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三余简介
读书三余的意思
解释:
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指读好书要抓紧一切闲余时间。
出处:
《三国志·魏志·董遇传》云:“人有从学者,……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
语法:
读书三余作宾语、定语;用于学习。
读书三余相关词语
- 1 三年不窥园
- 窥:偷看。眼睛看不见园中的景色。形容学习、研究专心致志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董仲书传》:“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语法:三年不窥园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苏曼殊《焚剑记》:“生专心笃学,三年不窥园。”
- 2 三豕涉河
- 比喻文字传写或刊印讹误。出处: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察传》:“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语法:三豕涉河主谓式;作谓语;含贬义。示例:请不要犯三豕涉河的错误
- 3 三病四痛
- 谓病痛很多。出处: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二回:“到老没个儿女,设或三病四痛,没个贴体亲人,那时要茶无茶,要饭没饭,便是活受地狱,何须定要变得牛马!”语法:三病四痛作宾语、定语;指疾病。示例: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3卷:“又怕他三病四痛,日夜焦劳。”
- 4 皮里晋书
- 谓胸中熟悉 晋 代故事。
- 5 焚书坑儒
- 坑:挖坑活埋;儒:儒生;读书人。指秦始皇焚烧《诗经》、《书经》等古代典籍;坑杀一批儒生。后泛指对文化和知识分子的摧残。出处:汉 孔安国《〈尚书〉序》:“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语法:焚书坑儒连动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示例:满清入主中原,焚书坑儒多少次,杀了民族思想的人。(梁斌《红旗谱》四二)
- 6 亡国三户
- 指不畏强暴,奋起推翻黑暗统治。出处:《史记·项羽本纪》
- 7 家半三军
- 形容家庭人口众多出处:《国语·晋语》
- 8 一隅三反
- 从一件事物的情况、道理类推而知道许多事物的情况、道理。出处:先秦孔子《论语 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语法:一隅三反联合式;作谓语、宾语;指善于类推。示例:清·沈起凤《谐铎·垂帘论曲》:“感叹悲戚则用南吕,一隅三反,诸可类推。”
- 9 据鞍读书
- 在马背或驴背上读书。后多形容学习勤奋。出处:《渊鉴类函·驴三》:“江邻几调蓝山尉,骑驴赴官,第据鞍读书,至迷失道,家人求之乃觉。”语法:据鞍读书作谓语、定语;指人勤奋。
- 10 月书赤绳
- 月下老人的婚姻簿和红绳。月下老人根据婚姻簿上的记载,把红绳系在男女两方的脚上,使之结为夫妻。指婚约出处:明·胡文焕《群音类选·》:“幸蓝桥玉杵先投,信月书赤绳难换。”语法:月书赤绳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1 书不释手
- 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形容勤学或看书入迷。出处:《北史·牛弘传》:“[牛弘]性宽厚,笃志于学,虽职务繁杂,书不释手。”语法:书不释手作宾语、定语;用于学习等。
- 12 有三有俩
- 谓有富馀钱财。
- 13 三分像人,七分像鬼
- 形容人长相丑陋,也指人遭疾病或其折磨后不成人样子。出处:宋 无名氏《张协状元 大公资助张协》:“我嫁你!看牛骨自不中,三分像人,七分像鬼。”语法:三分像人,七分像鬼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的外貌。示例:朱世远见女婿三分像人,七分像鬼,好生不悦。《醒世恒言》卷九
- 14 三马同槽
- 隐指司马懿父子三人将篡夺魏的政权。也泛指阴谋篡权。出处:《晋书·宣帝纪》:“三国魏正始后,司马懿与其子师昭执军政大权,屏除异己,时有‘三马同槽’之目。三马,隐指懿父子三人。”语法:三马同槽作宾语、定语;泛指阴谋篡权。示例:孤向日曾梦三马同槽,疑是马腾父子为祸;今腾已死,昨宵复梦三马同槽,主何吉凶?(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八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