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迹埋名简介
隐迹埋名的意思
解释:
隐藏行踪、埋没名姓以求不使人知。
出处:
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二折:“或有山间林下,怀才抱德,隐迹埋名。”
语法:
隐迹埋名作谓语、定语;指隐姓埋名。
示例: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60回:“不如弃了这官职,隐迹埋名,全身远害,岂不为美?”
隐迹埋名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隐迹藏名
英语翻译
- 英语:
live incognito
隐迹埋名相关词语
- 1 无迹可寻
- 没有踪迹可以寻求。多谓处事为文不着痕迹。出处:《宋书·谢方明传》:“有必宜改者,则以渐移变,使无迹可寻。”语法:无迹可寻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等。
- 2 重气狥名
- 重视义气,慕求声名。
- 3 隐姓埋名
- 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出处:元 王子一《误入桃源》:“因此上不事王侯,不求闻达,隐姓埋名作庄家学耕稼。”语法:隐姓埋名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示例:旧社会,一些穷人为了逃避债务,隐姓埋名,流落他乡。
- 4 名实相称
- 指名声与实际一致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72回:“妹子这个名字,叫做有名无实,那里及得尧蓂姐姐弹得幽雅,他才名实相称哩。”语法:名实相称作谓语、定语;指名声与实际一致。
- 5 名不正,言不顺
- 指名分不正或名实不符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语法:名不正,言不顺复句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十之八九皆守之以僧,名不正,言不顺,莫此为甚。清·刘献廷《广阳杂记》第二卷
- 6 青史标名
- 青史:史书。标:记下。在史书上记下姓名。比喻在历史上留下好的名声。亦作“青史留名”、“青史传名”、“青史名留”、“青史流芳”。出处: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三十六回:“众将军年虽弱冠,各负雄才,文武兼通,正堪为朝廷之股肱,庙廊之梁栋。今能顺天知命,解甲而降,准拟青史标名,流芳千古。”语法:青史标名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劝诫人等。示例:元·杨梓《功臣宴敬德不伏老》第一折:“一任那渔樵闲话,少不得青史标名。”
- 7 潜光隐德
- 谓隐藏德才。出处:南朝·梁·慧皎《高僧传·道渊》:“众经数论,靡不通达,而潜光隐德,世莫之知。”语法:潜光隐德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8 循名督实
- 循:依照;督:督责。按照名义来要求内容,以考察是否名副其实出处:《北齐书·文宣帝纪》:“譬诸木犬,犹彼泥龙,循名督实,事归乌有。”语法:循名督实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要名实相符。
- 9 一文莫名
- 名:占有。一个钱都没有。形容非常贫困出处:巴金《谈》:“不过我虽然一文莫名靠稿费生活,却不能不说自己不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所以我会由五叔的死想出了一个杨老三的故事。”语法:一文莫名作谓语、定语;指贫寒。
- 10 埋头顾影
- 形容矫饰者暗中窥察外界的反应。出处:明·李贽《答邓明府》:“非与世之局琐取容,埋头顾影。”语法:埋头顾影作谓语、定语;用于人。
- 11 赜探隐索
- 赜:幽深难见。指探索事物的奥秘出处:《周易·系辞上》:“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语法:赜探隐索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明·李东阳《序》:“赜探隐索,注释经传,旁引曲证,而才与力又足以达之。”
- 12 微名薄利
- 指十分细微的名与利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6回:“怎知客人为些微名薄利,又无枷锁拘缚,三伏内,只得在那途路中行。”语法:微名薄利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生活等。
- 13 洞隐烛微
- 形容目光犀利,观察事物深刻透彻。出处:清·马建忠《上李伯相言出洋工课书》:“[学师]谓[马建忠]能洞隐烛微,提纲挈领,非徒钻故纸者可比。”语法:洞隐烛微作谓语、定语;指人目光锐利。
- 14 徒拥虚名
- 见“徒有虚名”。出处:高阳《慈禧全传》:“兵部徒拥虚名,拟正名为陆军部,以练兵处、太仆寺并入,而海军部暂隶焉。”语法:徒拥虚名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有名无实。示例:身为“财政部长”,徒拥虚名而已,只是过路财神
大家在问
隐 字的笔顺写法
隐 字的笔顺怎么写
1、在汉语字典中“ 隐 ”字共有11画,笔顺写法是: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 竖 撇 横撇/横钩 横折 横 横 点 斜钩 点 点
2、隐的笔顺写法图解:
3、动画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