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豆豆staR
-
您好,知识点如下:
第一单元:
考点1.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考点2. 原子—分子论的创立使化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原子—分子论的创立使化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俄国人)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考点3. 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用一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片刻,取下火焰上方的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石灰水,振荡 烧杯内壁有水雾,石灰水变浑浊 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考点4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实验探究步骤 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现象 结论、解释、化学方程式
探究呼出气体的性质
⑴向一个盛空气的集气瓶和一个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各滴入几滴石灰水,振荡 盛空气的集气瓶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
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内石灰水变浑浊 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⑵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盛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 燃烧的木条在盛空气的集气瓶中持续燃烧;
燃烧的木条在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立即熄灭 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少的氧气
⑶取一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呼气,并与放在空气中的另一块玻璃片比较 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有水珠 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
考点5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 取用药品应遵守的原则
① “三不”原则:即不得用手触摸药品;不得品尝药品的味道;不得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
② “少量”原则:应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实验没有说明用量,一般按少量取用,即液体取1 mL—2 mL,固体只须盖满试管的底部。
③ “处理”原则:用剩的药品,不得放回原瓶,不得随便乱扔,不得带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中。
(2) 药品的取用
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块状、颗粒状药品用镊子夹取。使用之前和使用之后的药匙或镊子都要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
(3) 药品的保存:固体药品通常存放在广口瓶里,液体药品通常存放在细口瓶里。
(4)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三不”:① 不得向燃着酒精灯里添加酒精;② 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③ 不可用嘴吹灭酒精灯。
(5)给玻璃容器加热时,玻璃容器的底部不能与灯芯接触;被加热的玻璃容器外壁不能留有水滴;热的玻璃容器不能用冷水冲洗;给试管里的药品加热时,应先预热等等。要注意安全。如用试管给液体加热,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等等。
(6)仪器洗净标志: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7)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注意:俯视则读数偏大,仰视则读数遍小。
第二单元
考点1 空气成分的发现。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考点2.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体积分数
空气成分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 78% 21% 0.94% 0.03% 0.03%
考点3.混合物和纯净物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如氮气(N2)、二氧化碳(CO2)等是纯净物。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如空气。
考点4.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用途
成分 主要性质 主要用途
氧气 化学性质: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潜水、医疗急救、炼钢、气焊以及登山和宇宙航行等
氮气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不活泼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根据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医疗上用作冷冻麻醉;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等
稀有气体 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惰性)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利用惰性作保护气;用于航标灯、闪光灯、霓虹灯的电源;用于激光技术,制造低温环境等
考点5.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是否溶于水、挥发性、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硬度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可燃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考点6.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有害气体:(CO)、(SO2)、(NO2)等,
(1)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烟尘(可吸入颗粒物)
(2)空气污染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3)保护空气的措施: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4)城市空气质量日报、预报:根据我国空气污染的特点和污染防治重点,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
考点7.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方法
(1)实验原理及方法:利用过量的红磷在集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烧,(使集气瓶中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减小),观察集气瓶中进水的多少,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实验现象:⑴红磷燃烧时产生白烟;⑵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里,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了约1/5体积。
(3)实验成功的关键:⑴装置不能漏气;⑵集气瓶中预先要加入少量水;⑶红磷要过量;⑷待红磷熄灭并使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4)实验讨论:A。不能用木炭、硫粉代替红磷做上述实验,原因是木炭、硫粉燃烧产生的分别是二氧化碳气体和二氧化硫气体,集气瓶内气体压强没有明显变化,不能很好地测出氧气的体积。B。进入瓶中水的体积一般小于瓶内空间1/5的可能原因是:①红磷量不足,使瓶内氧气未耗尽;②装置漏气,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③装置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使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减少。
考点8.氧气的化学性质
⑴氧气与一些物质反应时的现象、化学方程式
木炭-------⒈发出白光⒉放出热量3.生成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 + O2 点燃 CO2
硫------⒈发出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⒉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S + O2 点燃 SO2
红磷(暗红)-------⒈产生大量白烟⒉放出热量
4P + 5O2 点燃 2P2O5
镁条——-⒈发出耀眼的白光⒉生成白色固体⒊放出大量的热量4.有白烟生成
2Mg + O2 点燃 2MgO
铁丝——-⒈剧烈燃烧,火星四射⒉生成黑色固体⒊放出大量的热量
3Fe + 2O2 点燃 Fe3O4
说明:⒈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预先放少量水或沙,防止热的熔融物溅落瓶底,炸裂瓶底
⒉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⑵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具有氧化性。
考点9.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汽油挥发、冰雪融化、电灯发光等。
(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镁条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等。A——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B——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是: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C——化学变化中发生能量变化,这种变化以放热、发光的形式表现出来。
考点10.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
(1)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它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2)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
(3)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关系:
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也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有氧气参加的化合反应,同时也一定是一个氧化反应。
(4)缓慢氧化: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不容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反应叫做缓慢氧化。通常无发光现象,但会放出热量。如:动植物呼吸、食物的腐败、酒和醋的酿造、铁生锈等。
考点11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A——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B——高锰酸钾、C——氯酸钾与二氧化锰
(2)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
(3)实验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见右图)
(4)收集方法:
A——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B——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5)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实验步骤可以概括如下:
⑴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⑵将药品装入试管中,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目的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用带导管的单孔胶塞塞紧试管;
⑶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注意: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⑷点燃酒精灯,先均匀受热后固定加热;
⑸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导管口产生连续、均匀的气泡时才开始收集);
⑹收集完毕,将导管移出水槽;
这样做目的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灼热的试管使试管炸裂。
⑺熄灭酒精灯。
(6)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带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7)验满方法:
A——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用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集气瓶内的氧气已满;
B——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瓶外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考点12.分解反应: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考点13.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催化剂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考点14.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
考点15.装置气密性的检查:用带导管的单孔胶塞塞紧试管,先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里,后把两手紧贴试管的外壁,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第三单元
考点1.水的组成
水的电解实验 实验现象:
正、负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正、负两极所收集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质量比为8:1)。而且将负极试管所收集的气体移近火焰时,气体能燃烧呈淡蓝色火焰;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正极试管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实验结论:
⑴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产生氢气和氧气。2H2O 通电 2H2↑+ O2 ↑
⑵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⑶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关于水的正确说法:(1)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2)水由水分子构成(3)每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4)水在4℃时,密度最大为1克/厘米3。(5)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
考点2.物质的简单分类
单质(一种元素):如:H2、O2、Fe、S等
纯净物(一种物质)
物质 化合物(多种元素):如:H2O、KMnO4、CO2等
混合物(多种物质)
考点3.分子
A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注意: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因为一些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是由大量的分子聚集在一起才表现出来,单个分子不能表现。
B.分子的基本性质 ⑴分子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⑵分子间有间隔,且分子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缩小,气态物质分子间隔最大。⑶分子在不停运动。⑷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C.分子的内部结构
⑴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⑵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
考点4.原子
A.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C.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金属单质,如:铁、铜、金等
D.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稀有气体单质,如:氦气、氖气等
考点5.运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有关问题和现象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改变。
(2)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A.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如:水中只含有水分子;
B.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3)温度计(两种——水银温度计内汞柱上升的原因是:温度升高汞原子间的距离变大了!
