睚眦之恨简介
睚眦之恨的意思
解释:
睚:眼眶;眦:眼角;睚眦:生气瞪眼。别人瞪眼这样小的怨恨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胡质传》:“今以睚眦之恨,乃成嫌隙。”
语法:
睚眦之恨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睚眦之恨相关词语
- 1 鹑鹊之乱
- 鹑:鹌鹑;鹊:喜鹊。鹌鹑与喜鹊的乱交。指亲人之间的乱伦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70回:“那夜,武三思候父母睡着,悄悄挨进媚娘房中,成了鹑鹊之乱。”语法:鹑鹊之乱作宾语;指乱伦。
- 2 涸泽之精
- 指 庆忌 。 传说中的水妖。
- 3 同舟之惧
- 比喻共同为某事而忧虑、畏惧。出处:《三国志·魏志·傅嘏传》:“外内齐虑,有同舟这惧,虽不能终自保完,犹足以延期挺命于深江之外矣。”
- 4 君子不夺人之好
- 君子:指品格高尚的人;好:喜爱。道德高尚的人不夺取人家喜爱的东西出处:元·马致远《马丹阳三度任风子》:“我这里劝着道着他不采分毫,别人的首级他强要,他小心儿不肯自量度,可不道君子不夺人之好。”语法:君子不夺人之好作宾语、定语;用于为人等。
- 5 浩然之气
- 浩然:盛大的样子;气:精神;气概。正大刚直的精神、气质。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语法:浩然之气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指正大刚直的精神。示例:贫薄把人灰,且养就这浩然之气。(元 汤显祖《牡丹亭 言怀》)
- 6 终食之间
- 吃完一顿饭的时间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里仁》:“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语法:终食之间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 7 城下之辱
- 谓兵临城下屈膝求和的耻辱。出处:梁启超《知耻学会叙》:“越惟无耻,故安于城下之辱。”语法:城下之辱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 8 一箭之遥
- 相当于一箭射程的距离。比喻相距不远。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回:“宋江上得马来,前行的众头领,已去了一箭之地,见宋江和贯忠说话,都勒马伺候。”
- 9 钟室之祸
- 楚 汉 相争,韩信 屡建奇功。
- 10 新愁旧恨
- 谓对现状和往事都感到烦恼和怨恨。极言愁恨之深。出处:唐·韩偓《三月》诗:“新愁旧恨真无奈,须就邻家瓮底眠。”语法:新愁旧恨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新愁旧恨都莫说,怎捱过今夜这时节也。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清腔类·香罗带》
- 11 徙宅之贤
- 相传孟轲的母亲为了教育好他,三次迁居,改变环境。形容母教贤明。出处:《制诏·与严砺诏》:“秩贵冬官,以表过庭之训;封荣石窌,用旌徙宅之贤。”
- 12 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 欲:打算;固:通“姑”,姑且;与:给予。要想夺取他一些什么,得先给予他一些什么出处:春秋·楚·李耳《老子》第36章:“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语法:将欲夺之,必固与之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事。
- 13 不仁之器
- 不仁:残暴,残忍;器:兵器。指用以杀人的武器。出处:宋·苏洵《上韩枢密书》:“援之以不仁之器。”
- 14 飞鸟之景
- 景:通“影”。飞鸟的影子是不动的。比喻事物具有动中有静的的变动关系。出处:《庄子·天下篇》:“飞鸟之景,未尝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