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相玉质简介
金相玉质的意思
解释:
比喻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完美。也形容人相貌端美。
出处:
汉 王逸《序》:“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名垂罔极,永不刊灭者矣。”
语法:
金相玉质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形容人相貌品质都美。
示例: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37回:“左首八字,是‘天上神仙,金相玉质’;右首八字,是‘女中豪杰,说礼明诗’。”
金相玉质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金相玉映
成语造句
- 1.“巴山蜀水地灵人杰称觉慧,金相玉质天宝物华造雅园”。
- 2.“一腹金相玉质,两蜇明月秋江”每当丹桂飘香,赏菊吟诗的季节,螃蟹便成了人们争相品尝的美味。
- 3.“一腹金相玉质,两鳌明月秋红”,西风渐起,素有“湖中第一鲜”美称的阳澄湖大闸蟹又开始陆续爬上食客的餐桌。
- 4.健康是金,愿你金相玉质,金枝玉叶,身体固若金汤。平安是福,愿你福星高照,福禄双全,今夜福满乾坤。平安夜,祝你一生幸福平安。
- 5.豆腐故里再展“金相玉质”淮南新闻网讯秋风送爽,丹桂飘香。
- 6.向天金相玉质,满脸凝重地说道,“我不知道人族还能坚持多久。
英语翻译
- 英语:
noted for nobility of character
金相玉质相关词语
- 1 枝叶相持
- 比喻相互扶助。出处:《汉书诸侯王表序》:“自幽平之后,日以陵夷,至虎厄沤河洛之间,分为二周围……既于王赧,降为庶人,用天年终。号位已绝于天下,沿犹枝叶相持,莫得居其虚位,海内无主,三十余年。”语法:枝叶相持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2 一刻千金
- 一刻:指极短的时间。比喻时间极其宝贵。出处:宋 苏轼《春夜》诗:“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语法:一刻千金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示例:他连鼻烟也不嗅了,看一看钟,六点还差十多分,他不能延误一刻千金的光阴。(茅盾《子夜》十)
- 3 形影相吊
- 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在一起;相互慰问。形容非常孤单;没有伴侣。吊:慰问。出处:三国 魏 曹植《上责躬诗表》:“形影相吊,五情愧赧。”语法:形影相吊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1)流落他乡,举目无亲,每日只好形影相吊了。(2)他一个人孤寂无助,只有形影相吊。
- 4 琼枝玉树
- 指披上冰雪的树木。也比喻品格高洁的人。出处:北宋·柳永《尉迟怀》词:“绸缪凤阵鸳被,深深处,琼枝玉树相倚。”语法:琼枝玉树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示例:明·沈璟《义侠记·取威》:“看琼枝玉树,偏将冻蕊争开。”
- 5 淑性茂质
- 形容性情和善,品质美好。出处:唐·李朝威《柳毅传》:“淑性茂质,为九烟所重。”
- 6 鹬蚌相危
- 同“鹬蚌相持”。出处:北齐·魏收《为东魏檄梁文》:“鹬蚌相危,我乘其弊。”语法:鹬蚌相危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7 金铛大畹
- 穿着进档华服、住在戚里大畹,借以指代身份显贵的权宦、贵族,比喻居高官、享厚禄的人。珰:古作『璫』,中国汉代武职宦官帽子的装饰品,后借指宦官。电视剧里经常可以听到称呼『大珰』,是对有权势的太监的尊称。 《前汉·宦者传》:“秦汉中常侍参用士人冠,皆银璫左貂。明帝攺金璫右貂,悉用奄人为之。” 《后汉书·宦者传序》:“ 汉兴,仍袭秦制,置中常侍官。然亦引用士人,以参其选,皆银璫左貂,给...
- 8 玉成其美
- 玉成:“玉汝于成”的缩语,帮助你有所成,后用为成全之意。成全某件好事。亦作“玉成其事”。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5卷:“施齐又提起亲事,李梅轩自请为媒,众人都玉成其美。”语法:玉成其美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9 相去万里
- 比喻距离很远或差距极大。出处:汉·王充《论衡·谈天》:“相去万里,小大不变,方今天下得地之广少矣。”
- 10 金石为开
- 金属和石头都会被打开。常与“精诚所至”连用。比喻真诚能产生巨大的感动力量;从而战胜一切困难。出处:西汉 刘向《新序 杂事四》:“熊渠子见其诚心,而金石为之开,况人心乎?”语法:金石为开主谓式;作谓语;常与精诚所至连用。示例:精诚所至。贞心不寐,死后重谐。(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九)
- 11 首尾相接
- 事物的头和尾连接到一起出处:《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元年》示例:进藏的车队首尾相接,穿越崇山峻岭,行驶在蜿蜒曲折的公路上。
- 12 玉烛调和
- 指天地四时之气和合调顺出处:《七契》
- 13 金钗十二
- 原形容妇女头上首饰多。后指人姬妾多。出处: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语法:金钗十二作宾语;指人妻妾多。示例:你看为官的列金钗十二行。(元 郑德辉《王粲登楼》第一折)
- 14 相知恨晚
- 相知:相互了解。认识太晚了。形容新交的朋友十分投合。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两人相为引重,共游如父子然。相得欢甚,无厌,恨相知晚也。”语法:相知恨晚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46回:“造门入见,相知恨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