考点6.生活用水的净化 生活用水的净化主要目的是除去自然水中的难溶物和有臭味的物质。
A净化方法
⑴静置沉淀:利用难溶物的重力作用沉淀于水底,这样的净化程度较低。
⑵吸附沉淀:加明矾等絮凝剂使悬浮物聚集沉降。
⑶过滤:分离固体物质和液体物质。
⑷吸附(通常用活性炭):除去有臭味的物质和一些可溶性杂质。
B.自来水厂净化过程
原水→静置→絮凝剂吸附沉淀→过滤→吸附(活性炭)→消毒→生活用水
考点7.过滤
⒈过滤所需的仪器和用品:漏斗、烧杯、玻璃棒、带铁圈的铁架台和滤纸。
⒉过滤操作要点: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中间不要留有气泡,以免影响过滤速度)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漏斗里的液面应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倾倒液体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轻轻靠在三层滤纸一边;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考点8.硬水及其软化
⒈硬水与软水
⑴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河水多为硬水。
⑵软水:不含或含有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雪水、雨水是软水。
⒉硬水和软水的检验:把肥皂水倒入水体中搅拌,易起浮渣的为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⒊使用硬水对生活生产的危害
⑴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又不易洗净,时间长还会使衣物变硬。
⑵锅炉用硬水,易使炉内结垢,不仅浪费燃料,且易使炉内管道变形、损坏,严重者可引起爆炸。
⒋硬水软化的方法:⑴煮沸;⑵蒸馏
考点9.制取蒸馏水过程与装置见课本P57,
实验讨论:
⒈冷凝管内的水流方向是从下而上,是为了提高冷凝效果。
⒉蒸馏装置中温度计的水银球放在支管口处是为了测定水蒸气的温度。
⒊简易装置中导气管很长起冷凝作用。
考点10.玻璃棒的使用
⒈引流:用于过滤或倾倒液体,防止液体外溅。
⒉搅拌:用于物质溶解或液体物质蒸发。
⑴溶解时,搅拌的作用是加速物质的溶解;
⑵蒸发时,搅拌的作用是防止局部温度过高,液滴飞溅。
考点11.爱护水资源
节约用水
⒈爱护水资源的措施:
防止水体污染
⑴工业废水未达标排放水中
⒉水体污染的主要因素: ⑵农业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⑶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⑴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⑵对被污染的水体进行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⒊防止水体污染的措施: ⑶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⑷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考点12氢气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用途
⒈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密度最小)。
⒉化学性质:
⑴可燃性:纯净的氢气在空气(氧气)中安静地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热。
2H2 + O2 点燃 2H2O
如果氢气不纯,混有空气或氧气,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所以使用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⑵还原性(氢气还原CuO)
实验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试管内壁有水珠生成 H2 + CuO Cu + H2O
⒊氢气的用途:充灌探空气球;作高能燃料;冶炼金属
第四单元
考点1.原子的构成
⒈构成原子的粒子
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原子核
原子 中子:不带电
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⒉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不显电性。
考点2 相对原子质量
⒈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碳-12原子质量的1/12。
⒉表达式:Ar=其他原子的质量/(碳-12的质量×1/12)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符号为“Ar”,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⒊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考点3。元素
⒈元素的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⒉元素的种类决定于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
⒊地壳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质量分数):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⒋生物细胞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氧、碳、氢、氮。
考点4。元素符号
⒈元素符号:用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元素。
⒉书写:
⑴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O、S、C、P等。
⑵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即“一大二小”),如:Ca、Na、Mg、Zn等。
⒊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⑴表示一种元素;⑵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注意:当元素符号所表示的原子能直接构成物质时,它还能表示“某单质”。)例如:
①表示氢元素
H 2H:表示二个氢原子
②表示一个氢原子 注意:元素不讲个数,2H不能说成二个氢元素。
①表示铁元素
Fe ②表示一个铁原子 3 Fe:表示3个铁原子
③表示金属铁
考点5 物质组成、构成的描述
⒈物质由元素组成: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⒉物质由粒子(分子、原子、离子)构成。例如:
⑴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⑵水银是由汞原子构成的。
⑶氯化钠是由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构成的。
⒊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如: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考点6 元素周期表简介
⒈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原子序数———— ————元素符号
(核电荷数) ———— 元素名称
————相对原子质量
⑴周期表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有7个周期。
⑵周期表每一个纵行叫做一族,共有16个族(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
⒉元素周期表的意义
⑴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知识的重要工具;
⑵为寻找新元素提供了理论依据;
⑶由于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越靠近的元素,性质越相似,可以启发人们在元素周期表的一定区域寻找新物质(如农药、催化剂、半导体材料等)。
考点7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⒈电子排布——分层排布:第一层不超过2个;第二层不超过8个;……最外层不超过8个。
⒉原子结构示意图:
⑴含义:(以镁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例)
⑵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分类、化学性质的关系
元素的分类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趋势 化学性质
稀有气体元素 8个(氦为2个) 相对稳定,不易得失电子 稳定
金属元素 一般少于4个 易失去最外层电子 不稳定
非金属元素 一般多于4个 易得到电子 不稳定
① 元素的化学性质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②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的结构称为相对稳定结构。
⑶原子、阳离子、阴离子的判断:
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考点8 离子
⒈定义: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⒉分类
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如Na+、Mg2+
离子
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如Cl-、O2-
⒊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离子(或一个离子),如:
Mg2+——表示镁离子(一个镁离子)
2Mg2+ 表示每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表示两个镁离子
⑴离子符号前面的化学计量数(系数)表示离子的个数;
⑵离子符号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右上角表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或个单位的负电荷,“1”省略不写。如:
阳离子:Na+、Ca2+、Al3+等
阴离子:Cl-、S2 等
⒋有关离子的小结
(1)离子所带的电荷=该元素的化合价
(2)常见原子团离子:
SO42- 硫酸根离子 CO32- 碳酸根离子 NO3- 硝酸根离子
OH- 氢氧根离子 NH4+ 铵根离子
考点9 化学式
⒈化学式的写法
A.单质的化学式
⑴双原子分子的化学式,如:氢气——H2,氧气——O2,氮气——N2,氯气——Cl2。
⑵稀有气体、金属与固体非金属单质:它们的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
B.化合物的化学式
正价写左边,负价写右边,同时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2化学式的涵义(以CO2为例说明)
表示一种物质:表示二氧化碳。
⑴宏观上
表示该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表示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⑵微观上
表示分子的构成:表示每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二个氧原子构成(或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考点10 化合价
⒈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化合价用+1、+2、+3、-1、-2……表示,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
如:Na、 Cl、 Mg、 O。要注意化合价的表示方法与离子符号的区别,离子所带电荷符号用+、2+、-、2-……表示,标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如:Na+、Cl-、Mg2+、O2-。
Mg2+表示每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O2-表示每个氧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
⒉元素化合价的一般规律
(1)氢元素的化合价通常显+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显-2价。
(2)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⒊牢记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1 钾、钠、氢、银 +2 钙、镁、钡、锌
+3 铝 -1 氯、氟、溴、碘
-2 氧 +2、+3 铁
⒋常见根(原子团)的化合价
根的名称 铵根 氢氧根 硝酸根 硫酸根 碳酸根 磷酸根
离子符号 NH4+ OH- NO3- SO42- CO32- PO43-
化合价 +1 -1 -1 -2 -2 -3
第五单元
考点1 质量守恒定律
⒈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⒉质量守恒定律的分析归纳:六个不变
原子的种类不变 原子的数目不变 原子的质量不变
元素的种类不变 元素的质量不变 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质量不变
二个变 物质种类一定改变 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一个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
考点2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2H2O 通电 2H2↑+ O2 ↑
⑴质: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
⑵量:每36份质量的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
⑶粒子:每2个水分子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2个氢气分子和1个氧气分子。
考点3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⒈书写原则:⑴以客观事实为基础;⑵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提纲
一、碳的几种单质
1、碳的几种单质的比较
名称 金刚石 石墨 C60
外观 无色 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 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细鳞片状固体。 分子形似足球,有金属光泽的固体,其微晶粉末呈黄色
导电性 几乎不导电 良好 几乎不导电
硬度 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质软,最软的矿物质之一 质脆
导热性 很差 良好 很差
用途 作钻石、切割玻璃,作钻探机的钻头 铅笔芯、电极、高温润滑剂等
材料、医学和超导体等领域
2、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等物质都是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的,由于木炭和活性炭均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此他们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毒气、色素以及有异味的物质等,可做吸附剂。因此,木炭和活性炭在制糖工业、食品工业、防毒面具制作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3、碳的几种单质它们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即结构不同。物质的组成结构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用途
二、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常温下,碳单质化学性质稳定,几乎与所有物质都不发生化学反应。但在高温下可以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1、 可燃性:——作燃料
O2充足:C+ O2 CO2 (CO2无毒但可使人窒息而死)
O2不足:2C+O2 2CO (有毒,可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而死)
2、 还原性:——冶炼金属
高温下碳能跟某些氧化物反应,夺取其中的氧元素,使这些氧元素失去氧而发生还原反应。
如:2Fe2O3 + 3Cue27a 4Fe+3CO2 C+2CuOue27a 2Cu+CO2 (现象:黑色固体变红色,并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
CO2+Cue27a 2CO(吸热反应)
三、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一)、制取气体要考虑的因素:
1、 是否具有可操作性2、是否方便易行3、原料是否易得、便宜4、是否利于收集
(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1、原料: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
2、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3、装置的选择与设计:看书P111】】】
亲~~给最佳啊!
- 左迁
- 北有云溪
-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一、探究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和与二氧化碳相关的问题。
(1)怎样检验二氧化碳? (2)怎样证明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低?
(3)如何证明蜡烛的组成中含有碳、氢元素?
二、药品的取用
(1)如何取用密度较大的块状固体药品?如何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多少?
(2)用细口瓶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量筒应该怎样正确读数?如果采用了俯视或仰视读数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关系?如何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4)如何称取粉末状的药品或易潮解的固体?用天平如何称量未知质量固体或定质量固体?砝码和游码应按什么样的顺序使用?如果药品和砝码的位置颠倒,且使用了游码,能否知道药品的实际质量?
