=πr h÷3=π(d÷2) h÷3=π(C÷2÷π) h÷3
2023-07-25 09:56:531

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怎么求

常规的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正方体:边长*边长*6
2023-07-25 09:57:001

14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图形的表面积怎么求

先计算出所有小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和。先计算出所有小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和。14个小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和等于14个小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和,即14x6xa^2,其中a为小正方体的边长,6为一个小正方体的表面积。接着计算出整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由于整个长方体由6个小正方体组成,因此整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等于6倍一个小正方体的表面积,即6xa^2。
2023-07-25 09:57:071

正方形的表面积公式是?

正方形的表面积公式:S=axa即边长x边长。
2023-07-25 09:57:202

有了正方形的底面积,怎么求表面积和体积

应该是求正方体吧。表面积=底面积×6体积=底面积×正方形的边长因为正方体六个面大小是一样的所以表面积乘以6,而真正的体积公式是体积=底面积乘以高,可是正方体边长是一样的,所以也可以表面积乘以正方形的边长
2023-07-25 09:58:371

正方体5个面表面积公式

玻璃:1、2乘1、2等于1、44
2023-07-25 09:58:491

咬文嚼字 朱光潜 什么是套板反应

“套板反应”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对文艺创作和行文态势所做的心理分析。所谓“套板”就是前人所说的“套语”,也即今人所谓“滥调”。意思是当一件事物发生时立即使你联想到一些旧有的、习惯的俗滥陈词。比如,说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嫱西施”,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谈风景必是“柳岸灞桥”,做买卖总少不了“端木遗风”等等。如果一个人的心理习惯一旦滑入这种“套板反应”,就作者而言,其运思布局就会流于板滞和生硬;就读者说,则无法引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体验。   "套板反应"是写作中墨守成规、陈陈相因的心理习惯。其表现为内容和形式上的老一套;其负面影响是扼杀作者的创造力。
2023-07-25 09:54:331

