簠簋之风简介
簠簋之风的意思
解释:
簠簋:古代食器、祭器。指官吏贪财受贿的风气
出处: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第六卷:“于是干谒不行,孤寒吐气,簠簋之风为之一变。”
语法:
簠簋之风作主语、宾语;用于社会风气等。
簠簋之风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簠簋不饰
成语故事
- 清朝康熙时期,官场腐败,贪污成风。莱阳赵仑阆仙,康熙21年在江南任督学,他从自身做起,想改变当时的簠簋之风,在过长江的船上击楫发誓:如果贪一毫之私就不能生还江北。他十分清廉,去拜谒地方官时也是空手而去,一时传为佳话
簠簋之风相关词语
- 1 七尺之躯
- 躯:身体。成年男子的身躯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劝学》:“口耳之间,则四寸耳,偈足以美七尺之躯哉?”语法:七尺之躯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老舍《小动物们(鸽)续》:“检点残军,自叹晦气,堂堂七尺之躯会干不过个小小的鸦虎子!”
- 2 顺风使船
- 顺着风势驾船。比喻趁着有利条件做事,容易成功。也指借机行事。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八回:“但是凡那下坡走马顺风使船以至买好名儿戴高帽儿的那些营生我都不会作。”语法:顺风使船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 3 流落风尘
- 流落:因生活所迫而留居他乡;风尘:指纷扰的生活。穷困潦倒,漂泊江湖。出处:元 范子安《竹叶舟》楔子:“我则为十载萤窗苦学文,惭愧杀万里鹏程未致身,因此上甘流落在风尘。”语法:流落风尘作谓语、定语;用于生活。
- 4 祁奚之荐
- 春秋晋国大夫祁奚告老,将辞中军尉职事。晋悼公问谁可承接,祁奚先推荐仇人解狐。复问,又荐举其子祁午。时人因而有“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之誉。后用为善于荐贤之典。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三年》:“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称解狐,其仇也。将立而卒。又问焉,对曰:‘午可也。’于是使祁午为中军尉。”语法:祁奚之荐作宾语、定语;用于用人。示例: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文苑传·刘梁》:“故解狐蒙祁奚之荐,二叔被周公之害。”
- 5 刻意为之
- 用尽心思做某件事
- 6 丛兰欲秀秋风败之
- 兰:兰草;秀:开花;败:衰败。兰草要开花,但秋风使之凋谢。比喻好人做好事而遭坏人陷害。出处:《文子·上德》:“日月欲明,浮云蔽之;河水欲清,沙土秽之;丛生欲脩,秋风败之。”
- 7 啸傲风月
- 啸傲:随意长啸吟咏游乐。在江湖山野中自由自在地吟咏游赏。出处:茅盾《夜读偶记》五:“他们都是些逃避现实的无病呻吟的梦想家,或者是啸傲风月的隐士。”语法:啸傲风月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8 虎豹之驹
- 驹:两岁以下的幼马或少壮的骏马。指虎和豹的幼子。比喻志向远大的英俊少年。出处:《尸子》:“虎豹驹未成文,而有食牛之气。”
- 9 十日之饮
- 比喻朋友连日尽情欢聚。出处:《史记·范睢蔡泽列传》:“寡人闻君之高义,愿与君为布衣之友,君幸过寡人,寡人愿与君为十日之饮。”语法:十日之饮作宾语;指朋友聚会。示例: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1回:“新年略有俗务,三四日后,自当敬造高斋,为平原十日之饮。”
- 10 移风改俗
- 改变旧的风俗习惯。同“移风易俗”。出处:《宋书 乐志一》:“移风改俗,致和乐之极。”语法:移风改俗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改变风俗等。示例:公闲邪纳正,移风改俗。《南史 宋纪上 武帝》
- 11 调风变俗
- 犹言移风易俗。出处:《南齐书·崔祖思传》:“详察朝士,有柴车蓬馆,高以殊等;雕墙华轮,卑其称谓。驰禽荒色,长违清编,嗜音酣酒,守官不徙,物识义方,且惧且劝,则调风变俗,不俟终日。”语法:调风变俗作谓语、宾语;用于风俗等。
- 12 月明风清
- 清:清澈。轻风清凉,月光皎洁。形容夜景优美宜人出处:孙犁《芦花荡》:“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语法:月明风清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夜色。示例:林语堂《毛姆与莫泊桑》:“他们唯一的消遣,是月明风清之夜,雇一对少年男女在他们的家园携手游戏谈心。”
- 13 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
- 镒:古代重量单位,1镒=20两;裘:皮衣。价值千金的皮衣不是一只狐狸腋下白毛制成。比喻治理国家需要众多贤才的力量出处:战国·宋·墨翟《墨子·亲士》:“是故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语法: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 14 付之逝水
- 付:交给;之:它。扔在流水里冲走。比喻希望落空,成果丧失,前功尽弃出处:清·汤斌《汤子遗书·请旨行取疏》:“亲朋为之惋惜:以为半生功名付之逝水。”语法:付之逝水作谓语、定语;比喻前功尽弃。