三、物质的加热
(1)如何正确地点燃或熄灭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应如何处理?它的火焰哪一部分温度最高?怎样证明这一点?(2)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或固体时,分别应注意哪些问题?两者有何区别?
(3)给药品加热时,发现试管炸裂,可能原因有哪些?
四、药品和仪器的处理
(1)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什么?如何放置?(2)实验后药品能否放回原瓶?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
空气中主要含有哪些气体?每种气体分别有哪些用途?
二、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燃烧匙中一般放什么物质?给物质的量有什么要求?目的是什么?
(2)能否用木炭、硫磺代替红磷?为什么?能否用铝箔、铁丝来代替红磷?为什么?如用木炭来做实验,又如何改进实验?
(3)产生什么实验现象?得到什么结论?实验原理是什么?
(4)若测定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偏小,有哪些可能原因?
三、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
空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有哪些?原因是什么?空气被污染后会造成什么危害?
四、能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和混合物有什么区别?例举几种常见的混合物?
五、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有什么区别?如何判断“硫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六、化合反应 氧化物
什么叫化合反应?化合反应有什么特点?例举几个化合反应?什么叫氧化物?学会识别氧化物
七、探究S、Al的燃烧有关问题
(1)S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说明什么?
(2)Al燃烧时,火柴在什么时机插入集气瓶中,为什么?集气瓶底部为什么要放些细纱?
八、分解反应
什么叫分解反应?分解反应有什么特点?例举几个分解反应?
知道催化剂的重要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起到什么作用?如果要证明MnO2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需要做哪些实验?
九、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有三种方法制取氧气,原料分别是什么?反应原理分别是什么?三种方法的优缺点?
(2)用KMnO4制取氧气的装置需要哪些仪器?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3)用KMnO4制取氧气时,绵花的作用?试管口为什么略向下倾斜?什么时候开始收集?为什么?结束时,如何操作?为什么这样?
十、探究碳和铁的燃烧
(1)在空气和纯氧中的现象分别是什么?
(2)为什么木炭点燃后要缓缓插入集气瓶中。
(3)铁丝为什么要盘成螺旋状?如未发现“火星四射”的现象,原因有哪些?分别应如何改进?
(4)通过上述实验得出氧气的什么化学性质?
十一、本单元的反应符号表达式
(1)碳、硫、磷、铝、铁分别与氧气反应符号表达式?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个反应符号表达式?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一、水的组成
根据什么现象可以推断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二、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和化合物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要学会区别?各举几个例子,并写出化学式?
三、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哪几种?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四、探究分子的性质
分子的特征有哪些?列举几个实例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列举几个实例证明分子间有间隔的?
五、水的净化
(1)纯水与天然水的区别是什么?硬水与软水的区别是什么?
(2)有哪些净化水的操作?净化程度最高的是何种操作?
(3)明矾和活性炭的净水的原理分别是什么?
(4)什么样的混合物可以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过滤的操作要领“一贴两低三靠”的含义是什么?
六、水污染
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应如何防治?
七、节约用水
认识节约标志,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节约用水的做法?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原子的构成
(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构成?
(2)原子是由哪几种粒子构成的?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原子的空间分布和质量分布分别有什么特点?
二、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三、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元素可以分为哪三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不同类别的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和化学性质各有什么特点?
四、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如:8、18、28、38、48等
五、形成“化学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是否改变?微观原因是什么?
六、核外电子
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为什么说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七、原子与离子
知道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如:Na与Na+、S与S2-如何相互转化?在转化过程中,质子数、中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变化情况?知道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NaCl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
八、说出几种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K、Na、Ca、Zn、Mg、Cl、Al、SO4、OH、NO3、NH4、CO3等。
九、能用化学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组成
(1)根据俗名写化学式;(2)根据用途写化学式;(3)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
十、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2)计算元素间的质量比;(3)计算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4)根据计算来确定有机物的组成中除C、H元素之外是否含有氧元素;
当 M有机物 等于 MH +MC 不含有O元素;
大于 MH +MC 含有O元素;差值即为氧元素的质量。
十一、能懂商品标签上的物质成分及含量
(1)要注意标示的是物质的质量还是元素的质量,如:加钙盐CaCO3-Ca,加碘盐KIO3-I;
(2)要注意标示的单位质量与所给的质量或体积单位是否一致。
十二、能根据某种氮肥包装袋或产品说明书标示的含氮量推算它的纯度
(1)标示的含氮量 实际含氮量(不纯)
根据化学式计算含氮量 理论含氮量(纯)则纯度=实际含氮量/理论含氮量×100%
(2)判断广告其真实性
若标示的含氮量 大于 理论含氮量 则是虚假广告。
十三、平均值问题
两种不等量物质混合,所得实际结果必介于两种之间。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一、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认识常见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1)铁钉生锈后质量为什么增加?
(2)高锰酸钾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质量为什么减少?
二、用微观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
(1)知道质量守恒的微观原因?
(2)会推断未知物质的化学式(注意有无系数)
三、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在什么情况下,必须在密闭体系中进行实验。
四、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1)查化学式 --- 根据化合价;
(2)查配平 --- 数原子数,尤其氧原子;
(3)查条件和箭头 ---- 根据所学知识或题目所给信息。
五、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1)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必须要查;
(2)比例式必须要列;
(3)设答必须要完整;
(4)单位,x---不带单位,数字---必须带。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1)碳的单质: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认识同种元素可以形成不同单质;
(2)无定形碳:木炭、活性炭、焦碳、碳黑的特性和用途;
(3)金刚石和石墨性质有什么显著的特点?主要原因是什么?分别有什么用途?
二、初步学习实验室制取CO2
(1)用什么药品?固体能否选用CaCO3或Na2CO3粉末?液体能否选用稀盐酸或稀硫酸?原理是什么?用什么装置?
(2)依据什么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常见的发生装置有哪些?常见的收集装置有哪些?
(3)如何进行气体的检验和验满、验纯(可燃性气体)?
三、知道自然界的氧和碳循环 ,如何实现?
四、温室效应
知道温室效应的成因和防治;注意与空气污染、酸雨污染的防治区别。
五、探究CO2的主要性质及其用途
(1)CO2的物理性质有哪些?如何通过实验来说明?由此性质决定它有什么用途?
(2)探究CO2与水、澄清水灰水反应,学会设计实验说明CO2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由此性质决定它有什么用途?
六、知道CO的主要性质及其用途
1)物理性质有哪些?(2)化学性质有哪三个?(3)如何检验CO?
七、本单元的化学方程式之间联系要熟练掌握。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一、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及防火、灭火、防爆炸的措施
(1)燃烧的条件及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2)缓慢氧化的条件 (3)爆炸发生的条件;
(4)防火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5)防爆炸的措施(列举实例)
二、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1)与氧气接触,温度达不到着火点;(2)温度达到着火点,不与氧气接触;(3)两者皆满足
三、控制变量法证明的必要条件,例:A、B、C三个条件;
具备B、C,不具备A,不成立,说明A是必要的; 具备A、C,不具备B,不成立,说明B是必要的;
具备B、A,不具备C,不成立,说明C是必要的;
同时具备A、B、C,成立,说明ABC同时具备时,结论就可以成立;例:铁生锈,铜生锈;
四、燃料有关问题
石油的几种产品及主要用途(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等);知道石油是由沸点不同的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了解我国能源和资源短缺的国情;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形成?利用?主要组成元素?所属物质类别?了解使用H2、CH4、C2H5OH、液化石油气、汽油、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认识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五、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意义?不完全燃烧的后果?措施?
六、本单元有关的反应化学方程式要熟记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一、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能区分常见金属和非金属(实验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有哪些区别于一般非金属的物理性质?举例说明金属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硬度大、熔点高等性质?列举常见的金属之最。
二、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从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出发,列举金属的用途。了解常见金属的特性及用途;如:Cu、Fe、Al。
三、认识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良金属的特性
举例说明在金属中加入其它元素可以改变金属的性能。
四、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生铁和钢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百炼成钢“蕴涵着什么化学知识?列举常见的生铁和钢制品。
五、知道常见金属与氧气反应
从”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不同“的观点出发举例说明金属的活动性不同。
六、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1)回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2)能否用铝锅长时间盛放食醋,为什么?
(3)天然水中溶解有一些铁盐,为什么新买来的铝锅烧开水后,在水面会留下一道黑色的印痕?
(4)农业上常用硫酸铜溶液和熟石灰来配置农药波尔多液,为什么一般选用木通而不用铁铜来配制?如何检验配好的波尔多液是否含有硫酸铜?
