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排众议简介
力排众议的意思
解释:
力:竭力;排:排除;议:议论;意见。竭力排除或驳倒各个人的议论;使自己的主张占上风。
出处:
宋 苏辙《上皇帝书》:“臣以不识忌讳,得罪于有司,仁宗哀其狂愚,力排众议,使臣得不遂弃于世。”
语法:
力排众议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示例:
他在这次会议上力排众议,终于使自己的观点得到了与会代表的支持。
成语造句
- 1.校长力排众议,提拔了小周担任教导主任。
- 2.厂长力排众议,提拔了年轻的小李担任技术负责人。
- 3.他力排众议,采纳了张扬的建议。
- 4.校长力排众议,坚决辞掉了那个教师,理由是这种不学无术的教师留在学校只会误人子弟。
- 5.想当初,还是张经理力排众议买了这幢楼,如今成了黄金地段后,房价一下子涨了好几倍。
- 6.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
英语翻译
- 英语:
denounce the majority opinion
- 日语:
多数の異議(いぎ)を斥(しりぞ)ける
力排众议相关词语
- 1 超羣出众
- 胜过众人。
- 2 耳目众多
- 耳目:指为别人打探消息的人。周围注意的人很多。也指为刺探情报的人很多。出处: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十六回:“只是目下耳目众多,恐有泄漏,实属不便。”语法:耳目众多作谓语;指为刺探情报的人很多。示例:谭相公要回去,须从我后门出去。街上耳目众多,怕人看透行藏,便有谣言风波。(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五十二回)
- 3 才华超众
- 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才能远远超出一般人。
- 4 众散亲离
- 叛:背叛;离:离开。众人反对,亲人背离。形容完全孤立,不得人心出处:《晋书·慕容垂传》:“淮南之败,众散亲离,而垂侍卫圣躬,诚不可志。”语法:众散亲离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不得人心。
- 5 无可非议
- 非议:批评指责。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何晏注引孔安国曰:“无所非议也。”语法:无可非议动宾式;作主语、宾语;形容人、事、思想等。示例:你们的盛情是可感的,动机是无可非议的。(欧阳山《三家巷》三一)
- 6 一不拗众
- 一个人难违反众人的意见。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三回:“玉凤姑娘此时被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说的心里乱舞莺花,笑也顾不及了,细想了想,这事不但无法,而且有理,料是一不扭众,只得点头依允。”
- 7 兴兵动众
- 同“兴师动众”。出处:汉·张竦《为刘嘉作奏称莽功德》:“兴兵动众,欲危宗庙,恶不忍闻,罪不容诛。”语法:兴兵动众作谓语、宾语、状语;指大规模行动。示例:叶圣陶《邻居》:“万一伤了人家一个指头,弄得兴兵动众,你就是十恶不赦的罪魁祸首!”
- 8 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 恭敬勤谨,尽心竭力工作,一直到死为止。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语法: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恭敬谨慎。示例: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
- 9 枭首示众
- 斩首悬示于众。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9卷:“汪革照律该凌迟处死,仍枭首示众,决不待时。”语法:枭首示众作谓语;指砍头示众。示例:鲁迅《保留》:“遂于次日绑赴新站外枭首示众云。”
- 10 无可訾议
- 指做得很完美
- 11 权钧力齐
- 权:权势;钧:通“均”,平均。双方权势力量相当,不分高低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窦融传》:“河西斗绝在羌胡中,不同心戮力则不能自守;权钧力齐,复无以相率。”语法:权钧力齐作谓语、定语;用于矛盾冲突的双方。
- 12 众口烁金
- 形容舆论力量大,连金属都能熔化。比喻谣言多可以混淆是非出处:汉·荀悦《汉纪·景帝纪》:“众口烁金,积毁销骨。”语法:众口烁金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3 苍白无力
- 苍白:灰白。形容贫弱无力出处:朱自清《历史的战斗中》:“那拥抱过去的人虽不一定‘苍白无力’,那也不免外强中干。”语法:苍白无力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的面貌及论点等。示例:古华《话说<芙蓉镇>》:“一是自己所能表现的生活是经过粉饰的,苍白无力的。”
- 14 疲精竭力
- 疲:疲倦;竭:尽。精神、力气消耗已尽。形容非常疲劳出处:元·刘壎《隐居通议·理学》:“非文公疲精竭力,更千百年终至漏晦。”语法:疲精竭力作状语;指体力消耗已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