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龙鱼服简介
白龙鱼服的意思
解释:
白龙化为鱼在渊中游。比喻帝王或大官吏隐藏身分,改装出行。
出处:
西汉 刘向《说苑 正谏》:“昔白龙下清泠之渊,化为鱼。渔者豫且射中其目。”
语法:
白龙鱼服主谓式;作谓语;指贵人微服出巡。
示例:
相公白龙鱼服,隐姓潜名。倘或途中小辈不识高低,有毁相公者,何以处之?(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四)
成语造句
- 1.随便走走而已,见此处人来人往的分外热闹,便停下来看看,不想却碰到陛下做白龙鱼服之行。
- 2.权翰林穿着儒衣,正似白龙鱼服,掩着口只是笑,连权忠也笑。
- 3.这公子,白龙鱼服,帽嵌玳瑁宝珠,衣饰金丝銮缕,眼是三角丹凤,面是脂粉扑红,两名侍从威风凛凛分站两旁,甚是威严。
- 4.为首之人白龙鱼服,扮作儒士,却是大理镇南王段思平,段思平身边一个青年,年纪二十不到,也是儒士打扮,众人瞧来陌生,却是方天峰。
- 5.李玄景这才放下心来,自己白龙鱼服到大林寺来,不就是为了此事的吗?殿下身怀朝廷安危,就是殿下不亲自前来,一纸书信相招,我大林寺也会全心全意辅佐殿下。
- 6.然白龙鱼服,有豫且之祸;海若潜游,罹葛陂之酷,深愿陛下清宫跸路,思二神为元鉴,不可忽天下之重,轻行斤斧之间。
成语故事
- 传说白龙下到清凉的深渊里,变成一条鱼。渔人豫且用鱼叉射中它的眼睛。白龙负伤,去向天帝告状。天帝问他当时在何处是什么样的状态,白龙回答自己在深渊里歇凉时变成鱼的形状受伤的。天帝说鱼本来就是让人射的,不能怪罪豫且
白龙鱼服相关词语
- 1 注玄尚白
- 指白纸黑字的文字记载。出处:明宋应星《天工开物 丹青》:“斯文千古之不附也,注玄尚白,其功孰与京哉!”语法:注玄尚白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2 祸及池鱼
- 犹殃及池鱼。比喻无辜波及而受害。出处:汉·应劭《风俗通》:“城门失火,祸及池鱼。”语法:祸及池鱼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无端受害。示例:明·张煌言《答毛参军书》:“迨苏武生还之日,正邹阳见收之期,祸及池鱼。”
- 3 画龙刻鹄
- 比喻好高鹜远,终无成就。同“画虎刻鹄”。出处:清 唐孙华《送吴振西北游》诗:“东箭南金谁国士,画龙刻鹄半虚名。”语法:画龙刻鹄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4 龙翔凤翥
- ①喻瀑布飞泻奔腾。②喻神采飞扬。出处:清·顾炎武《杭州》诗:“宋世都临安,江山已失据。犹夸天目山,龙翔而凤翥。”语法:龙翔凤翥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示例:柳亚子《十月六日题毛主席之绘象》诗:“龙翔凤翥君堪喜,骥附骖随我敢吁?”
- 5 白日飞升
- 犹白日升天。道教谓人修炼得道后,白昼飞升天界成仙。后喻指一朝显贵。出处:《全元散曲 喜春来》:“黄金转世人何在,白日飞升谁见来。”语法:白日飞升作谓语、宾语;指修道成仙。示例:左壁挂‘黄鹤楼白日飞升’,右壁悬‘洞庭湖三番渡过’。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三九回
- 6 白费力气
- 徒然耗费力气,没有效果。示例:姐姐终于考上了重点高中,总算没有白费力气。
- 7 服牛乘马
- 役使牛马驾车出处:《周易 系辞下》:“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语法:服牛乘马作谓语、分句;用于人。示例:自轩辕以来,服牛乘马,今辇以人负,则人代畜。《新唐书·王求礼传》
- 8 龙生九种
- 见“龙生九子”。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3回:“行者道:‘一夫一妻如何生此九个杂种?’敖顺道:‘从所谓龙生九种,各种有别。’”语法:龙生九种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兄弟等比较。
- 9 沉鱼落雁
- 沉:使下沉;落:使落下。原指女子貌美;使游鱼下沉;使飞雁降落;不敢与之比美。后来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动人。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语法:沉鱼落雁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女子极其美丽动人。示例:他二人长的一个是沉鱼落雁之容,一个是闭月羞花之貌。(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
- 10 鱼烂瓦解
- 犹言鱼烂土崩。出处:宋·叶適《朝请大夫陈公墓志铭》:“余又告以鱼烂瓦解,其实未见,今外弱而形饥,非也。”语法:鱼烂瓦解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1 白衣天使
- 指护士出处:海岩《堕落人间》:“既然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在救死扶伤时要以二十块钱和一瓶酸奶为前提,既然这一切……”语法:白衣天使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护士。
- 12 甑尘釜鱼
- 甑里积了灰尘,锅里生了蠹鱼。形容穷困断炊已久。也比喻官吏清廉自守。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独行传 范冉》:“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荚芜。”语法:甑尘釜鱼联合式;作定语;含贬义。示例:若如古时范史云,曾官莱芜令,甘自受着甑尘釜鱼。(明 天然智叟《石头点 贪婪汉六院卖风流》)
- 13 临河羡鱼
- 比喻空有愿望,而无实际行动出处:西汉 刘安《淮南子 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语法:临河羡鱼连动式;作宾语;含贬义。示例:临河羡鱼,为时已晚
- 14 一龙一蛇
- 比喻人的处藏或出或处,或显或隐,随着情况的不同而变更。出处:先秦 管仲《管子 枢言》:“周者不出于口,不见于色。一龙一蛇,一日五化之谓周。”语法:一龙一蛇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指变化莫测。示例:孙犁《文字生涯》:“恐怕还是东方朔说得对吧,人之一生,一龙一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