七、实验探究酸溶液、盐溶液跟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的规律
(1)金属与酸溶液的置换反应:对金属的要求?对酸溶液的要求?
(2)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对金属的要求?对盐的要求?置换与被置换的顺序:
Zn Fe 与CuSO4反应,置换时---先强后弱,所以Zn 先与CuSO4反应;
Fe 与Cu(NO3)2 、 AgNO3混合溶液反应,置换时---先弱后强,所以Fe先与AgNO3溶液反应
八、知道一些常见金属的矿物
有哪些常见的铁矿石和铝矿石,写出它们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九、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讨论防止锈蚀的方法
(1)铁生锈与氧气和水有关,如何设计实验证明?
只与水接触,不与氧气接触,不生锈,说明:生锈与氧气有关,氧气必不可少;
只与氧气接触,不与水接触,不生锈,说明:生锈与水有关;水必不可少
同时与水和氧气接触,生锈,说明:生锈的条件是:氧气和水两个必不可少。
(2)防止锈蚀的原理?方法?说出几种具体做法?
十、了解从铁矿石中铁还原出来的方法(用实验方法将铁还原出来)
(1)炼铁的原理;(2)方程式?(3)实验:步骤,现象,尾气处理;
十一、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1)废电池随意丢弃对环境有什么影响?
(2)回收废弃金属具有什么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九单元 溶液
一、认识溶解现象,溶液的组成与特征;
二、知道水、酒精、汽油等是常见的溶剂(如何用简单的方法将衣服上的油污洗去)
三、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1)举例说明乳化现象;(2)用洗涤剂去油污与用汽油去油污的原理有什么不同?
四、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1)化工生产与化学实验;(2)无土栽培的营养液;(3)医疗上各种注射液
五、知道一些物质在水溶液中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的
蔗糖溶液和食盐水中溶质分别以什么形式存在?
六、探究NaCl NH4NO3 NaOH 溶解时的温度变化
为什么物质溶于水后会使溶液的温度表现不同的变化?温度的变化有哪几种情况?各举一个典型的例子?
七、了解饱和溶液
(1)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有什么区别?如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2)一瓶接近饱和的NaCl /KNO3 /Ca(OH)2溶液分别可以采用什么措施变成饱和溶液。
八、了解溶解度的涵义?查看溶解度性或溶解度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1)什么叫溶解度?“20摄适度,KNO3的溶解度为31.6g”的含义是什么?
(2)溶解度曲线上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含义分别是什么?A、B两条交于一点,交点的含义是什么?
(3)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可分为哪三种情况?各举一个例子?
九、知道气体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1)气体的溶解度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举例说明?
(2)20摄适度,O2的溶解度为0.031表示什么意义?
十、了解结晶现象,胆矾晶体的形成,海水制盐?
(1)常见的结晶方法有哪些?分别适用于什么类型的溶液?
(2)如何将KNO3和少量 NaCl的混合物中分离出较纯净的KNO3晶体?
(3)过滤和结晶这两种分离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分别适用于什么样的混合物?
十一、初步学会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1)需要哪些仪器?主要步骤?
(2)固体作溶质和液体作溶质(或浓溶液稀释)的区别?
十二、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的计算
(1)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100%;
(2)稀释:溶质质量不变
M浓 *C浓% = M稀 *C稀% 或 M浓 *C浓% = (M浓 + M水 )*C稀%
(3)与方程式的综合计算
反应后溶液质量 = 反应前溶液质量(不含不溶性杂质)+-生成气体质量-生成沉淀质量
第十单元 酸和碱
一、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或试验某些植物花朵汁液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的变化)?
(1)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哪两种?它们遇酸性或碱性溶液分别显示什么颜色?
(2)什么样的花朵汁液适合做酸碱指示剂?
二、认识酸碱的腐蚀性
(1)酸和碱都有不同程度的腐蚀性;
(2)浓H2SO4和NaOH不慎沾到皮肤上或衣服上应如何处理?
三、初步学会稀释常见的酸或碱溶液:如何稀释浓硫酸?
四、实验探究酸的重要性质和用途
(1)盐酸、硫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探究浓盐酸的挥发性?造酒时调节酸度,为何使用稀硫酸,而不用盐酸?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何不用浓盐酸?
(2)盐酸的用途有哪些?
(3)学会探究浓硫酸的吸水性?浓硫酸的用途有哪些?O2 、H2、CO2 、CO 、NH3 、CH4是否都能用浓硫酸做干燥剂?
(4)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共同的化学性质有哪些?与酸碱指示剂;与活泼金属;与金属氧化物;与碱;与某些盐;为什么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五、实验探究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1)实验探究NaOH固体的吸水性?NaOH固体的用途?O2 、H2、CO2 、CO 、NH3 、CH4是否都能用NaOH做干燥剂?
(2)NaOH和Ca(OH)2的俗称,Ca(OH)2的用途?使用NaOH应注意什么?
六、学会通过实验探究NaOH和Ca(OH)2的化学性质?
(1)与指示剂;(2)与酸;什么叫中和反应?(3)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4)与某些盐;为什么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七、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1)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重要意义?
(2)中和反应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如:胃酸过多,如何治疗?如何处理废液中硫酸?被蚊虫叮咬如何处理?
八、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1)如何用PH试纸测试溶液或土壤的酸碱性?
九、熟练掌握本单元的化学方程式。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一、了解NaCl、 NaCO3 、NaHCO3 、CaCO3等盐的名称、俗称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二、学会粗盐提纯,粗盐提纯过程中蒸发操作需要哪些仪器?步骤?都要用到哪个仪器?蒸发什么时候停止加热为什么?
三、如何检验CO32-?常见的沉淀有哪些?
四、初步认识常见的复分解反应,能用于解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现象
(1)复分解反应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发生?
(2)学会判断一些物质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
五 、知道一些常见化肥的名称和作用
(1)植物生长需求量较大的几种元素是什么?
(2)氮肥/磷肥/钾肥的作用分别什么?什么叫复合肥?举几例?
(3)如何鉴别氮肥/磷肥/钾肥?
六、认识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不合理使用会带来什么样的环境问题?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一、了解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如:糖、淀粉、油脂、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等。
(1)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的生理功能分别是什么?哪些食物富含糖类或油脂或蛋白质或纤维素?
(2)氨基酸在体内的作用是什么? (3)淀粉的代谢过程。
二、知道某些物质(CO、甲醛、黄曲霉毒素有损人体健康,认识掌握化学知识能帮助人们抵御有害物质的侵害。
(1)CO如何使人中毒? (2)甲醛使人中毒的原因是什么?
(3)黄曲霉毒素使人中毒原因是什么?
三、了解某些元素如:Ca、 Fe、 Zn、 I 、F等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人体缺乏Ca、 Fe、 Zn元素对人体分别有什么影响?
四、初步认识在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帮助人们战胜疾病与营养保健方面的重大贡献
五、能从组成上区分有机物和无机物。列举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有机物,认识有机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六、了解常见的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及其应用;了解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认识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七、用简单的实验区分棉线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织成的不料?
八、用简单的实验区分热固性和热塑性塑料?用简单的实验区分聚乙烯塑料和聚氯乙烯塑料?
- tt白
-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考点1.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考点8.氧气的化学性质⑴氧气与一些物质反应时的现象、化学方程式木炭---⒈
- 九万里风9
百炼成钢的化学方程式
C+O2=高温=CO2。百炼成钢,是降低生铁中的含碳量,也就是将碳转化为气体而除去,所以是碳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铁是一种金属元素,原子序数为26,铁单质化学式:Fe,平均相对原子质量为55.845。 铁 纯铁是白色或者银白色的,有金属光泽。熔点1538℃、沸点2750℃,能溶于强酸和中强酸,不溶于水。铁有0价、+2价、+3价、+4价、+5价和+6价,其中+2价和+3价较常见,+4价、+5价和+6价少见。 铁在生活中分布较广,占地壳含量的4.75%,仅次于氧、硅、铝,位居地壳含量第四。纯铁是柔韧而延展性较好的银白色金属,用于制发电机和电动机的铁芯,铁及其化合物还用于制磁铁、药物、墨水、颜料、磨料等,是工业上所说的“黑色金属”之一(另外两种是铬和锰)(其实纯净的生铁是银白色的,铁元素被称之为“黑色金属”是因为铁表面常常覆盖着一层主要成分为黑色四氧化三铁的保护膜)。另外人体中也含有铁元素,+2价的亚铁离子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用于氧气的运输。2023-07-04 23:36:481
百炼成钢的化学方程式?
钢是含碳量在0.04%-2.3%之间的铁碳合金;而铁的含碳量较高,所以需要氧化和脱炭。方程:C+O2==(点燃)CO22023-07-04 23:36:561
百炼成钢的化学方程式是什么?
