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之逝水简介
付之逝水的意思
解释:
付:交给;之:它。扔在流水里冲走。比喻希望落空,成果丧失,前功尽弃
出处:
清·汤斌《汤子遗书·请旨行取疏》:“亲朋为之惋惜:以为半生功名付之逝水。”
语法:
付之逝水作谓语、定语;比喻前功尽弃。
英语翻译
- 英语:
go down the drain
付之逝水相关词语
- 1 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
- 镒:古代重量单位,1镒=20两;裘:皮衣。价值千金的皮衣不是一只狐狸腋下白毛制成。比喻治理国家需要众多贤才的力量出处:战国·宋·墨翟《墨子·亲士》:“是故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语法: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 2 簠簋之风
- 簠簋:古代食器、祭器。指官吏贪财受贿的风气出处:清·陈康祺《郎潜纪闻》第六卷:“于是干谒不行,孤寒吐气,簠簋之风为之一变。”语法:簠簋之风作主语、宾语;用于社会风气等。
- 3 七尺之躯
- 躯:身体。成年男子的身躯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劝学》:“口耳之间,则四寸耳,偈足以美七尺之躯哉?”语法:七尺之躯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老舍《小动物们(鸽)续》:“检点残军,自叹晦气,堂堂七尺之躯会干不过个小小的鸦虎子!”
- 4 祁奚之荐
- 春秋晋国大夫祁奚告老,将辞中军尉职事。晋悼公问谁可承接,祁奚先推荐仇人解狐。复问,又荐举其子祁午。时人因而有“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之誉。后用为善于荐贤之典。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三年》:“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称解狐,其仇也。将立而卒。又问焉,对曰:‘午可也。’于是使祁午为中军尉。”语法:祁奚之荐作宾语、定语;用于用人。示例: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文苑传·刘梁》:“故解狐蒙祁奚之荐,二叔被周公之害。”
- 5 刻意为之
- 用尽心思做某件事
- 6 尽付东流
- 比喻完全丧失或前功尽弃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79回:“那缘法尽了,往时的情义尽付东流,还要变成了仇怨。”语法:尽付东流作谓语、定语;比喻成果丧失。示例:他费了一生心血收藏的集邮册子,在水灾时尽付东流。
- 7 丛兰欲秀秋风败之
- 兰:兰草;秀:开花;败:衰败。兰草要开花,但秋风使之凋谢。比喻好人做好事而遭坏人陷害。出处:《文子·上德》:“日月欲明,浮云蔽之;河水欲清,沙土秽之;丛生欲脩,秋风败之。”
- 8 虎豹之驹
- 驹:两岁以下的幼马或少壮的骏马。指虎和豹的幼子。比喻志向远大的英俊少年。出处:《尸子》:“虎豹驹未成文,而有食牛之气。”
- 9 十日之饮
- 比喻朋友连日尽情欢聚。出处:《史记·范睢蔡泽列传》:“寡人闻君之高义,愿与君为布衣之友,君幸过寡人,寡人愿与君为十日之饮。”语法:十日之饮作宾语;指朋友聚会。示例: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1回:“新年略有俗务,三四日后,自当敬造高斋,为平原十日之饮。”
- 10 菜果之物
- 比喻没有才能的人。出处:汉·王充《论衡·状留》:“大器晚成,宝货难售,不崇一朝,辄成贾者,菜果之物也。”
- 11 蒲柳之质
- 蒲柳:水杨,秋天凋谢早。多用来比喻身体衰弱或未老先衰。出处:明·朱之瑜《朱舜水集·答吉弘元常书》:“仆犬马之年,方古人而深愧;蒲柳之质,叹先秋而早零。”语法:蒲柳之质作宾语;比喻衰弱的体质。示例: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61回:“公主所论,实切愿怀;但恐蒲柳之质,难与国英雁行。”
- 12 一面之旧
- 只见过一面的交情。比喻交情很浅。出处:汉·崔寔《本论》:“且观世人之相论也,徒以一面之交,定臧否之决。”
- 13 卧以治之
- 卧:躺着。 躺着就把政事处理好了。用以称颂政清事简。出处:宋·王安石《赐观文殿学士兵部尚书欧阳修辞知青州不允诏二道》:“朕难其材,卿实元勋,以忠许国,谓当亟往卧以治之。”
- 14 挈瓶之智
- 挈瓶:汲水用的容量小的瓶子。比喻浅薄的知识或智谋。亦作“智类挈瓶”、“挈瓶之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