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读音
腊月的意思
词语解释:
腊月
(1) 农历十二月
例
英
引证解释
⒈ 农历十二月。
引《史记·陈涉世家》:“腊月, 陈王之汝阴,还至下城父。”
唐骆宾王《陪润州薛司空丹徒桂明府游招隐寺》诗:“緑竹寒天笋,红蕉腊月花。”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四回:“腊月的日子格外易过,不觉又到了新年。”
丁玲《母亲》三:“曼贞赶回来的那天,已是腊月中旬了。”
国语词典
古代在农历十二月间举行腊祭,故称农历十二月为「腊月」。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腊月 (节日)
腊月造句
- 他的一番话像腊月的冰块掉进我的心坎,登时心灰意冷了。
- 寒冬腊月的,你在外面要多穿一点衣服。
- 寒冬腊月的你都要出去游荡?还是好好呆在家里面吧。
- 寒冬腊月大雪纷飞,漫山遍野一片白色。
- 寒冬腊月对我们的意志品质是一个极大地考验。
- 你说,待到寒冬腊月时,就陪我去看那场飞天雪地吧。
- 记住在我们的队里面没有严寒酷暑,更没有寒冬腊月。
- 我一直幻想能像腊月的梅花一般,尽管天寒地冻,却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 我们就是要在寒冬腊月里面锻炼自己的耐心。
- 眼看马上就腊月三十了,身无分文,他又气又恼,垂头丧气地回到家里。
腊月相关词语
- 1 腊肠
- 中国腊肠约创制于南北朝以前,始见载于北魏《齐民要术》的“灌肠法”,其法流传至今。腊肠可分为三大类:生抽肠,又名“白油肠”;老抽肠及鸭或猪肝肠(统称润肠)。腊肠为广东、香港和澳门和南方其他地区常见的食品,是把猪肉放入用猪小肠制成的肠衣,经过压缩、脱水及晒干等程序而成。广东腊肠是其代表。广东腊肠是以猪肉为原料,经切碎或绞碎成丁,用食盐、硝酸盐(防腐)、白糖、曲酒、酱油等畏料腌制后,充填入天然肠衣中,经晾晒、风干或烘烤等工艺而制成的一类生干肠制品。贮放腊肠,如放冰箱内,通常可保存鲜味3个月左右。主要产地有广东、广西、四川、湖南及上海等。各种腊肠除了用料略有分别外,制法是大致相同的。
- 2 腊肉
- 腊(xī là 同“臘”)肉是指肉经腌制后再经过烘烤(或日光下曝晒)的过程所制成的加工品。腊肉的防腐能力强,能延长保存时间,并增添特有的风味,这是与咸肉的主要区别。腊肉并非因为在腊月所制,而为腊肉,腊月的腊(là)与腊肉的腊(xī)在古文里并非同一个字,亦即,腊月的腊是繁体的腊,而腊肉的腊本来就是腊月的腊的简化字。所以,腊肉之所以称为腊肉,至于为什么现在人们都读là,而不读xī,除了简化字的原因使两个字没有了区别以外,可能确实跟腊肉一般都在腊月里制作以待年夜饭之用有关。
- 3 腊尽春来
- 腊:指腊月,即农历十二月。腊月过去,春天又回来了
- 4 腊八粥
- 《祀记·郊特牲》说蜡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腊八粥以八方食物合在一块,和米共煮一锅,是合聚万物、调和千灵之意。
- 5 腊麪
- 亦称“ 腊八麪 ”。明 时宫中于十二月初八日赐食之面。 明沉德符 《野获编·列朝一·赐百官食》:“腊月八日吃腊麪。” 清俞樾 《茶香室续钞·腊八面》:“十二月初八日,释氏以餳果诸物煮粥,名腊八粥。 明 宫中有腊八麪。”
- 6 腊螺
- 海螺的一种
- 7 腌腊
- 出处: 《西游记》第三三回:“ 八戒 听言道:‘蹭蹬啊!撞着个贩腌腊的妖怪了!’”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上》:“以盐渍鱼,纳有楅室,糗乾成薧,载入郡城,谓之腌腊。” 陶成章 《浙案纪略·敖嘉熊传》:“因世业腌腊,为同业子弟求学计,建一小学校於 嘉兴府 城北门外 坛衖 。”
- 8 花月
- 花月,汉语词语,读音是huā yuè,泛指美好的景色。
- 9 花腊
- 干的花瓣。 宋 陶谷 《清异录·花腊》:“脂粉流爱重酴醿,盛开时,置书册中,冬间取以插鬓,盖花腊耳。”
- 10 花腊搽
- 1.犹言昏花模糊。
- 11 花月令
- 即将一年四季中,一些主要花卉的开花、生长状况,以诗歌或者经文的形式记录下来,读之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利于花事农事。
- 12 花鸟风月
- 1.美丽的自然景色。 2.日本麻将名。
- 13 腊赐
- 腊赐,是汉代朝廷在每年腊日给文武百官的赏赐,包括钱、粮、牛肉等。
- 14 腊肥
- 指冬至到大寒时给小麦等越冬作物施的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