咬文嚼字对写作文的启示

1. 读完朱光潜的《咬文嚼字》,对阅读和写作有何启示 1、让我想起福楼拜的话,“无论你描写什么事物,要说明它,只有一个最恰当的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只有一个最恰当的动词;要区别它的性质,只有一个最恰当的形容词.你必须不断地推敲,直到找准这个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为止.你不能满足于差不多,不能逃避困难,用似是而非的语句去敷衍.” 2、阅读的话,如果精读就显得很重要了,有些字和词其实是对事物的一些刻画。 3、浅尝辄止的话,咬文嚼字就不那么重要了,那只是需要了解一个梗概。 4、写作的话,都是自己一字一句写上去,必须要用恰当的字词来描绘,一个人写作好不好,很重要的基本功就是对字词掌控,和一些句式运用。 2. 咬文嚼字在论证上有哪些特色对我们写作文有何启示意义 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例如《史记》李广射虎一段: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这本是一段好文章,王若虚在《史记辨惑》里说它“凡多三‘石"字”,当改为: 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或改为: 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 在表面上看,改得似乎简洁些,却实在远不如原文。见“草中石,以为虎”并非“见草中有虎”。原文“视之,石也”有发现错误而惊讶的意味,改为“既知其为石”便失去这意味。原文“终不能复入石矣”有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的意味,改为“终不能入”便觉索然无味。这种分别,对文字稍微敏感的人细心玩索一番,自会明白。 有些人根本比了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漂亮些。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姑举一个人人皆知的实例。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成“敲”字,这段文字因缘传为千古美谈,于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好听一点,都说“推敲”。古今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说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他须自掩子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就显得寺里有人应门。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比较起来,“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搅扰。所以我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如果他想到“推”而下“敲”字,或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 3. 从朱光潜《咬文嚼字》中得到什么启示 《咬文嚼字》是我国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朱光潜的一篇文艺随笔,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不仅能够领略朱光潜先生精妙的思想,更能领略此文独到的写作特色。 一、结构简洁明了,思路新颖别致。一般的议论文在文章的开篇马上就会树立观点,然后作者再根据自己树立的观点进行演绎论证。 而本文的结构虽简洁明了,但思路新颖别致。首先作者在文章开头例举四个事例,从不同角角说明文字和思想的密切关系,然后得出结论: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用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 接着作者从正面援引实例,证明善用字的联想意义,就会使文章意蕴丰富;紧接着又从反面援引实例证明误用字的联想意义就会产生“套板反应”这一流弊。最后作者才在文后点明主旨,指出了“咬文嚼字”的目标、要求和条件:要想使阅读与写作达到最高目标——艺术的完美,就必须养成良好的习惯——以谨严的精神,刻苦自励,留心玩索,推陈出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与互相吻合。 二、事例充分典型,说理精譬透彻。对于议论性的文章,如果文中不举事例,道理就会显得抽象晦涩;而事例如果不典型,道理就不能使人信服;而事例如果解说不好,道理也就讲不透彻。 本文的最大的写作特点,就在于作者所举事例充分典型,并且分析非常入扣。例如:作者为了剖析“是”与“这”两字的区别,先后选取了《水浒》和《红楼梦》的例子,强调“是”与“这”不单是文字之争,而且涉及到“思想感情”的意味。 