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尉的拼音,廷尉的近反义词,廷尉是什么意思

  • tíng
  • wèi

廷尉读音

  • 读音:tíng wèi
  • 注音:ㄊ一ㄥˊ ㄨㄟˋ
  • 结构:廷(半包围结构)尉(左右结构)

廷尉的意思

词语解释:

官名。

引证解释

⒈ 官名。 秦始置,九卿之一,掌刑狱。 汉初因之,秩中二千石。 景帝时改称大理, 武帝时复称廷尉。 东汉以后,或称廷尉,或称大理,又称廷尉卿。 北齐至明清皆称大理寺卿。参阅《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续文献通考·职官十三》、《历代职官表》卷二“大理寺”。

国语词典

职官名。秦始置,九卿之一,掌刑狱。北齐以后称「大理寺卿」。

词语翻译

英语
Commandant of Justice in imperial China, one of the Nine Ministers
德语
Tingwei - Justizminister (Beamtentitel der

网络解释

廷尉

  • 廷尉,官名,秦置,为九卿之一。掌刑狱。秦汉至北齐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改名大理,武帝建元四年(前137)恢复旧称﹐哀帝元寿二年(前1)又改为大理。新莽时改名作士﹐东汉时复称廷尉。汉末复为大理。魏黄初元年(221)改称廷尉﹐后代沿袭未改。北齐以大理寺为官署名,大理寺卿为官名,历代遵行。颜师古云:“廷,平也。治狱贵平,故以为号。”说见《汉书·百官公卿表》注。师古又引应劭说,则谓“听狱必质诸朝廷,与众共之。”
  • 廷尉造句

    • 晁错的廷尉署整天的盯着这些藩王抓小辫子,今天自己就给晁错找一个。
    • 依法办事并敢于坚持正确主张,不以个人好恶来论罪,对皇上也不阿谀逢迎,所以在他任廷尉期间避免了许多冤案,得到了当时百姓的称颂。
    • 二年夏,除长兼廷尉卿,寻行定州事。
    • 陛下如问决狱的事,就责问廷尉;如问钱谷的事,就责问治粟内吏。
    • 按照朝廷的规矩,正所谓刑不上大夫,要抄九卿以上官员的家,先要到黄门侍郎那里办理圣旨,然后再去廷尉那里要火票,接着需要去大司马那里借用兵符。
    • 西汉的张释之,位居三公九卿中的廷尉要职,掌管全国的司法。
    • 无罪无辜,横受大刑,是以使民跼天蹐地,谁不战慄?昔之狱官,惟贤是任,故皋陶作士,吕侯赎刑,张、于廷尉,民无冤枉,休泰之祚,实由此兴。
    • 廷尉堂下大夫懦,张府门前车马稀。
    • 圣主思中国之未宁,北边之未安,使故廷尉评等问人间所疾苦。
    • 钟繇不负厚望,刻苦用功,长大后被颍川太守阴修举荐为孝廉,做了尚书郎,在宫中任过廷尉及黄门侍郎,成为皇帝身边的侍从官。

    廷尉相关词语

    1 廷寄
    清公文名称,或称寄信、寄信谕旨。廷寄谕旨较明发上谕易于保密,且传递迅速,所以成为清代皇帝传旨施政的得力工具。
    2 廷杖
    廷杖,即是在朝廷上行杖打人,是对朝中的官吏实行的一种惩罚,最早始于东汉明帝,又一说是北周宣帝,在金朝与元朝普遍实施,明代则实施得最著名。明代往往由厂卫行之。成化以前,凡廷杖者王去衣,用厚绵底衣,重毰迭帊,示辱而已,然犹卧床数月,而后得愈。正德初年,逆瑾(刘瑾)用事,恶廷臣,始去衣,遂有杖死者。
    3 廷掾
    廷掾,读音tíng yuàn,汉语词汇,解释为县令的属吏。
    4 廷争
    《史记·吕太后本纪》:“ 陈平 、 绛侯 曰:‘於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 刘氏 之后,君亦不如臣。’”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下:“ 徐 大理 有功 ,每见 武后 将杀人,必据法廷争。” 宋 司马光 《与吕晦叔简》:“比日以来,物论颇讥 晦叔 慎嘿太过,若此际复不廷争,事蹉跌,则入彼朋矣。”
    5 廷尉平
    廷尉平,亦作"廷尉评",官名。汉时为廷尉属官。
    6 廷尉评
    1.亦作"廷平"。亦作"廷尉评"。亦作"廷评"。 2.官名,汉时为廷尉属官。宣帝地节三年,初置廷尉评四人:称左右平,秩六百石。东汉光武帝省右平,唯有左平一人,掌平决诏狱事。魏晋以后不分左右,直谓之廷尉评。北魏﹑北齐及隋各设廷尉评一人。隋文帝开皇三年罢。至炀帝及唐太宗时复置评事,属大理寺,但一般仍以"廷评"称之。
    7 廷推
    明制,凡朝廷遇有重大政事,或遇有文武大臣出缺,皇帝必诏令廷臣会议,以共相计议,衡量至当,然后报请皇帝,取旨定夺,其有关政事得失利弊之研商者,谓之廷议;其有关人事升补任用之拟议者,则谓之廷推。
    8 廷臣
    廷臣是词语,拼音是tíng chén,释义为朝内大官。
    9 廷平
    廷平,1、官名。廷尉平之省称。西汉宣帝置。《汉书·刑法志》:“置廷平,秩六百石,员四人。”2、唐朝大理评事俗称。
    10 廷对
    出自《后汉书·邳彤传》
    11 廷争面折
    廷争面折是一个成语,读音是tíng zhēng miàn zhé,指直言敢谏。
    12 廷议
    “廷议”即廷臣会议,是明代朝廷的议事制度。明代廷议之事均为“事关大利害”的政事,须下廷臣集议。廷议的具体方式多为按部门以商讨问题的形式进行。明制,廷议的结果须上奏皇帝,廷议意见不一致时,应摘要奏闻皇帝作裁决。
    13 太尉足
    【示例】:明李东阳《誉树行》:“那得君王树,不及太尉足。”
    14 太尉
    太尉,中国秦汉时中央掌军事的最高官员,但终秦一朝未任命太尉;秦朝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并为“三公”(秦朝无三公说法,御史大夫秦时为银印青绶,为上卿,但非“公”,此处为后人对比总结)。后逐渐成为虚衔或加官。

    大家在问

    廷 字的笔顺写法

    廷 字的笔顺怎么写

    1、在汉语字典中“ 廷 ”字共有6画,笔顺写法是:撇 横 竖 横 横折折撇 捺
    2、廷的笔顺写法图解:
    3、动画演示:

    尉 字的笔顺写法

    尉 字的笔顺怎么写

    1、在汉语字典中“ 尉 ”字共有11画,笔顺写法是:横折 横 撇 横 横 竖钩 撇 点 横 竖钩 点
    2、尉的笔顺写法图解:
    3、动画演示:

    “廷”“尉”的其他同音字笔顺问答

    相关查字

    • 拼音:wěi
    • 拼音:
    • 拼音:
    屿
    • 拼音:
    • 拼音:
    • 拼音:
    • 拼音:tíng
    • 拼音:
    • 拼音:
    • 拼音:wé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