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门一针简介
顶门一针的意思
解释:
见“ 顶门上一针 ”。
顶门一针相关词语
- 1 一切之权
- 一切:一时;权:权宜。指一时的权宜之计。出处:《战国策·序》:“故其谋扶急持倾,为一切之权,虽不可以临教化,兵革救急之势也。”
- 2 沿门托钵
- 钵:和尚吃东西用的器具。原指僧徒化缘。比喻挨家乞讨。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2回:“你若借了这事向亲友各家不问交谊一概的沿门托钵摇尾乞怜起来就大不是我的意思了。”语法:沿门托钵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却说仲勋穷途落魄,流入乞丐道中,终日在街头沿门托钵,到了夜间,就在人家屋檐底下歇宿。(清 彭养鸥《黑籍冤魂》第二十回)
- 3 磨杵成针
- 把铁棒磨成了针。比喻做任何艰难的工作,只要有毅力,下苦功,就能够克服困难,做出成绩。出处:明杨慎《七星桥记》:“矢磨杵成针之志,徼折梅寄慲之灵。”语法:磨杵成针补充式;作谓语;含褒义。示例:没有磨杵成针的毅力,学问上就不可能有很深的造诣。
- 4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 比喻一言为定,决不翻诲。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袁州南源道明禅师》:“快马一鞭,快人一言。有事何不出头来,无事各自珍重。”语法:君子一言,快马一鞭复句式;作状语、分句;含褒义。示例:咱们相处不是一天两天了,君子一言,快马一鞭,我信得过你。
- 5 一溜烟
- 形容跑得很快。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五回:“那些亲友听见,就一溜烟如飞的出去了。”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回:“说罢了这一句,便一溜烟外面去了。”语法:一溜烟作状语、定语;指很快。示例:那捉他的巡捕见问官和他认得,便一溜烟走了。清·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八回
- 6 一针见血
- 一针刺下去就见到血。常用来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能抓住本质;切中要害。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郭玉传》:“一针即瘥。”语法:一针见血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示例:这不是把我们的毛病讲得一针见血么?不错,党八股中中国有,外国也有,可见是通病。(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 7 以备万一
- 万一:意外变化。指事先做好周密准备,以防出现意外出处:《八十一梦·第八梦》:“大时代来了,我们必须练习到脚能跑,手能作、肩能扛,以备万一。”语法:以备万一作谓语、宾语、定语;指预防。
- 8 一泻千里
- 江河奔流直下;迅达千里。比喻文笔或曲调气势奔放、流畅。今又喻急剧持续地下降。出处:宋 陈亮《与辛幼安殿撰书》:“大江在河,一泻千里。”语法:一泻千里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宾语;指速度快。示例:方希直如奔流滔滔,一泻千里,而潆洄滉瀁之状颇少。(明 王世贞《文评》)
- 9 辕门射戢
- 是历史典故,最早出自《三国志·吕布传》,吕布为了阻止袁术击灭刘备所使的计谋。后来罗贯中将这个典故改编为脍炙人口的“吕奉先射戟辕门”,也就是《三国演义》第十六回,是三国名将吕布以他精湛的箭法平息了一场战争。
- 10 一无所成
- 一点没有成就。出处:清 黄遵楷《跋》:“读先兄病笃之书,谓平生怀抱,一无所成,惟近古体诗能自立耳。”语法:一无所成动宾式;作谓语、宾语、补语;含贬义。示例:郑振铎《离别》:“而又在外游荡着,一无所成,将如何的伤了祖母、母亲、岳父以及一切亲友的心呢。”
- 11 一钱不落虚空地
- 比喻丝毫不浪费。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五回:“只得自己暗地里送了委员一千两银子,好在一钱不落虚空地,将来自有作用。”语法:一钱不落虚空地作宾语、分句、定语;指精打细算。
- 12 不值一顾
- 顾:看。不值得一看。形容瞧不起某事物。出处:明 方孝儒《送龚彦佐序》:“夫禄之以天下而系马千驷,常人思以其身易之而不可得,而伊尹不屑一顾视焉。”语法:不值一顾作谓语;用于处事。示例:相反地,被认为是软弱的表现,不值一顾。毛泽东《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善于时局的声明》
- 13 合而为一
- 两个或更多的事物合成一个。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春申君列传》:“臣为王虑,莫若善楚。秦、楚合而为一以临韩,韩必敛之。”语法:合而为一紧缩式;作谓语;指两个或更多的事物合成一个。示例:学者能集众长合而为一,若易牙以五味调和,则为全味矣。(明 谢榛《四溟诗话》第三卷)
- 14 百不一贷
- 犹言无一宽免。出处:《新唐书 酷吏传 来俊臣》:“后信之,诏于丽景门别置狱,敕俊臣等颛按事,百不一贷。”语法:百不一贷作谓语、定语;指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