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文调武简介
通文调武的意思
解释:
谓卖弄文才和武艺。
出处:
明·无名氏《精忠记·严刑》:“我这里是甚麽衙门?谁许你通文调武,可恶!”
语法:
通文调武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通文调武相关词语
- 1 魏文手巾
- 《三国志·魏志·文帝纪论》“﹝ 文帝 ﹞才蓺兼该” 裴松之 注引晋 张华 《博物志》:“帝善弹棊,能用手巾角。”后因以“魏文手巾”为精于弹棋之典。
- 2 文圆质方
- 谓外表随和而内心方正。
- 3 分文未取
- 见“分文不取”。
- 4 融汇贯通
- 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出处:秦牧《艺海拾贝 独创一格》:“郑板桥学习任何东西,都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融汇贯通,发扬创造性。”语法:融汇贯通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学习或思想。
- 5 一点犀通
- 比喻恋爱着的男女双方心心相印。出处:唐·李商隐《无题》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 6 流言飞文
- 犹言流言蜚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楚元王传》:“是以群小窥见间隙,缘饰文字,巧言丑诋,流言飞文,哗于民间。”语法:流言飞文作主语、宾语;指坏话。示例:唐·柳宗元《与裴筼书》:“然若仆者,承大庆之后,必有殊泽,流言飞文之罪,或者其可以乎!”
- 7 俗下文字
- 指为应付世事而写的平庸的应酬文章。出处:唐·韩愈《与冯宿论文书》:“时时应事作俗下文字,下笔令人惭。”语法:俗下文字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明·徐渭《序》:“至于应事作俗下文字,下笔令人惭,小惭者人以为小好,大惭者即必以为大好。”
- 8 苦学力文
- 力:务。刻苦学习,努力著文出处:《旧唐书·白居易传》:“蓦然为飞蝇垂珠在眸子中者,动以万数。盖苦学力文所致。”语法:苦学力文作宾语、定语;用于学习。
- 9 文炳雕龙
- 炳:形容有文采;雕龙:擅长写文章。文章写得很出色,极富文采出处:《魏书·高允传》:“质侔和璧,文炳雕龙,耀天邑,衣锦旧邦。”语法:文炳雕龙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0 调理阴阳
- 犹言调和阴阳。出处:汉·荀悦《汉纪·文帝纪一》:“宰相在上佐天子调理阴阳,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内亲附百姓,使公卿大夫各得其职。”语法:调理阴阳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示例:以公调理阴阳,燮谐风雅,三灵允降,万国同和,是用锡公轩县之乐,六佾之舞。南朝·陈·徐陵《陈公九锡文》
- 11 入文出武
- 称人兼备文武之才,入朝为文臣,出朝为将帅。出处:唐·张说《河西节度副大使都督安公碑》:“总军挟郡,入文出武。三十年间,式遏戎虏。”语法:入文出武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2 通书达礼
- 谓通诗书,懂礼仪。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二卷:“原来田氏是东村田贡元的女儿,倒有十分颜色,又且通书达礼。”语法:通书达礼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等。
- 13 微文深诋
- 想尽办法把无罪的人定成有罪。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酷吏列传》:“使治主父偃及治淮南反狱,所以微文深诋,杀者甚众。”语法:微文深诋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想尽办法把无罪的人定成有罪。示例:唐·赵晔《东都留台石柱记》:“微文深诋,众所严惮,愈于京师。”
- 14 拘文牵义
- 拘泥于字义、文义。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53回:“非素臣侃侃而谈,若任彼俗吏拘文牵义,其能免乎?”语法:拘文牵义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黄远庸《平政院开幕》:“因知虚怀蒙嘉纳,按诸定例,尚无明文,或者以越职言事为嫌,终不免拘文牵义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