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辨惑简介
质疑辨惑的意思
解释:
谓提出疑问,请人解答并加以研究、辨析。
出处:
明·朱衡《道南源委》卷三:“[张彦清]初从朱子游,得其大旨,后与李公吕质疑辨惑,造谐益深。”
语法:
质疑辨惑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质疑辨惑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质疑问难
质疑辨惑相关词语
- 1 迷惑不解
- 指对谋事非常疑惑,很不理解。同“大惑不解”。出处:老舍《鼓书艺人》二十七:“她鞠了个躬,转身慢慢走进了下场门。掌声很热烈。听众瞧着她,迷惑不解。”语法:迷惑不解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王朔《永失我爱》:“街上行人都仰头卖呆,迷惑不解,面面相觑。”
- 2 离经辨志
- 读断经书文句,明察圣贤志向。出处:《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语法:离经辨志作谓语、宾语;用于读书。
- 3 质伛影曲
- 身体伛偻影子也就弯曲。比喻有因必有果。出处:《太平广记》卷第三百八十八引唐·李玫《纂异记·齐君房》:“质伛影曲,报应宜然。”语法:质伛影曲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4 造謡惑众
- 捏造谣言,迷惑群众。 邹鲁 《江苏光复纪事》:“又都督府頒發暫行軍律:一臨陣退縮者斬,一强姦婦女者斬,一騷擾百姓者斬,一造謡惑衆者斬。” 茹志鹃 《剪辑错了的故事》:“更加上还有坏人的造谣惑众,眼看着人心要散了。”
- 5 真伪莫辨
- 莫:不。真假分辨不清。出处:《隋书·经籍志》:“战国纵横,真伪莫辨,诸子之言,纷然淆乱。”语法:真伪莫辨作宾语、定语;指难以分辨。示例:上午,空六来谈;全谈些报纸上所载的事,真伪莫辨。(鲁迅《华盖集续编 马上支日记》)
- 6 解疑释结
- 解答疑难问题,消除困惑情绪。出处:《荐祢衡表》
- 7 材薄质衰
- 指才情资质薄弱。有时用为谦词。出处:清 吴敏树《上曾侍郎书》:“敏树材薄质衰,不敢图附青云。”语法:材薄质衰作谓语、定语;用于自谦。
- 8 质妻鬻子
- 质:抵押;鬻:卖。因生活极端贫困而把妻子抵押,儿子出卖出处:宋·陆子渊《与辛幼安书》:“隳家破产,质妻鬻子,仅以自免。”语法:质妻鬻子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9 淑性茂质
- 形容性情和善,品质美好。出处:唐·李朝威《柳毅传》:“淑性茂质,为九烟所重。”
- 10 金相玉质
- 比喻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完美。也形容人相貌端美。出处:汉 王逸《序》:“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名垂罔极,永不刊灭者矣。”语法:金相玉质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形容人相貌品质都美。示例: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37回:“左首八字,是‘天上神仙,金相玉质’;右首八字,是‘女中豪杰,说礼明诗’。”
- 11 策名委质
- 用以指因仕宦而献身于朝廷之事。出处:《左传 僖公二十三年》:“策名委质,贰乃辟也。”杜预注:“名书于所臣之策。”孔颖达疏:“古之仕者于所臣之人书己名于策,以明系属之也。”语法:策名委质作宾语、定语;用于做官。示例:遂乃弹冠筮仕,策名委质。唐 杨炯《薛振行状》
- 12 投杼之惑
- 投杼:抛下织布的梭子;惑:疑心。比喻没有事实依据的谣言所造成的疑虑出处:《梁书·侯景传》:“当是不逞之人,曲为口端之说,遂怀市虎之疑,乃致投杼之惑耳。”语法:投杼之惑作宾语;指谣言。
- 13 欺世惑俗
- 欺骗世人,破坏习俗出处:郭沫若《惠施的思想与性格》:“在思想革命的时期,一种学论初出世时,谁不受人非难,被诋为非圣无法,离经畔道,欺世惑俗,乃至处于极刑呢?”语法:欺世惑俗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14 进退狐疑
- 进退两难,迟疑不决。出处:唐·李靖《李卫公兵法·将务兵谋》:“信任过说,一彼一此,进退狐疑,部伍狼籍。”语法:进退狐疑作谓语、定语;指处事犹豫。
大家在问
疑 字的笔顺写法
疑 字的笔顺怎么写
1、在汉语字典中“ 疑 ”字共有14画,笔顺写法是:撇 竖弯钩 撇 横 横 撇 点 横撇/横钩 点 横撇/横钩 竖 横 撇 捺
2、疑的笔顺写法图解:
3、动画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