C+O2===(高温)=CO22023-07-04 23:37:056
生铁炼钢的反应主要化学方程式
C+O2=点燃=CO2 就是这个,考试写这个就可以了2023-07-04 23:37:275
百炼成钢的化学方程式
2C+O2====2CO(高温)先炼铁 Fe2O3+3CO====3CO2+2Fe(高温)再炼钢是减少生铁里的的CC+O2=CO2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有疑问请在追问中提出,谢谢!2023-07-04 23:37:452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百炼成钢"的原理.
C+O2=点燃=CO2 生铁中含有较多的碳,碳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从而降低了生铁中的含碳量,当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变成钢.2023-07-04 23:37:521
成语百炼成钢的化学含义是将生铁在空气中不断捶打
1如果是捶打的话只是物理变化,非要写只能是,2Fe+3O2=2Fe2O3和C+O2=CO2捶打生铁只是为了出去里面的C啊2取样品溶于HCL反应完有黑色渣滓的是生铁3取样投入HCL看有无气体4第四个问题,,,5555555看不懂2023-07-04 23:38:081
检验二氧化碳的原理
①由题意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故其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②为了减少铁中碳元素的含量,故碳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千锤百炼,百炼成钢”所包含的反应为:3C+2Fe2O3高温.4Fe+3CO2↑;③简易灭火器的原理:碳酸氢钠与浓盐酸反应,故其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④由题意,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CO和NOX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先利用奇数配偶,把氮元素先配平;再配平碳元素,最后配平氢元素,故此化学方程式为:2xCO+2NOX═N2+2xCO2故答为:①Ca(OH)2+CO2=CaCO3↓+H2O;②3C+2Fe2O3高温.4Fe+3CO2↑;③NaHCO3+HCl═NaCl+H2O+CO2↑;④2xCO+2NOX═N2+2xCO22023-07-04 23:38:211
“百炼成钢”的原理
百炼成钢: 就是铁中的含碳量比钢高,经过高温,铁中的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由此降低铁中的含碳量,就成了钢. 1.百炼成钢的化学原理 生铁碳含量2%-4.3% 钢的碳含量0。03%-2% 故:C+O2=高温=CO2 碳被反应掉,剩下的就是钢了,多次冶炼精度更高。2023-07-04 23:38:513
金属有哪些化学性质?以铁为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些性质。
fe+hcl=fecl2+h2和酸反应3fe+2o2=fe3o4和氧气反应2fe+s=fe2s和非金属单质反应1.百炼成钢的化学原理生铁碳含量2%-4.3%钢的碳含量0。03%-2%故:c+o2=高温=co2碳被燃烧掉,剩下的就是钢了,多次冶炼精度更高。2023-07-04 23:39:462
百炼成钢的化学原理
生铁中的含碳量比钢高(生铁碳含量2%-4.3%生铁碳含量2%-4.3%),生铁经过高温煅烧,其中的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由此降低铁中的含碳量,就成了钢.多次冶炼精度更高。其化学方程式如下:C+O2=高温=CO22023-07-04 23:39:552
百炼成钢 意思?
百炼成钢不喜欢他们2023-07-04 23:40:063
为什么"百炼成钢"与"碳与氧气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这个化学方程式有关
铁中杂质主要为碳,铁与氧气在高温下反应,铁通常不会直接与氧气反应,而铁中的碳则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以气体形式与铁分离,是含碳量较高的铁变成含碳量较低的钢。所以"百炼成钢"与"碳与氧气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这个化学方程式有关。2023-07-04 23:40:301
求初中所有的化学方程式,(貌似有三十个把)最好整理一下 谢谢
2023-07-04 23:41:161
福建中考常考的化学方程式和化学提醒。
化学方程式注意化合价,如na呈+1价,na2co3,ca呈+2价,caco3沉淀如↓,气体如↑,沉淀这你要背熟,气体如o2↑,co2↑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否有气体沉淀和水产生,其他我就不讲那么多了望采纳2023-07-04 23:41:383
浦东新区初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的答案,是那个什么试卷精编的。很急啊,请快点
http://wenku.baidu.com/view/38940e070740be1e650e9a9f.htm 应该是、找了好久的2023-07-04 23:41:471
初三上册化学方程式及其现象
以下是 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三上册化学方程式及其现象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氧气的性质 1、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1、P+5O2点燃2P2O5剧烈燃烧、大量白烟、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2、C+O2点燃CO2燃烧旺盛、发白光、放热、生成的气体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3、C+O2点燃2CO氧气不充足时生成一氧化碳。蓝色火焰,放热。生成的气体有CO有毒。 4、S+O2点燃SO2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的气体有刺激味气体、空气中淡蓝色火焰 2、与金属单质的反应 5、2Mg+O2点燃2MgO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有白烟生成白色粉末 6、2Cu+O2加热2CuO红色金属铜变为黑色固体 7、3Fe+2O2点燃Fe3O4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注意:①做此实验时,瓶底要放少量细沙或水,防止生成的高温的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 ②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所以实验时,铁丝一端要系一根火柴,用来引燃铁丝。 8、4Al+3O2点燃2Al2O3燃烧没有火焰,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9、2Hg+O2加热2HgO银白色的液体变成红色粉末,同时容器里的空气的体积差不多减少了1/5.生成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拉瓦锡的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 3、与化和物的反应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O2点燃2CO2蓝色火焰,放热,生成的气体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一氧化碳是煤气的主要成分,有毒!煤气中毒,应立即抬到室外吸氧,或到医院做高压氧,效果更好! 11.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2O2点燃CO2+2H2O甲烷是天然气、沼气的主要成分 现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的气体能使石灰水变浑浊,干燥的烧杯内壁上出现水雾 12.酒精(也叫乙醇)在空气中燃烧:C2H5OH+3O2点燃2CO2+3H2O 现象:蓝色火焰、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放热干燥的烧杯内壁上出现水雾 二、氧气的制取 MnO2 13、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KClO3加热2KCl+3O2↑二氧化锰做催化剂 现象:导管口有气泡产生,生成的气体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实验室制氧气的原理) 14、加热高锰酸钾:2KMnO4加热K2MnO4+MnO2+O2↑(注意:MnO2在这里是生成物,不是催化剂) 现象:导管口有气泡产生,生成的气体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实验室制氧气的原理) 15、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2H2O2=O2+2H2O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16、水通直流电(电解水):2H2O通电2H2↑+O2↑现象:电源两极产生气泡,体积比是2:1, 阴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阳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17、加热分解氧化汞:2HgO加热2Hg+O2↑红色固体变为银白色液体,生成的气体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不适合制氧气,因为汞有毒) 三、氢气的性质和制法 18、2H2+O2点燃2H2O淡蓝火焰、放热、干燥的烧杯内壁上出现水雾 19、H2+CuO高温2Cu+H2O黑色逐渐变为红色、试管内壁出现水雾 20、Zn+H2SO4=ZnSO4+H2↑有大量气泡产生、锌粒逐渐溶解实验室制备氢气 四、碳的的性质 1、可燃性 21、氧气充足:C+O2点燃CO2煤炉底层的反应(与氧气充分接触)也是百炼成钢的原理。 炼钢:就是通过反复锤炼,减少铁合金中碳元素的含量。 22、氧气不足:2C+O2点燃2CO现象:蓝色火焰,放热,它是许多燃料的成分。也是煤气CO中毒的原因,CO也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2、还原性 23、C+CO2高温2CO煤炉中层的的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 24、C+CuO高温2Cu+CO2↑现象:黑色粉末中出现红色固体、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碳具有还原性,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氧化铜提供氧,具有氧化性,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 25、2Fe2O3+3C高温4Fe+3CO2↑冶炼金属的原理,碳具有还原性,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 26、Fe3O4+2C高温3Fe+2CO2↑冶炼金属的原理,碳具有还原性,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 五、一氧化碳的性质 1、可燃性 27、CO+O2点燃CO2现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8、CuO+CO加热Cu+CO2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还原性 29、Fe2O3+3CO高温2Fe+3CO2冶炼金属原理。