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豕涉河简介
三豕涉河的意思
解释:
比喻文字传写或刊印讹误。
出处: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察传》:“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语法:
三豕涉河主谓式;作谓语;含贬义。
示例:
请不要犯三豕涉河的错误
三豕涉河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三豕渡河
成语故事
- 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夏到晋国去,路经卫国时,听到一个人正在读史书:“晋国的军队三豕涉河。”子夏就去纠正他:“你读错了,不是三豕是已亥,因为已与三、亥与豕字形相象。”后来那人到晋国核对,晋国军队果然是已亥年过的河
英语翻译
- 英语:
printer's error
三豕涉河相关词语
- 1 三病四痛
- 谓病痛很多。出处: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二回:“到老没个儿女,设或三病四痛,没个贴体亲人,那时要茶无茶,要饭没饭,便是活受地狱,何须定要变得牛马!”语法:三病四痛作宾语、定语;指疾病。示例: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3卷:“又怕他三病四痛,日夜焦劳。”
- 2 亡国三户
- 指不畏强暴,奋起推翻黑暗统治。出处:《史记·项羽本纪》
- 3 家半三军
- 形容家庭人口众多出处:《国语·晋语》
- 4 一隅三反
- 从一件事物的情况、道理类推而知道许多事物的情况、道理。出处:先秦孔子《论语 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语法:一隅三反联合式;作谓语、宾语;指善于类推。示例:清·沈起凤《谐铎·垂帘论曲》:“感叹悲戚则用南吕,一隅三反,诸可类推。”
- 5 有三有俩
- 谓有富馀钱财。
- 6 捱三顶五
- 形容人群拥挤,接连不断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卖油郎独占花魁》:“覆帐之后,宾客如市,捱三顶五,不得空闲。”语法:捱三顶五联合式;作定语;形容人多拥挤。
- 7 说三道四
- 道:说。指任意乱说乱讲;惹是生非。出处:清 崔灏《通俗编 言笑》:“莫学他人不知朝暮,走启蒙乡村,说三道四。”语法:说三道四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示例:有的人工作不努力,别人有了成绩,却整天说三道四。
- 8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 逢:遇见。指人与人互相欺瞒,不把实际情况或心里话说出来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孙富叫家童算还了酒钱,与公子携手下船,正是: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语法: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示例:谢觉哉《交心》:“资产阶级的心,自私自利,‘尔虞我诈’,是不可以告人的,‘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他们是心隔心。”
- 9 鱼烂河决
- 鱼肉腐烂,黄河溃决。比喻因自身原因溃败灭亡而不可挽救。语出《史记·秦始皇本纪论》附录汉班固曰:“河决不可复壅,鱼烂不可复全。”出处:语出《史记·秦始皇本纪论》附录汉班固曰:“河决不可复壅,鱼烂不可复全。”语法:鱼烂河决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鱼烂河决,不可救药,君子每为之太息。明·宋濂《傅守刚墓碣》
- 10 再三考虑
- 对某一问题或事件经过反复考虑出处:《封神演义》
- 11 朝三暮四
- 原比喻使用诈术;进行欺骗。后比喻经常变卦;反复无常。出处:庄周《庄子 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语法:朝三暮四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比喻反复无常的人。示例:厘定规则:怎样服役,怎样纳粮,怎样磕头,怎样颂圣。而且这规则是不象现在那样朝三暮四的。(鲁迅《坟 灯下漫笔》)
- 12 九棘三槐
- 后泛指三公、九卿等高级官职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二十五
- 13 三年不窥园
- 窥:偷看。眼睛看不见园中的景色。形容学习、研究专心致志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董仲书传》:“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语法:三年不窥园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苏曼殊《焚剑记》:“生专心笃学,三年不窥园。”
- 14 读书三余
- 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指读好书要抓紧一切闲余时间。出处:《三国志·魏志·董遇传》云:“人有从学者,……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语法:读书三余作宾语、定语;用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