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朱之学简介
程朱之学的意思
解释:
指 宋 代 程颢 、 程颐 、 朱熹 的理学。《元史·儒学传一·赵复》:“北方知有程 朱 之學,自 復 始。”参见“ 程朱學派 ”。
程朱之学相关词语
- 1 继之以死
- 不惜一死来把某事继续下去。形容决心很大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语法:继之以死作谓语、状语;指决心大。
- 2 轩輶之使
- 轩輶:古代士大夫乘坐的车;使:使者。指帝王的使臣出处:明·袁宏道《邑钱侯直指疏荐序》:“轩輶之使,旁午于道。”语法:轩輶之使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3 泛泛之交
- 交情不深的朋友。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第三十八卷:“朋友交游,固有深浅,若泛然之交,一一要周旋,也不可。”语法:泛泛之交作宾语;形容交情不深。示例:周立波《山乡巨变》下卷:“还不是同贱庚跟他一样,泛泛之交。”
- 4 计无复之
- 指再无别的办法可想,不得不这样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季布栾布列传论》:“夫婢妾贱人感慨而自杀者,非能勇也,其计画无复之耳。”语法:计无复之主谓式;作宾语;指再无别的办法可想,不得不这样。示例:从来际逆境者,其情不一,有计无复之。清·沈德潜《与张承夫书》
- 5 六尺之孤
- 指没有成年的孤儿。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语法:六尺之孤偏正式;作宾语;指没有成年的孤儿。示例: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唐 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 6 一线之路
- 谓一条活路。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六:“若权奸之去,则正当洗肠涤胃。若借温太真之事,为小人开一线之路;借范尧夫之言,为君子忧后来之祸,则失之矣。”语法:一线之路作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只见贼夫贼妇俱备跪下,说道:‘只求爷爷开一线之路,饶我二人性命。’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七十四回
- 7 纪群之交
- 纪、群:人名,陈纪是陈群的父亲。比喻累世之交情。出处:《三国志·魏书·陈群传》:“鲁国孔融,高才倨傲,年在纪、群之间,先与纪友,后与群交,更为纪拜,由是显名。”语法:纪群之交作宾语;用于交往等。示例:放心,我与他家是纪群之交,关系不比寻常。
- 8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 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出处: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92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语法: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复句式;作主语、谓语;比喻事态的严重不是一时所致而是长期。示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局坏到如此,也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错。(高阳《胭脂井》)
- 9 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 邑:指小城市。即使是十户人家的小城镇,也有忠信的人。指处处都有贤人出处:汉·刘向《说苑·谈丛》:“十步之泽,必有芳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语法:十室之邑,必有忠士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0 藏诸名山,传之其人
- 诸:之于的合音;传:传布流传;其人:同道。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后来志趣相投的人出处: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以著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语法:藏诸名山,传之其人复句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含褒义。示例:一个人做一部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是封建时代的事,早已过去了。鲁迅《准风月谈》
- 11 市井之徒
- 徒:人(含贬义)。旧指做买卖的人或街道上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出处: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35回:“三百余人,皆里巷市井之徒,胁肩谄笑之辈。”语法:市井之徒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朝中服赤芾乘轩车者,三百余人,皆里巷市井之徒,胁肩谄笑之辈。(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十五回)
- 12 尺泽之鲵
- 比喻见识短浅的人。出处: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夫尺泽之鲵,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语法:尺泽之鲵作宾语;指没见识。示例:不学无术的人就会变成尺泽之鲵
- 13 睚眦之私
- 睚眦:发怒时瞪眼睛。 像瞪眼看人这样的私怨。比喻极小的怨恨。出处: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卷二百:“特们德尔恃其权宠,乘间肆毒,睚眦之私,无不报复。”
- 14 不识之无
- 识:认识。形容人不识字,文化水平很低出处:唐 白居易《与元九书》:“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仆者,仆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语法:不识之无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人不识字。示例:清·魏秀仁《花月痕》第23回:“白面书生心不辨菽麦,目不识之无,依草附木,云蒸龙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