CO夺得氧,使氧化铁发生还原反应,所以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是还原剂。. 30、Fe3O4+4CO高温3Fe+4CO2同理:Fe3O4提供氧,使CO发生氧化反应,所以Fe3O4具有氧化性,是氧化剂。冶炼金属的原理。 六、二氧化碳的性质 1、与水反应 31、二氧化碳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表观看不到有什么现象发生, 所以,实验时要把CO2通过紫色的石蕊溶液,观察到石蕊溶液变成红色,实际是碳酸使石蕊变红。 32、碳酸不稳定常温下就分解:H2CO3=CO2↑+H2O所以,生成物里有碳酸,可以直接写成: CO2↑+H2O该反应也用来解释:通入CO2变红后的石蕊溶液加热为什么又恢复成原来的紫色? 2、与石灰水反应 33、石灰水与二氧化碳的反应:Ca(OH)2+CO2=CaCO3↓+H2O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应用:检验是否生成CO2气体,或鉴定混合气体中是否有CO2存在? 七、实验室制取CO2 1、实验室制法 34、大理石、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原理) CaCO3+2HCl=CaCl2+H2O+CO2↑固体逐渐溶解、同时表面有大量气泡产生,而且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工业制法 35、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CaO+CO2↑工业制备二氧化碳的方法,实际上二氧化碳只是它的副产品,主要产品是生石灰。 有关碳的化学方程式的聚光点: 1、CO2与石灰水反应 Ca(OH)2+CO2=CaCO3↓+H2O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应用:检验是否生成CO2气体,或鉴定混合气体中是否有CO2存在? 解释:用石灰浆粉刷的墙壁,为什么刚开始的时候,反而更潮湿了? 用石灰浆粉刷的墙壁,为什么墙壁变得白而坚硬? 用石灰浆粉刷的墙壁,为了快点干,常常在室内生个碳火盆,为什么? 将澄清的石灰水长时间露置于空气中,上面出现一层薄薄的白膜。为什么? 久盛石灰水的试剂瓶的瓶壁上,常常出现有一圈圈白环。为什么? 为了保鲜鸡蛋,有人在鸡蛋外面的壳上涂上一层石灰水。为什么? 2、实验室制取CO2 大理石、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原理) CaCO3+2HCl=CaCl2+H2O+CO2↑固体逐渐溶解、同时表面有大量气泡产生,而且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注:用石灰石制取CO2,原料经济、易得、反应速率适中,产生的气体便于收集,而且操作简便。 3、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 36、Na2CO3+2HCl=2NaCl+H2O+CO2↑现象:固体表面迅速产生大量气泡,固体同时溶解消失,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注:此反应不适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速率太快,来不及收集,适合作泡沫灭火器的原料!所以是煤炉中不可缺少的三个化学反应: 4、煤炉中必不可少的三个化学反应 煤炉的底层:C+O2点燃CO2 煤炉的中层:CO2+C高温2CO 煤炉的上部蓝色火焰的产生:2CO+O2高温2CO2 5、高炉炼铁主要的化学反应: 高炉的底层:C+O2点燃CO2 高炉的中层:CO2+C高温2CO不论高炉修得有多高,都会有炼铁的尾气CO排放到空气中! 3CO+2Fe2O3=高温=3CO2+2Fe高炉炼铁的主反应 6、古诗中蕴寓着化学变化 古诗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一大瑰宝,蕴含着许多化学原理,让我们好好地来学习它 古诗: 《石灰吟》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魂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思考:(1)古诗中蕴含了几种变化?那一句没有其它物质生成? (2)古诗中蕴含了几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三种) (3)古诗中蕴含了几化学反应?(三个) 分析:千锤万凿出深山石灰石很不容易从深山里开采出来,这个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烈火焚烧若等闲CaCO3=高温=CaO+CO2↑ 形象地写出了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发生了质的变化。表现出作者内心那种不怕牺牲的精神壮志! 粉骨碎身浑不怕CaO+H2O=Ca(OH)2 从石灰石高温煅烧成石灰粉,又从生石灰粉到熟的氢氧化钙,石灰这一系列的变化,充分表达了作者,身体都不怕粉碎的那种死无所畏惧的高尚气节! 要留清白在人间Ca(OH)2+CO2=CaCO3↓+H2O作者更是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一个纯洁清白的人。2023-07-04 23:41:541
08化学竞赛的试题和答案.急求,谢谢.!!
我有!!答案在我的空间的相册里,网址发不上(最后一个相册)是08复赛!绝对正确2023-07-04 23:42:033
“百炼成钢绕指柔”有哪些意思或者寓意?
能屈能伸,能刚能柔,做人态度改变,做事游刃有余。——这样理解更积极一点。2023-07-04 23:42:364
百炼成钢的化学式
生铁中的含碳量比钢高(生铁碳含量2%-4.3%),生铁经过高温煅烧,其中的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由此降低铁中的含碳量,就成了钢;多次冶炼精度更高。其化学方程式如下:CO2=高温=CO2你可以查一下百炼成钢的百度词条,上面有一个它化学原理的图片,希望你可以理解~2023-07-04 23:43:191
百炼成钢的化学原理。
高温条件下反复捶打,使生铁中的碳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成为含铁量较高的钢。方程式如下:C+O2+=点燃=CO22023-07-04 23:43:272
检验二氧化碳的原理
什么方式?2023-07-04 23:44:032
九年级科学所以化学方程式
基本上就这些上面列完了2023-07-04 23:44:183
2011静安区初三二模化学卷的答案,速求!!!
竟然有答案!2023-07-04 23:44:283
以金属铁为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常见的化学性质
铁1,可以和酸反应:Fe+2HCl==FeCl2+H22, 有还原性: Fe+ CuO == FeO +Cu2023-07-04 23:44:362
百炼成钢的化学方程式是什么?
1.百炼成钢的化学原理 生铁碳含量2%-4.3% 钢的碳含量0。03%-2% 故:C+O2=高温=CO2碳被燃烧掉,剩下的就是钢了,多次冶炼精度更高。2023-07-04 23:44:561
百炼成钢的化学原理
生铁中的含碳量比钢高( 生铁碳含量2%-4.3% ),生铁经过高温煅烧,其中的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由此降低铁中的含碳量,就成了钢;多次冶炼精度更高。其化学方程式如下:C+O2+高温=CO22023-07-04 23:45:041
‘百炼成钢’化学方程式是什么..... 网上答案好多种.帮忙 到底是什么! 谢了 大家
这就是将铁炼成钢,钢与铁所含的C不同生铁碳含量2%-4.3% 钢的碳含量0.03%-2% 方程式:C+O2=高温=CO22023-07-04 23:45:161
百炼成钢的化学变化,其中的化学方程式
C + CO2 ===(高温) 2CO 3CO + Fe2O3 === (高温) 2Fe+ 3CO2 4CO + Fe3O4 === (高温) 3Fe+ 4CO22023-07-04 23:45:241
百炼成钢 将反复烧红的生铁在空气中不断捶打,转化成钢的化学原理(用化学方程式)
1.百炼成钢的化学原理 生铁碳含量2%-4.3% 钢的碳含量0.03%-2% 故:C+O2=高温=CO2 碳被燃烧掉,剩下的就是钢了,多次冶炼精度更高.2023-07-04 23:45:351
百炼成钢的化学变化,其中的化学方程式
C + CO2 ===(高温) 2CO 3CO + Fe2O3 === (高温) 2Fe+ 3CO2 4CO + Fe3O4 === (高温) 3Fe+ 4CO2求采纳2023-07-04 23:45:421
百炼成钢,斧底抽薪两成语的化学原理是什么/13
釜底抽薪:减少可燃物来减小火势。生铁中的含碳量比钢高( 生铁碳含量2%-4.3% 生铁碳含量2%-4.3%),生铁经过高温煅烧,其中的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由此降低铁中的含碳量,就成了钢. 多次冶炼精度更高。其化学方程式如下:C+O2=高温=CO22023-07-04 23:46:011
生铁“百炼成钢”的化学方程式是什么?拜托各位大神
C+O2=高温=CO22023-07-04 23:46:082
根据生铁和钢在组成上的区别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百炼成钢的原理
生铁和钢的主要不同是含碳量的多少,生铁含碳量多,钢含碳量少,要像铁变成钢,就要除去生铁中的碳,所以要高温煅烧,即所谓的百炼成钢。2023-07-04 23:46:161
九年级上册化学方程式
