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顶放踵简介
摩顶放踵的意思
解释:
从头顶到脚跟都擦伤了。形容不辞劳苦,不顾身体。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语法:
摩顶放踵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不辞劳苦,舍己为人。
示例:
故摩顶放踵以拯生民之陆沉,前者踣,后者继,百挫而无反顾,终以集事。(章炳麟《变法箴言》)
成语造句
- 1.为了祖国的航海事业,他摩顶放踵、日以继夜地工作。
- 2.他摩顶放踵数十年,为的就是要在乡里盖所医院。
- 3.大地震之后,许多人摩顶放踵为灾区复建而奔走。
- 4.他一辈子摩顶放踵为保护原住民文化而努力。
- 5.为了祖国的富强,即使摩顶放踵,我也在所不辞。
- 6.他摩顶放踵数十年,为的就是要在乡裡盖所医院。
英语翻译
- 英语:
dedicate oneself completely to the welfare of mankind <wear oneself out from head to foot to help others>
摩顶放踵相关词语
- 1 放言遣辞
- 放言:敞开说;遣辞:用词造句。指无拘无束地说话或写文章。出处:晋·陆机《文赋》:“放言遣辞,良多变矣。”语法:放言遣辞作谓语、宾语;用于说话作文。
- 2 沓来踵至
- 指纷纷到来。亦作“踏来麕至”。出处:清林则徐《札南澳镇饬严办东路贩烟外国船只》:“倘敢抗违不遵,即照前札或用炮轰击,或用火烧,务使创巨痛深,始免沓来踵至。”语法:沓来踵至作谓语、定语;指纷纷到来。示例:至难至险之现象,踏来麕至。梁启超《匈牙利爱国者噶苏士传·匈国之内乱及其原因》
- 3 继踵而至
- 踵:脚后跟;接踵:足跟相接;至:到,来。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出处:《晋书·段灼传》:“由是四方雄俊继踵而至,故能世为强国,吞灭诸侯,奄有天下。”语法:继踵而至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4 含苞待放
- 形容花朵将要开放时的形态。也比喻将成年的少女。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又命摧花使者,往来保护,以期含苞吐萼之时,加之呈妍。”语法:含苞待放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这样的挑选,有名无实,纵使貌艳如花,但含苞待放,十分颜色只露得十分。(高阳《玉座珠帘》上册)
- 5 不旋踵
- 来不及转身。比喻时间极短。也指不退却。出处:柳残阳《阎王梭》十七:“先是有开门声,不旋踵间,茅屋门被人拍的‘嘭嘭’响……”。
- 6 州官放火
- 州官:一州的长官。指反动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出处:宋·陆游《老学庵笔记》第五卷:“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於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语法:州官放火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示例:可是你“~”。我们偶说一句妨碍的话,你就说不吉利。(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七回)
- 7 翘首跂踵
- 翘首:抬起头。抬起头踮起脚。形容殷切盼望出处:宋·王明清《挥麈三录》第一家:“天下之士翘首跂踵,冀阁下日以忠言摩上,不谓若今之为起居舍人者,止司记录而已也。”语法:翘首跂踵作谓语、状语;用于期盼。
- 8 放歌纵酒
- 放歌:高声歌唱;纵酒:任意饮酒,不加节制。尽情歌唱,放量地饮酒。形容开怀畅饮尽兴欢乐。出处: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语法:放歌纵酒作谓语;形容开怀畅饮尽兴欢乐。
- 9 摩肩擦背
- 摩:摩擦。肩碰肩,背靠背。形容人多拥挤出处:清·石玉昆《续小五义》第69回:“行至大街,就见那些人摩肩擦背,搀老扶幼,全是瞧擂台去的。”语法:摩肩擦背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多时。示例:季羡林《上海菜市场》:“熙熙攘攘的人群,摩肩擦背,来来往往。”
- 10 犀顶龟文
- 头顶骨隆起如犀角,脚掌上有龟背纹。旧时所谓贵人之相。出处:语出《后汉书 李固传》:“固貌状有奇表,鼎角匿犀,足履龟文。”语法:犀顶龟文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犀顶龟文何肯相,雷光泡影认眉须。康有为《自题三十影像》诗
- 11 战不旋踵
- 旋:转。踵:脚后跟。打仗时不向后转。形容勇猛向前。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语法:战不旋踵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2 放荡形骸
- 行为放纵,不拘礼节出处:元 无名氏《争报恩》第二折:“尽着他放荡形骸,我可也万千事,不折证。”语法:放荡形骸作谓语、定语;指放纵自己。示例:彼放荡形骸者,安得如此肉锅子以锔之哉!清·和邦额《夜谭随录·锔人》
- 13 磨踵灭顶
- 同“摩顶放踵”。
- 14 随踵而至
- 踵:脚后跟。一个跟着一个前来。形容人来得多,接连不断。出处:《战国策·齐策三》:“子来,寡人闻之,千里而一士,是比肩而立,百世而一圣,若随踵而至也,今子一朝而见七士,则士不亦众乎!”语法:随踵而至作谓语;形容人来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