又如为了说明简洁必须以准确表达情味为前提,简单的追求“简洁”是文学创作中必须反对的这一观点,作者将《史记》李广射虎一段文字和王若虚《史记辨惑》的改文进行对比,从比较分析中,不难看出改文虽然“似乎简洁些”,但“惊讶的意味”和“斩截的意味”却已存无多,因而令人觉得“索然无味”,这就是因为“有些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造成的,从而很好的论证了上述这一观点。 三、见解新颖独特,语言准确精当。 作者以其深厚的人文素养、纤细的文字敏感力,在课文中择用若干精当的语言实例,深入浅出地将运用文字应有的谨严精神,以及必须在创作和阅读中养成随时留心玩索的好习惯等观点表达出来。作者认为,郭沫若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似乎改得并不很妥,还认为韩愈之“敲”是否优于贾岛之“推”也值得商榷。 因为文字的微小改动与调整都影响到思想感情的表达。另外,作者对“套板反应”很是反感,认为“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 而“套板反应”正是当代大部分学生的通病,因此这种观点的提出是值得我们共同学习的,同时作者的这种独立思考、求真务实的创新精神,正是我们当今推行素质教育的精义所在,更是值得我们共同借鉴的。 总之,本文虽是一篇畅谈文学创作的随笔,但它更以其不同凡响的写作特色吸引了读者,使人受益匪浅。 4. 从朱光潜《咬文嚼字》中得到什么启示 藉其深厚的人文素养、纤细的文字敏感,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在短文《咬文嚼字》中择用若干精当的语言实例深入浅出地将运用文字应有谨严的精神以及必需在创作和阅读中养成随处留心玩索的好习惯等观点令人折服地表达出来。 作者认为郭沫若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似乎改得并不很妥。他还认为韩愈之“敲”是否优于贾岛之“推”也值得商榷。 对此,作者说出了一番令人信服的道理。这种独立思考、求真求实的创新精神正是我们当今推行的素质教育的精义所在,非常值得学生借鉴学习。 作者对“套板反应”很反感,认为“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而“套板反应”正是许多学生的通病.。 5. 咬文嚼字作文 如银的月光下,我独自漫步在操场上。 无聊中扬起脖子细细挑剔夜空,竟会感觉到如此完美的满月却也是如此这般的空洞。一幅碧天银盘巨幅画就因了这一“空洞”而改变了它在我心中本来应该很美好的意境。 我是在面对夜空咬字了吧,是的,咬字不过如此。在很简单的一个病句中,只要你咬住它的病之所在,这道改病句题你就搞定了,3分你也就到手了。 可是,在我的印象中,咬字却等于是在白纸上滴墨。实话说,我不喜欢咬字,只要你觉得读这句话时不顺口,便可判断它是病句,然后改了就行。 我认为这种咬字的行为若在生活中,那简直就是在鸡蛋里挑骨头或者说是挑拨、挑剔了。在我的眼里,生活应该是很简单的,就好像1+1=2,可为什么非要死死咬住一个字眼不放手,非弄个两脸涨红,鱼死网破不可呢?就像夜空这轮圆月,你硬要挑剔它空洞,它也只好在你心中空洞起来了。 曾经我得一个好友,一双锥子般犀利的眼睛,一颗比狐狸更聪明的脑袋,可就因为咬字眼,一次次打断老师的讲课,引来全班的公愤,一次次咬住同学的只言片语,弄得鸡嫌狗不爱,最后终于消沉了。 朋友会因咬文嚼字而分手,生活会因咬文嚼字而消沉。 因此我想,咬文嚼字虽然是一种修改病句的绝好方法,但它永远咬不出和谐灿烂的人生。 6. 以咬文嚼字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浏览新教材的目录,无意中看到了“推敲”二字。这两个字很简单,也很深奥。“哗啦哗啦……” 我把书翻到49页。课文的主人公是唐朝诗人贾岛。他拜访友人李凝,不巧友人不在家,贾岛就写了一首《题李凝居》留在了门上。第二天他独自骑着毛驴回长安了。在路途中,贾岛想到了诗中的“僧推月下门“的”推“字写得不恰当,应改成 “敲”字,就这样,一场“推敲”思想大战就开始了。 贾岛想啊想,不知不觉就来到了长安城。我不禁想起四年级学过的一篇课文,当时的我就喜欢咬文嚼字,而我与老师争辩到自己思考的全部过程,也和贾岛的情况非常相似。一篇亲情作文--《给长大了的孩子的话》,文中写道:“孩子,现在我常常忘了扣扣子,系鞋带;梳头时手会不住地抖,吃饭时会弄脏衣服,企望你,不要催促我,责骂我,多一点耐心和温柔,也能回家陪我闲话家常吧!如今,我脚也不稳,走也走不动,所以,请你紧紧握住我的手,陪着我,慢慢地,就像我当年带着你一步步走”等等内容,深刻地体现父母年老时发出的感慨。而这篇课文的第三个选择题是:这篇课文是父母什么时候写的?我当然选择“D:父母年老时”, 可老师同学坚决反对。可是,其他的三个选择是:A、孩子年老以后;B、孩子小时候;C、父母年轻时”。我怎么也不认为它们是对的。孩子年老后父母已逝世,孩子小时候与文章不符合,父母年轻时孩子尚未出生。我想啊,想啊,没有一点头绪。最后,我完全相信自己是对的,便放弃思考,在作业本上写道:“我觉得应该是D”。写完后我走向教室外面,跑向卫生间。结果,半路上上课铃就响了。虽然这一思考的最终结果是:我是错误的。老师在我的本子上写下如下解释:《给长大孩子的话》。说明此刻孩子还没有长大,此刻父母应该是年轻的。但这件事情还是给我很多启发:遇到问题,发生争议,要善于自己思考,不能总是认为老师的答案就是正确的,要一字一句推敲,找出作者主要表达情感的句子,然后全面思考权衡,与他人的答案比较选择,最终得出结论。 我还从贾岛那里学到了两点:他遇到名家,并不慌张、不失措,解释清楚事情后就虚心请教。他更从著名诗人那里学到了选择和琢磨。这是非常值得我学习的。
2023-07-25 09:54:391