初中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常见化学方程式汇编1.木炭充分燃烧C+O2CO2“百炼成钢”原理2.木炭不充分燃烧2C+O2 CO生成有毒气体3.硫磺燃烧S+O2 SO2有蓝(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体4.铁丝燃烧3Fe+2O2 Fe3O4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5.镁带燃烧2Mg+O2 2MgO有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6.红磷燃烧4P+5O2 2P2O5有大量白烟生成7.铜丝在空气中受热2Cu+O2 2CuO亮红色固体变成黑色固体8.铝丝燃烧4Al+3O22Al2O3火星四射,生成白色固体9.氢气燃烧2H2+O22H2O有淡蓝色火焰10.有毒气体CO燃烧2CO+O22CO2有蓝色火焰11.CO2和H2O反应CO2+H2O = H2CO3生成物能使石蕊变红12.CO2与C反应CO2+C 2CO所有物质中都含碳元素13.生石灰和水反应CaO+H2O = Ca(OH)2实验室制氢氧化钙,反应放热14.氢气与氯气的反应H2+Cl2 2HCl15.汞与氧气的反应2Hg+O2 2HgO 银白色液体变成粉红色固体分解反应16.氯酸钾制取氧气 2KClO3 2KCl+3O2↑加热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17.过氧化氢制氧气2H2O2 2H2O + O2 ↑常温下固液混合物制取氧气18.高锰酸钾制氧气2KMnO4 K2MnO4+MnO2+O2↑加热纯净物制取氧气19.水电解2H2O 2H2↑+O2↑分解产生两种气体单质20.碳酸分解H2CO3 = H2O+CO2↑21.碳酸钙煅烧CaCO3 CaO+CO2↑工业制取二氧化碳22.氧化汞分解2HgO 2Hg+O2 ↑ 产生银白色液体金属23.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3 Na2CO3+CO2↑ +H2O干粉灭火器的原理置换反应24.碳还原氧化铜C+2CuO 2Cu+CO2↑ 黑色固体混合物加热生成红色固体25.碳还原氧化铁3C+2Fe2O3 4Fe+3CO2↑固体混合物反应生黑色固体26.碳还原四氧化三铁2C+Fe3O4 3Fe+2CO2↑黑色固体混合物加热生黑色固体27.镁带与盐酸反应Mg+2HCl == MgCl2 +H2↑该反应放热28.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Cu+H2O单质气体还原氧化铜,生红色固体29.锌与稀硫酸反应Zn+H2SO4 == ZnSO4 +H2↑实验室制取氢气30.铁丝与硫酸铜反应Fe+CuSO4 == FeSO4+Cu白色固体表面附有红色(湿法炼铜)复分解反应31.氢氧化钠溶液吸收CO2CO2+2NaOH═Na2CO3+H2O氢氧化钠变质,吸收二氧化碳32.氢氧化钙溶液吸收CO2CO2+Ca(OH)2═CaCO3↓+H2O石灰水变浑浊,检验二氧化碳33.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实验室制CO2碳酸盐或碳酸氢盐遇酸生成CO234.苏打与稀盐酸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泡沫灭火器的原理35.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CuSO4+2NaOH=Cu(OH)2↓+Na2SO4有蓝色沉淀其他36.乙醇燃烧C2H5OH+3O22CO2+3H2O绿色燃料燃烧37.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CuO Cu+CO2化合物的气体还原氧化铜38.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Fe2O3 2Fe+3CO2工业用赤铁矿炼铁39.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Fe3O43Fe+4CO2工业用磁铁矿炼铁40.甲烷燃烧CH4+2O2 CO2+2H2O有蓝色火焰2023-07-04 23:47:171
生铁与钢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不同。百炼成钢(将反复烧红的生铁在空气中不断捶打,
含碳量不同; C+O 2 CO 22023-07-04 23:47:361
以金属铁为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常见的化学性质
Fe+HCl=FeCl2+H2和酸反应3Fe+2O2=Fe3O4和氧气反应2Fe+S=Fe2S和非金属单质反应1.百炼成钢的化学原理生铁碳含量2%-4.3%钢的碳含量0。03%-2%故:C+O2=高温=CO2碳被燃烧掉,剩下的就是钢了,多次冶炼精度更高。2023-07-04 23:47:481
15.在古代,人们把高温下烧红的铁反复捶打,最终使生铁转化为钢,这也是“百炼成钢”的来历。请你写出上
15.生铁与钢的主要区别是含碳量不同:生铁含碳约2%~4%,钢含碳约0.03%~0.2%。在古代,人们把高温下烧红的铁反复捶打,最终使生铁转化为钢,这也是“百炼成钢”的来历。请你写出上述转变过程中最关键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来回答匿名2023-07-04 23:47:561
有没有化学方程式,,按教科书顺序
高一化学方程式总结1、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BaCl2 + Na2SO4 = BaSO4↓+ 2NaCl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CaCl2 + Na2CO3 = CaCO3↓ + 2NaCl 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4、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Fe + CuSO4 = FeSO4 + Cu 5、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 + Na2CO3 = CaCO3↓+ 2NaCl 6、钠在空气中燃烧:2Na + O2 Na2O2 钠与氧气反应:4Na + O2 = 2Na2O 7、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 + 2H2O = 4NaOH + O2↑ 8、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9、钠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 10、铁与水蒸气反应:3Fe + 4H2O(g) Fe3O4 + 4H2 11、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 12、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13、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 14、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 15、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Cl3 + 3NaOH = Fe(OH)3↓+ 3NaCl 16、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SO4 + 2NaOH = Fe(OH)2↓+ Na2SO4 17、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4Fe(OH)2 + 2H2O + O2 = 4Fe(OH)3 18、氢氧化铁加热分解:2Fe(OH)3 Fe2O3 + 3H2O↑ 19、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Al2(SO4)3 + 6NH3u2022H2O = 2Al(OH)3↓ + 3(NH4)2SO4 20、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OH)3 + 3HCl = AlCl3 + 3H2O 21、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 22、氢氧化铝加热分解:2Al(OH)3 Al2O3 + 3H2O 23、三氯化铁溶液与铁粉反应:2FeCl3 + Fe = 3FeCl2 24、氯化亚铁中通入氯气:2FeCl2 + Cl2 = 2FeCl3 25、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SiO2 + 4HF = SiF4 + 2H2O 26、二氧化硅与氧化钙高温反应:SiO2 + CaO CaSiO3 27、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O2 + 2NaOH = Na2SiO3 + H2O 28、往硅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SiO3 + CO2 + H2O = Na2CO3 + H2SiO3↓ 29、硅酸钠与盐酸反应:Na2SiO3 + 2HCl = 2NaCl + H2SiO3↓ 30、氯气与金属铁反应:2Fe + 3Cl2 2FeCl3 31、氯气与金属铜反应:Cu + Cl2 CuCl2 32、氯气与金属钠反应:2Na + Cl2 2NaCl 33、氯气与水反应:Cl2 + H2O = HCl + HClO 34、次氯酸光照分解:2HClO 2HCl + O2↑ 35、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l2 + 2NaOH = NaCl + NaClO + H2O 36、氯气与消石灰反应:2Cl2 + 2Ca(OH)2 = CaCl2 + Ca(ClO)2 + 2H2O 37、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HCl + AgNO3 = AgCl↓ + HNO3 38、白粉长期置露在空气中:Ca(ClO)2 + H2O + CO2 = CaCO3↓ + 2HClO 39、化硫与水反应:SO2 + H2O H2SO340氮气与氧气在放电下反应:N2 + O2 2NO 41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2NO + O2 = 2NO2 42二氧化氮与水反应:3NO2 + H2O = 2HNO3 + NO 43二氧化硫与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2SO2 + O2 2SO3 44三氧化硫与水反应:SO3 + H2O = H2SO4 45浓硫酸与铜反应:Cu + 2H2SO4(浓) CuSO4 + 2H2O + SO2↑ 46浓硫酸与木炭反应:C + 2H2SO4(浓) CO2 ↑+ 2SO2↑ + 2H2O 47浓硝酸与铜反应:Cu + 4HNO3(浓) = Cu(NO3)2 + 2H2O + 2NO2↑ 48硝酸与铜反应:3Cu + 8HNO3(稀) = 3Cu(NO3)2 + 4H2O + 2NO↑ 49水受热分解:NH3u2022H2O NH3↑ + H2O 50氨气与氯化氢反应:NH3 + HCl = NH4Cl 51氯化铵受热分解:NH4Cl NH3↑ + HCl↑ 52碳酸氢氨受热分解:NH4HCO3 NH3↑ + H2O↑ + CO2↑ 53硝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NO3 + NaOH NH3↑ + NaNO3 + H2O 54氨气的实验室制取:2NH4Cl + Ca(OH)2 CaCl2 + 2H2O + 2NH3↑ 55氯气与氢气反应:Cl2 + H2 2HCl 56硫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2SO4 + 2NaOH 2NH3↑ + Na2SO4 + 2H2O 57、SO2 + CaO = CaSO3 58、SO2 + 2NaOH = Na2SO3 + H2O 59、SO2 + Ca(OH)2 = CaSO3↓ + H2O 60、SO2 + Cl2 + 2H2O = 2HCl + H2SO42023-07-04 23:48:052
化学方程式
2023-07-04 23:48:141
浦东新区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测 初三理化卷
2023-07-04 23:48:211
浦东新区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测初三理化试卷答案
2023-07-04 23:48:281
初三化学方程式全解,谁有啊!
