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民易俗简介
化民易俗的意思
解释:
教化百姓,改变风俗。
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学记》:“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而远者怀之。”
语法:
化民易俗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化民易俗相关词语
- 1 耦世接俗
- 随顺世俗出处:《吕氏春秋.赞能》
- 2 天无二日,民无二主
- 日:太阳。天上没有两个太阳,一国不能同时有两个国王出处:《元史·太祖本纪》:“吾闻东方有称帝者,天无二日,民岂有二主耶?”语法:天无二日,民无二主作宾语、定语;用于政治等。
- 3 防民之口,甚于防水
- 防:阻止;甚:超过。想堵住人民的嘴,比堵塞河水还难。指不让人民说话,是不明智的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水。”语法:防民之口,甚于防水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统治者。
- 4 两极分化
- 分成两个集中于相反极端的部分出处: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这种情况如果让它发展下去,农村中向两极分化的现象必然一天一天地严重起来。”语法:两极分化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事物或状态等。示例:邓小平《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一条是公有制经济始终占主体地位,一条是发展经济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始终避免两极分化。”
- 5 民贵君轻
- 人民比君主更重要。这是民本思想。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语法:民贵君轻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示例:范文澜《中国经学史的演变》:“他劝国王行仁政,王天下,虽然也包含着‘民贵君轻’、‘土芥寇仇’等危险思想……”
- 6 误国害民
- 让国家受害,人民遭殃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74回:“张俊身为大将,不思报效,专权乱政,误国害民。”语法:误国害民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7 变化不测
- 测:测量,估计。变化无常,无法预料出处:唐 韩愈《殿中少监马君墓志》:“当是时,见王于北亭,犹高山深林巨谷,龙虎变化不测。”语法:变化不测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变化多而不定。示例:律诗对偶,固须铢两悉称,然必看了上句,使人想不出下句,方见变化不测。清·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二
- 8 拔帜易帜
- 帜:旗帜;易:换。比喻推翻别人,自己占有。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候列传》:“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语法:拔帜易帜作谓语;指取代。示例:如今这里已拔帜易帜,另换新主了。
- 9 易衣而出,并日而食
- 易:换;并日:两天并作一天。一件衣服谁外出就换上,两天吃一天的饭。形容非常贫穷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儒行》:“筚门圭窬,蓬户瓮牖,易衣而出,并日而食。”语法:易衣而出,并日而食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杜预《汝南记》:“李充兄弟六人,贫无担石之储,易衣而出,并日而食。”
- 10 平易易知
- 形容文字浅显易懂。出处:宋·程颐《明道先生行状》:“先生之言,平易易知,贤愚皆获其益。”
- 11 易箦之际
- 箦:竹席。 调换竹席的工夫。比喻老人病危将死的时刻。出处: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卷五:“今观易箦之际,神色不乱如此,不应于此而至于发狂恸哭也。”宋·胡继宗《书言故事·凶事类》:“言人临终曰易箦之际。”
- 12 违世绝俗
- 同“违时绝俗”。出处:宋·陈师道《上苏公书》:“谢公江海之士,违世绝俗乃其常耳。”语法:违世绝俗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3 一表非俗
- 形容人的仪表非比寻常。出处: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三折:“他生在无忧愁太平时务,空生得貌堂堂一表非俗。”元·无名氏《鸳鸯被》第一折:“天生的一表非俗,匹配得你过。”语法:一表非俗作谓语、定语、宾语;比喻人很潇洒。示例:李蒙见仲翔一表非俗;又且当朝宰相之侄,亲口嘱托,怎敢推委。(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八卷)
- 14 为国为民
- 指不谋私利,为国家和人民效力。出处:明·无名氏《渔樵闲话》第一折:“有为国为民贤才,因苦谏不听,反遭诛戮。”语法:为国为民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