咬文嚼字的作者是谁

《咬文嚼字》选自《朱光潜美学文学选集》 正文: 郭沫若先生的剧本里婵娟骂宋玉说:“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上演时他自己在台下听,嫌这话不够味,想在“没有骨气的”下面加“无耻的”三个字。一位演员提醒他把“是”改为“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就够味了。他觉得这字改得很恰当。他研究这两种语法的强弱不同,“你是什么”只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意义,有时或许竟会“不是”;“你这什么”便是坚决的判断,而且还必须有附带语省略去了。根据这种见解,他把另一文里“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一句话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这是炼字的好例,我们不妨借此把炼字的道理研究一番。那位演员把“是”改为“这”,确实改的好,不过郭先生如果记得《水浒》,就会明白一般民众骂人,都用“你这什么”式的语法。石秀骂梁中书说:“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杨雄醉骂潘巧云说:“你这贱人!你这淫妇!你这你这大虫口里倒涎!你这你这……”一口气就骂了六个“你这”。看看这些实例,“你这什么”倒不仅是“坚决的判断”,而是带有极端憎恶的惊叹语,表现着强烈的情感。“你是什么”便只是不带情感的判断。纵有情感也不能在文字本身上见出来。不过它也不一定就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含义”。《红楼梦》里茗烟骂金荣说:“你是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这里“你是”含有假定语气,也带“你不是”一点讥刺的意味。如果改成“你这好小子!”神情就完全不对了。从此可知“你这”式语法并非在任何情形之下都比“你是”式语法都来得更有力。其次,郭先生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似乎改得并不很妥。“你这”式语法大半表示深恶痛嫉,在赞美时便不适宜。二、“是”在逻辑上是连接词,相当于等号。“有”的性质完全不同,在“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一句中,风度是动词的宾词。在“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中,风度便变成主词和“你(的)”平行。根本不成一句话。 这番话不免罗嗦,但是我们原在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藉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炼。咬文嚼字,在表面上象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例如《史记》李广射虎一段: “李广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更复射,终不能入石矣” 这本是一段好文章,王若虚在《史记辨惑》里说它“凡多三石字”,当改为: “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或改为“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在表面上似乎改得简洁些,却实在远不如原文,见“草中石,以为虎”并非“见草中有虎”原文“视之,石也”,有发现错误而惊讶的意味,改为“既知其为石”便失去这意味。原文“终不能复入石矣”有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的意味,改为“终不能入”便觉索然无味。这种分别,稍有文字敏感的人细心玩索一番,自会明白。 一般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姑举一个人人皆知的实例,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为“敲”字。这段文字因缘古今传为美谈,于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好听一点,都说“推敲”。古今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就显得寺里有人应门。 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比较起来,“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频添了搅扰。所以我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如果他想到“推”而下“敲”字,或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比如说“烟”,它的直指的意义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远离不易捉摸,它可以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水”“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月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各不同,变化莫测。科学的文字越限于直指的意义就越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性。既是游离的个别的他就不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义含糊甚至支离。比如说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关联,原文就简直不通。如果你不了解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情沁肺腑的意味,也就失去原文的妙处。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约之中。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蕴藉。难处就在于含混中显得丰富,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点铁成金,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 这是一个善用联想意义的例子,联想意义也是最易误用而生流弊。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喜欢走熟路,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人人就都跟着走,越走就越平滑俗滥。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字被人用得太滥也是如此。从前作诗文的人都依*“文料触机”,“幼学琼林”“事类统编”之类书籍。要找词藻典故,都到那里去乞灵。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嫱西施”,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谈风景必是“春花秋月”,叙离别不外“柳岸灞桥,做买卖都有“端木遗风”,到现在用铅字排印数籍还是“付梓”“杀青”。象这样例子举不胜举。他们是从前人所谓“套语”,我们所谓“滥调”。一件事物发生时立即使你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而你也就安于套语滥调,毫不斟酌地使用它们,并且自鸣得意。这就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所说的“套版反应”(stock response)。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于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因为就作者说,“套版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就读者说,它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一个作者在用字用词上离不掉“套版反应”,在运思布局上面,甚至在整个人生态度方面也就难免如此。不过习惯力量的深度常非我们的意料所及。沿着习惯去做总比新创更省力,人生来有惰性。常使我们不知不觉的一滑就滑到“套板反应”里去。你如果随便在报章杂志或是尺牍宣言里面挑一段文章来分析,你就会发现那里面的思想情感和语言大半都由“套板反应”起来的。韩愈谈他自己做古文“惟陈言之务去”。这是一句最紧要的教训。语言跟着思维情感走,你不肯用俗滥的语言自然也就不肯用俗滥的思想情感;你遇事就会朝深一层去想,你的文章也就是真正是“作”出来的,不致落入下乘。 以上只是随便举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例子举不尽道理也说不完。我希望读者从这粗枝大业的讨论中,可以领略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本着这个精神,他随处留心玩索,无论是阅读或写作,就会逐渐养成创作和欣赏都必须的好习惯。它不能懒不能粗心,不能受一时兴会所生的幻觉迷惑而轻易自满。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文的精炼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2023-07-25 09:54: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