百度一下2023-07-04 23:48:495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规定。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社会不断进步。坚持以人为本,就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特别是要鼓励人们依法经营,勤劳致富,先富带后富,努力实现共同富裕。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宗旨和执政理念,必然形成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社会氛围。2023-07-04 23:42:191
科学发展观基本内容
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我们要树立和坚持的发展观是科学的、系统的、全面的发展观,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观。概括地说,科学的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也是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的发展观。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⒈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以人为本,就是要把满足人的全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人们的生存、享受和发展的需求,提供充足的物质文化产品和服务,围绕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的原则,赋予人的全面发展以新的含义,是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所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也是对新中国建设50多年经验教训的正确总结。⒉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全面发展包括经济发展,也包括社会发展;包括物质文明建设,也包括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全面发展,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而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和保障。只有经济的发展而没有社会的进步,就不是全面的发展。促进全面发展,还要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建设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物质文明为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提供物质基础,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政治保障,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⒊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协调发展,就是要在发展中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与效益的有机统一,促进发展的良性循环。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实现结构、质量、效益目标的重要前提。但增长并不等于发展,只有调整结构,提高质量,增加效益,才能保证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保持协调发展,要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更加重视结构调整,提高质量和效益。这是指导经济工作十分重要的原则。⒋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受能力,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实现社会的永续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用尽可能少的代价来获得经济的发展,在不牺牲未来需要的情况下,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这是迄今为止人类对发展内涵认识所达到的较高境界,是世界各国普遍认同的发展理念,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重点所在。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把坚持以人为本与尊重自然规律相结合,努力为人类的长期生存和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⒌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统筹兼顾,就是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协调好改革和发展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维护和满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各项工作的重要契合点,实现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必须站在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考虑问题,合理安排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布局,团结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顺利推进我们的伟大事业。实行统筹兼顾,是对改革、发展和稳定的总体要求。2023-07-04 23:42:401
水的电导率多少 水是什么元素组成的
1、蒸馏水电导率= 1.0x10-3 S/m. 自来水电导率= 0.5.0x10-2 S/m. 工业废水电导率= 1 S/m. 一般自来水的电导率介于125~1250 μs/cm之间,其中含有微量导电离子(如钙、镁离子 等),水就是一种导电液体。 2、水,化学式为H2O,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无毒,可饮用。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被称为人类生命的源泉。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是包括无机化合、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2023-07-04 23:42:441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离不开发展;维护国家主权及领土完整,离不开发展。历史与现实使中国人民认识到,中国的出路在于发展,中国的希望在于发展,中华民族的命运和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皆系于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其根本着眼点是要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发展是硬道理,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一个战略思想。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在发展。”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规定。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社会不断进步。坚持以人为本,就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特别是要鼓励人们依法经营,勤劳致富,先富带后富,努力实现共同富裕。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宗旨和执政理念,必然形成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社会氛围。3.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实现经济发展、政治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统一,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统一。全面是指空间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指内部各个方面的关系彼此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可持续是指时间的延续,强调发展进程的持久性、连续性和可再生性。综合上述,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一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通常是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1,以人为本的发展观。2,全面发展观。3,协调发展观。4,可持续发展观。2023-07-04 23:42:491
科学发展观主要包括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第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第二,全面发展观。第三,协调发展观。第四,可持续发展观。2023-07-04 23:42:082
纯水的电导率是多少
常规工业纯水用户要求的工业纯水标准及有关的设备选型如下:(电导率和电阻率互为倒数)1、工业纯水设备用途:五金电镀厂、生产镀件冲洗用水、线路板厂、抗氧化/微蚀冲洗纯水,工业纯水水质标准:电导率≤10~20μs/cm。工业纯水设备系统选用:一级RO反渗透设备或阴阳离子交换复床设备。2、工业纯水设备用途:塑胶电镀厂、生产镀件冲洗用水工业纯水水质标准:电导率≤10μs/cm。工业纯水设备系统选用:一级RO反渗透设备或阴阳离子交换复床设备。3、工业纯水设备用途:五金塑胶镀金银,生产镀件冲洗用水,工业纯水水质标准:电导率≤2μs/cm。工业纯水设备系统选用:二级RO反渗透设备或高性能阴阳离子交换复床设备。4、工业纯水设备用途:电子、电器厂、玻壳生产厂、铝合金生产厂、镀膜冲洗用纯水、印染用纯水、玻壳生产冲洗用水工业用纯水水质标准:电阻率≥2MΩ.CM即电导率0.5us/cm。工业纯水设备系统选用:一级RO反渗透设备+混床或EDI,或高性能阴阳离子交换复床设备或普通阴阳床+混床。5、工业纯水设备用途:精密五金组件厂、表面处理冲洗用纯水、工业纯水水质要求标准:电阻率≥5MΩ.CM。工业纯水设备系统的选用:一级RO反渗透设备+混床或EDI,或高性能阴阳离子交换复床设备或普通阴阳床+混床。6、工业纯水设备用途:镍氢电池、电子厂等工业用超纯水,工业纯水水质标准要求:电阻率≥10MΩ.CM。工业纯水设备系统的选用:一级RO反渗透设备+混床或EDI,或高性能阴阳离子交换复床设备或普通阴阳床+混床。7、工业纯水设备用途:半导体厂生产用超纯水电阻率≥15MΩ.CM液晶显示器厂LCD冲洗用超纯水电阻率≥12~15MΩ.CM。工业纯水设备系统的选用:一级RO反渗透设备+混床或EDI,或高性能阴阳离子交换复床设备或普通阴阳床+混床。8、工业纯水设备用途:彩色显示器生产厂、显象管冲洗超纯水、超薄浮法玻璃厂、镀膜玻璃厂镀膜用电子超纯水、实验室用、电子级超纯水、计算机厂、硬盘生产冲洗超水、电阻率≥18MΩ.CM。工业纯水设备系统的选用:一级RO反渗透设备+混床或EDI+抛光混床+后置精密过滤系统。常规工业纯水用户要求的工业纯水标准如下,及有关的设备选型如下:1、工业纯水设备用途:五金电镀厂、生产镀件冲洗用水、线路板厂、抗氧化/微蚀冲洗纯水,工业纯水水质标准:电导率≤10~20μs/cm。工业纯水设备系统选用:一级RO反渗透设备或阴阳离子交换复床设备。2、工业纯水设备用途:塑胶电镀厂、生产镀件冲洗用水工业纯水水质标准:电导率≤10μs/cm。工业纯水设备系统选用:一级RO反渗透设备或阴阳离子交换复床设备。3、工业纯水设备用途:五金塑胶镀金银,生产镀件冲洗用水,工业纯水水质标准:电导率≤2μs/cm。工业纯水设备系统选用:二级RO反渗透设备或高性能阴阳离子交换复床设备。4、工业纯水设备用途:电子、电器厂、玻壳生产厂、铝合金生产厂、镀膜冲洗用纯水、印染用纯水、玻壳生产冲洗用水工业用纯水水质标准:电阻率≥2MΩ.CM即电导率0.5us/cm。工业纯水设备系统选用:一级RO反渗透设备+混床或EDI,或高性能阴阳离子交换复床设备或普通阴阳床+混床。5、工业纯水设备用途:精密五金组件厂、表面处理冲洗用纯水、工业纯水水质要求标准:电阻率≥5MΩ.CM。工业纯水设备系统的选用:一级RO反渗透设备+混床或EDI,或高性能阴阳离子交换复床设备或普通阴阳床+混床。6、工业纯水设备用途:镍氢电池、电子厂等工业用超纯水,工业纯水水质标准要求:电阻率≥10MΩ.CM。工业纯水设备系统的选用:一级RO反渗透设备+混床或EDI,或高性能阴阳离子交换复床设备或普通阴阳床+混床。7、工业纯水设备用途:半导体厂生产用超纯水电阻率≥15MΩ.CM液晶显示器厂LCD冲洗用超纯水电阻率≥12~15MΩ.CM。工业纯水设备系统的选用:一级RO反渗透设备+混床(MB106UP)或EDI,或高性能阴阳离子交换复床设备或普通阴阳床+混床。8、工业纯水设备用途:彩色显示器生产厂、显象管冲洗超纯水、超薄浮法玻璃厂、镀膜玻璃厂镀膜用电子超纯水、实验室用、电子级超纯水、计算机厂、硬盘生产冲洗超水、电阻率≥18MΩ.CM。工业纯水设备系统的选用:一级RO反渗透设备+混床或EDI+MB-115/MB106UP抛光混床+后置精密过滤系统。2023-07-04 23:42:084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我国当前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指导思想,而且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扩展资料科学发展观包括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内容: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可持续发展2023-07-04 23:41: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