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泉清节简介
饮泉清节的意思
解释:
《晋书·良吏传·吴隐之》载:隆安中,吴为广州刺史,经石门,“有水名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吴“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抵任后,吴“清操逾厉”。后遂以“饮泉清节”指廉正清白的节操。
出处:
《晋书·良吏传·吴隐之》载:隆安中,吴为广州刺史,经石门,“有水名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吴“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抵任后,吴“清操逾厉”。
语法:
饮泉清节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示例:
突兀高台累土成,人言暴客此分赢。饮泉清节今寥落,可但梁山独擅名!明·刘基《分赃台》诗
成语故事
- 晋隆安年间,吴隐之担任广州刺史,经过石门贪泉时,当地人告诉他喝了这水就会变得贪婪。吴隐之不信,喝下贪泉水后作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他到任后始终保持清廉的节操
饮泉清节相关词语
- 1 泪如泉涌
- 涌:水从地下向上冒出。眼泪像泉水一样涌了出来。形容十分悲伤的样子。出处:唐 刘损《愤惋诗》:“莫道诗成无泪下,泪如泉滴亦须干。”语法:泪如泉涌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用于书面语。示例:允曰:“汝可怜汉天下生灵!”言讫,泪如泉涌。(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回)
- 2 清茶淡话
- 清:清淡。喝着清茶随意闲聊。形容待客亲切随和出处:金·侯善渊《西江月》词:“朝阳轩外一支斜,待客清茶淡话。”语法:清茶淡话作宾语、定语、状语;用于为人。
- 3 廓清寰宇
- 肃清世界上邪恶和非正义的事物
- 4 饮马投钱
- 比喻为人廉洁,不损公肥私。出处:唐 徐坚《初学记》卷六引《三辅决录》:“安陵清者有项仲仙,饮马渭水,每投三钱。”语法:饮马投钱作宾语、定语;指不贪便宜。示例: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一卷:“汉刘宽责民,蒲鞭示辱;项仲山洁己,饮马投钱。”
- 5 泉石之乐
- 泉石:指山水、泉石名胜之处;乐:乐趣。 比喻生活在山水园林之中,享受其中的乐趣。出处:明·清溪道人《禅真逸史》第二十九回:“闻将军兴仁义之师,大驾到城,倾心愿投麾下,不思爵禄之荣,惟求泉石之乐。”
- 6 饮河鼹鼠
- 比喻指所需求或所得极有限的人。语本《庄子·逍遥游》:“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出处:语出《庄子·逍遥游》:“偃鼠饮河,不过满腹。”明·李昌祺《剪灯余话·洞天花烛记》:“饮河鼹鼠愧盈腹,止鲁鶢鶋惭厚享。”语法:饮河鼹鼠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示例:每一个人在人类智慧的长河旁边,都不过像一只饮河的鼹鼠。秦牧《社稷坛抒情》
- 7 神清骨秀
- 形容人长得神态清朗,气质秀美。出处:明·陆采《明珠记·买药》:“我见你神清骨秀飘萧,你是神仙,休得假推掉。”语法:神清骨秀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神态。示例: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九回:“小岑、秋痕近前看那小照,画着道人,约有三十多岁,神清骨秀。”
- 8 折节读书
- 折节:改变过去的志趣和行为。改变旧习,发愤读书。出处:《后汉书·段颎传》:“颎少便习弓马,尚游侠,轻财贿,长乃折节好古学。”语法:折节读书作谓语;指发愤读书。示例:四十年,方遇张憬藏,谓臣当以文学备位将相,无为自弃。尔来折节读书。(唐 吴竞《开元升平源》)
- 9 省衣节食
- 省:节约;节:节减。吃饭穿衣都很节省。形容节俭出处:清·徐大椿《洄溪道情·劝葬亲》:“劝世人只须得省衣节食,早早的送你爹娘入土,这就是造福之门。”语法:省衣节食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用于生活。
- 10 泾浊渭清
- 泾水浊,渭水清。比喻人品的高下和事物的好坏,显而易见。出处:《诗经·邶风·谷风》:“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孔颖达疏:“言泾水以有谓水清,故见泾水浊。”语法:泾浊渭清作宾语、定语;指界限分明。示例:清·谭嗣同《石菊影庐笔识》:“泾涨渭涸,则‘泾清渭浊’;泾涸渭涨,则‘泾浊渭清’。”
- 11 清洌可鉴
- 洌:水清。鉴:照。清澈得可以照见人影。出处:冯牧《澜沧江边的蝴蝶会》:“……山麓有树大合抱,倚崖而耸立,下有泉,东向漱根窍而出,清洌可鉴。”
- 12 折节下士
- 折节:屈己下人。屈己下人,尊重有见识有能力的人。出处:《三国志·魏志·袁绍传》:“绍有姿貌威容,能折节下士,士多附之,太祖少与交焉。”语法:折节下士作谓语、定语;指尊重有知识的人。示例: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上》:“累官至大冢宰,折节下士,天下多称之。”
- 13 竭诚尽节
- 竭:尽。诚:忠诚。节:节操。表现出最大限度的忠诚与节操。出处:汉·刘向《极谏用外戚封事》:“赖忠正大臣绛侯、朱虚侯等竭诚尽节以诛灭之,然后刘氏复安。”语法:竭诚尽节作谓语、宾语;指竭尽忠诚和气节。示例:《隋书·游元传》:“公之弟兄,青紫交映,当谓竭诚尽节,上答鸿恩。”
- 14 饮气吞声
- 谓不喘气,不做声。形容忧惧惶恐。出处:南朝·梁·任孝恭《为汝南王檄魏文》:“关东英俊,河北雄才,痛桑梓沦芜,室家颠殒,饮气吞声,志申雠怨。”语法:饮气吞声作谓语、状语;用于处事。示例:元·张养浩《寨儿令·赴詹事丞》曲:“带行人所望无成,管伴使饮气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