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推的拼音,廷推的近反义词,廷推是什么意思

  • tíng
  • tuī

廷推读音

  • 读音:tíng tuī
  • 注音:ㄊ一ㄥˊ ㄊㄨㄟ
  • 结构:廷(半包围结构)推(左右结构)

廷推的意思

词语解释:

明代任用高级官吏,凡由在朝大臣推荐,经皇帝批准任用的,称"廷推"。

引证解释

⒈ 明代任用高级官吏,凡由在朝大臣推荐,经皇帝批准任用的,称“廷推”。

《明史·选举志三》:“内阁大学士、吏部尚书,由廷推或奉特旨。侍郎以下及祭酒,吏部会同三品以上廷推。太常卿以下,部推……在外官,惟督、抚廷推,九卿共之,吏部主之。”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廷推

  • 明制,凡朝廷遇有重大政事,或遇有文武大臣出缺,皇帝必诏令廷臣会议,以共相计议,衡量至当,然后报请皇帝,取旨定夺,其有关政事得失利弊之研商者,谓之廷议;其有关人事升补任用之拟议者,则谓之廷推。
  • 廷推相关词语

    1 廷臣
    廷臣是词语,拼音是tíng chén,释义为朝内大官。
    2 廷平
    廷平,1、官名。廷尉平之省称。西汉宣帝置。《汉书·刑法志》:“置廷平,秩六百石,员四人。”2、唐朝大理评事俗称。
    3 廷对
    出自《后汉书·邳彤传》
    4 廷争面折
    廷争面折是一个成语,读音是tíng zhēng miàn zhé,指直言敢谏。
    5 廷议
    “廷议”即廷臣会议,是明代朝廷的议事制度。明代廷议之事均为“事关大利害”的政事,须下廷臣集议。廷议的具体方式多为按部门以商讨问题的形式进行。明制,廷议的结果须上奏皇帝,廷议意见不一致时,应摘要奏闻皇帝作裁决。
    6 廷评
    1.亦作"廷平"。亦作"廷尉评"。亦作"廷评"。 2.官名,汉时为廷尉属官。宣帝地节三年,初置廷评四人:称左右平,秩六百石。东汉光武帝省右平,唯有左平一人,掌平决诏狱事。魏晋以后不分左右,直谓之廷尉评。北魏﹑北齐及隋各设廷尉评一人。隋文帝开皇三年罢。至炀帝及唐太宗时复置评事,属大理寺,但一般仍以"廷评"称之。
    7 廷试
    廷试,中国封建王朝科举制度中由皇帝亲发策问,在殿廷上举行的考试。其制始于唐武则天时,金、元、明、清四代科举考试沿用之。
    8 廷讯
    在朝廷上审讯。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是冬, 张广泗 至京廷讯,责以挟师观望之罪。”《清史稿·宣宗纪一》:“上廷讯 张格尔 ,磔於市。”
    9 廷疏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梅尧臣》:“《倦游杂録》载, 唐介 为台官,廷疏宰相之失, 仁庙 怒,谪 英州 别驾。”
    10 廷珪
    见“廷珪墨 ”。
    11 廷折
    廷折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tíng shé,是指在朝廷上当众折辱。
    12 廷诤
    廷诤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tíng zhèng,是指廷争。
    13 廷尉评
    1.亦作"廷平"。亦作"廷尉评"。亦作"廷评"。 2.官名,汉时为廷尉属官。宣帝地节三年,初置廷尉评四人:称左右平,秩六百石。东汉光武帝省右平,唯有左平一人,掌平决诏狱事。魏晋以后不分左右,直谓之廷尉评。北魏﹑北齐及隋各设廷尉评一人。隋文帝开皇三年罢。至炀帝及唐太宗时复置评事,属大理寺,但一般仍以"廷评"称之。
    14 廷尉平
    廷尉平,亦作"廷尉评",官名。汉时为廷尉属官。

    大家在问

    廷 字的笔顺写法

    廷 字的笔顺怎么写

    1、在汉语字典中“ 廷 ”字共有6画,笔顺写法是:撇 横 竖 横 横折折撇 捺
    2、廷的笔顺写法图解:
    3、动画演示:

    推 字的笔顺写法

    推 字的笔顺怎么写

    1、在汉语字典中“ 推 ”字共有11画,笔顺写法是:横 竖钩 提 撇 竖 点 横 横 横 竖 横
    2、推的笔顺写法图解:
    3、动画演示:

    “廷”“推”的其他同音字笔顺问答

    相关查字

    • 拼音:tǐng
    • 拼音:tíng
    • 拼音:tíng
    • 拼音:tíng
    • 拼音:tǐng
    • 拼音:tǐng
    • 拼音:tuí
    • 拼音:tuí
    • 拼音:tuí
    • 拼音:tu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