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相闻问简介
不相闻问的意思
解释:
闻问:通消息,通音讯。指没有联系或断绝往来。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严助传》:“于是拜为会稽太守。数年,不闻问。
语法:
不相闻问作谓语;指不来往。
示例:
又三年,一贫如洗,更屡试不第,亲故白眼相向,渐至不相闻问。(清 霁园主人《夜谭随录 崔秀才》)
成语造句
- 1.告别了冷战年代,全球华人社会不再是彼此不相闻问的孤岛,而是一个紧密相连的文化联邦。
- 2.高考过后,就分道扬镳,不相闻问了。
- 3.后来陈君往日本,我往欧洲,多年不相闻问。
- 4.刘、陈二人原是患难之交,由此而生龃齬,年深日久竟至不相闻问。
- 5.承认各种生态独自存在的合理性,承认到可以互相不相闻问,比经过艰苦的道德训练而达到的谦。
- 6.而彼梨娘,自婚约既成之后,竟与梦霞不相闻问。
英语翻译
- 英语:
be out of touch <break off>
不相闻问相关词语
- 1 如影相随
- 好像影子老是跟着身体,比喻两个事物关系密切或两个人关系密切不能分离。
- 2 出敌不意
- 指行动出于敌方意料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八章:“不如让我去,出敌不意,拦腰插一拳,也许能够把敌阵冲乱。”语法:出敌不意作谓语、定语;指出乎预料。示例:我们要出敌不意、出奇制胜
- 3 浪子宰相
- 指北宋徽宗时宰相李邦彦。出处:《三朝北盟会编》:“邦彦尝自言赏尽天下花,踢尽天下球,做尽天下官,而都人亦呼季彦为浪子宰相。”语法:浪子宰相作宾语;指浪子回头成为名人。示例:清·陈忱《水浒后传》第21回:“因浪子宰相李邦彦力主和议,与粘没喝讲定。”
- 4 亹亹不倦
- 亹亹:同“娓娓”,形容说话连续不倦的样子。也指说话、文章十分感人。亦作“亹亹不卷”、“亹亹不厌”。出处:南朝·梁·钟嵘《诗品》:“音韵铿锵,使人味之,亹亹不倦。”语法:亹亹不倦作定语、状语;用于说话等。示例:宋·周煇《清波杂志》:“后徙建康,亹亹不倦。”
- 5 不屑一顾
- 不屑:认为不值得;不愿意做或不愿意接受;一顾:看一下。不值得一看。指对某些事物或人看不起。出处:明 方孝儒《送吏部外郎龚彦佐序》:“夫禄之以天下而系马千驷,常人思以其身易之而不可得,而伊尹不屑一顾视焉。”语法:不屑一顾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蔑视、轻视。示例:我的眼光是一直线,只看前面的,两旁和后方,悍都然不屑一顾了。(清 曾朴《孽海花》第二十八回)
- 6 醉翁之意不在酒
- 之:的;意:意趣。醉翁的意趣不在于喝酒。后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或比喻别有用心。出处: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语法:醉翁之意不在酒复句式;作分句;形容人的行动与言语。示例:松坡果乐此不倦,我也可高枕无忧,但恐醉翁之意不在酒,只借此过渡,瞒人耳目呢。(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五二回)
- 7 长春不老
- 犹言长生不老。出处:《醒世恒言 李道人独步云门》:“各要寻几件希奇礼物上寿,祝他个长春不老。”语法:长春不老作谓语、定语;指长久生存,永不衰老。示例: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3回:“奴才只有天天多烧几炉香,叩祝恩帅长春不老罢了。”
- 8 怏怏不平
- 怏怏:因不平而郁郁不乐。神志怏怏的,心中很感不平出处:《隋书·虞世基传》:“贫无产业,每佣书养亲,怏怏不平。”语法:怏怏不平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宋·王懋《野客丛书·杨恽有外祖风》:“恽报书,委曲敷叙,其怏怏不平之气宛然有外祖风致。”
- 9 赏罚不明
- 赏罚不清楚不明白。该奖赏的不奖赏,该惩罚的不惩罚。出处: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赏罚》:“夫将专恃生杀之威,必生可杀,必杀可生,忿怒不详,赏罚不明,教令不常,以私为公,此国之五危也。”语法:赏罚不明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示例: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33回:“可笑那重贵赏罚不明,纵容叛逆。”
- 10 不言而信
- 旧指君子不用说什么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形容有崇高的威望。出处:《庄子·田子方》:“夫子不言而信,不比而周。”语法:不言而信作谓语;指人的威望等。示例:尧舜之世,正百官而诸侯服,去四凶而天下安,不言而信,不怒而威。(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八回)
- 11 止步不前
- 指某人或某事没有进展,比喻安于现状。
- 12 不辨龙蛇
- 辨:辨别,明察。是龙是蛇不加分辨。形容不分优劣,不识好坏出处:元·宫大用《范张鸡黍》第二折:“如今那宪台疏乱滚滚当路豺狼,选法弊絮叨叨请俸日月,禹门深眼睁睁不辨龙蛇。”语法:不辨龙蛇作谓语、定语;指人分辨能力差。
- 13 驴唇不对马口
- 比喻说话写文章,前言不搭后语,两不相合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94回:“稍一疏神,便说的驴唇不对马口,那还有什么趣味呢!”语法:驴唇不对马口作宾语、定语、分句、状语;指前后矛盾。
- 14 使之闻之
- 故意让人听见出处:《论语·阳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