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仁见智简介
见仁见智的意思
解释:
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出处:
《周易 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语法:
见仁见智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对同一个问题各有各的看法。
示例:
见仁见智,议论纷纭,却无非背后论人是非,在兆奎面前都有忌讳。(高阳《清宫外史》上册)
成语造句
- 1.完美的礼品很难寻觅,而且见仁见智。
- 2.见仁见智,但对身高的要求却是一致的。
- 3.对此问题,回答者由于立场不同,观点也是见仁见智。
- 4.这到底是何意思,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 5.这批甲骨乃商代文物,见仁见智。
- 6.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大家是见仁见智。
英语翻译
- 英语:
different people, different views
见仁见智相关词语
- 1 浅闻小见
- 闻:见识。学问浅薄,见解不高出处:明·王守仁《尊经阁记》:“习训诂,传记诵,没溺于浅闻小见,以涂天下之耳目。”语法:浅闻小见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自谦等。
- 2 仇人相见,分外眼明
- 指当敌对的双方相逢时,彼此对对方都格外警觉和敏感。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六十八回:“燕青牵了那匹千里龙驹,径到大寨。宋江看了大喜,仇人相见,分外眼明。”语法:仇人相见,分外眼明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小说等。示例:有一天,冤家路窄,这一位守备……在马路上大声叫‘东洋车’。被他看见了,真是仇人相见,分外眼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回
- 3 皮肤之见
- 见:见解,见识。指肤浅的见解出处:宋·阮逸《<文中子>序》:“或有执文昧理,以模范《论语》为病,此皮肤之见,非心解也。”语法:皮肤之见作主语、宾语;指肤浅的见解。示例:金·王若虚《滹南诗话》中卷:“或言山谷所拟胜东坡,此皮肤之见也。”
- 4 广闻见洽
- 词 目 广闻见洽 发 音 guǎng wén jiàn qià释 义 洽:广博。看的广,听的多。
- 5 见怪不怪,其怪自绝
- 怪:奇异的;绝:绝迹,了却。发现怪事怪物不要惊慌,它就不会危害了出处:谢觉哉《作风漫谈》:“既是毫无根据,那见怪不怪,其怪自绝,又何必大惊小怪呢。”语法:见怪不怪,其怪自绝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 6 开口见喉咙
- 犹言开口见心。说话直爽,没有隐曲。出处:明·唐顺之《与洪方洲书》:“近来觉得诗文一事,只是直写胸臆,如谚语所谓开口见喉咙者。”语法:开口见喉咙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人说话直爽。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中册:“真是俗语说的‘开口见喉咙’。”
- 7 灰身泯智
- 见“灰身灭智”。出处:明·智旭《教观纲宗》:“若灰身泯智,名无余涅盘。”语法:灰身泯智作谓语、定语;用于佛教等。
- 8 见几而作
- 几:苗头;作:行动。指发现一点苗头就立刻采取措施。出处:《周易 系辞下》:“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语法:见几而作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示例:富春子见似道举动非常,惧祸而逃,可谓见几而作者矣,(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二十二)
- 9 见贤不隐
- 贤:道德高尚的人;隐:隐藏。看见道德高尚的人不去埋没出处:西汉·桓宽《盐铁论·刺权》:“见贤不隐,食禄不专,此公叔之所以为文,魏成子所以为贤也。”语法:见贤不隐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世。
- 10 仗义行仁
- 注重义气,施行仁德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5回:“素知将军仗义行仁,扶危济困,不想果然如此义气!倘蒙存微命,当以捐躯保奏。”语法:仗义行仁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世等。
- 11 浅薄易见
- 见:通“现”,显现。浅薄而容易显现。出处:《韩非子·亡征》:“浅薄而易见,漏泄而无藏,不能周密,而通群臣之语者,可亡也。”
- 12 累见不鲜
- 形容数量多,见怪不怪语法:累见不鲜作谓语、定语;指见怪不怪。示例:这种事情已经是累见不鲜了
- 13 灼见真知
- 同“真知灼见”。正确透彻的见解。出处:郑观应《盛世危言·吏治下》:“平素具有灼见真知,临时乃能因材器使。”语法:灼见真知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4 深知灼见
- 灼:明亮。深邃的知识,透彻的见解。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05回:“幼闻义方,长读经传,崇正辟邪之志,愈坚愈定,时以灭除老佛为念,深知灼见,确然无疑。”语法:深知灼见作宾语、定语;用于评论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