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心如城简介
众心如城的意思
解释:
万众一心,象坚固的城墙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
出处:
《国语 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示例:
弘誓既远,昏疑皆破,故众心如城,施者成市。唐 独孤及《洪州大云寺钟铭》
众心如城相关词语
- 1 小心在意
- 指做事十分认真与谨慎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0回:“晁盖道:‘好兄弟,小心在意,速去早来。’”语法:小心在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示例:张爱玲《华丽缘》:“主人面前千万小心在意,同事之间要和和气气。”
- 2 突如其来
- 突然发生或到来。突如:出乎意料;突然来临。出处:《周易 离》:“象曰:‘突如其来如无所容地。’”语法:突如其来偏正式;作定语、状语;形容突发事件。示例:其在前曰:真为素昧平生,突如其来,难怪妾之得罪。(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
- 3 佛口蛇心
- 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出处:明 梅鼎祚《玉合记 焚修》:“师父不要骂,动了嗔心,要变白蟒哩。好两个佛口蛇心。”语法:佛口蛇心联合式;作补语、定语;比喻嘴甜心毒。示例:我面貌虽丑,心地却是善良,不似你佛口蛇心。(清 钱彩《说岳全传》第七十回)
- 4 口不应心
- 应:符合。嘴里说的和心里想的不一致。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八卷:“官人,你昨夜恁般说,却又口不应心,做下那事!”语法:口不应心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示例:你答应了不卖书,怎么又口不应心,卖了呢?
- 5 众口相传
- 众人辗转述说。见“众口交传”。出处:黄仁宇《万历十五年》:“礼部的调查毫无结果,于是只能回奏:当时众口相传,首先讹传者无法查明。”语法:众口相传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6 心怀忐忑
- 心神不宁的样子。指因心虛或忧虑而不能安心。出处: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巧娘》:“听松声谡谡,宵虫哀奏,中心忐忑,悔至如烧。”示例: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新生命就要诞生了,他心怀忐忑,默默地祝愿母子平安。霍达《穆斯林的葬礼》第八章
- 7 如临大敌
- 临:面对着。好像面对着强大的敌人。形容把本来不是很紧迫的形势看得十分严重。出处:《旧唐书 郑畋传》:“畋还镇,搜乘补卒,缮修戎仗,浚饰城垒,尽出家财以散士卒。昼夜如临大敌。”语法:如临大敌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非常紧张。示例:他们全副武装地散开,如临大敌。
- 8 如醉初醒
- 象酒醉才醒一般。比喻刚从沉迷中醒悟过来。出处: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一百三回:“黄歇如梦初觉,如醉初醒。”语法:如醉初醒作谓语、定语;指刚醒悟。
- 9 心术不正
- 指人用心不忠厚,不正派。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9回:“宫曰:‘汝心术不正,我故弃汝!’”语法:心术不正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如果有个心术不正的人,根据你的说法,把一切责任都压到老阎头上,你不觉得亏心吗?”
- 10 潜心贯注
- 形容做事用心专注出处:臧克家《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 11 怒从心上起
- 愤怒从心底而起。比喻愤怒到极点就会胆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出处:《五代史平话·梁》:“朱温未听得万事俱休,才听得后,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语法:怒从心上起作谓语;指心中发怒。示例: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回:“这璜大奶奶不听则已,听了,怒从心上起。”
- 12 古貌古心
- 形容外表和内心具有古人的风度。出处:唐·韩愈《孟生》诗:“孟生江海上,古貌又古心。”语法:古貌古心作谓语、定语;指有古人的风范。示例:季苇萧迎了上去,见那人方巾阔服,古貌古心。(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八回)
- 13 众恶必察
- 恶:憎恶;察:考察。大家都厌恶的,必须深入进行了解,才可以确信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卫灵公》:“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语法:众恶必察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14 于心无愧
- 愧:惭愧,羞愧。从心里感到没有什么可愧疚的。指没有对不起人的地方而心境坦然。亦作“于心不愧”。出处:宋·王令《谢刘成父》:“尘埃隔眼逢何晚,气类相期久愈坚,以义求人今遂得,于心无愧果为贤。”语法:于心无愧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这叫做知恩报恩,虽告知天地鬼神,亦于心无愧。明·明教中人《好逑传》第六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